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 第221章,讲条件,期末考试后的提示

第221章,讲条件,期末考试后的提示

    高理事话音刚落,老马就提出几个建议,希望协会为创作提供采风的便利,集中创作的时间能否延长等等。

    姜哲也想到一些要求,他等其他人说过要求之后,才开口说道:“高理事,我也有几个想法。虽然我是滨海人,但是,滨海的一些风景名胜,城区,城郊,郊区,我没有看过全貌。我想,能不能有机会,做一次航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来看一看城市的全貌,力争能找到最美的景色。”

    张世新恍然:“对了,姜哲这个想法很好。我也觉得,应该从不同角度看看城市变化,这样的创作更真实。”

    老马也说道:“我也赞成,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件事儿,虽然我是创作国画,但是也只是从常规的角度去观察。”

    高理事听到这个要求,觉得为难,但还是笑呵呵的问道:“一定要用这个方法吗,咱们有很多资料,包括航拍的资料,看这些资料不行吗?”

    姜哲说道:“看资料,也不是不行,但看照片和看实景是不一样的。面对照片,就是抄或者单纯的描。面对实景,才有真实感受。”

    其他几人都表示赞同。

    高理事把这些要求记在本子上,然后说道:“我把要求往上报,能不能获得批准,我也不知道。我建议,别抱太大希望。毕竟安排一次航拍,要协调好多部门,一旦这事儿传开,肯定有很多人要参与,到时候要怎么安排?

    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姜哲建议:“如果不能安排航拍,能不能安排车辆,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位置去观察城市重要地标。如果让我们自己去采风,有些地方,我们进不去。”

    “对对对。”老马说道:“协会能不能帮助协调。”

    两人走到庭院中,老马回头看看来时的走廊,小声对张哲说道:“听说咱们的入选的一批画,已经在会堂布置好了,注意看本地新闻,可能会看到自己的画。”

    老马摆摆手,继续说道:“你搞油画创作,竞争格外激烈。张世新拉着金羽铭一起创作,说明他势在必得,我听说,搞油画的还有一组人。国画和油画,竞争是最激烈的。”

    周末,他在家休息,陪着父母看电视。晚7点半之后,姜益已经开始看本地新闻。

    姜哲说道:“我还要准备期末考试。不敢出去玩。”

    将近晚八点,看看今天的新闻快要结束,姜益夫妇准备换台看连续剧,姜哲已经开始走神,考虑今天的复习。

    双方在一间会议厅就坐时,镜头中出现了背景墙上的一幅作品。

    自从得知道姜哲的作品,挂在会堂某处之后,夫妇二人每天晚上都要看本地新闻。

    正在走神儿的姜哲,把视线转向屏幕。

    姜哲报完选题,准备回家,老马也提出告辞。

    他把集中创作的生活,描绘的无比美好,让姜哲有些憧憬。

    之后的一个星期,姜哲在复习功课之余抓紧时间为集中创作做准备。

    “哈哈……忘了,你还是学生。”老马说道:“好吧,到了集中创作的宾馆,咱们再喝酒。这样的集中创作,是个好事儿。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心无旁骛的住在那里创作,没什么杂事儿。

    此时,电视又播报一条新的新闻,本地某方面的负责人,会见来宾海的企业家。

    早晨爬爬山,白天画画,晚上喝酒聊天。愿意娱乐的,再找个地方娱乐。”

    他发了一通感慨,就径直离开。姜哲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谢谢马老师提醒。”姜哲表示感谢。

    高理事依旧做好记录,准备上报。

    姜哲和老马并肩往外走。“姜哲,晚上有没有事儿?有几个朋友约我喝酒,你和我一起去吧,认识认识几个朋友,他们肯定也愿意认识你。”

    张世新和金羽铭似乎还有事情,没有急着走。

    姜益突然问道:“小哲,快看,这是不是你的画。”

    镜头中,宾主座位的后面,是一面带有壁纸的墙壁,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大型的油画,正是自己创作的客运码头。

    “是!”姜哲有些兴奋。在电视新闻中看到自己的作品,与在美术馆看到自己的作品是两种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自己的作品都是一种认可。

    姜益夫妇更加兴奋,凑近电视,仔细观看。本地新闻的镜头中,出现儿子的作品,比在美术馆办展览更让他们高兴。

    可惜,镜头十几秒之后便闪了过去。

    “这新闻怎么这么短呢?”夫妇二人没看够,十分惋惜。

    “明天是不是还有重播?”

