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综穿年代剧之意难平 » 第四十五章 买房

第四十五章 买房

    首都高考考试的时间很快确定并公布出来,就是今年的十二月十日和十二日。

    距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别人来说实在是太仓促了,但孔庆霏和孔庆霜却已经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孔庆霏高中毕业的学历不是什么秘密,便有打算参加高考的考生来找她借书,结果自然就知道了孔庆霏姐妹俩也要参加高考,在看过她们的复习资料后,来借抄复习资料和求教的人就络绎不绝。

    在考试前半个月,孔庆霏甚至支了个黑板在孔庆波屋里,每天给来求教的人上课和讲解习题。

    这也就使得凡是来此的人,无论年纪,都尊敬地管孔庆霏叫一声老师。

    看着这些求学若渴的人对孔庆霏的恭敬和感激,何雨柱第一次真切地认识到,孔庆霏有多优秀,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紧张和自卑。

    那句‘你就是大学生,也是我媳妇的话’,他说起来也越发没有底气了。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是高考的日子。

    考试时间为早上八点,结果不到六点,各个考点门口就已经围满了人,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了考生们的疯狂。

    七点半一到,各个考点大门大开,考生们呼啦啦涌进考点,迅速找到考场地图示意,开始对着准考证寻找各自的考场。

    因为孔庆霏的阻止,不管何雨柱和孔庆海怎么催促,她直到七点整才从家里出来,到达考场时,正好赶上考点开门。

    看到乌压压的考生和来送考的考生家人,何雨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再次对身边的孔庆霏道:“你户口和准考证都带好了吗?钢笔要不要再抽点钢笔水,铅笔、橡皮、格尺都装好了吗?”

    何雨柱紧张地笑道:“考试别紧张,你学习那么好,都能当老师给他们补课,肯定能考好,千万别紧张,不紧张。”

    感觉到何雨柱的手抖,孔庆霏有些哭笑不得,只能安抚道:“嗯,你放心吧,我都准备好了,也不紧张,我和大霜得进去了,你们俩赶紧回去吧。”

    说完,孔庆霏就跟着大部队进入考点,开始按照准考证上的考号,去找自己的考场。

    文科考的是政治、语文、数学和史地;理科考试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和理化,如果报考外语专业,就再加试一门外语。

