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涡北往事 » 3.安排(改)

3.安排(改)

    李文化这个人,在他儿子李宇文口中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这个了不起主要在于李文化的生命韧性上。

    李文化年轻时赶上下海经商的黄金浪潮,在九十年代初期毅然放弃了国有企业编织的铁饭碗,先后开过出租车,倒腾过二手家电,建过打火机厂,开过超市。

    辗转多个行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在李父的坚持下,李宇文一家的生活不能说是风生水起吧,也算是和贫困线暧昧不清了属于是。

    终于,在李宇文十三岁上初中的时候,李文化亏光了家里唯一的一套房子和一辆小奥拓。

    李文化在一个深夜借酒消愁,并展开了对自己多年创业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最后意外地发现,最赚钱的时候竟然是开出租车的时候。

    但这一年已经是2005年,早已经过了城市运营车辆行业野蛮生长的时期,在家开出租已经是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痛定思痛,李文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先去川藏旅个游,散散心。

    多年以后,当李文化在与狐朋狗友的饭局上说起自己引以为傲的事业时,总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当年对行业判断的超前和执行的果断。

    但实情只有他和他老婆孙玉玲清楚。

    在李文化“抛妻弃子”在川藏晃悠了大半个月以后,他给家里打了电话。

    两人聊到深夜,最后李文化说,“试试吧,苦点有的赚就行,真干不好车卖了也不至于都亏了”。

    接着孙玉玲从银行的同事以及公婆的手中把钱凑齐,给李文化汇了款,一个崭新的旅游大巴司机就此诞生了。

    或许是老天终于开始眷顾这个不懈奋斗的可怜人,也或许是那个酒夜李文化真的悟到了点什么。

    八年时间里,李文化愣是靠着一辆车拉扯起了一家人的生活——李宇文升入高中以后,孙玉玲就从银行提前内退了下来,专心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连本带息把钱还上以后,李文化收了两家旅行社,摇身一变从老李变成了李总。

    李宇文大二那年,孙玉玲也跟着李文化到了世界屋脊朝圣之地,作为一个佛教徒孙玉玲终于过上了理想的日子,吃饭转经拜佛堂,追剧卖呆搓麻将。

    不过虽说目前日子小康,但生意难做钱难赚,这一路的辛苦旁人是不得而知的,只有李文化两口子心里最清楚。

    想着当初要是没一时冲动从国企出来,靠着两个人的工资收入,现在小日子也是滋润,最重要的是不会像现在这样离家那么远。

    所以打心眼里,夫妻两人对编制有着深沉的执念,应了那句“失去的才懂得珍贵”。

    当初李宇文大学一毕业,李文化就开始旁敲侧击让他回家,孙玉玲更是苦口婆心想要劝自己这个独生儿子能好好吸取父母的经验教训。

    但是这个一直以来都很听话的独子好像是叛逆期来的有些晚,死活都不回家。

    数次家庭谈判中双方始终没能达成一致意见——一方想着考个单位安安稳稳,旱涝保收;一方想着出去闯荡世界,飞黄腾达。

    最后李文化孙玉玲拗不过这个宝贝儿子,而李宇文似乎也没能拗过现实社会。

    看到儿子的来电时,李文化想过很多可能,这小子不是要回首都了,就是来要钱了。唯独没想过李宇文会自己主动要求留在家里。

    所以接电话的时候,李文化正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盯着电视里的古装电视剧。

    听到李宇文的话时,李文化像被掰弯的弹簧松了劲儿,啪地一下坐直了起来。

    拿起遥控器匆忙把声音调低,手上没控制好,竟是直接把音量全关掉了,旁边嗑瓜子的孙玉玲正看的起兴,白眼直翻他。

    李文化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好,好。嗯,我给你问问吧。”

    孙玉玲见老李放下电话一脸的笑意,问到:“咋了,哪个大领导这是。”

    老李脑中疯狂搜索着家里朋友的信息,没搭理孙玉玲。

    “问你话呢,这个人真是,什么事儿啊?”

    李文化拿起手机翻着通讯录,嘴咧得像荷花。

    “咱们家大领导,你那宝贝儿子。”

    孙玉玲停了手上的动作,瓜子皮粘在嘴唇上也没来及吐。

    “啥事?”

    李文化端起杯子喝了口茶:“转了性了突然,让我给他在家问问工作的事。”

    孙玉玲:“那你赶紧问问啊,问那个谁...”

