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284章

第284章

    黄杨村距离G20国道东有三四公里,西、北、南三面是茫茫沙海,东面是黄沙岗,古时为黄杨驻军屯,现在是黄沙岗最穷的一个村,全村135户472人,劳动力29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0人。村里农民收入主要以养羊,务工为主。

    全村已实现通电、通电话二通,无路灯,没有通自来水,有112户饮用井水,有2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拥有电视机农户18户;安装固定电话农户数为3户,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为1户。

    村里到黄沙岗乡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约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2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辆。

    全村没有沼气池、太阳能,建有小水窖1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86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2亩。

    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7户居住的是砖木结构住房;有11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5户居住于“地窝子”。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8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2公里。该村没有公厕,没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123户。

    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7,其中小学生20人,中学生7人。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胡杨林小学,中学生就读到黄沙岗乡一中,中学距离该村10公里。

    黄杨村两委只有三人,他们全部是党员,因为村里正式党员是不足七人的支部,所以不设村支部委员会。采取一人身兼多职,村两委交差任职做法。党支部书记田有梁兼任村主任,妇女主任柳甜妮兼任村会计,治保主任杨志刚兼任民兵连排长。

    亓文亮与任姣姣党员关系落户黄杨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正式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应当设立党支部委员会,设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纪律检查委员。经过选举和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亓文亮任支部委员会的副书记,任姣姣任村委副主任。

    亓文亮夫妻二人进入村两委后,在两委会议上提出要钻一眼深水井,田有梁既激动又担忧,他知道这是好事,但是村里没有预算和资金。

    亓文亮说:“田书记,您不用担心,钱我来想办法。”

    “需要我做什么?”田有梁问亓文亮。

    亓文亮说:“您负责找钻井队。”

    “行,这个事情我能够办。”田有梁答道。

    “书记,咱们村距离国道三四公里,交通极为不便,我建议将村西迁,在距离国道100米东侧的湿地边建设新村,因为那里钻井的成功率大。”

    柳甜妮说:“那里虽好,但是搬迁一个村子不容易。”

    “为了长远计,村子早晚都得搬。”亓文亮说。

    “好吧,我给乡里打报告。”田有梁说。

    “书记,让杨志刚陪着我测绘地形,您去跑手续。”亓文亮说。

    “中,我齐头并进。”田有梁说。

    田有梁手续跑完手续,随后钻井队进驻,半个月以后机井出水,村民们高兴地都来拉水。

    黄杨村风沙大,为了应对风沙,亓文亮让施工队在新村外围建设围墙。围墙高大厚实,阻断风沙的侵蚀,对保护村民们起到一定的作用。

    格栅式卧式地埋水柜建设,杨志刚问亓文亮:“亓工,水柜的容积是多少?”

    亓文亮说:“一千立方米,足够咱们村人畜引用的。”

    “咱们在机井每天可以抽多少水?”杨志刚又问亓文亮。

    亓文亮说:“连续24小时抽水在水量水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降水深不超过6至8米,出水量不小于每小时40吨。”

    “亓工,现在咱们有水了,围墙建设又完成了,是不是可以建设新村了?”田有梁问亓文亮。

    亓文亮说:“是,书记,我计划建造框架结构的民房,让户户都有房住,但是得让村民们自己动手建设。”

    “人员我能够派出,但是没有人建设过。”田有梁说。

    “技术上你不用担心,只要把建设围墙的工人交给我就行。”亓文亮说。

    “没有问题。”田有梁说。

    黄杨新村占地面积9.6公顷,村委会后面9排排房,1排房东西有16户,每户建筑占地面积160平方米。新村里有1条宽12米的南北中心路和2条宽8米的副街,东西中心路宽10米,巷道宽6米。村委会三层办公楼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小广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小广场西超市和自由市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亓文亮的“新家”就建造在小广场路西。

    新村历经一年的建设全面竣工,“十一”以前村民们搬迁完成。

    秋季大风起,国道只露出路面,护路工用机器清扫路面,黄杨新村围墙外积沙厚度超过一米,围墙内积沙厚度也达到百毫米。

    亓文亮看着自己停在小广场上的房车定的厚厚沙尘陷入沉思,黄杨村黄沙治理经年成效不是很显著,种草、植树成活率很低,其原因是干旱少雨。

    风沙土治理方法是使风沙土免遭风蚀,并改善其不良物理性质的方法。治理风沙土的原则应当突出固沙,“固”是治理风沙土的前提和核心。固定了流动的风沙,减少了其危害,改良、利用才有可能。

    固沙主要依靠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和种草。在大风经常经过的风口地段,营造垂直于主要风向的固沙林带;在农田周围则营造纵横交错的护田林带,其中主林带应尽可能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

    封草育草是将沙荒地划为封育区,严禁放牧打草,恢复其天然植被,俗话说“寸草遮大风”。人工种植绿肥、牧草,可在短期内发挥固沙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引洪压沙和翻淤压沙的办法。

    农业措施在治理风沙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如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凝聚力;推行少耕法;前茬作物收获后留高茬,作为后茬作物的风障;条播行垂直于主风方向,或采用交叉播种;增加地面覆盖等,这些措施都有固沙作用。