    孔庆霏和孔庆霜一个要念法学,一个要念教育学,都是文科,都不用考外语。

    找到考场,孔庆霏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拿出钢笔等考试用具,包就留在考场前面。

    因为考生实在太多,居然是两个人共用一张考桌,不过为了防止作弊,科目是完全岔开的,即一人考理科的数学,同座就是在考文科的语文。

    四个监考老师检查了所有考生的考试用具,确认考生的准考证和户口,或是身份证明有效。

    考试预备铃一响,监考老师就立刻开始发考卷,并且叮嘱和约束考生们不能动笔,要等第二遍铃响,才能答题。

    孔庆霏在此期间翻看了一遍试卷,确定考题都是她见过的那些,终于放心了,不然孔庆霜就要被她坑了。

    待第二遍铃响,所有人立刻开始答题,都是争分夺秒的样子。

    既然试题是她知道的那些,孔庆霏就将她早腹稿好的答案工工整整地写在试卷上。

    中午,孔庆霏找到同何雨柱约好的饭店,幸好何雨柱早早去占了地方,点好了饭菜,不然等孔庆霏出了考场再去,他们就得搁饭店过道上等着了。

    下午考试又换了考场,情况和上午一般。

    待考完出来,就在约定好的地方找到了何雨柱,孔庆霏在里面考试,何雨柱就在外面等着,天寒地冻的也不走,和那些同样来接孩子,接伴侣,接兄弟姊妹的人们一起等着。

    这次高考,考试的人年龄跨度很大,有已为人父母的,有大龄青年,有应届考生,凡是政审合格的,就可以参加此次高考。

    两天的考试顺利结束,孔庆霏除了估分参考志愿,就是在家看宝宝们,享受亲子时光。

    孔庆霜则在考试后就收拾行李回家备嫁去了。

    成绩出来的很快,本来孔庆霏是拜托了孔庆海去看分的,结果何雨柱偏要跟着去,还为此特意请了假。

    成绩出来了,孔庆霏三百二十五分,孔庆霜三百零二分,不算英语,这次考试的总分是四百。

    知道了成绩,接下来就要填报志愿,孔庆霏觉得这种知道成绩后再填报志愿,可比以后的盲填志愿好多了。

    孔庆霏填报了首大法学系,孔庆霜填报了首师中文系,以她们俩的成绩,又都是首都及周边的户口,录取是一定的。

    转眼就是春节,这是孔庆霏在何家的第二个春节,和去年相比,今年餐桌上的吃食更丰富,可气氛却没有了去年的和睦。

    时刻保持警惕,抵抗修正力的孔庆霏,终于还是和一大爷家出现了隔阂。

    大家都知道了孔庆霏的分数,因为高考是现今最火的新闻,所有人自然都知道孔庆霏这个分数是一定可以上大学的。

    分数下来后,孔庆霏就同何雨柱谈了她上学后的住宿问题,两个孩子太小,还没断奶,这就使得孔庆霏不能住校。

    首大在海区,和他们现在住的地方相隔14公里,以孔庆霏的速度,骑车至少要一小时。

    不说孩子几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就说让孔庆霏这样每天来回跑,何雨柱就不同意,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海区租房子,孩子跟孔庆霏一起住过去。

    那何雨柱呢?媳妇他舍不得,两个孩子他也舍不得,媳妇孩子都搬走了,就他自己留下来,有什么意思?

    那就只能跟着一起搬过去,每天受点累,上下班多骑会儿车罢了。

    可这话何雨柱一说出来,一大爷和一大妈两人的脸色就不好看了,和不够细心的何雨柱不同,孔庆霏明显感觉到了一大爷和一大妈的焦虑。

    此后一大爷和一大妈几次劝说他们再考虑考虑,还有在家里住着的好处。

    孔庆霏几次都把动摇的何雨柱给拉了回来,事情也在孔庆海领两人去看了房子,交了房租后,就成了定局。

    学校边上的房子当然不是才找的,在孔庆江找孔庆海告状后,孔庆霏就提出了她会搬出四合院。

    孔庆海立刻就拉着竿儿哥一起跑了三天,快速在首大附近租了一个院子。

    房主是一位刚回来的老教授,孔庆海本来没看好这老教授的房子,破破烂烂不说,还人多口杂。

    但在听说了老教授的遭遇后,竿儿哥直接就拍板决定租了。

    这院子说是返还给了老教授,但当年雅致的院子,这些年已经被折腾的完全没了个样子。

    整个院子大大小小十间房,真正还给老教授的也只有两间房而已,一间三平米左右的门房,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厢房。

    其它的房间还得让租户住着,租户是经过正当渠道,有正当手续的,所以不能轰人家走。

    也就是说房子返还了,可政府给租出去的部分,不仅没有任何补偿,更头疼的是,这些租住户还不能撵走,得等人家自己搬走才行。

    原本这也没什么,老教授现在就回来自己一个人,儿子儿媳妇、还有两个女儿的返城手续还在办理中,孙子孙女也还没返城,两间房尽够他住了。

    可那也得看看另两家是个什么东西!

    一家是老教授以前的学生,现在也在首大任职,这人能留校,就是靠揭发他们这些曾经教过他的老师上去的。

    这人原来还是老教授的得意门生,他看那孩子家境困难,还经常叫他来家里吃饭,若不是小女儿死活不同意,这人差点就成了他的小女婿。

    有道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学生联合在他家帮工的戴妈,偷了老伴儿和国外家人的书信,告发了他们家。

    老伴儿一命呜呼,他和儿子儿媳还有大女儿被牵连,大女婿虽然和他大女儿离了婚,却帮着给他家小女儿安排了下乡,虽然处境也困难,但总比他们强一些。

    另一个租住户,自然就是戴妈一家!

    老教授看到他的家里就住着他的仇人,这些人害的他家破人亡,四散分离,现在让他和他们住在一个院子里,老教授恨得牙都咬出血来了。

    正好遇到孔庆海和竿儿哥打听租房子,老教授就想把这两间房租出去,他干脆搬去住学校宿舍,也好先换些钱票给家人寄去,让他们过得好一点。

    最后三人谈好,明租实卖,这院子让两个仇人住过,还折腾得面目全非,老教授也不打算要了,最后干脆直接卖给了孔庆海,双方写好了字据,给了钱和全国通用的票券,房子就是孔庆海的了。

    房子到手,收拾两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就由在社会上混的竿儿哥出手,没出半个月,两家人就夹着尾巴搬走了。

    然后孔庆海回村拉来人手和材料,该拆的拆,该修补的修补,很快就让院子恢复了生机。

    三个堂嫂和两个表嫂又过去帮着收拾了几天,现在就差带着行李和吃食入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