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综穿年代剧之意难平 » 第七十七章 订婚

第七十七章 订婚

    第二天上午,韩母竟然真的来了,韩春明跟在韩母身后,拎着水果、糕点和罐头,还穿了一身新衣服,一副正式上门拜访的样子。

    登门是客,侯殿臣忙招呼韩家母子坐下喝茶,心里却暗自皱眉,不满地看了韩春明一眼。

    心里却打定主意,若今天韩家人真的提两个孩子的亲事,就别怪他顾而言他了。

    韩母和侯殿臣客气了两句,就道谢坐下,她不知道侯殿臣的年纪,再加上两家以后可是要结亲的,这称呼远了的、近了的都不好,便干脆直接开口。

    “自家孩子,自家知道,这次高考,要是没有琪琪拉扯着春明,还给春明补课,他哪可能考上大学?”韩母诚恳道谢,“琪琪就是春明的恩人,我早就想着感谢琪琪,也想感谢您。”

    “这么些年,您家对我家多有帮衬,以前是困难,就是想感谢您,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两年孩子们都工作了,才算是宽裕些了。琪琪和春明两个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我就想着,给两个孩子庆祝庆祝,两个孩子能考上大学,这是大喜事。”

    “今天我突然登门,就是来请您的,明儿或后儿,您哪天有时间,我让他大哥他们都回来,咱们两家人吃顿饭。”

    自从小五子上了小学,和琪琪玩到了一处后,除了被革委会逮住那回,小五子就再没给她闯过祸,反而还零零碎碎地补贴起家里来,小到耙些煤糊,捡些柴禾回家,大到套着兔子、野鸡,钓到鱼鳖,总之和琪琪出去玩,小五子就没有空手回来的时候。

    琪琪心肠也好,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都分给小五子,这些林林总总的,要是没有琪琪爹的默认,两个孩子也不会一块儿玩到大,他们毕竟不像后院的程建军和苏萌,是在一个院里住着的。

    想到程建军和苏萌,又想到侯艾琪和韩春明说话时,她听到过的‘升学宴’,这么个新鲜词儿,韩母又道:“这可是‘升学宴’,不少考上大学了的人家,但凡条件还过得去的,心疼孩子的,都会摆上这么一桌,您可不要推辞啊。”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侯殿臣便笑道:“这吃顿饭的事儿,还让您亲自跑一趟,您打发春明来说一声就是了。”

    “既然是庆祝两个孩子考上了大学,我看不若就也请上王老师和关老爷子吧。”

    他开口说请这两人,一是,这两人分别是琪琪和春明的授业师父,二是,他是鳏夫,韩母是寡妇,真只有他们两家人在一起吃饭,多多少少是有些不好的。

    韩母立刻赞同道:“对对对,王老师就麻烦您请了。”

    刚她还想起小五子被革委会抓过的事情,她后来从小儿子那听说了,那时候若不是王老师的爱人帮忙说话,革委会可不会放他们,弄不好会被严办、树典型的。

    侯殿臣和韩母把日期定在了后天,既然说定了‘升学宴’的事儿,韩母就起身告辞了,她还要和韩春明一起去请关老爷子。

    韩春明临走之前和侯艾琪约定了明天早上一起去市场买菜后,才依依不舍地走了。

    这时候哪有人办什么‘升学宴’,根本就是韩母怕侯殿臣拒绝,才扯出来说的,不过这毕竟是好事,也没人去较这个真儿。

    为了将这桌席办得好,韩母可谓不惜血本了,买了不少食材,又是腌、又是炖的,忙忙乎乎了小一天,一张大餐桌摆的满满当当的,愣是挤得连个人吃饭的碗都有些放不下了。

    菜都是家常菜,但胜在用心、仔细,味道很是顺口,一顿饭吃下来,可以说是宾主尽欢。

    不过,第二天早上,醒过酒来的侯殿臣坐在堂屋椅子上喝完侯艾琪用绿豆、红豆、黑豆和甘草煮的解酒汤后,就拍着大腿。

    “韩春明这个臭小子,他绝对是和关老头说好了的!”恨恨地将碗里煮得软烂的豆子大口地吃了半碗,“我就说这个关老头,昨晚怎么不老实地喝酒,非喧宾夺主地拉着我,和我说我那‘茶飘香、酒罢去、再回楼’的三个珐琅彩小碗,我还以为他和韩春明似的,要讹我那三个小碗。好嘛!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酒量本来就不及关老爷子这位‘酒门提督’,喝着,喝着,他就喝迷糊了,结果关老爷子没套他那仨珐琅彩小碗,反提了韩春明和侯艾琪订婚的事,他当时迷迷糊糊的,就把这事儿给应下来了,定了两个孩子毕业就结婚,到时候王老师来当证婚人。

    侯艾琪这个徒弟虽然在学戏上没能‘青出于蓝’,以后也不会走在这条路上,但这并不影响王华对侯艾琪的喜爱,而且韩春明也算是王华看着长大的,两个孩子又是青梅竹马,能在未来走到一起,王华也乐见其成,所以众人请她当证婚人,她自然没有不应的。

    侯艾琪一边给侯殿臣盛饭,一边笑道:“您这仨小碗是守住了,闺女倒是定给人家了。”

    “你还笑。”侯殿臣假意生气地道,“本来那仨小碗我还想给你填到嫁妆里去的,现在不行了,这仨小碗我还就留着了,总不能让我‘赔了闺女又折碗’!”

