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394章

第394章

    山里村的助村工作走出低迷,远在另一个助村点的谢俊强却陷入迷惘,这个助村点位置偏僻,环境恶劣,缺乏经济支撑,村里人均月收入不足千元。村民跟外界接触的唯一途径就是翻过村口的那座大山,出去一趟至少要两三个小时。

    这个名叫石头村的村庄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村子被层层大山包围,交通极为不便,但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特殊的山水风情。房屋多为石头垒建而成的四合院,都是就地取材,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

    靠山临水的石头村辖区有十几平方千米,村前几万平方米大的塘坝中央有一座小岛,枯水期人们可以走到小岛上。

    石头村北新飞集团列入助村名单后,有多名助村工作人员来此,他们都对石头村望而却步,选择逃避,这令徐志凯异常郁闷,最后接受宋玉娇的建议派谢俊强来工作,并给予翻倍的助村基金。

    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石头村山清水秀,村民大都以种玉米为生,鸡羊散养,靠天吃饭,一切都是自给自足,真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村民以陈、李、刘三姓居多,还有王、朱、黄、吴、杨、褚、张、贾等姓氏人家,属于典型的杂居村落。

    这里只有电,没有网络,谢俊强来石头村的第一年遇上大旱,塘坝大面积见底,原本被淹没的地方,野草疯长。村里500多户人家只能靠着西山和南山两眼泉水生活,400多人排成长龙取水吃,另外有200多人去了山外生活。

    石头村背靠大山,山之北就是金山县郭庄镇,但是并没有穿山的公路,从石头村至郭庄镇需要绕山一大圈,孩子们上学和村民们出行极为不便。

    谢俊强看见村里的学习设施简陋,问村支书陈浩:“陈书记,学校有多少学生?”

    陈浩说:“一百多名,有条件的都去了县里和镇里,剩下的只能待在村子里。”

    “石头村有多少个自然村?”谢俊强又问陈浩。

    陈浩说:“我们村由三个自然村十三个村民小组组成,村委设在塘坝北的北石村,东西石村分住塘坝东西。”

    “村里有多少劳动力?”谢俊强再问陈浩。

    陈浩说:“约千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有500多人,但大多外出务工,可以动用的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百人。”

    “我需要这百名青壮年,你把他们召集起来。”谢俊强说。

    “谢工,你计划让他们做什么?”陈浩问谢俊强。

    谢俊强说:“我要组成一个施工队,让他们钻山打隧道。”

    “打隧道是好事,我双手赞成,等我和黄振山主任商议一下,给你两百人组建施工队。”陈浩高兴地说。

    “行,我等着。”谢俊强说。

    陈浩和黄振山联系了在外部分务工人员,半个月以后回来一百多人,这些人与村里没有出去的人组成了两百多人的施工队,以“以工代赈”的办法开始打隧道。

    穿过北山的隧道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考虑到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以及隧道用途等因素;合理确定隧洞的净宽、净高、纵坡和横坡等参数,以满足隧道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同时考虑隧洞的排水、通风、照明等设施,确保隧道内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施工前施工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了解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适当的支护措施,如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支撑等,保证隧道的稳定性;严格控制隧道的纵、横坡,确保隧道的净宽、净高符合设计要求;注意排水和通风设施的设置,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北山隧道全长540米,埋深147米,隧道净宽9.5米,净高5米,进出口设计标高高差2.7米,为双向两车道。经过150多天的日夜奋战,克服重重影响,于国庆节终于贯通了。下一步将按照建设施工任务,确保在年底通车至镇里的任务目标实现。

    这条隧道是石头村目前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隧道内壁的红、黄、橙、绿、白五色反光环不断变换颜色,将视野照亮,把黑暗与疲劳全部驱散,驾车徜徉在“彩虹隧道”中感觉好舒服。该隧道每月的耗电量仅三五度,一年的电费不到千元。

    这套应急照明诱导美化系统包含22道安装于隧道穹壁的灯带,灯带上有彩色反光构件484个,安装于隧道侧壁距离地面半米高的436个自发光照明诱导灯,安装于每道灯带末端的66个自发光诱导装置,安装于检测道侧壁上的218个波形反光标识,及安装在洞外道路边的24个自发光玻璃道钉。这些具有反光效果的构件及吸收车灯光源的自发光灯体共同构成一个系统,持续为隧道内提供安全照明保障。该系统在夜间无光时,才启用耗电模式,不仅比传统方案节约95%的耗电量,而且更加绿色低碳环保。

    人们载歌载舞欢庆隧道时,谢俊强回新飞集团述职,老董事长徐家强接见了谢俊强。

    徐家强和蔼地对谢俊强说:“虽然你不是助村工作人员里最好的,但是你是最敬业的人,这一点我很欣慰,马上就要到春节了,我送你一个特别的礼物,这个礼物是我们新飞集团新飞制造公司刚刚下线的新型房车,希望你喜欢。”

