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地龙吟 » 第十四章:立储为何?

第十四章:立储为何?

    老帝日渐西山,太子升天,如今大云又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储君大位突然空闲,本就让文武百官措手不及。

    之前朝廷太子还在时,只有一个人选,那就是魏王殿下,尽管有一大帮子武将不服,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那时候他们支持的明王躺在床上随时准备咽气。

    如果太子没有升天,那么天符帝就算去了,太子平稳登基,朝堂可谓是极为稳固,毕竟太子已经着手执政好些年了。

    太子登基后,因为明王病体,魏王定会顺位继承储君,如此国本固若金汤,远在北凉的那位武王殿下,定然不会有异心,毕竟太子是他大哥,长兄如父。

    可太子升天,明王大病痊愈,把一切都打乱了,更是导致了文武百官的一场恐慌,如此,才出现了太子妃吊唁,文武百官亲自到场的事件。

    要知道之前,他们可是一直盯着魏王的。

    这样一来,魏王是箭在弦上...不,是箭都射出去了,想停都停不了。

    明王这是嫡长,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再加上太子妃的关系,还有一大帮武将外戚,更有两位武道圣人,他不想争,下面都会帮他争。

    最关键的是,观明王表现,那他妈像是不争的主?

    好吧,这也就算了,可问题是你魏王都能争,而且争的如此光明正大了,我堂堂大云皇帝的次子,手握北凉三十万军权,史上最快成为武圣,拥有开挂般人生的武王,为什么不能争一争?

    一想到这些,章荐之头都大了,难道我大云要一世而乱?

    其实,这些问题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只要老头子还在的时候,把这些不听话的统统死啦死啦地,就如大云宫规一般。可老爷子会这么做吗?

    要是天符帝知道章荐之以及一帮儒生还有这样的想法,定会骂娘,狗日的这帮书生狠起来,都没那些杀才什么事儿了。

    天符帝见等了半天,不见章荐之回话,怒道:“咱问你话喃,聋了?”

    章荐之连忙道:“陛下,储君之位事关重大,臣未曾细想,仓促之间恐怕...”

    “你他娘的让你说就说,废话真多。”

    章荐之整理官服,面容严肃,直接拜倒。

    “陛下,臣请立明王为皇太孙,入我大云东宫。”

    天符帝负手遥看内湖,水波荡漾。

    明王?

    “原因?”

    这...?这还有什么原因?当然是顺位继承啊,莫非陛下心中......

    章荐之胡思乱想,越想越心惊,但自己作为儒道文官领袖,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看法。

    明王入主东宫,附和儒道。

    “回禀陛下!太子升天,明王乃太子嫡长,自古君王立储,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更何况明王还是嫡长,故臣以为,明王为储,乃人伦纲常,附和礼制。”

    天符帝久久未语。

    他想到了自己另外一个儿子,大云武王楚晋,虽说身为帝王,可毕竟还是人。

    自家大儿升天,可毕竟还是四个儿子,何况还有俩个那么优秀出彩,如今满朝文武,却从未有人想过他的儿子们,这让他心中不是滋味。

    立明王?说实话,那孩子小时候确实招他喜欢,后来因为病重,久而久之也慢慢淡出了他的视线。

    如今重新浮现,虽说至诚至孝,但皇储之位,岂可轻易决断?何况将来管理的可不止是一座天下。

    凡人天下或许可行,修道天下喃?那孩子今年十五岁了,才二品武夫的境界,他如何能压制住这座修道天下的那些人?

    如果是武王就没问题了,实在不行,文王也不是不可以考虑,虽然五子身性浪荡,但天资可是真的无人能比。

    许久,他试探性的问道:“你光说咱的孙子,为何不说说咱的儿子?他们也是不错的吧?”

    我他妈...刚才想什么来着?

    章荐之不可思议的看了一眼天符帝,心想你还真想立武王?

    谁知,天符帝还在自顾说着。

    “你看比如武王,论武道,他是最快成为武道圣人的人,战功就不用说了,不负他武王封号。论文治,单看北凉如今的民生足见非同。还有文王...”

    章荐之越听越心惊,妈的老头儿你是老糊涂了吧?武王也就算了,你还准备说文王?

    他听不下去了,直接打断这个大帝道:“陛下!你若真有此等想法,那么置其他王于何地?此口一开,置大云未来大统继承又于何地?历朝历代因为继承问题,导致骨肉相残,兄弟相争的例子还少吗?”

    儒家为何要规定储君即位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就是要杜绝皇位交替而带来的风险,稳固天下。

    如果大云立了武王,那么其它兄弟就会有想法,立了文王,那更不用说了,等于直接把儒家礼制给废了。

    真要这么干的话,不就等于说了大云的皇位谁厉害谁来当吗,那往后的大云,岂不是天天血雨腥风,月月谋逆,年年造反。

    毕竟人这种东西,但凡给他一点颜色,他都会觉得自己能开染坊。

    “你他娘这是什么意思?”天符帝大怒、“你是说咱的儿孙也会骨肉相残,兄弟相争?”

    章荐之叩首:“臣只是尽忠直言,俗话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陛下不可不察啊!”

    哎....

    天符帝何尝不明白其中关节,只是,他自己有心结罢了。

    自己这一生,历经千辛万苦才打下的万里江山,若真因自己立储问题,导致将来大云内战,史书上少不得留下一个千古骂名了。

    只是武王!那混小子要是甘心才是怪事了。

    天符帝继续问道:“照你这般说,若是立了明王,就不会有哪些问题了吗?”

    章荐之道:“那倒也不是,只是如此一来,大义在明王,首先朝廷针对魏王的支持者就不会铤而走险,至于其他王爷...若谁有异心,朝廷自然号召天下起兵讨伐”

    他顿了顿了又道:“朝廷大军在名分上乃正义之师,对上名不正言不顺的叛军,定然能大胜班师。”

    天符帝听完,转身朝房屋走去,春日四月,站在湖面有些凉。

    章荐之跟在身后,春凉,他额头上却冒起了细密的汗珠。

    来到屋内,周围闲杂人等再退百丈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