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踏沙步华觑一霎 » 第十二章 议

第十二章 议

    南境大乱,东宁郡丢失的情况,很快就随着城内城外,人来人往的人**流过程中,传遍了整个鹿京城,而这鹿京城离那东宁郡相处甚远,在这沿线各郡,想必也是知道东宁郡沦陷的。

    而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东宁郡丢失的各种情况,消息,谍报,真真假假,街头巷尾都各有讨论。

    有的说,东宁郡丞和南裕早有勾结,这郡丞快离任了,想着尽早挟东宁郡来投奔南裕,以此换取更高的权位,想着北边不亮南边亮,两朝为臣。

    有的说,那南裕的项家的老太师,南裕的镇国泰山项保宁(虽然正儿八经的泰山在大卫的齐鲁郡),又重新掌握边军的军权,特别是一点,项家的第三代领军人物,这位老太师的嫡孙项天明,是这次东宁战事的领军将领。而这项家,对大卫也是世仇,为什么是第三代,因为这位太师的子侄们,都在这和大卫以及离越的一场场战争,一步步纷争中,竟然落的堂堂建康项氏,竟然一时间断了代,一来二十余年,庙堂之上无领军人物。

    如此说来,要是真是那建康项氏新出一代的领军人物,参与的这次对待大卫东宁郡的暗袭之中。那么,这项氏,这一代,也确实无愧南裕将门之首的名称。可这样一来,不也就是对大卫的一次啪啪打脸,南境重镇,前线御敌核心之郡。竟然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一初出江湖的毛头小子给攻了下来,整个东宁郡,不过三日就全部陷落。

    与此同时,奉上谕,锦衣卫已经带人围了那位东宁郡丞的家,把一干老小都困在府中,接下来就是等到前线不断的消息传来,来判断这位郡丞,到底是投敌叛变,还是说疏于职守,二者的区别,也决定这一干老小的命运,一点点的风声触动,吹动着这府中的松树,松叶针针。各处都不平静。

    “圣上口谕:东宁郡丞吕兆田,疏于职守,贻误军机,丢地失城,按罪当诛。但念其继任以来,无所过失,群臣吏民,多有称赞,更闻其城破之际,以身殉国,朕念之,不胜唏嘘,特此,功过相分。朕意对其家眷不做处置,其子可承父荫袭九品鸿胪寺参赞一职。钦此。”

    领命传话的内侍,宣读完上谕后,这整个吕府,顿时在极端的压抑中释放出来,霎时间哭声四起,夹杂着“皇恩浩荡”的声音,这哭声,一是感念家中的那位戍边老爷郡丞,确确实实是死在了那东宁郡,这固然让这一大家子人心中悲痛,二是,这位老爷,确实是死在了与南裕的争斗中,并没有投降,并没有与南裕暗通款曲。这也就是说,最多追查也就是失职,并不能牵连到一家老小,并且皇帝陛下并没有太过于追究。无疑让这整个府邸的上上下下,感念皇恩浩荡,确实是皇恩浩荡。

    与此同时,大卫帝国的中枢之中,却并没有这么多劫后余生的感慨,有的是类同这吕府中未宣读圣谕的沉默气氛。

    四位阁臣,左右并排站立,分别是和那李泽有过口舌之争的阁老张正圭,兵部尚书王令玉,吏部尚书左博方,和京兆尹兼直隶总督孙琰。

    这四人,“幼风”王令玉可以说是皇帝陛下最为器重的,从平叛起兵就一直伴随在皇帝陛下左右,说有中枢大事,都可以看到这位操作的身影。

    张阁老,更重要的还是作为一个政治精神象征,皇帝陛下重视文教,器重读书人,就把这位桃李遍天下的阁老,尊为内阁第一人,可是有点洞察力的都知道,这位阁老,不过是虚架子。