    要不是心里早就同意了两个孩子的婚事,他就是真喝断片了,不能同意的,他照样不会同意,这事儿,他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别啊,爹,春明师父可说了,他把‘聚朋友’给春明,让他当聘礼,您把那仨小碗给我做嫁妆不是正好,以后这四个碗不就都在我手里了吗?”侯艾琪给侯殿臣算账,“您不是一直都想替爷爷把这四个小碗给聚齐了吗?”

    要说这四个珐琅彩的小碗是有些来历的,这四个碗原本分别在德胜门、崇文门、东直门和朝阳门的四家税官手里,后来老一辈儿的人没了,这四个搪瓷小碗就传了下来,关老爷子便是崇文门税官的后人。

    到了关老爷子这一辈,另三家的后人和关老爷子年纪也相仿,因为是世交,四人不仅有打小儿的情份,又都志趣相投,索性就拜了把子,结成了异性兄弟。

    当时,朝阳门的兄弟倡议把这四个小碗的款离别作为他们的绰号,分别就是:德胜门为茶飘香;崇阳门为聚朋友;东直门为酒罢去;朝阳门为再回楼。

    时过境迁,再后来,除了关老爷子手里的‘聚朋友’,其他三家的小碗都被侯殿臣的父亲借势弄到了手里。

    侯殿臣对侯艾琪笑着摇头道:“合着这四个小碗让你给盯上了。”想了想笑道,“行,这四个小碗在你和春明手里集齐了,也算是段佳话。”

    他父亲当年为了夺这三个小碗也是用了手段的,这事儿若是放在建国前,侯家和关家算是仇家,即使韩春明是关老爷子的徒弟,琪琪是他的养女,两个人也是断不可能结亲的。

    可经历了建国和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一切早都物是人非了。现在这两个孩子在一起,四个小碗能在他们两个手里重聚,这也算是‘化干戈为玉帛’了。

    *

    陆白苏按着门牌找到韩春明家住的四合院,和站在不远处看似遛弯,实际上盯了他一路的老人确定了这就是韩春明家,才往院里进。

    这时候的胡同就这样,进来个生人,就有人盯着,要不是陆白苏长的好,穿着打扮也上档次,估计早就被人拉住问了,哪还只能盯着他。

    “陆白苏!你来这儿干什么?”

    陆白苏平静地看向突然出现,拦住他的程建军。

    “我来找韩春明。”他知道韩春明和程建军住在一个院里,只是没想到他会这么巧地遇到。

    程建军自从考上了大学,很快就交接了工作,不再去单位了,所以即使不是节假日,他在家也很正常。

    一听陆白苏是来找韩春明的,又见陆白苏一身笔挺的呢子布料军大衣,黑裤子和棉皮鞋,俨然一副高级干部子弟的打扮,跟在乡下时的破烂寒酸截然不同,心里就更是生气。

    上前两步堵住门口冷哼一声,讽刺道:“这一回城了,资本主义的少爷做派就立刻端起来?”

    心里暗骂韩春明,明知道他和陆白苏不对付,还把住址告诉陆白苏。

    又想到以陆白苏的淡漠性子,能登门来找韩春明,可见在他不知道的时候,两人已经交情莫逆了。

    再一想韩春明那连初中毕业证都领不到的水平,能考上首都大学,肯定是陆白苏帮了他,这样一想,简直恨得牙痒痒。

    “你能让一下吗?你挡道了。”陆白苏语气没有一丝浮动,但掩在衣袖里双手却握得死紧,现在不是和人争执的时候。

    他之所以这身打扮,还是韩春明和侯艾琪特意给他凑的和淘换来的,此外两人还借给他不少钱和稀缺吃食,就是为了让他回首都后,去拜访他家以前的世交故旧。

    因为根据侯艾琪给他的消息,像他家这样的医学世家,只要他肯活动起来,返城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为了家人能尽快回来,少受些罪,他用尽了心思和手段,无中生有,偷梁换柱,虚张声势,就为了让人以为他们家上面还有人,还留有起复的后手,让大家都起‘锦上添花’的心思,最后好达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

    程建军怒道:“你还敢骂人!”挡道!这不是明目张胆地骂他‘好狗不挡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