    “谢谢老董事长。”谢俊强恭敬加感激地说。

    “不用谢,这是你应该得的,不要在公司这里过年了,回家看望父母去吧。”徐家强说。

    谢俊强驾驶新飞房车回家过年,父亲谢宏斌说:“阿强,听说石头村景色诱人,我与你妈想去石头村看看。”

    “行,您收拾一下,我带您们去。”谢俊强说。

    谢母李凤云说:“你妹妹谢婷也毕业了,她在动车上工作,春节在车上值班,过年不回家,你爸爸也从矿山退休了,我们原本想去三亚旅游,现在想去儿子工作的地方看看。”

    “好啊,妈妈。”谢俊强欣喜地说。

    “明天我们就走。”李凤云说。

    “行,晚上我们去超市多采购东西,反正车上有的是空间。”谢俊强说。

    出门时,李凤云把沙发等家具罩起来,抱着自己心爱的兰花坐上房车出发。

    谢宏斌开着房车上路,他兴奋地对儿子说:“阿强,再过两年爸爸要换本了,到时想在开大车也不行了,让爸爸先过一下瘾。”

    “行,现在交通路况好,您可以享受一下驾驶豪车的乐趣吧,不过在不用着急,权当我们一家人外出旅游。”谢俊强说。

    “给我介绍一下这房车。”谢宏斌说。

    “这车总重26吨,长9.6米,宽2.59米,配置600马力康明斯涡轮柴油发动机,不仅拥有比一般露营车更大的空间,而且内饰的奢华程度也是比照豪宅规格打造,无论是材质还是设计上都采用最高规格和最高的材料,真的是堪称一辆会移动的宫殿。

    底盘模拟飞机制造,以确保车内的超静音效果,为车上的人们带来安静舒适的环境,配备舒适而强大的转向系统和安全的巡航防撞系统,即使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也可以安全地操作车辆。还配备了智能驾驶警示系统和触摸屏技术,以确保驾驶的安全性。车身采用超轻质复合纤维制成,不仅轻巧如燕,而且保持超硬度。

    该车是自行式A型房车经典永恒的代表,提供和机舱一样的安全性能。车内设施奢饰豪华,特别是主卧室配有步入式浴室。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配备了一个酒吧、淋浴房和一个隔音主卧室,融合了更多娱乐元素和舒适。配有线性设计的大理石桌子,现代沙发和椅子,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豪华的汽车。此外,还配备了飞行员桌椅、热循环加热系统、以缓解失眠床垫等高端设备,一般来说,这款车具有很强的技术感。”

    “这车出厂价是多少?”谢宏斌问谢俊强。

    谢俊强说:“该款车新飞制造公司年下线不足千辆,出厂价360万元左右。”

    “这车就是带轮子的移动别墅,加满一箱油要多少钱?”谢宏斌又问谢俊强。

    谢俊强说:“油箱容量285L,平均百公里油耗23L,加油一次大约2000元,装满一箱油,那真的是想去哪就去哪。”

    “这款房车光看外形就霸气侧漏,尺寸也是超大,身高达约四米,超强的全驱底盘,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性能,无论是平坦的公路,还是坑洼崎岖的路面都如履平地。可谓真正的‘陆地游艇’。车一层包含客厅、厨房、卫生间、主卧室,这完全就是把小户型的家搬到车上。车顶采用游艇飞桥式升降顶,打开后为开放式第二层。车顶观景平台的设计十分考究,白色的软包沙发,搭配木质的地板,还提供可升降的桌子以及不锈钢洗手池,无论是商务接待亦或家族旅行这款房车绝对游刃有余。”谢宏斌说。

    “从外观上看,这辆车沿袭了美式霸气奔放的风格,整体看上去非常的大气浑厚,车身的个性涂装、线条都极具美感。车内配置了卧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应有尽有,称得上是‘车轮上的家’。这辆车的两侧可以向外拓展,车身拓展后最大使用面积可达40平方米,足够让一家人欢乐出行。”谢俊强说。

    翌日十时左右,房车通过北山隧道进入石头村,石头村安静地躺在山谷溪畔,绿水环绕,古朴端庄,恬淡幽雅,房屋错落有致,鸟鸣幽谷,确如世外之境。过去石头村人想方设法搬到城镇去住,现在城里人却羡慕着到石头村来度假。因此民宿业成了石头村的新兴产业,周末和节假日,到此度假的城里人纷至沓来,石头村变得非常热闹。

    负责接待游人的褚兰以为是村里又来了游人,于是热情地在车门口带着游客下来。

    房车门打开,李凤云从车上走下来,褚兰微笑着说:“欢迎光临石头村,阿姨,我可以做您的向导。”

    李凤云笑着说:“闺女,我有向导。”

