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位面世界的旅程 » 第六十二章 池州

第六十二章 池州

    江浙行省则是由土行旗留守,其余四旗使率领六万余士兵前来,但由于是步行,要晚五六天才能到达。

    每天都有探子把元军所在地汇报上来。

    对方以骑兵为主,人数占了一半,十万骑兵,已经可以算是全国。

    看来是希望一举歼灭起义军,让世人看看元朝的强大。

    果然是枪打出头鸟,若是普通世界,高晓峰一定不会冒险。

    不要说什么以少胜多,你连人家的速度都跟不上,想被放风筝到死?

    再次庆幸这是武侠世界,还是武力值较高的世界。

    每个高手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对付普通人不要太轻松。

    步兵行军速度缓慢,严重拖慢了整支队伍,使得他们白天用准备的干粮充饥,稍作休息就要行军,天完全黑了,才扎营生火做饭,

    消息上说,主帅是一位名叫察罕帖木儿的将领。

    在确定明教可以出兵人数后,高晓峰就决定去会会这四十万元军。

    对方骑兵是难对付,但自己这边可是有上万的武林高手,还有拼凑出来的两万骑兵。

    江浙行省六万人,江西行省五万人,湖广行省五万人。

    四舍五入一下,自己这方也有二十万大军,虽然只是元军的一半之数,但他一点都不虚,他这里精锐足有两万余人,其中四旗加三门七千余人还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在加上精良的装备,完全可以一战!

    池州只是座小城,可容纳不下他的二十万大军,他们只能选择在旁驻扎。

    一连数天,明教高层都在讨论退敌之策,吵得面红耳赤。

    大多都是莽夫,提出来的策略简单至极。

    摆开车马,堂堂正正地一战。

    随着三省队伍汇集,自然少不了一阵寒暄打P,休整一日后。

    大军乘船渡江,这次的目的地安庆城,他们将依城而守。

    这是明教高层讨论出的最可行方法。

    这个结果让脑袋里长满肌肉的莽夫们很是不悦,他们只喜欢带着队伍横冲直撞。

    但没办法,谁让队伍里十多万人都是新入伍的士兵,还没训练几天,就要上战场了。

    若是正面对敌,只拿过农具的他们,肯定死伤严重。

    守城就简单多了,只要你力气大就行。

    守城,对方骑兵的最大优势——速度,就完全没作用了。

    而且高晓峰还有大杀器,当然要好好利用起来。

    那就是火炮,和以往不同,这次携带的四门火炮,体积要大了一圈。

    用的是最新配比出来的黑火药,使得火炮威力大增。

    用来守城、攻城一定无往不利。

    ......

    这两天来,河南江北行省靠近长江的大小城镇可谓是热闹非凡。

    就好比安庆城,小道消息满天飞,平民们都在热烈地议论着,南方发生的农民起义,这成为他们为数不多的吹牛话题。

    老李:“老刘,你听说了吗?南方爆发起义了!”

    老刘:“老李,你的消息过时了,我大哥可是城卫军,他说江浙、江西、湖广都被占领了。”

    老李一惊:“那不是要打到我们这里了?”

    老刘看看四周,见四下无人,悄声道:“肯定的,你不知道,满都拉图老爷,他们家已经变卖家产,逃去汴梁了。”

    老李:“难怪这两天都没看到格根少爷,以往他每天都会出现在街道上欺压商贩的。”

    就像他们讨论的一样,富豪权贵们得到消息后,人人自危,想尽办法地想逃离这注定会沦为战场的地方。

    安庆城阿拉格巴日今天有点心神不宁,处理公务也时常走神。

    作为县达鲁花赤,他很早就得到消息,南方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且省城是最早就被攻破。

    消息传来,他就头皮发麻,安庆城离得实在太近了,要不了多久肯定会被战火覆盖。

    他半个月前已经托关系想调离此地,但迟迟没有消息。

    昨天收到消息,南方起义军开始集结,准备北上。

    他现在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弃城,举家逃离,但想想又不敢,若是被抓住那全家也难逃一死。

    左右为难之际,这时守城军来报,码头区看到大量船只,举着‘明’号旗。

    晴天霹雳,据他了解,南方起义就是明教发起的。

    命令其立刻去关闭所有城门,并召集其他高层开会,城卫军尽数到城墙集合。

    这些天来讨论了无数次,依然没有结果,每个人都不想放弃自己的权利,利益。

    一直就拖到了现在,现在已是生死存亡之际,是时候决定自己等人的未来了。

    既然无法逃离此地,那就只能选择剩下的唯一生路。

    把手中看过无数遍的隐秘情报,凑到火折子上点燃,火光照耀下,他的不安也仿佛尽数消退。

    转身,挺拔的身姿大步前往一旁的偏院,站在院落躬身行礼道:“请前辈助我。”

    “知道了”

    房屋中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两人仿佛有某种默契,一个没说需要帮助什么,另一个也没问。

    奇怪的是阿拉格巴日离房屋至少有三丈远,而且说话轻声。

    不知道屋内的老者是如何听到的?

    得到答复,阿拉格巴日信心满满地前往议事厅,其身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死气沉沉的老者。

    他脸上已满是老年斑,佝偻着背缓缓走着,却能跟上前方的阿拉格巴日。

    走进议事厅,只有寥寥几人到场,更多人还在赶来的路上。

    老者没跟着进去,而是走到拐角阴影处坐下,斜靠着石壁,仿若普通老人在乘凉休息,但其睁着的眼中只有冷漠,让人不寒而栗。

    看到阿拉格巴日进来,在场的人纷纷起身行礼道:“拜见达鲁花赤大人。”

    在主位上坐下,他摆摆手道:“坐吧,我们等等其他人。”

    几人对视一眼,今天的达鲁花赤恢复了以往的自信,不像昨日那般焦躁不安。

    是有什么好消息吗?

    无人说话,大厅顿时安静下来。

    他拿着笔,在纸张上写着什么。

    不一会,陆续就有人前来,打破了先前的宁静,很快议事厅的十多张椅子就坐满了人。

    县尹、县丞、主簿、县尉、典史...

    看到人齐了,阿拉格巴日率先开口道:“刚刚得到消息南方的起义军已经过江,现在已经来到城边的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