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复数硬盘 » 第九十二章 科研

第九十二章 科研

    接下来是信息中继和传输系统的硬件,这个好解决,最好的技术掌握在中元国一家叫元为的公司手里,他们有一系列的网络传输解决方案,小至家庭,大至地区,适应各种不同环境需求,如海岛、深山等,李大伟珍珠岛的信息网络架构就用了他们家现成的,只是在关键节点上自己加了点东西增加安全性,也不是说人家公司提供的产品就不安全了,只是通用化的东西研究使用的人多,有人会专门找漏洞,或创造产生漏洞的条件,加入自己的安全防护措施,只要软硬件性能强大就能做到几乎万无一失。

    所以这块他就准备直接用他们家的现成方案,再按自己的设计在原有基础上稍加修改。

    最终他选择了元为公司的OTN小型区域网络架构系统。这一系统的好处是方圆二十五公里范围内自成局域网,信号优良,网络响应速度快。

    找到产品的示意图后,让P把所有零件分解,去掉产品工业外观设计,只保留核心元器件,这些元器件才是它要装进昆仑和二郎神等系列产品中去的,而且他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其中的部分元器件进行缩小优化,专门找元为公司代工,或者获得他们的授权找代工厂生产。

    然后是运动形态,昆仑作为信息中继站,必须有海陆空运动能力,而且速度要够快,适应地球上的几乎所有环境。

    那么一种运动形态可能会对另一种形态造成干扰,如陆上轮式前行或节肢状爬行方式,突出的轮子或节肢腿脚,在飞行时会造成额外的阻力,也会影响平衡,在水下航行时,也会产生阻力。同样,飞行时的旋翼和水下航行时的推进螺旋桨,也会对陆上行驶造成干扰,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他的方案是把移动器件内置化,模块化。如山地运行节肢,在爬山时,遇到过不去的地形,可以直接打开旋翼舱门,旋翼探出运转,带动昆仑爬升飞行,此时节肢可以缩回昆仑体内,这样整个机器在空中的运动更为灵活快速,但下次着陆要耽误三秒多的时间让节肢伸展开来。如果不缩回昆仑机体内,则可快速在山路行走和飞行之间切换,只是空中飞行时稍有不稳,且影响速度。

    那一种飞行状态更合适,全部由P的AI处理选择,如果昆仑处于联系不上P的状态下,则由昆仑自行处理,它的量子处理器不是白给的。

    接下来是抗电磁干扰和防信息介入。电磁干扰采用的是这两年新出现的防电磁涂装和电磁信息屏蔽力场技术,涂装材料李大伟准备直接从市场上采购,屏蔽力场参数则是他自己做了优化的,比一些企业或产品用到的市场级民用产品效果好的多,至于和军品比较,他没有数据比不出来,以后把昆仑功能弱化投向市场时,就直接采购现存的元器件好了。

    至于武器挂载,将来的市场化产品是不需要的,但昆仑原型肯定要啊,必须保证战场生存能力。

    这个李大伟联系了赵毕玄,向他进行咨询。但其实赵毕玄也不是很懂,他是在特殊部门没错,但特殊占线上大部分人也不会对所有机载轻武器都是精通的,而且老赵主要在中元国内任职,对这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对不高。

    后来还是通过徐光头的渠道,这家伙在南艾佛黑白通吃,各种路子都不能说野,而是几乎全掌握了。

    李大伟报出功能需求后,徐光头直接建议上激光武器,这东西对能量要求高,但占重比少,如果是一般的机载枪械,维持战斗所需的弹药量,偏小型机动化的昆仑根本承载不了。

    他还建议了一种高频声波武器,主要是对人起作用,通过声波引发人的生理不适,功率加大严重至可使人失去战斗力,而发射装置对空间和重量的要求都比较小。这功能与昆仑的气质很搭,也符合李大伟的胃口。

    李大伟还自己研发了一个信息接入与干扰装置,严格来说也是武器,用来快速与其它网络桥接,通过预设方案或黑客手段入侵其它网络,也可通过发送各类杂项无意义信息,直接对其它网络形成通信干扰,也可以利用电磁力形成小范围内的信息屏蔽力场。

    昆仑的舱体内还储存有一些特种炸弹,包括高爆炸弹、电磁炸弹,也可根据需要调整。

    昆仑也预留了不少外部挂设接口,比如它没有起落架,外腹部看起来是光滑的,其实是有一个滑板,有需要时,滑板滑开,是一个个挂载接口,以后有需要实现的功能模块,可按标准接口开发,出动昆仑时直接安插上就可以。

    李大伟花了差不多三天时间理顺了思路,用了两周就把设计图搞出来了,一般研究所看到一个人用这么短时间搞出如此复杂的产品,估计眼珠都要爆出来,但在李大伟身上,这其实是合理的。他的身体异于常人,处于一种快速代谢状态,这让他的生命力量快速损耗,需要要里斯给他定制的药剂才能缓解修复,但也让他无论是思维速度还是精力状态都处于远超常人的水平。同样,他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也无人可比,在大脑高速运转的状态下,能有效组合最新技术,所以出成果才这么快。

    接下来是实验验证机型的组配。

    能外协直采的元器件,和定制生产的,都由老赵和周静负责,一些特殊敏感的元器件和武器装备,委托给了徐光头,通过地下世界搞到。

    还有一部分元器件需要改装改造,有的就是李大伟直接提出思路,进行设计的,他实在没时间精力,也不方便还代工厂家的工程师沟通生产,就索性自己制造。

    赵毕玄给李大伟准备了一个实验室,里面的设备清单都是李大伟自己列的,在工程电子领域的实验室中,技术含量绝对领先,而且综合性极强,只是业界无人可知。这实验室建设走的是银点设计公司的帐,以后民用次生产品也由银点再研发。

    李大伟每天通过公司架设的与实验室完全一至的虚拟实验室进行元器件设计生产,实验到同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