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老师人老是事 » 第二章:关注,多关注,重点关注

第二章:关注,多关注,重点关注

    “要么换老师,要么转学。”张三的话让其他家长成了吃瓜群众。他们一脸茫然,左看背靠沙发的张三翘起二郎腿,右瞅端坐老板椅上的曾校长。

    “轩轩家长,”曾校长打破沉寂,“您说这么多杨老师的不是,无非就是想找位有经验的老师,对吗?”

    “当然,交这么贵的学费,不说要找最好的,起码是个合格的老师来教。”张三放下翘起的右腿。

    “明白您意思,说到底还是为了孩子,要见到孩子成绩。”曾校长笑道。

    “对,孩子愿意学习,不厌学,这是最低要求吧。才三年级就让杨芮给教成这样,哪个家长不急。”

    “您说的很对,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曾校长说,“我作为校长,学校的老师就像我的孩子。但就您的要求,说一定要换老师不然转学,这话太绝对。如果孩子出现问题,老师要重点教,老师出现问题,校长要重点管。一个星期,最长一个星期,您再看轩轩回家状态,要是您看不到变化,下一步就严肃处理。常说孩子犯错,老师要给机会,老师犯错,当校长的也要给机会。同样,请家长们也给杨老师一个机会。至于轩轩家长担心杨芮报复孩子,我肯定英才不会有这样的老师。若有,我毫不犹豫地辞退她。相信在座的家长都是通情事理的,您们说呢?”曾校长说完看着他们。

    李四没经历过这场面,头一次见曾校长(英才小学今年刚换校长),头一次进校长办公室,对领导,对大人物,心里产生莫名的敬畏。李四不了解杨芮,平时在家没时间管孩子学习,只要孩子能吃会喝,不生病就行。对张三的拉拢,李四不懂如何拒绝。校长这一问倒把李四问糊涂了,想不起来为什么坐在这,为什么在校长办公室,却想起来今天周一,要上班,还没给领导请假。李四想走,但不愿第一个走,对校长的问题,他用标准答案——微笑点头回答。

    其他家长和李四情况差不多,顶多加一句“校长说的对”。张三见状,知道完了,带着一群窝囊废。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当学生王时的威风劲,再看眼前这些怂包,心里骂道:“真他妈操蛋。”

    “如果家长们没有其它意见,我看还先不换老师。”校长红脸笑道,“当然,如果一周内,孩子没有改变,肯定严格按制度处理。请家长们把孩子名字写一写,我会派周主任做回访。”

    赵六最先站起来写上名字,他的膀胱一直在催他找茅厕。“校长,请问洗手间在哪?”赵六小声问。

    “教学楼西侧,过操场就看到。”

    李四跟着王五站起来,跟着王五写名字,跟着王五出去。张三最后一个站起来,把“张轩”写在四个孩子名字的最上面。张三独自快步走过操场,不愿和那些怂包为伍,他第一个进男厕所,方便完出来撞见四个怂包,只当没看见,一言不发出校门。

    升旗、上课、吃饭,不论在操场、教室,还是食堂,杨芮今天脸色极其难看。本来近视的她平日就怕光照,太阳一晒眼睛就睁不开,本能地眯眼把眼球缩进去,鼻上眉往下挤,露出一副嫌弃的表情,所以不熟悉杨芮的人一看她这苦脸就心生不快。

    杨芮知道头上有把刀,却不知这刀怎么砍,什么时候砍。心事重重的杨芮没心思上课,偶尔会把心里想的嘀咕出来:“好烦人,校长会不会开除我?以前有没有老师被投诉?有没有被集体投诉过?真服了,那些家长会对校长投诉我什么?”

    从上午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放学,杨芮担心的刀还没砍下。“校长帮我摆平了?”杨芮转念一想,“不会,事闹这么大。其他年级老师都知道了。”杨芮今天在操场送孩子时特别留心家长的表情,但白费功夫,从每位家长和蔼的笑容里看不出丝毫敌意。

    “杨老师好。”家长们一见到杨芮就笑着说,牵孩子走的时候不忘提醒孩子,“给杨老师说再见。”待孩子挥手说再见,家长再补上:“嘿嘿,杨老师再见。”极度礼貌,极度客气,杨芮怎么也想不通会遭这些家长集体投诉。

    杨芮送完孩子回教室做卫生,此时她心力交瘁,埋怨自己的不走运:“到四年级就好咯,能让孩子帮忙做卫生。三年级最吃亏,要改的作业多,卫生还得老师做。”

    周玲主任早早来到三1班,她负责巡查各班教室卫生情况,对打扫不干净,清洁不彻底的班级,会拍照发到学校群。

    “杨老师,在拖地啊。”周主任笑着说。

    “周主任好。”杨芮停下活,预感到该来的终究不缺席。

    “呵呵,你忙,你忙,我待会再过来。”周主任说。

    “要命!”杨芮想,“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磨磨唧唧,谁受得了。”杨芮重新推起拖把,劲一阵一阵的大,恨不得把拖把木柄压断,恨不得耍一阵拖把枪,把桌子、凳子全扫倒,扫个稀巴烂。

    周玲再次来找杨芮,走进教室转了转说:“嗯,卫生打扫得干净彻底,要加分。”

    “谢谢,谢谢。”杨芮不打算先捅破这层纸。

    “杨老师,想必你也听说,你班有几个家长到校长那投诉。”周主任说,“校长找我说明情况。我一听,哪有什么大事,有些家长们就喜欢小题大做无理取闹。”

    “我自己都没搞清楚,”杨芮说,“不明白家长到底投诉我什么。”

    “总会有家长喜老厌新,鸡蛋里挑骨头。”周主任说,“话又说回来,新老师要积极学习,尽快成长,对学生要多关注。平时下课多跟孩子沟通,尤其要关注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

    “嗯嗯,周主任说的对。”杨芮附和着。

    “我这有你们班几个孩子名字,要重点关注。”周主任掏出一张对折纸,“你这几天下课要和他们多沟通,问问他们上课听讲情况,看看他们作业完成情况,他们不懂你要教,他们不会你要讲。”

    杨芮接过纸片展开,盯着孩子名字,既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周主任说:“杨老师,我个人好心提醒你,别跟孩子一般见识,也别和家长对着干。你重点关注他们,把他们哄开心,回家后家长见孩子开心才感受到你的付出。每个家长都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家孩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个理。”

    “好,我明白,谢谢周主任教导。”杨芮说。

    “小姑娘真年轻,羡慕啊。早点下班,你也辛苦,走的时候别忘记关灯。”

    杨芮的心可算放下,她感谢曾校长的大慈大悲,想到这样一位为老师做主的校长,就振奋,就感恩,决心好好干,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杨芮关灯关门,到办公室坐下,打算歇一会再走,划开手机,却看到班级群里王凯妈妈发的劲爆消息:“太让我失望了,教孩子唱国歌,嘻嘻哈哈的,一点庄严肃静都没有,怎么会有这样的音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