    在治理风沙上,亓文亮等人除了吸收成功经验,还结合黄杨村的实际情况,利用“三步法”营造了“三横一竖”防护林,对治理风沙土发挥了巨大作用。

    治理风沙投入大,见效慢,三年多的时间只在黄杨村周围植树造林成功,耗去亓文亮全部身家以及集团给予的资金。“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亓文亮来到黄杨村以后,美丽乡村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黄土高原曾经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曾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现如今,曾经的千沟万壑,早已绿意尽染;曾经的荒漠沙地,早已生机勃勃。黄土高原历史性地实现了主色调由“黄”转“绿”。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面积大约六十四万平方公里。历史上的黄土高原也曾水草丰美、沃野千里。但千百年的开垦和利用,造成这里植被大面积退化,风沙侵袭、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修复成为了长期困扰这里的一道难题。

    于是,亓文亮想到了一系列巧妙的设计,将山上流失下来的水土拦截在沟里的淤地坝,为了能在高山陡坡上种树,而垒成一个个鱼鳞形状的树坑,将原本倾斜的山坡变成台阶状的旱作梯田,使得水土流失逐渐被控制住。然而,更大的威胁仍然存在,锁住脚下的泥土,还得拦住流动的风沙。

    亓文亮种了2000棵树,1500棵都死了,只有500棵树活了下来。在无边沙海中,这些树像小草一样顽强生长的弱苗,让亓文亮看到了希望。于是,他带领全村植树造林,没人能想到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几乎消灭了黄杨村整片沙地。

    这里是农耕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也是风沙“拉锯战”的最前沿。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当地8600亩流沙全部得到了固定或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60%。如今,站在这片沙地的最高处,眼前的土地早已经不是一棵树、一点绿了。从高空俯瞰,从黄土高原到毛乌素沙地,黄土覆绿、黄沙后退、黄河水逐渐变清。

    然而,物种基因单一、病虫害威胁、树种自然退化,以及植被配置不合理等仍是目前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一路上升,是我国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从黄沙漫天到绿意盎然,如今,歌词中的景象不复存在,代替它的是眼前这片葱郁丰沛的沃土。这里的人们也在改造沙与土的时光里,重新学会了如何与自然相处。

    抗旱牧场种植成功,黄杨村收割牧草进万吨,使养羊业兴旺起来。

    亓文亮说:“风沙灾害被认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已经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加强建设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根据风沙灾害危险程度区域界定的级别,针对各级别区域所需的相应风沙扩散阻力值划分出治理区,统筹设计治理方案。

    将风沙源区及其临近区域设定为核心治理区,实施乔灌草相结合,针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制约,选择抗旱、根系发达的树种及草种进行治理,争取迅速增加地表覆盖,固定土壤,恢复天然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原有保障功能。

    将高度危险区设定为外围治理区,做好生态规划,保护好现有沙区植被,严禁滥伐和乱垦以及滥牧;恢复并扩大自然林植被种植;实行农田保护,进行保育种植,减少沙化土地的裸露面积;对沙化程度较高的土地开展综合治理,发展经济林木与半人工草地,建立起遏制沙漠推进的生态屏障,以减缓和治理沙尘。

    将中度危险区设定为外围控制区,统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合水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条件加以科学布局,优化设计土地利用及不同土地覆被结构,合理配置草、田、林的种植比例及品种组合,进行农业生产与生态景观结合的生态环境建设,使之构成高效生态防护、经济效益复合系统的第二层防护体系,以控制风沙漫延,并保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将低度危险区和轻度危险区划为外围保护区,以现有林地、果园、苗圃、庭院绿化、城市公园作为风沙控制屏障,构建城乡连通的护林路、护堤林、农田林网等生态网络,实现对景观生态过程的整体控制。”

    田有梁说:“加强对沙尘源区形成及环境与沙尘运移规律的分析,研究气候条件对沙化、沙尘天气相互作用的机理,探讨历史上气候变迁与沙化及沙尘天气的对应关系,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状况,为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化和沙尘暴的影响,有效防止风沙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以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形成需具备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大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

    “沙尘暴天气行程的原因是什么?”任姣姣问亓文亮。

    亓文亮说:“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总之,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过度放牧、开荒破坏草场、破坏绿化,无法有效的阻挡风沙,也是沙尘能够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我国的沙尘暴现状是什么?”任姣姣又问亓文亮。

    亓文亮说:“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将中国北方划分出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一是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二是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三是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四是蒙陕宁长城沿线。

    上述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沙尘也常随西风和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形成沙尘天气。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其伸展高度一般为1000~2500米,严重时可达2500~3200米。”

    “沙尘暴的危害是什么?”任姣姣再问亓文亮。

    亓文亮说:“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以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沙尘暴危害主要在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等。”

    “沙尘暴的防治措施是什么?”任姣姣最后问亓文亮。

    亓文亮说:“目前我们每年投入治理沙漠的资金约为千万元,但依然处于沙进人退的状态,要达到全面遏止沙漠扩张的态势,预计至少需要1.5亿元资金的投入。防治荒漠化已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一大课题。

    沙尘暴是由天气过程和地面过程共同作用的产物。但是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一切生产活动,对于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地区要采取一定的生态移民措施。科学防沙治沙、保护现有植被、农牧交错地带是防治重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