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 第206章,笔墨技巧,又被表扬了

第206章,笔墨技巧,又被表扬了

    小食堂。

    姜哲狼吞虎咽的吃早餐,而陈嫣吃的很少。

    姜哲看看桌上的炸春卷,茶叶蛋,糖饼,酱菜,豆浆。“这都是你平时喜欢吃的,今天怎么了?没胃口?给你换别的?”

    陈嫣盯着食物,说道:“我好像胖了一点,要注意身材。”

    姜哲劝了几次,陈嫣都不听。

    他吃饱之后,用食品包装袋,装了一点食物,递给陈嫣:“拿着,等上午饿的时候再吃。”

    陈嫣说是不要,但还是接下了食物。

    两人提着画具箱,赶到教学楼。

    陈嫣的选修课教室,要多走一层。

    在走廊分别的时候,她拉住姜哲:“我有个作业没做完,今天能不能来帮我一下?不多哈,就一张。”

    姜哲问道:“是什么?”

    “还是服装画。”

    姜哲犹豫了:“上次帮忙,闹了一次误会,还去?”

    “就一张,好不好?”陈嫣摇晃姜哲手臂。

    姜哲看陈嫣要开始撒娇,只能无奈的答应。

    他拎着画具箱走进画室,和熟悉的同学打招呼,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先检查昨天装裱的熟宣纸。

    经过装裱的纸张,干燥后,平整光滑。纸面有少许的云母粉,星星点点。

    选修课上的大多数同学,都选择将纸张装裱在4开或对开的画板上。

    每一个人的间隔距离较远,避免相互影响。

    廖老师夹着一卷毛毡,手里提着工具箱走进画室。

    上课时间一到,他也不废话。“我先给大家做演示,然后,你们开始画。”

    学生们纷纷围拢过去。

    廖老师按照自己的习惯,摆放笔墨纸砚等工具。

    因为画室还没有实物投影,所以,几十个学生只能围绕着老师的画桌,观看演示。

    姜哲的画桌距离老师很近,所以他选了一个好的观赏位置,为了不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他还被要求坐在凳子上观看。

    很多学生来的晚了,好的观赏位置已经满员,他们要踩在椅子上,居高临下的看。

    廖老师用的是生宣纸。因为纸张没装表,他反复用手抚平画面,还用镇纸压住了纸张四角。

    “昨天,咱们讲过了构图和绘画步骤,今天,咱们就从用笔用墨开始。

    时间有限,咱们就不讲研墨的办法了,直接用墨汁演示,如果你想研墨使用,咱们单独说。”

    他先讲选用墨汁的办法,然后演示调墨技巧。

    廖老师用一支兰竹笔,把每次调好的墨色,抹到纸张的一侧。不同层次的墨,十分直观。

    “我喜欢用这种小兰竹笔勾线皴擦,你们也可以选用勾线笔。用什么毛笔,没有严格要求,是个人习惯……”他讲完墨法,开始演示笔法应用。

    “青绿山水看起来装饰性很强,对勾线填色的用笔方法,也有要求……”

    廖老师先画出山石,演示用中锋和侧锋进行勾线皴擦点染,然后讲山石,树木建筑等元素的描绘技巧。

    当演示内容结束,他总结道:“大青绿山水的色彩,是在墨线基础上,进行多层色彩迭加,每一层颜色不能太厚,更不能一次到位。小青绿山水,是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略加渲染。今天咱们先演示这么多,遇到具体问题,咱们单独聊。”

    部分学生散开,回到自己的位置。也有很多学生没走,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姜哲在其中。

    青绿山水选修课的学生,都不是国画专业的学生,所提的问题,有的高明,有的简单。

    尽管廖老师对问题做了解答,但学生们只是听明白,但想真正明白,还需要实践。

    他建议学生们大胆的画,边画边发现问题。

    学生陆续回到自己的位置。

    姜哲坐在画桌前,平复心情,准备材料,通盘考虑作画过程。

    昨天,他已经把要临摹的内容,用铅笔画过一遍。此时,闭上眼睛,要画的形象,基本可以呈现在脑海中。

    为了精准临摹,他还是拿出碳条,用最淡的笔画,在纸上画底稿。

    廖老师在班里巡视,见到姜哲的方法后,并没有说什么。

    他巡视一遍,拍了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有同学用炭条起稿,然后勾墨线,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你们可以把画好的铅笔稿,垫在纸下,进行描摹,也可以在纸上画铅笔稿。但要注意,用碳条或铅笔画稿,一定要把痕迹减弱。”

