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 第202章,轮渡码头,被人关注的男生

第202章,轮渡码头,被人关注的男生

    姜哲透过左手边的车窗玻璃,观察越来越近的码头。

    周围的同学也都好奇的看向窗外。

    负责引导的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解,今天他们会先乘坐轮渡,到海对面的码头,然后去参观滨海最大的货运码头。

    滨海人知道轮渡码头和货运码头,但很多人只是路过,并没有机会乘船或进入码头。其次,货运码头附近,有一部分不能随便进出,需要审核身份。所以,学生们很兴奋。

    车辆进入码头停车场。众人背着画具,陆续下车。

    工作人员带领众人去乘坐轮渡,途中讲解这座码头的历史和变迁。

    这时,又有几辆大巴车来到停车场。

    从大巴车里下来几队人,加入参观的行列。

    姜哲看到,学院的几位老师和新来队伍中带队者打招呼。

    滨海大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好队伍等待乘坐轮渡。两个学校的队伍,几乎并排。

    他们座位旁边,有两个方向的窗口,可以看到码头以及另一个方向的海面。

    同是学绘画的学生,大家都知道这次写生的目的,明白活动之后会用作品进行比较,所以,见面之后,难免存有暗中较劲的意思。

    年龄大的会员们不愿意爬楼梯,选择在甲板之上的船舱休息。

    船舱里响起广播,轮船马上就要启航。

    姜哲和几位同学,一直爬上最高层的船舱,寻到相对宽敞的位置坐下,等待开船。

    码头的建筑在眼前展开,随着视线向远处延伸,鳞次栉比的建筑与成片的绿树,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逐渐升高的地势上。

    学生们默默点头,表示明白。

    胡老师小声提醒学生们:“今天,咱们和别的学校学生一起活动,一定注意个人的素质。今天来参加活动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咱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拿来比较,咱们就是学校的脸面。”

    第一次乘船的学生们已经按耐不住。

    接连拍下不同角度的照片后,其他会员陆续来到上层船舱。滨海大学的学生也来到这里,船舱渐渐变得拥挤。

    参观队伍可以在三层船舱内活动。很多人选择靠窗的位置坐下,方便观察的。

    学生们各自在位置上做好,姜哲抓紧时间,从高处拍摄登船的码头。

    “咱们在这里合影吧。”付敏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同。姜哲请来胡老师,又请一位工作人员帮忙,给自己和熟悉的同学们拍照。

    因为已经提前联络好,所以,参观的队伍很顺利的开始登船。

    他向胡老师打听,得知是滨海大学艺术系的部分师生,也来参与这次活动。

    这艘轮渡船有三层大型船舱,里面布置有一排排的休息椅,供乘客休息。

    姜哲跟着参观队伍,踏上船舶的甲板。周围都是同学们和会员们议论聊天的声音。

    带领他们参观的工作人员,再一次讲解在船上的安全事项,然后给众人分配舱室。

    姜哲跟着队伍,经过通道来到岸边,看到了今天要乘坐的轮船。他不知道船的吨位是多少,但是,只有近距离观察这艘船的时候,才能真切感觉到它的巨大宏伟。

    从这个位置看码头,是一个特殊角度。

    这个场景中,有几十年前的老建筑,也有还没竣工的新建筑;有石头组成的狭窄巷道,也有柏油铺成的宽阔道路。不同时期留下的符号,组成了城市极富个性的一面。

    姜哲联想到这次外出采风的主题,觉得这样的场景,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呜~呜~”汽笛声响起。

    轮渡船缓缓驶离码头。

    姜哲和很多同学一样,第一次乘坐海船。海船很稳,但是仍旧有晃动,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适应。

    等到适应晃动节奏之后,他再次观察越来越远的码头,竟然生出一种错觉。码头上周围的诸多建筑,仿佛漂浮在海面上。

    这种错觉,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他用相机拍摄,仍觉得不够,就拿出速写本,把这种感觉用绘画记录下来。

