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222章

第222章

    扎贲特旗里最大的马鹿茸在温都尔养殖场问世,该鹿茸总重23公斤,长0.98米,幅宽0.27米。

    据徐如龙介绍,温都尔马鹿是由天山马鹿和东北马鹿改良而成。该头马鹿是杂交后的第二代,明年这头鹿鹿茸将有望超过25公斤。

    据了解,目前温都尔马鹿的养殖在扎贲特旗苏木已经铺开,近期大量韩国客商已提前预约定购当年新鲜鹿茸,马鹿养殖成为牧民们致富的好门路。

    看着巨大的鹿茸,阿茹娜对徐如龙说:“这根茸风干以后送到BJ去,让它在爸爸的公司里展示给顾客们。”

    “行,那根小一点的茸咱们自己留着放在公司里,算咱们巴彦公司的展示品。”徐如龙说。

    “好。”阿茹娜抱着孩子说。

    “哎呀,咱们儿子扎牙了,怎么一颗,新生儿长孤牙内蒙古有什么讲究?”徐如龙问阿茹娜。

    阿茹娜说:“宝宝长孤牙是对姑姑不好,这个时候就需要姑姑亲手买或者是做一双鞋才能避免这种伤害。但是从科学角度说宝宝长孤牙并不会对谁不好,这只是一种迷信说法并不可信。

    在中国多个地区都流传着小孩只长一颗牙的时候,姑姑或者姨姨需要给孩子如果长的是上牙,那么孩子的姨姨就要给孩子买鞋或者碗、勺,如果先长出的是下牙,那么孩子的姑姑就要给孩子买一双鞋或者碗、勺。

    俗称‘上扎姑,下扎姨’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

    老人认为孩子最初只长一颗牙是不幸的表现,被老人称之为‘孤牙’或者‘鬼牙’。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大多数孩子最先长出的是上下两颗牙齿,单单只长出一颗牙齿的是少数才造成了他们认为的这种只长出一颗牙齿是不幸的传言。

    所以会有姑姑或者姨姨给孩子买鞋这一说法,这也是基于对宝宝的美好祝愿,希望宝宝健康平安成长!”

    徐如龙说:“一般来讲,宝宝在5~7个月的时候就会慢慢长出牙齿了,最先长出来的是下面槽牙中间的两颗门牙,接着就是上齿槽的两颗门牙,但是这个顺序和长牙的数量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个体间存在着差异性,也正是这差异性造成了每一个宝宝出牙的时间有早有晚,出牙的个数也会不一样的,但只要宝宝不缺钙,身体健康,长出的牙齿不影响美观和功能就不用过于担心。

    宝宝出牙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早些,有的晚些,爸爸妈妈们不要心急,只要在周岁以内长出第一颗乳牙都算正常。宝宝出牙还会受到家族遗传的影响,若家族中多是先长一颗牙,那么宝宝有较大的概率会先长一颗牙;宝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光靠母乳和奶粉已不能满足其营养,所以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让其得到足够的营养,才能确保牙齿的正常萌出;如果宝宝嘴部受到过外力撞击,那么与牙齿相连的韧带可能会坏死,这样也会影响到乳牙的萌发。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宝宝出生后6个月左右就会开始长牙齿,4~10个月出第一颗乳牙都比较正常,如果周岁还没长牙,则表示宝宝可能存在着病变,建议要寻求医生帮助查看原因。

    宝宝在长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可以在每次喂食后,用纱布蘸上温开水或盐水将宝宝的舌头及牙龈处的食物残渣擦干净。在宝宝长牙期间要注意饮食均衡、加强营养,因为营养不足会导致出牙推迟或牙质差。

    宝宝长牙期间流口水会变得非常频繁,这是因为长牙会刺激牙龈的神经末梢,使唾液分泌增多,因此建议给宝宝准备一些口水巾,避免口水中的消化酶对皮肤的刺激。长牙期间宝宝会有不适感,因此会通过抓咬物品来缓解,因此要注意避免宝宝抓咬不卫生不安全的物品。”

    “咱们信不信迷信?”阿茹娜问徐如龙。

    徐如龙说:“不信,但是让如凤给咱儿子买东西不能忘,图个吉利。”

    一个月后,在马尔代夫旅游的徐如凤专门飞临大草原,送给侄儿恩赫金碗和金勺。

    徐如龙问妹妹:“如凤,没有飞行?”

    徐如凤说:“哥,我休假。”

    “你做‘空姐’工资有限,买金碗花了多少钱?”徐如龙又问徐如凤。

    “有一次去澳洲旅游,我路过古玩店,发现了这对金碗,看到这对金碗上面刻着飞天图案,还有中国的文字,年代似乎有些久远,并且那些字我都不认识,因此认为这是流落在外的文物,觉得应该把其带回国。为了买下它,我花了300万元人民币。”徐如凤说。

    “如凤,金碗上面的文字是契丹文,刻着飞天神女,这是契丹文化,从质地来看,可以确定是辽代的产物。在几年前的一场拍卖会上,曾拍卖过这样的金碗,一共卖了960万元人民币,而那对金碗无论是成色还是品质,都比不上这对。”徐如龙说。

    “啊……”徐如凤惊呼。

    “这对金碗怎么处理?”徐如龙再徐如凤。

    徐如凤说:“你收着给侄子用呗。”

    “行,我先收着。”徐如龙说。

    “小妹,那达慕节快到了,要不要参加完那达慕再走?”阿茹娜问徐如凤。

    徐如凤说:“好的,反正我的假期还有一些时间,那就参加完那达慕再走。”