    李文化摇了摇手机,有些无奈:“我这不是正找着呢吗,你别急。”

    孙玉玲:“那能不急吗,万一他一会又反悔了怎么办,赶紧的你问一下那个,老邢,对,问问他们水厂啥时候招人。要不问问老郭,他们酒厂现在还能安排不?”

    孙玉玲想起了什么,赶忙把手里的瓜子丢回到盘子里,拍了拍手上的渣子也掏出了手机,“对了,我问下春英,看银行今年还招不招。”

    李文化拿着水杯在孙玉玲脸前晃了晃,水差点洒她一身。

    “哎,哎,行了,别费事了,你那宝贝儿子是说在家工作了,可没说要去那些个国企单位什么的,他还要做他的互联网。”

    孙玉玲:“互联网互联网,他就吊死在这网上了,你说都回家了,还这么多事。”

    李文化倒是没什么所谓,一步一步来嘛,这能回来就挺不错了。

    虽然自己还是希望李宇文能考个正儿八经的单位上班,但是这事儿也急不得。

    李文化深知年轻的时候说教是无用的,毕竟自己当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这时候先让儿子留在家里,体验一下家乡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只要家里的工作安排上,那优势就在他李文化。

    想了一会,电话拨通,李文化客客气气,“大哥,干啥呢?”

    周怀民:“刚吃完午饭,正准备拎篮子泡澡去呢。你回来了?”

    李文化:“没有,这马上国庆小长假,正是行情好的时候,回家还得两三个月呢。”

    周怀民:“那是有什么指示?”

    李文化:“哪敢指示你啊,你是老大啊,不过是有点小事,我儿子回家了,你看你那有什么能干的让他帮几天忙?”

    周怀民:“哟,侄子回来了啊,哈哈你这下心撂肚里了,行好说,明天让他去我那找我。”

    李文化:“别明天了,就今天下午吧,我怕夜长梦多,别他晚上睡一觉再变了卦。”

    周怀民:“我还说今天没啥事去泡个澡呢,行吧,多少年没见这小子了,那你让他下午去公司吧,几点都行,我在那等他。”

    李文化:“那你多费心。”

    周怀民:“都自己孩子,说这干啥。”

    李文化:“你家那个呢,还没打算回来呢?”

    周怀民:“她我是问不着了,要钱的时候倒是挺准时。”

    李文化:“还在上海呢?”

    周怀民:“别提了,溜欧洲去了,老四你是不知道我这闺女啊,我跟你说...”

    两人闲聊家常,说来说去还都是孩子的事。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事业做得不大不小,也没什么野心了,唯一想的就是老人孩子能过的好点。

    再接到李爸电话的时候,李宇文正围着锅吃着泡面,这样能省着刷碗了。

    “下午去你周大伯那一趟,安排你干啥就干啥知道吗?”

    “嗯,嗯嗯。”

    “对了,去的时候收拾一下,洗个澡换个得体的衣服,精精神神的。”

    “嗯嗯,嗯。”

    “还有...等会,你干吗呢?”

    “嗯?”吸溜,“吃方便面呢。”

    “净吃些垃圾食品,你少吃点那玩意,还有啊,去的时候从书房里我放烟的抽屉下面,拿些茶叶给你大伯带着。”

    “嗯,知道了,还有啥事?”

    “没有了,好好干知道吗。回家了就要把心静下来。”

    “知——道——了——,带——滴——。”

    “啧,没点正形,吃完赶紧去收拾,挂了。”

    李宇文收起手机前,打开微信又看了一眼那个小鹿头像,备注没有改,刘老师不是小顽童,没有新的信息。

    在他煮面之前,刘宛童通过了他的好友申请,发来了一个累瘫的猫咪表情。

    “刚下课。”

    “嗯,去吃饭吧,吃完休息会,闲了再聊。”

    刘宛童回了一个“好的”表情。

    李宇文三两下把剩的面扒到嘴里,哼着曲儿把锅放进洗碗池,放了些水在锅里,打算回来再刷。

    嗡嗡的震动从口袋传来,李宇文赶忙掏出来看。

    是李爸的微信转账2000元,“吃点正经东西。”

    李宇文抹嘴的手停在了那里,脸上的笑意散去了,打了些字然后又删掉。

    最后收款,回了个“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