    而那位府门前吊打自己儿子的吏部尚书左博方,才能,以及贡献所有,更多是出于他自身的吏治才能,代表着更多是朝中的一批实干权利官员。

    而这个身兼两职的孙琰孙大人,则是军队势力在朝中的代表,他本身就是今朝因为平叛“秦徐之祸”的“三公十侯”之中的代国公方策的女婿,因为和军队中将领多有交集,被推选上来,进入中枢,平常国策定论之事,如果不牵扯到干戈,他本身就当个和事佬,不做发言,不评论,权当个小透明,可一旦涉及到边境干戈之事,他的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

    咱们的这位皇帝陛下正在望着御案上的这份前线传来的战报,和汇总出来的各种信息出神。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南裕的奇袭,确实达到了他们预期的效果,东宁郡全境沦陷,三万卫军悉数或被俘,或被杀,连同停靠在长清江上的大大小小数百艘战船,除少数被卫军将士纵火焚烧,沉入江底。其余尽皆被拉回南岸南裕境内。

    两国几十年未动干戈,这一动,就给大卫整了个大活。据情报显示,这次主将确实为建康项氏的第三代嫡系子孙,探子也看到了他那青鸟抹额,少年意气风发,气魄确实够大,一出手,就是搅的天翻地覆。据说,在城内变乱起之前,他还翻墙闯入东宁郡府中,耀武扬威。这些事,还好并未有太多人知道,否则,传出来,不管怎样,都是在打大卫的脸。

    而眼下的局势不可谓不让人头疼,南裕突袭了东宁郡,东宁东宁,有了它,大卫东部才能宁静,东宁一乱,沿江震动,而这三日内攻下大卫边境重镇的操作,也让大卫不得不提高了戒备和警惕,过了长清江,抢了东宁郡,接下来会不会全线贯通,甚至于渡过淮河,要知道,这鹿京城的护城河涡河,可就是淮河的支流,虽然说这种操作可能性不大,但这种存在,无疑是一种威胁。

    而且,长清江沿岸,关贸通商较多,像东宁郡这样,也就是说处处起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上座的皇帝陛下首先开口:“众卿应该知道,朕今日,召诸位前来所为何事。还请诸卿多出良策。”

    话音刚落,就看张阁老站出来开口:“老臣以为,南裕与我朝,几十年未动干戈,此番动兵,多为南裕内朝祸起,窃以为,应该出使臣,赴南裕,陈明厉害,是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两朝修好,是为正策,老臣愿推举国子监祭酒刘官子前往南裕和谈,必能一举讨回东宁,扬我大国之威。”

    皇帝陛下一脸无奈的看着这位阁老,一时间甚至觉得这位阁老有点傻的可爱。

    战场上丢的地,竟然指望谈判桌上能讨回来!

    皇帝陛下眼神示意王令玉,王令玉心领神会,随即开口:“和谈绝无可能,两朝二十余年未见兵刃,这次,是南裕挑衅,夺我疆土,杀我将士。今日所议,应该是如何退敌保土,绝非和谈。”

    “臣孙琰复议。”

    看到这两位的方针,左尚书也很识趣的跟随上前:“臣也复议。”

    现在的形势已经明朗,下一步就该如何对待。

    只听王令玉开口说道:“臣以为,南裕此举,无非是建康项氏重新掌权,想借此立的下马威,大规模的战争,是无法展开的。有此,我朝可以在加强长清江沿岸防备的同时,抽调禁军,围困东宁郡,南裕根基不深,上次突袭为之,接下来,我朝可以和他们磨,慢功出细活。同时,也可以派使臣去往南裕,宣布两国的关贸通商关闭,南裕内朝中多有凭借与我朝的关贸获利的实权派,借他们,像建康项氏那位老爷子施压。是为双头夹击。”

    这幼风王令玉确实是说出了问题所在,也正在点上。

    旁边的孙琰也跟着复议。

    御案上的皇帝陛下也通过了这一观点看法。

    而现在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派谁去领禁军出京,前往东宁郡布控。

    “臣以为,应当派赵国公领命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