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420章

第420章

    左宝明把高台划分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和中央五个区,除了中央区建设村委办公室和休闲广场以外,四个村寨按各自居住的方位就近建设房屋。

    正方形的新村占地面积8.94万平方米,东西和南北跨度各约300米。统一规划的宅基地为208平方米,1区为70户,南北中心街宽12米,东西大街宽10米,巷道宽4.5米。

    建成后的高台新区处处是亮点,安巴山和父母合建的四合院占地面积416平方米,大门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侧,以取“紫气东来”之意,也有说法是占据八卦中的巽位,即风位,是和风、润风吹进的位置,以引进东南风,挡住冬天的西北风,是吉祥之位,体现“坎宅巽门”的原则。进了街门直接就是院子,以中轴线贯穿,房屋都是单层的,由倒座房、正房和厢房围成院落,其中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个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故称为“倒座房”。

    村委办公楼建筑占地面积328平方米,由办公室、会议室与值班室以及卫生室组成,其中位于一楼的卫生室面积90平方米,有病床6张,固定资产总值4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人。

    建造在广场对过的爱心驿站占地面积729平方米,有办公室、库房和生活用房组成。此类太阳能房主要以集装箱为基础材料稍经改造而成的,有光伏板、防盗门和中空玻璃窗,不仅坚固耐用,而且搭建方便,是一种既可取暖发电,又可去湿降温、通风换气的节能环保节能建筑。

    集装箱太阳能房由集热器、传热流体、蓄热器、控制系统及适当的辅助能源系统构成,它需要热交换器、水泵和风机等设备,电源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这种太阳房的造价较高,但是室温能主动控制,使用也很适宜。

    该建筑作为爱心驿站办公室,建筑面积高达200平方米,集热器为铜制管板型,采暖或降温用的集热器面积98平方米,热水用的集热器9平方米,装有两个贮箱的热泵系统。供热时,集热器收集太阳热5℃~25℃,通过循环液传送到低温容器,经热泵升温可达到42℃,并用管道输送到高温贮箱,降温时,热泵用高温贮箱中的水作降温介质,而把冷却了的水贮存于低温贮箱。热泵功率两千瓦,蓄热器容量高温为10立方米,低温为4立方米。采用具有选择性表面的平板集热器,并配有水溴化锂吸收式致冷器,建筑面积143平方米,采用不锈钢管板式集热器,集热面积百平方米,蓄热器容量六千升,实为主动与被动混合型太阳房,辅助能源采用特制小型燃煤炉。

    利用这种技术建成的太阳房虽然比普通住宅多投资10~15%,但节能效率高达33%,而且利用屋顶装有的太阳能电池板完全可以满足一个普通家庭的用电,还可以将剩余电能并入电网,最大限度节约了能源。

    太阳房采暖主要利用南坡屋面的铁板吸收太阳能,加热从屋外引进的冷空气,当通过屋项最高处的玻璃板时,空气温度被大幅度抬升,将通气层内的热空气吸过来聚集到热气通道里,然后通过控制箱送到地板下面贮存起来,并从靠墙的地板风口流出来,太阳下山后,风扇会自动停止转动,控制箱内的风门会自动关闭,避免室外的冷空气流入室内,贮存在地板下的热量也慢慢释放出来,使室温下降速度减慢,使房屋尽可能多地吸收并保存太阳能,从而达到取暖的效果。

    鉴于有很多人没有经济能力搬入新区,左宝明让彝族助手蓝梦羽配合驿站工作人员李雯雯给村民们办理先入住后付款的手续,分期付款是人最多可以分期十年付款,他们每个月只需要交给驿站几百元就行,在养殖场和暖棚工作的村民们则直接从他们的工资里扣。

    蓝梦羽问辛家寨辛欢夫妇俩:“你们一家扣除房贷后拿了多少工资?”

