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综穿年代剧之意难平 » 第十四章 困难

第十四章 困难

    韩春松帮着韩母择着菜:“妈,我丈人这马上就过寿了,就想吃顿牛肉,您让小五找他同学想想办法。”

    韩母看着韩春松择的菜又快又好,心里叹气。

    这大儿子在家那会儿,哪择过菜,这才结婚几年,家里的活儿,就都做的好了。

    不过,想着儿孙自有儿孙福,她管不了,只道:“你自己去和小五说去。”

    韩春松急道:“妈!我去和小五说,好使吗?”

    前两年韩春明总是隔三差五地管家里要钱,韩春松不给,也不让韩母给,甚至还因为韩母总偷着给韩春明钱的事,他几个月没往家里交钱,韩春明和他为此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只是谁能想到,韩春明竟借着他同学家的路子,成了家里的能人,现在更是连他这个大哥都要反过来求他帮忙了。

    韩母缓缓道:“是不好使。”话锋一转,“小五求你的时候,不是也不好使吗,你们俩是‘坟头改菜园子——扯平了’。”

    韩春松有点恼了:“妈!要不是您说要跟小五子过,把我这老大分出去,我也不用住芳儿家的房子,弄得我和上门女婿似的。”

    韩母择菜的手停下,哼笑道:“行啊,那你搬回来吧,妈和你们过。”

    韩春松噎了一下,道:“这,这咱家也住不开啊。”

    他之所以搬出去,也是他媳妇儿的主意,说是他家住不开。

    他心里明白,其实是媳妇不想伺候他家一大家子人。

    他也不想把工资都交家里,所以就顺水推舟地搬去了丈人家。

    住在丈人家,每个月只要给丈人家交些饭钱,这样每个月他们小家里还能攒下来一些。

    被韩母看得不自在,韩春松直接道:“妈,您就当给我做脸吧,我回了。”

    不等韩母说话,人就出了院,到了门口不忘喊一句:“妈,您可得帮我一把啊。”

    韩母叹了口气:“儿女都是债啊。”

    两年前,韩家愈发困难了,韩春明瘦得都快成纸片人了,光靠隔三差五地钓鱼和套野物,营养根本就跟不上。

    侯艾琪想贴补韩春明,他却从来都不接受。

    无奈之下,侯艾琪只能跟他说:“我家有个亲戚,他能弄到低价粮食,我按市场价八成的钱和粮票卖给你,你买不?”

    “买啊!当然买!”别看韩春明才十二,可老话说的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自然知道粮食的价格。

    每每看到母亲只喝米汤水,把粮食都省出来给他们吃,韩春明就一阵阵地心疼。

    在韩春松和韩春雪相继结婚后,韩春雪是嫁出去的女儿,自然不能再往家里交钱。

    韩春松一开始每个月补贴家里十块钱,后来韩春生和韩春燕也工作了,韩春松就以要养孩子负担大为由,缩减成了五块。

    韩春生和韩春燕都是刚参加工作,工资低,两人留下几块钱零花,上交的工资也没有多少,韩家的日子更加捉襟见肘。

    韩春明信侯艾琪的话,就跑回家找韩母要钱票。

    韩母却不像韩春明想的简单:“小五子啊,现在家家粮食都不够吃,别说低价卖给你,就是比市价贵上两成的高价粮,在外面也是有价无市。”

    摸了摸韩春明的头:“哪天把你同学叫到家里来,妈谢谢他。”

    她早就想见见这个成天被小儿子挂在嘴上的能耐孩子了。

    自从韩春明和这个叫侯艾琪的孩子认识后,从钓鱼到捉鸟,从摘野菜、野果到下套子抓野兔子、野鸡,每周总有所收获,给家里填了不少荤腥,这买粮的事,估计也是想帮他们家。

    韩春明想了想,也觉得是这个理儿:“行,我现在就去叫她过来。”

    当韩母看到侯艾琪的时候,很是惊讶了一下,因为她一直以为这个和韩春明玩的好的孩子是个男孩:“小同学,快坐,坐,喝水。”

    “谢谢阿姨。”侯艾琪忙道谢。

    接下来就是‘查户口’,侯艾琪和韩母两人可以说是相谈甚欢,可是直到最后,韩母除了对她夸奖和感谢外,一点没提买粮的事。

    出了四合院,侯艾琪问送她出来的韩春明:“粮还买不?”

    韩春明摇头:“你能告诉我粮食怎么来的吗?”