    很多同学都看向姜哲。

    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多学生也开始采用姜哲的办法。

    姜哲没有受影响,继续按照自己的步骤临摹。

    因为他临摹范本的下半部,所以,选择去掉靠近纸张上边缘附近的部分形象,以保持临摹作品的构图协调。

    他画好底稿,觉得没有问题,就用干净的布,打掉部分碳粉,开始用毛笔蘸墨勾线。

    考虑到后期可能还需要进行复勾,他把墨色减弱一档,从最近处的一块山石开始入手。

    毛笔逆风峰入纸,运行,转折,继续运行,收笔,一块山石的半边轮廓,就这样被画出来。

    他勾勒形象的方法,尽量采用书法用笔,此时,从系统中得来的书法技能以及模仿兰馨的技能,起到重要作用,让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适应毛笔勾线的办法。

    廖老师走到姜哲身后,看了一会,默默的点赞。

    在他看来,姜哲的用笔虽然有些生疏,却恰好有了生拙的韵味,在加上线条的节奏和精准,别走韵味。

    他知道姜哲这个学生,也知道他的成绩。原本以为,擅长油画和水彩的学生,学画山水未必能行,但是仅仅看了勾线的部分,就有种感觉,也许这个学生画什么都能画的好。

    看到姜哲在全神贯注的作画,他没有打扰。

    姜哲已经从小心翼翼,习惯用毛笔勾线造型,到勾勒山石树木,特别是勾勒人物时,初步体会到国画线条变化的趣味。

    老师提示可以课间休息,把姜哲从作画状态中拉出来。

    他端着水杯,去水房接热水。

    班里有几个其他专业的学生,听说过姜哲的名声,一直不服。

    一个留着长发的男生,悄悄走到姜哲作品的旁边,观察一会儿,回去拿着自己的作品,来到廖老师旁边。

    “老师,请您帮我看看,我的画有什么问题?”

    廖老师放下水杯。“刚才,你作画的时候,我看了。用笔缺少变化,线条有些死板。

    在造型方面有些犹豫。”他指着画面的一个树叉:“造型微妙的地方,你没有信心,明显有描,抹的痕迹。有些线,是一点一点的扣出来的,这种扣出来的线,很死板。”

    这些评价很直白,廖老师说话就是这个风格。

    被批评的长发学生,向老师表示感谢的时候,表情有点尴尬。

    旁边有个高颧骨大腮的男生:“老师,我刚才看了姜哲的画,好像和这幅画差不多,他们谁画的更好一点。”

    廖老师看了看这个男生一眼,笑呵呵的问道:“你怕他们打不起来,是吧?”他知道学生之间会相互攀比,有特别是同龄人有成绩之后。只不过,有人隐藏在心里,有人说了出来。有人是良性竞争,有人却挑拨关系。

    “不是,我就是想知道,哪一种方法更好。”被怼的男生,急忙辩解。

    长发男生看了高颧骨一眼,不懂声色的远离。

    “拿着你的画,过来。还有你。”老师让这两个男生把自己的画,拿到姜哲作品旁边。

    两个学生无奈,把画摆到了一起。

    廖老师分别指出三幅画的山石:“你们画的内容不一样,但是,看姜哲的起笔,逆入,运行的时候,保持中锋用笔,很稳定。接近转折的时候,笔锋再次逆行,果断转折。画出山石圭角的时候,并没有刻意的去瞄,而是依靠顿笔运行和转折,让毛笔自然的变化,完成造型。

    中锋侧峰之间的转换,以及笔锋运行中自然出现的墨色变化,才有笔墨韵味。

    你们为了描画山石,在变化多的地方,一点一点的拖动毛笔,这就是死板,出现的线和墨色,很难看。”

    这时,旁边有不少人围拢过来,两个男生越发觉得难堪。

    廖老师借着这个机会,指点所有学生:“你们如果想随便画画,拿到学分,那就这样画吧,也没什么,可以通过。

    如果你们以后想继续研究下去,一定要注意学习书法,提高用线的质量。临摹的时候不仅仅是要像,还要理解名家怎么用线,把笔墨融入到造型当中,让人感觉不出来,这才是高手。”

    他停顿片刻,回到讲桌旁边,喝了一口水,才继续说道:“现在说这些,有点儿早刚才,有几个人用拿钢笔的姿势描线,不对,你可以暂时达不到要求,但是要慢慢练。”

    指点结束,学生们纷纷散去。

    长发男生和高颧骨,把自己的画拿回原位,离开教室时,谁也不看谁。

    姜哲端着保温杯回来,不知道刚才发生的事情。在接下来的作画过程中,他发现有同学来看他如何勾线,让他有回到油画专业教室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