    辛欢说:“一家三口还有4000多。”

    “行啊,等于房子白送给你们了,一个月还有几千元的工资收入,过去你们家一年也收入也不到一万块。”蓝梦羽说。

    “是啊,这是爱心驿站为我们带来的福利,我们要感谢左站长。”辛欢说。

    “你们要怎么感谢?”蓝梦羽问辛欢。

    辛欢说:“努力工作。”

    佘家寨的佘爱珍问蓝梦羽:“你们家一次买了三位房共花了多少钱?”

    蓝梦羽说:“花了21万,其中贷款15万,我们有4口人在养殖场和暖棚上班,平均每人每月还房款600多元。”

    “这些在前几年我们想都不敢想。”辛欢说。

    “自从有了房子,我弟弟与‘姑娘房’苗朵儿定亲了。”佘爱珍说。

    “梦羽,什么是‘姑娘房’?”李雯雯问蓝梦羽。

    蓝梦羽说:“彝族姑娘房是也被称为公房,是彝族青年的乐园,婚前,公房就是男女青年幽会和娱乐的地。

    ‘姑娘房’一般设在房屋较为宽余并有未婚姑娘的人家,或集体公房里。未婚姑娘互相邀约,各自从家里带来一套被子,三五成群同室,共同在姑娘房里搭设一张床铺,一般不放置其他家具。‘姑娘房’这种场合,仅限未婚的青年男女出入,已婚者是禁止进入‘姑娘房’的。姑娘们白天回家干活吃饭,夜间一起在‘姑娘房’里就寝休息,直到结婚成家,才会离开自己的伙伴,才会离开姑娘房。

    ‘姑娘房’里居住的彝族姑娘们,在万家灯火之时都要绣嫁衣和鞋垫,劳作到深更半夜才歇手休息。姑娘们总是边绣花边聊天,或叙山外的变化、或唠家常、或唱梅葛调,其乐融融。

    村里寨外的小伙子们劳作回家,吃过晚饭已是夜幕降临,他们都不愿在家享受看电视、打扑克之类的晚间生活。瞄准了姑娘夜间挑花绣朵欢歌聚宿的热闹时机,就会有意无意来找姑娘们闲聊、对梅葛调,这在当地叫做‘串门子’。如果这时候姑娘看上了哪个小伙子,就与其对歌,心思细腻的姑娘如果发现自己的手帕或头巾被小伙子带走,那么表示小伙子对姑娘满意,下次再相见时,小伙子便回赠姑娘一份凝聚厚意的礼物。如果姑娘对小伙子不中意,那么下一次进‘姑娘房’时姑娘身边的小伙子则是另外一个人,原先相好的小伙子也就自觉而礼貌地离去。男女青年在‘姑娘房’中进行交往时,女子有绝对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姑娘房’仅限未婚的青年男女出入,已婚者是禁止入内。在姑娘房里,弦子可以尽情地弹,梅葛调可以尽情地唱,玩笑话可以放开地讲,需要的是放松。放松表情、放松身心、放松一切,为心中的恋人放声高歌。”

    “那你们能给我讲讲彝族婚俗文化吗?”李雯雯再问蓝梦羽等人。

    蓝梦羽说:“彝族婚俗是一部‘活态’的婚姻发展史,是彝族人民婚姻的缔结,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个体行为,而且与整个家族、婚亲、邻居都有关系,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播与接受的过程。其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独特的民俗情趣。”

    辛欢说:“彝族的恋爱是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他们有专门的恋爱场地‘姑娘房’。姑娘房是专供青年谈情说爱的场所,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绩麻纺线、挑花绣朵。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

    彝族人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在姑娘房里,姑娘可以留宿来会自己的小伙子,二人同床而睡。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不见怪,无拘束。但是照彝族规矩,姑娘小伙同床,只能动口,而决不能动手。稍有越轨,就会群起而攻之。

    姑娘房大小不一,大的可以住十余人,小的可以住三五人,一般都建在村头或村尾,一是方便小伙子与姑娘幽会,二是避免影响村寨中的父母和长辈。姑娘们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里纺线织布绣花,有的姑娘房中还会准备一些香烟、糖果、瓜子之类的零食,有小伙子来相会时,便陪坐聊天。

