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230章

第230章

    自此以后,汤沟村周围的治安大好,淳朴的村民们在良好的环境里安居乐业,他们心无旁骛建设自己的家园,为新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使汤沟村人均GDP突破8.7万元,高于全国的人均GDP,成为汤泉乡最富裕的行政村。

    作为四五千人村庄的村支书,汤春旺感到治理起来比以前困难,主要是村里“炸刺”的人太多,部分不愁吃穿的人搬弄是非,使“乡风建设”存在突出问题。

    “如何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主要有哪些措施可以全面塑造淳朴文明良好乡风?”这个问题汤春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提出。

    “乡村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淳朴文明良好的乡风更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石。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全面塑造淳朴文明良好乡风呢?”汤春旺问。

    党总支副书记丁家华说:“道德建设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加强对乡村民众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党委委员牟聪说:“乡村环境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加强对乡村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同时加强对农村垃圾的管理和处理,保障乡村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党委委员、村治保主任黎观兴说:“治安建设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加强对乡村治安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乡村治安体系。同时要加强对乡村犯罪的打击和预防,保障乡村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村委委员徐美芳说:“文化建设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加强对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推广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同时加强对乡村文艺的支持和培养,促进乡村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村委委员赵立全说:“教育建设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加强对乡村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对乡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的帮扶和支持,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村主任凌云发说:“总之,要全面塑造淳朴文明良好乡风,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道德、环境、治安、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汤春旺说:“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宣传教育问题、资金投入问题、组织领导问题、活动阵地问题、制度建设问题。

    宣传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农民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内容缺乏、形式单调、覆盖面窄、资料有限,有些固有的如‘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已经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

    资金投入问题是由于资金紧张,对这方面的的资金投入就越发减少,造成了开展教育活动时没有必要的资金作为保障,使活动难以开展。

    组织领导问题还存在有些村级领导对乡风民风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思想上缺乏重视,认识上缺乏远见,不重视、不作为,是制约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活动阵地问题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或完善的村民业余文化活动阵地,导致活动无法开展,也就谈不上对农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制度建设问题是在乡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奖励处罚制度等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在乡风建设上难以形成规范性的制度性约束,制约了乡风建设的发展。”

    “书记,那我们需要采取哪些对策?”凌云发问汤春旺。

    汤春旺说:“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队伍整体素质、切实加强针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各方面素质,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加以认真的对待。并把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作为考核乡镇班子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

    俗话说,领导抓什么就成什么。领导重视不重视、抓不抓,直接影响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开展和成效。为此,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形成一整套的领导组织体系,才能保证乡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卓有成效。

    乡风文明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对此必须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保证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强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开展这项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问题,二是存在着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起相关的教育和活动的组织开展。”

    凌云发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休闲娱乐几近空白。农村经济的发展仅停留在是否解决温饱问题上,精神生活贫瘠。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向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转移,农村留守人员为老少弱病残。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劳务经济,每年创下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今农村经济一大支柱,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造成农村大量耕地无人耕作,为不使抛荒,仅是应付式的耕种,只求解决一日三餐口粮,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家对农开项目建设的投入,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家庭耕作已不太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田地大面积集中经营,已成为趋势,但目前尚未建立一个规范的土地流转操作模式,制约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

    当下农民朋友最关注的问题是求医问题,‘不怕穷,就怕病’,看不起病,我们村因病返贫村民大量存在。医药制度不完善,医药价格飞涨,远远超出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出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治个感冒,以往的几元解决问题,到现在的几百元正常,一两千元不稀奇,更不用说重病杂症。农村医疗体制的不规范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小孩一般留下来随其祖父母生活,隔代抚养现象相当普遍。由于历史的原因,担当优养角色的祖父母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的要求仅是小孩平安无事,至于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紧要,缺少家庭辅导,老师们也普遍感到当前学生学习水平有所下降,教学难度增大,加上读书无用论不良思想的冲击,中途辍学现象严重,同时缺少家庭的管教,大量出现青少年行为出轨,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明显上升态式。”

    “如何解决你上述的问题?”汤春旺问凌云发。

    凌云发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侧重交通、水利、信息、医疗卫生、文教体育方面,让农民实实在在受益。同时要将工程项目建设落到实处,不要成为花架子、形象工程。土地治理项目要以农民主动参与为前提,积极开展以奖代补、尊重农民意愿,吸收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让群众充分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激发农民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大力推进农民参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农业。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速农村空闲土地合理、合法流转,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鼓励土地集中经营,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农业产业链,强力推进农产业的快速发展。

    引导农民进城就业,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推动‘精英回流’工程,让一部分在外打工先富起来的农民回乡办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结合沿海经济梯度转移契机,吸引沿海企业到内地投资发展,推动农村城镇规模化的发展。

    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的难题,进一步规范医药管理制度,降低医药收费,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医疗制度,规范操作,阳光监督,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惠落到实处。

    推进户籍管理改革,取消城乡户口差异。打破城乡区域局限,完善劳工制度,提高农民工工作生活待遇,就地就近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问题,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

    汤春旺说:“价格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合理的价格水平、良好的价格环境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反之,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不少价格问题。”

    丁家华说:“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以粮食储备、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保护制度,比较有效地稳定了粮食价格,保障了农民的'种粮收益。但农产品保护范围偏小,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保护制度尚未建立,农村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据对养殖户调查,农民反映上半年当地生猪市场低迷,农民养猪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亏损。

    在新农村建设中整治村容村貌、进行道路硬化,增加了水泥、红砖、砂石等商品的需求,其价格不断上涨。每吨水泥价格上升了5至9元,每块红砖的价格由0.14元上涨到0.19元,有的时候价格上涨到0.25元仍买不到砖。农村工匠的工价也在迅速攀升,如现在泥水工工价由每天的90元涨到了每天150元。受油价上涨的影响,农村机械耕作费用上升,目前每亩田的机械耕作费上升到至60元。”

    牟聪说:“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市场风险的压力。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种植粮食的增收部分大多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冲抵了。今年与往年相比尿素价格平均上涨12.5%%,复混肥等上涨30%,农药价格普遍上涨。

    农民反映,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一亩水稻早、晚二季的收入不到600元,农民来自种田的人均收入在900元左右。如果没有最低收购价格的支撑,撂荒现象还会出现。”

    赵立全说:“调查反映,农民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后,乱收费现象减少,其教育负担减轻了,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仍然偏高。对一般农民来说,子女们考上大学不是喜而是忧。农民普遍反映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子女考得上学校却读不起书。高等院校每年的学杂费都在5000至6000元左右,一些农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徐美芳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药品价格太高,检查项目繁多,同品种、同规格、同含量的药品价格医院比个体药店高出三分之一,有的品种甚至翻番。药价高使农民看一次病,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为数不少。”

    汤春旺说:“保持农村价格基本稳定。一是要加强对农村价格水平的调控,密切关注农村价格动向,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把握价格变动趋势,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高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能力。

    二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建立健全农村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监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努力减轻农民面临的价格风险。

    三是要把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新路子,完善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完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体系,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供求、扶持生产、稳定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四是建立健全价格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农村价格管理体系,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方向、时机、节奏和力度,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五是要努力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建立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管,稳定化肥、农药和种子等价格,防止价格暴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