    “不知道。”

    姜哲说道:“作品挂在那儿。以后还会有机会看到。”

    “小哲,咱们有没有机会,到这里去拍张照片?有没有参观的机会?”徐丽问道。

    “我也不知道,打听打听吧。”姜哲看到作品,彻底踏实了。

    “爸妈,我去复习了。”

    “好,你忙吧。”夫妻二人继续讨论。

    第二天,很多协会的人给姜哲打电话或发短信表示祝贺。学生之中,因为期末考试的原因,反而没有人关注这件事。

    一月的第三个周,艺术学院的期末考试陆续开始。

    在一间大教室,几十个学生正在答题。

    姜哲从容不迫的书写着外语词汇。

    所有考试中,最让艺术学院的学生头疼的,就是外语考试。

    姜哲有外语技能,一直放松学习,所以,考试对他来说并不难。

    他周围有几个熟悉的同学,正在想尽一切办法,看姜哲的答题卡。

    可惜,在大学期间或者说每一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位,被学生称为名捕的教师。今天的两位监考教师中,就有这么一位。

    这位老师在考场不停的走动,让几个看着姜哲不停书写的同学,干着急,没办法。

    姜哲正在做阅读题,忽然听到旁边一排传来杂音。

    转头看去,发现监考老师板着脸,抽走一个男生的试卷。

    男生急了:“老师,我什么都没看。”

    老师理都没理,拿着卷子,用手指着桌面,开始逐字逐句,反复的比对。

    周围的人都明白,肯定是桌上有字。

    男生解释:“桌子上被写了好多字,又不是我写的。”

    老师对照一会儿说道:“你换个座位。”

    男生无奈,被换到一个空位。

    类似的事情,连续发生了几次。

    姜哲知道很多同学,想看自己的答题卡,他没有刻意制造机会,也没可以遮挡。能不能看到,全靠自己。

    这几个同学也许是动作太明显,被老师发现。

    监考老师在周围转了一圈,让姜哲把答题卡压在卷子底下,然后,就在附近走动。

    收卷之后,监考老师离开教室,学生们开始唉声叹气。

    姜哲听到系统突然给出提示,悄悄打开系统,看到一则文字信息:

    您已完成本学期校内课程的学习,如在本学期获得好成绩以及奖学金,将获得系统奖励。

    他回顾考试过程,觉得已经尽力,就不再去想这件事。

    姜哲与一个熟悉的同学一起离开考场,边走边问:“怎么样?”

    这位同学笑的很勉强:“我还没看几道题,就……估计明年要补考了。”

    大学期间,成绩不合格,要补考,时间是新学期开学之后,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是很头疼。

    所有考试结束,不管成绩如何,所有的学生都放松下来。大多数班级不会在这时候布置任务,考完试,意味着可以放假回家。

    陈嫣和姜哲一起到小食堂吃午饭。

    走向食堂的途中,看到很多拖着行李的同学走向校门,他们连午饭也没吃,就准备离校。

    两人端着午饭,找位置坐下。陈嫣问道:“姜哲,下午怎么安排?”

    姜哲说道:“下午放松,收拾东西,拿回家。”

    “你收拾好了,能不能到我宿舍,帮我收拾一下,好不好嘛?”陈嫣笑着问道。

    “可以。”姜哲猜到陈嫣东西很多,就答应下来。

    他先回到宿舍,舍友们正在收拾东西。

    姜哲问道:“你们什么时候的车次?”

    杜鑫说道:“下午两点,一会儿就出发。”

    邵辉说道:“杜哥是想媳妇了。”

    杜鑫说道:“她早就打电话催着我回去。没办法。”

    “买特产了没?”姜哲问道。

    “买了。”杜鑫指了指行李箱。

    三个舍友都是下午出发。

    姜哲收拾好行李,放在宿舍,把三位舍友三人送到校门口,看着他们乘坐出租车离开,然后来到女生宿舍楼下。

    陈嫣已经在这里等他。

    因为有不少女生找人帮忙,所以此时的管理没有平日严格。

    姜哲来到宿舍,看到宿舍里已经一团糟,各种各样的女生用品,到处都是。

    陈嫣的舍友也请来男友或同学帮忙。

    姜哲与几人打招呼,也明白陈嫣为什么坚持要自己帮忙。

    他先帮陈嫣整理好床铺,把要换洗的东西装入一个大行李箱,把要带回家的东西,装入另一个行李箱,如此还是不够,陈嫣又装满一个大背包。

    “陈嫣,你家在滨海,这么急着回去?”一个女生,看到陈嫣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开口询问。

    “爸妈让我早点回去。你们要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我来学校很方便。”陈嫣背起背包。

    姜哲提着两个大行李箱,和众人告别。

    他回宿舍,背上自己的行李,搭车把陈嫣送回家,然后回自己的画室。

    姜哲在家休整一天,接到高理事的通知。

    协会要求参加集中创作的会员们,明天到协会的会议室开会,布置集中创作的要求。

    姜哲按照时间,来到协会的会议室,看到会场中已经有至少二十人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