    “妈,这个女导游叫褚兰,你就让她做你的向导吧,跟着她没错。”谢俊强在车上说。

    “谢工,原来是你们,我还以为是来游览的客人呢。”褚兰说。

    “我妈就是客人,你带她四处转转,中午我请你吃饭。”谢俊强说。

    “好的,我带阿姨去转转。”褚兰依旧微笑着说。

    石头村像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在茂林大山之中,村里保存着上百年的石头房屋142座,建筑错落有序,宽阔严谨,别具一格,具有浓郁民族传统和地方色彩,一棵古槐树和一颗古老的皂角树,相互缠绕成自然景,寓意夫妻同心,齐力断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石头村,在保留村原始、古朴、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县里和镇里项目倾斜支持以及新飞集团的助村行动,累计投资六千多万元,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建成了村中“袖珍水库”微地形景观,清理了河道,修建了护河堤、石头围堰,安装了仿古桥拦杆,铺设了石板路,栽植了景观树;建成以双树为中心的小广场,绘制文化墙,刻制《石头村赋》巨石,建成农具展示厅、公厕、石拱桥,安装仿古景观路灯,铺设了自来水管网和污水管道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旅游高峰期日游客接待量达两千多人。

    褚兰对李凤云说:“村内道路由石头石磨砌制而成,过长年的踩踏锃亮溜滑,下一步将继续发掘石头村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发动村民进行民宿升级改造,配套餐饮、住宿等设施,升级建设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游人到石头村体验原生态的乡村生活。”

    “这里民宿的伙食和住宿条件怎么样?”李凤云问褚兰。

    褚兰说:“伙食物美价廉,五十多元可以吃三个菜,两个凉拌野菜,一个土鸡蛋炒大葱,主食是压饸饹,茶水随便喝;住一宿外加早餐三十元,可谓便宜到家了,就是洗澡单独一处,厕所和澡间大家共用。”

    “村民们都干什么?”李凤云又问褚兰。

    褚兰说:“现在我们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出外面打工,剩下的壮劳力大都还再从事打石头的活计,村里开办了许多的农家院,接待来这里的游客。”

    “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李凤云再问褚兰。

    褚兰说:“阿姨,我首先带您到民俗博物馆看看,那里是一个很大的院落,四周的房子全是石头落成,又高又大,是村里最好的房子,原是村小学校。这里展示了村里几百年来人们生活和农耕用的石头器件,全都是石雕石刻石凿,在别处虽有见,但不如这里的齐全,不愧是石头村。

    现在小学在民俗博物馆旁边新盖了两栋楼房,还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操场和舞台。在学校操场上建舞台,可见他们对戏剧和文艺的热爱和追求,也是石头村人们秉承的文化传承。”

    褚兰带李凤云参观完民俗博物馆后,有沿着铺满石头的接到继续向前行,村中触目皆是石头,楼阁、房院、桌凳、碾磨、街巷、桥涵,都是石建,简直就是一部用石头描绘的画卷。穿行在街道,两旁是一排排古式门楼、石头瓦房或窑洞、平房,全村用石头盖的房院不下百座,其中最为壮观的当数四合楼院和清凉阁。

    二人进了四合楼院后,褚兰指着说:“四合楼院是一座上砖下石的巍峨建筑物,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有房屋几十间,建筑面积超过千平米,分为东西两院,两院正房下层均为石券洞室,九间无梁殿建筑古朴典雅,房内粗梁大柱,宽阔高大,曾是解放后村委的会办公室。

    不远处的清凉楼阁不打地基,不填辅料,以天然岩石为基础,平地而起,石料不经雕琢,随形垒砌而成。几百年过去,此阁经岁月消磨,风吹雨打,愈显沧桑厚重,是石头村的标志性建筑。”

    来到清凉阁边上,褚兰对兴致正浓的李凤云说:“清凉阁的最上层是砖木结构,下面两层全为石建,第一层为搭券四门式,第二层为实芯四室式,第三层为明柱回廊式,所用石块有的长过数米,有的重达数吨。构造粗犷奔放,设计独出心裁,建造风格独特。当地民谣赞其‘一块石头一匹梁、一块石头一堵墙’。

    陈、李、刘始祖初到这里时,此地还是荒无人烟,三家人‘与木石居,与鹿逐游’,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其族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用石头搭房垒屋,开荒种田,就连炊具餐具也全部用石头打磨而成。就这样,他们靠着满山石头,开辟出一方乡土,在此繁衍生息,从开始的几户人家,发展为大型村落。而今石头村有居民1600多人,其中75%以上是三家仆人的后裔。

    村庄的开拓者对建房布局和街道设置都有明确规范,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谓胡同,全村共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达3700多米;街巷的规格,街宽3~4米,巷和胡同宽约2~3米。这些街道全为青石铺就,虽宽窄不一、长短不等,但井井有条。这些古道有三百年的历史,岁月沧桑,人来畜往,每块石头都被磨得细腻光滑。逢有雨天,雨水冲刷,熠熠发光,是石头村难得的风景线。”

    褚兰带着李凤云边走边说,不觉到了午饭的时间,于是二人回到停车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