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地龙吟 » 第二十一章:国策论

第二十一章:国策论

    天符帝楚云躺在椅子上,道:“说说吧!你对合道有什么想法?”

    楚青连忙道:“孙儿不敢妄议国策。”

    “你怕个啥?你在太学院读那帮子儒生教给你的下半句,没见你如此。就当爷俩聊天,谈谈你的想法。”

    天符帝道。

    楚青心中酝酿片刻,道:

    “孙儿以为,无论是开道还是合道的国策,还是要根据实际国情来定。儒家支持合道,利于王朝的统治,这句话是对的,尽管他们存了一些私心。

    在王朝盛世下,合道会带来修道天下的安稳,转而带动凡人天下的稳定,若是开道百家,到时候满天下都变成了山头宗派,朝廷若是没有绝对的掌控力,就会失去修道天下的控制,一旦失去控制,那么两座天下都会因此波及。”

    “嗯!”天符帝点头,满意的看着楚青道:“说的不错,比那些鼠目寸光的家伙好了不知多少,接着说。”

    楚青继续道:“而开道,虽说对于皇权的威胁极大,同时对于天下破坏也极深,但是道内天下却又是一个王朝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比之凡人天下要重要的多。

    一个凡人天下崩溃,但修道天下极盛的王朝,是不会灭亡的。但若是反过来,则国家必亡。这个亡很大程度上会来自于外界。

    当今天下,我大云东西南北皆为战土,燕云八州之外的大青帝国虎视眈眈,漠北草原的苍龙帝国随时准备跃马南下,东海的大日帝国跃跃欲试,南方佛国已然侵入,可谓是四面皆敌。

    再加上我大云立国三十三年,中州五百年祸乱导致两座天下已经破碎不堪,双双重创,如此国情之下,首当其冲必用非常手段。

    皇爷爷广开百道的国策,在此时是完全附和国情的,只有稳固了修道天下,才能有实力拒马四方,安定民生。

    想千年之前极盛的大圣王朝,集两座天下于一体,开百道,武功赫赫,但在修道天下的掌控上却出现了各种疏漏。圣太宗何等英雄人物,千古一帝,自然可以压制住锋芒冲天的修道天下,可他死后,后继之君却看不见致命的弊端,不但不加以控制,反而越演越烈。

    国君于疆土雄心,所图甚大,但用兵太甚,导致边疆各处重兵处处,修道天下圣人成群,虽做到了四方无敌,万国来贺,但那些重兵,却也成为了葬灭大圣王朝的屠刀。”

    天符帝此时已经面色凝重,内心震惊,他本来是抱着随便听听这个小家伙的看法,可楚青的长篇大论却让他刮目相看。

    这还是我的孙儿吗?

    他陷入了自我怀疑,一个十岁重病,卧榻五年的孩子,竟然能说出如此治国之论,要知道很多事情,连他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文献理解才思考出来的。

    天符帝可谓内心激动,但面色不改。

    “小小年纪又如此见识,可见上学用心了,既然如此,那么你在给咱说说这凡人天下如何治理?”

    楚青已经拼了,他开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两座天下,承前启后,没有凡人天下,就没有修道天下,反之亦然。所以,孙儿以为凡人天下不但要让百姓填饱肚子,还要加强天下的文化,武功。不止是商业、农耕关乎民生,还要重视教育,入道启蒙。

    父王升天前,为凡人天下免赋税,治运河,开田入户.,启蒙入道之门,在孙儿心中都是极为英明的国策。古今往来,凡人天下的土地兼并可谓是从未得到彻底的改善,而一个国家的兴盛衰亡,归根结底也在“土地”二字。

    历朝历代,几千年来为何王朝帝国都是由盛转衰,就是没有看到最根本也是最不起眼的土地问题。

    修道天下就算一时再盛,可这些人从哪里来?还不是由普通人一步一步走进去的,如果长期没有凡人天下的普通人输血,百年之后,修道天下就如同大树枯萎。

    而凡人天下,若是不解决土地问题,王朝百年,土地就会大部分集中到地主,乡绅,地方官员手中,绝大多数普通人失去了土地,就只能一辈子为了一口吃的整天拼命,自己都活不下去,就不会有新生儿,没有了新生人口,王朝就等于失去了活力。”