    姑娘房中来往的小伙子越多、越热闹,说明姑娘的人缘好,喜欢姑娘的人多,魅力也就越大,做父母的面子也就越有光彩。彝族女人就是用这种特定的地点来选择自己的爱情,她们视爱情为生命,把温情献给家庭,把欢乐留给了生活,姑娘房见证着她们浪漫的爱情故事。”

    佘爱珍说:“彝族婚俗是一般有恋爱,说媒,定亲,迎亲,回门等几个程序,男女青年相识和相恋后,双方都情投意合,称心如意,男方父母就请毕摩选一吉日,并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就为他们举行婚礼。

    毕摩是彝族从事原始宗教和文化活动的人,‘毕’意即诵经者,‘摩’即大。毕摩有文化,掌握古彝文和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历史和宗教等知识,可以主持村中的祭祀活动,如祭火神、山神等,以及禳鬼治病,占卜,婚礼等。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彝族,毕摩被视为神灵的使者。”

    辛欢接过佘爱珍的话说:“彝族婚俗经过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毕摩说媒之后,就要开始定亲,即制定婚约了。婚约是彝族男女青年成婚的主要程序之一,它是通过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形式,选中意中人,男女双方有了一定感情基础后,双方告知父母。男方按照本民族礼仪,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说亲须选双月双日子。

    在说亲过程中,女方为了维护自己尊严,同时也是有目的考验男方。总是以各种借口,让求婚者多求几次,多数为三次,方能决定婚约。待女方同意后,男方家要选择吉日,带着必要的礼品和拜祭女方祖先的各种用品,到女方家举行定婚仪式,同时男方还要带礼品到各亲戚家认识新的亲戚(俗称认亲)。有部分地区也分两次,即定亲、吃小酒。但大多数两个仪式一并进行,在定婚仪式上女方家邀请亲朋参加,通过该仪式认识亲朋,向亲朋表明家女已有婚约。不能够再接受别人的求婚。”

    佘爱珍又说:“婚礼是男女双方履行婚约的最终目的,结合需要请本民族毕摩选择吉日。婚礼则是五花八门的,背新娘就是婚礼中的一个十分有趣的风俗,新娘出嫁时,先由媒人从楼上背下来,送到大门外交给新郎,再由新郎的男朋友伴郎起,在讨亲队伍的护送下一直到家。

    彝家山寨,山高路远,一路上,背新娘的伴郎累得汗流浃背,喘息不止,伴娘就在地上铺上事先准备好的新草席和毛毯,让新娘坐地休息,待伴郎喘过气来,又继续上路,新娘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背回男家。

    新娘一到,就举行迎亲仪式,让新郎、新娘坐在大门前的凳子上,乐师们奏起热烈的迎亲调,亲朋好友燃放爆竹,点起火把,祝贺新人。然后,伴娘背起新娘,前面一个举着火把,一人撒青松毛铺路,新郎和伴郎随之于后,在众人簇拥下人洞房。迎亲仪式一结束,就开始跳舞,歌声合着舞步响了起来,大家通宵达旦的欢乐。这场喜事刚结束,许多青年男女便找到了自己的对象。

    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滇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中或坝子里,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在婚后的第三天,女方家要派两位新娘的亲属,一般是侄男侄女来接新娘新郎回家。新娘、新郎还需带着喜糖、喜酒等礼品与送亲的亲朋一齐返回新娘家,并再拜谢父母及亲戚和新娘的伙伴们,晚餐后,新娘、新郎要在当天落日之前返回男方家。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欢天喜地的举行完了婚礼,是彝族婚俗的全部过程,同时也是彝族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传递了人们的信仰及祝福,希望结婚的新人们幸福长久下去。”

    “真是浪漫啊!”李雯雯由衷地感叹道。

    “那我带你去新‘姑娘房’看看。”蓝梦羽对李雯雯说。

    “好,我们一起去睹‘姑娘房’的风采。”李雯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