    为了体现刚才瞬间的感受,他在构图和布局上大胆的做文章。

    看到姜哲开始作画,很多同学自觉或不自觉的也拿出速写本。

    胡老师等几位老师看到这一幕,相视一笑。

    滨海大学艺术系的学生们还在聊天,大部分协会的会员都在聊天儿或者休息,只有自己的学生们在作画。

    老师们顿时生出一种自豪感,姜哲这批学生,果然没让他们失望。

    他们陆续站起来走动,像往常那样,巡视辅导学生。

    艺术学院学生们的举动,引来很多画家们的注意。

    滨海大学艺术系的带队教师看到这一幕,悄悄的安排同事,催促学生们开始创作,自己沿着楼梯来到下一层船舱。

    他看到齐副会长和几位理事以及艺术学院的几位老师正在聊天,不动声色的加入。

    当听到一位负责本次活动的理事,希望多收集参观过程的照片和资料时,立刻提议:“今天,我们和兄弟学校的学生参与活动,首先要感谢协会给我们创造的这个机会,学生的热情也很高。等到达参观地点,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创作。到时候,请大家做指导,也可以增加一些详实的资料。”

    秦教授和本校的带队教师对视,表示同意。

    美术协会的几位,也赞成这个想法。

    这件事,就这么被定下来。

    “姜哲,你看我画的怎么样?”兰馨拿着自己的速写给姜哲看。

    兰馨的描绘的主题是海面,远处有模糊的港口轮廓。造型精准,只是缺少一些内容。

    他拿出一小盒色粉笔:“你试着用色粉填色。”

    兰馨看到这盒色粉上的文字,明显不是英语,没有接过去。

    姜哲说道:“试一试,这盒工具,我已经用开了。用色粉,尽量让画面详细一些。”

    付敏凑过来:“我能用吗?”她对进口色粉也很好奇。

    “可以。”姜哲在这方面不会吝啬。

    同学之间相互帮忙,让画画的气氛越发融洽。

    轮船顺利的到达港口。

    姜哲已经利用这段时间,画好几幅速写。几幅详实的速写,让他对完成任务有了一些信心。

    收拾好东西,众人排队下船。

    工作人员引领参观队伍,穿过港口客运区域,进入货运区。

    这里的安保十分严格,众人登记身份,才能进入。

    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解货运码头的功能。这里不只有货运,部分来访问军舰,曾经在这里停留。

    众人来到一处宽阔的平台上。

    平台有几层楼的高度,恰好可以看到港口的大部分区域。

    姜哲走到扶手边,环视四周,繁忙的港口上,停泊着几艘大船,龙门吊和港口专用吊车,正在运转。

    港口转运区域,无数的集装箱整齐排列,从高处俯视像是一个个的小格子。

    姜哲被眼前景色震撼。

    这里的布局和元素充满了工业的美感,港口远处延伸,仿佛无穷无尽远。

    下午3点的阳光,给天空的云彩,波光粼粼的海面,整齐忙碌的港口,都披上艳丽的色彩。

    自然的美景和工业的恢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姜哲用拍照的方式记录眼前的场景。他看看相机内存中的照片,觉得表现力不够,就拿出水彩画工具,准备写生。

    他带的是简易水彩本和适合野外创作的水彩工具,把水彩本支撑在扶手上,用铅笔快速起稿后,就开始用色彩刻画。

    兰馨几人不等老师催促,纷纷找自己喜欢的角度,开始写生。

    美术协会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幕,对秦教授问道:“你们的学生,打算在这里写生?”

    秦教授见学生不用催促,自觉开始写生,心情愉悦:“这里的景色不错,很有特点,就不用特意安排了。”

    滨海大学负责带队的老师看到,立刻安排自己的学生开始写生。

    美术协会的会员中,也有人开始寻找位置,准备写生。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抱着来玩一玩的心态,四处溜达或者坐下休息。

    部分老师巡视辅导学生,其他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写生。

    负责拍照的工作人员,跟着会员们走动,拍摄他们写生的瞬间。

    姜哲开始写生后,很快进入状态。

    他的画面中,码头延伸方向,集装箱的摆放位置,都变成表现空间的元素。

    他很快画完一幅作品,审视画面,发觉这幅画的色彩,过于贴近现实。于是,在第二张作品上,对色彩和构图进行改变,突出码头的宏伟,用色彩体现光线的变化。

    姜哲对第二幅画比较满意,但觉得还有可深挖的地方,就开始画第三幅。

    不知不觉,他身后聚集起很多观赏作画的人。

    滨海大学的带队老师,看到部分学生的作品已经成型,便邀请负责记录的工作人员,进行拍照。

    这位工作人员来到学生们写生的地方。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

    有很多人在围观一位男生创作,其中还有几位老画家。

    那个男生在众人围观下写生,依旧泰然自若。

    工作人员找好角度,把这个场景抓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