    天符帝已然不再把楚青当成一个孩子了,他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大儿,那个文韬武略,天生帝王的太子楚河。

    天符帝楚元就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帝王,他如何不知道楚青所说的道理,只是他是一步步花了近百年才看清的东西,这个不到十六岁的孩子,却能看的这么透彻。

    一时间,他心中是惊喜交加,我楚家男儿,都是好种。

    天符帝一边沉思,一边开口道:“孙儿言论,说道咱心头了,往往越是忽视的东西,越是问题之源。凡人天下一烂,若是战端一开,则国力不可长久。”

    楚青应道:“就是如此!无论天下是什么样子,百姓永远是最苦最累的,他们每一个人单独拎出来都很渺小,他们的命也是如此,不如草芥。可这座人间,若是没了他们,也就叫不成人间了。”

    天符帝倒了一杯酒,缓缓喝下。

    人间是什么样子,他比谁都清楚,可以说楚青这句无论天下是什么样子,百姓永远是最苦最累的,他们的命连草芥都不如的话真正触动了他。

    “这是一个奇怪的圈。古今往来仿佛这人间的兴衰皆有定数,谁都逃不掉。”

    楚青也喝了一杯酒,道:“历史周期律。”

    天符帝眼睛一亮,合掌道、“说得好。”

    随后看着楚青,觉着越看越顺眼。

    “大孙啊,你再给详细咱说说,这个土地要如何才能防止兼并严重问题”

    楚青说道:

    “父王任太子期间,开田入户其实是个很好的想法,只是还有些不完善。开田入户,能够在明面上解决百姓肚子的问题,但是时间一长,户口数量掌握在地方上,就对存在作假账的行为。

    孙儿以为,应当在开田入户的基础上,跟进一步,开田入丁。土地按人头算,在人头上进行入管理,登记造册,并且严令土地买卖行为,租售个人土地必须由官府出具文件等,从源头遏制土地兼并流失的问题。”

    “嗯!”

    天符帝闭目沉思,在推敲楚青的方法,片刻他问道:“如此一来,那些不种地,但也不租售的人,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资源?”

    楚青道:“可以出台相关律法,土地所有者在一定的年限内若是不种,则收归朝廷重新分配。另百姓改行超过三年者,亦同。”

    天符帝又开始沉思。

    不知不觉,夜已深,但此时天龙殿百丈之地却无一人,就连桌上茶水冰凉,都无人更换。

    楚青见老爷子思考,小小翼翼的起身走到旁边炭火炉边,拿起冒烟的壶回到座位,给老爷子泡了一杯热茶。

    许久,老子也睁开眼睛,看见桌上的热茶,喝了一口。

    “你回去吧,今夜表现不错,好好读书,等过几日咱再让你过来,考考你关于国家税收的问题。”

    楚青起身:“天气凉,皇爷爷可不要再光着脚了,孙儿告退。”

    楚青走出天龙殿,才发现背后湿漉漉的,原来是出了一身的汗。

    今天,可谓是他楚青距离那个位置最重要的一天,所以他才壮着胆子把自己所有的墨水都倾倒在老爷子心里,他知道,估计这几天老爷子还要秘密宣召楚云,不过楚青一点也不担心。

    他就不信楚云那人修道天赋是很强,但论治国,能比得上老子几千年总结的智慧,这个时代可没有系统学。

    甲腾英像个影子,悄无声息的来到楚青面前。

    “主子!你可出来了,奴婢都等了两个时辰了。”

    看着甲腾英那一头凌乱的头发以及憔悴的脸,说了一句:“辛苦了!”

    这可把甲腾英吓着了,连忙跪在地上大喊:“奴婢为殿下......”

    楚青直接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