    正在想别的方法补贴韩家的侯艾琪就随口说:“粮食是我表舅用日用品去乡下和老乡换的,你也知道,他们没有工业券。”

    真可谓是‘一句话捅了马蜂窝’,侯艾琪怎么也没想到,她胡邹的话韩春明信了,不仅信了,他还管家里所有人要了一圈钱票券,真的买了日用品跑去村里换粮食去了。

    这本来就是侯艾琪编出来的事儿,现在全国都是‘人民公社化’,乡下粮食自己都不够吃,哪有多余的换给韩春明。

    他倒腾到乡下去的东西,最后全都换了老物件,拿回来给关老爷子看,倒都是宝贝,让老人家挺高兴。

    韩春明是个执着的人,他觉得别人行,他肯定也行,接下来都一段时间,他就开始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换购’之路。

    最后终于是赔光了本钱,韩母也不再给韩春明钱了,正当他拿着从韩春燕那借来的最后一笔钱,要去‘上货’的时候,让侯艾琪给堵个正着:“你这几天忙什么呢?”

    韩春明靠近侯艾琪,小声道:“我去乡下换粮食去了。”

    “什么?!”侯艾琪登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这可是‘投机倒把’,一旦被抓住,就算是小孩子,那也会被从重处罚的。

    “这可是‘投机倒把’,要是让人抓住了,你就完了!”

    “你想要粮食,从我这买就是了,你要是嫌贵,价钱还能降,大米白面我都有!”

    韩春明却不同意:“我知道你是想帮我,这几年你没少帮我,要不是你带着我钓鱼、采野菜、下套子,我可能一点儿都帮不上家里。”

    “老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几天我没白忙活,已经摸出些门路了,我觉着这条路是大有可为啊,等我成功了,你想吃什么,你就跟哥们说,哥们都给你弄来,不能总是我占你便宜啊。”

    侯艾琪是怎么劝都没能让韩春明打消这个主意,甚至威胁道:“你信不信我告诉你妈!”

    韩春明直盯盯地看了侯艾琪许久才道:“你可不能当出卖战友的叛徒啊!”

    侯艾琪见韩春明一副‘你要是去告密,咱俩就断交’的表情,最终她只能选择为自己的话买单,和韩春明一起开启了‘经商’之旅。

    两人先是用棉布、肥皂之类需要工业券才能换到的东西,去偏僻的村子里和村人换他们偷着猎的野物和偷采的山货,再带着这些山野之物去黑市里换钱换粮食。

    在这过程中,他们两个在野外遇到过劫道的,互相扶持着在山里奔逃……

    在村里被公社大队抓住过,互相配合着偷溜过……

    在市场被大队围追堵截过,互相拉扯着在胡同里乱窜,仗着身量小又灵活,翻墙上房,狗洞也钻过……

    高风险,自然伴随着高收入,两人一路互相扶持,不仅挣了钱,还因为运气好(系统帮助),一点点地把这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来。

    侯家的得益不用说,韩春明至此不仅不再管家里要钱了,还时常能偷着带好些粮食回家,解了家里的困难。

    不过,不论家里人怎么问韩春明,他都不说这些东西的来历。

    韩春明闭口不言,东西没有来处,韩母吃用着,心里却没底。

    最后竟问到了侯艾琪这。

    为了安抚韩母,侯艾琪只能编道:“我有个表舅,他朋友多、路子野。”小声道,“您也知道,这各家的情况不同,这有些人家有的东西呢用不上,有的人家有些东西呢不够用,我表舅就是专门帮人串换东西的。”

    “我和春明好,就把他介绍给了我表舅,他就跟着跑跑腿,搬搬抬抬东西,他拿回来这些东西,都是我表舅分给他的工钱,您放心吃,放心用。”

    韩母半信半疑:“那我问他,他怎么不说?”

    “这不是我表舅一开始就和他说了嘛,干拼缝儿这活儿嘴得严。”侯艾琪强调道,“这事我和您说了,您可千万别往外说,以后也别再问春明了。”

    除了韩母,韩家人虽然不知道个详细,但也隐约知道是沾了侯艾琪的光,家里的日子才宽裕了。

    每次侯艾琪来韩家找韩春明,韩家人都特别热情。

    韩春明每次得了好东西,自然念着家里,从一开始只三五不时的往家里拿些粮食,到后来,鸡鸭鱼肉的也能拿回来。

    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羊上天’,大哥、大姐和二哥从一开始跟着吃,到借,再到拿,现在干脆成了要,特别是韩大哥家,每次回韩家就像扫荡一样,越来越不像话。

    后来让韩母给骂了一通,这才都有所收敛,这也让韩春明再不敢肆无忌惮的往家里拿东西了。

    可这开了的口子,再想堵,就难了,这才有了韩大哥要牛肉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