    “你住家里还是住诺敏湖别墅?”阿茹娜又问徐如凤。

    徐如凤说:“嫂子,都一样。”

    草原是那达慕节惊羡了徐如凤,过完节徐如凤高高兴兴地走了,又回到她热爱的工作岗位,继续做她的“空姐”,继续为人民服务。

    在那达慕亮相的牧民生活车引起牧民的注意,他们纷纷咨询生活车的事项,徐如龙让阿茹娜与乌兰接待他们,并且让他们到车上体验。其中一款XF2000生活车引起牧民的青睐,这款车搭载了商用级的6.4LHEMIV8汽油发动机和200L的大油箱,使得车辆的续航数据非常出色。

    可以自由出行,不用总是担心燃料不足。此外车辆整体航空铝轻量化,车顶结构抬升,整体重量减轻,车身空间更加灵活。从外观上来看,其肌肉感十足的线条,专业的越野轮胎,明亮的射灯,都让它的越野能力不断提升,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车内生活区,接待区、厨房、卫生间、床很多,象牙白、简约灰、木纹棕的内饰颜色让车辆看起来简洁舒适,具有越野特色。水电方面,车辆配备了180L冷水箱、四倍动力模式、Eberhe驻车暖风、房车电热水器、Domeda进口冷暖变频空调等设备供使用,方便大家管理室外水电温度。

    总的来说,XF2000四驱越野房车是目前越野房车领域中的佼佼者,生活设施齐全,越野性能优异,让牧民可以尽情享受越野房车生活。

    价位在18~27万元之间的生活车第一批运抵温都尔100辆,停在温都尔巴彦公司牧场,不到三日被提走80多辆。

    巴达尔苏木位于温纳尔达苏木南面,区域面积515.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有1.23万人。巴达尔苏木下辖1个居委会、10个嘎查。其中的温都拉嘎查位于巴达尔苏木东北部,土地总面积56.54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屯,428户、1208人,耕地面积14612亩。嘎查有两委成员6人、党员27人、积极分子2人、后备干部3人、村民代表1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199人,其中低保户40户、81人,五保户6户、7人口。

    温都尔嘎查与温都拉嘎查相邻,是附近购买生活车最多的嘎查。虽然温都拉嘎查的特木尔一家看中移动生活车,但是他们没有钱买,只能继续使用蒙古包。

    蒙古包是一种传统的蒙古族建筑物,由于其制作简单、易于携带、保暖性好等特点,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

    “阿爸,建造一个三米二蒙古包多少钱?”徐如龙问乌力罕。

    乌力罕说:“制作蒙古包的材料比较简单,主要包括羊毛、毡子、绳索和木棍等。根据当地的物价和材料价格,我们可以估算出制作一个三米二的蒙古包的材料费用大约为500元左右。

    制作蒙古包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因此需要雇佣专业的工匠或艺人来完成。不同地区的人工费用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制作一个三米二的蒙古包的人工费用大约在1000元左右。

    除了材料和人工费用之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其它费用,比如运输费用、搭建费用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可以估算出这些费用总共大约在1000元左右。

    因此,制作一个三米二的蒙古包的总费用大约在2500元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具体的费用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物价、人工和材料价格等因素进行详细计算。”

    “那4.5米蒙古包多少钱一个?”徐如龙又问乌力罕。

    乌力罕说:“4.5米蒙古包镀锌钢架款不论是加工工艺或是用材全是标准化的,每顶要在3000元上下,生态竹艺款4.5米蒙古包在4400元左右,豪华钢塑款4.5米蒙古包在6500元左右,豪华奥松板款4米蒙古包7500元左右,4.5米豪华蒙古包贵的超过1万元了。”

    “既然蒙古包这么便宜,为什么现在没有人建新蒙古包?”徐如龙再问乌力罕。

    乌力罕说:“这得从蒙古包的前世今生说起,蒙古包的产生,是游牧民族的智慧结晶,它可以让天涯海角草场为家的人们把家驮在马背上,随时随地都可以方便灵活的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蒙古包虽然可以理解为帐篷,但它也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游牧民族的传统民居。

    按照复杂的学术说法,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架木包括套瑙、乌尼、哈那、门槛等部分。建筑材料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一般使用木材和毛皮。

    简单来讲,从建造的角度来看,蒙古包由支撑屋架、外围护、绑扎固定绳索三个部分组成。从使用的角度来看,蒙古包由门、围护毡棚、天窗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布置会客、就寝、厨房、祭拜、储物等区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真正逐草而居的游牧牧民越来越少,大多牧民也都有了固定的居所,蒙古包的移动居住意义正在逐步弱化。

    过去在草原居住的蒙古人‘逐水草而居’,他们会追随放牧的黄金时期每年进行两次搬家,四月起开始移‘家’,寻找水草肥美的地方作为夏营地,冬季再迁徙到向阳避风的冬营地,安全过冬。

    ‘搬家’是大事,但在我们的生活习俗中,根本无需多言,亲朋好友、邻里兄弟姐妹都会主动过来帮忙。一个‘家’被迅速收拢起来,放在牛背上、马车上。短短二三日后,‘家’便已经运到到百里之外,但依旧还是老样子,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颜色,这份熟悉得以保留就是因为‘家’在设计之初,便早已考虑到拆卸、移动、搭建,所有流程中的细节,构思巧妙,简单易行。

    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所住的帐幕必须面向东南,包内东北角是户主席位,主人的床榻安置在北面,东侧是妇女住处,西侧是为男人座位。”

    “原来如此。”徐如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