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少年游之澶渊迷局 » 第一百零七章 猫尾之争(2)

第一百零七章 猫尾之争(2)

    “不管陈氏怎么开罪了这个凶手,凶手用这种剧毒害人,显然是非常想置罗氏于死地,那么······凶手如果不确定陈氏是否死透了,是不会轻易离开的。所以就算逃,她也不会逃得太远,极有可能,她当时就在现场附近转悠。”

    吕成看向陈氏的棺材,“据案卷所载,陈氏被发现死了之后,村人很快聚拢到院中看热闹。就在这时,人群中有人高呼,说什么这家人猎杀动物太多,得罪了神灵,所以猫妖眼下前来索命,这才杀死了他的娘子。而王小郎闻言,当即跪地祈祷。也有这可能,只有凶手才会在确定陈氏死去之后察觉自己遗落了猫尾巴,又发现可以借此脱罪,而如此嚣张地喊叫。一切都是为了误导众人,让众人以为是猫妖作祟杀人。所以凶手必然混在人群之中,咱们只要查清是谁喊的这句话,凶手的身份也就暴露了。”吕成说到这里,众人齐齐看向仵作常木。

    后者苦笑摇头。“实不相瞒,我与本县县令一众在检验现场时,也听到了喊叫,但我只能凭声音判断喊话的是个女子,并不知对方身份。现场惨烈可怖,围观者人人自危,虽然我们也盘问过,可没人注意到是谁喊的这些话。”

    吴渊不紧不慢地道:“没有被围观村民回忆起来,反而提供了别的线索,至少说明此人也是个熟脸,想必就住在陈氏家附近。”

    叶兰芝却不赞同道:“就算如此,附近居民何止数百人?没有实证,光靠你那“线索',要找凶手还不是大海捞针。”

    “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吴渊双目炯炯,看向柳氏的棺材,轻声道,“凶手在第一案留下狐狸尾巴,恐怕是个意外,但后面这些案子,看起来就是这些人刻意所为了。”

    “意外?刻意所为?”叶兰芝疑惑道,“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凶手在现场直接喊出猫妖作祟,就是因为发现自己遗落了罪证,她害怕这个罪证暴露后会被追查。你们想想,陈氏的丈夫是个猎户,对这些皮毛之物一定很了解,一旦他从悲痛中清醒过来,认出这条猫尾巴并不是自家的东西,官府就会一直追查猫尾巴从何而来。”

    “刚才吕成也说,凶手就住在附近,那么官府大有可能会沿着这条线找到真凶。而且,万一这条猫尾巴有别人见过,被人认出,那她岂不是作茧自缚?所以她急中生智,试图以妖怪邪说来扰乱官府查案。”

    听到这里,善于分析人情的叶兰芝也忍不住叹道:“其实她这么喊,抱的也是试一试的想法,如果官府中人不相信这些歪理邪说,顶多就是拖延一段时间。可能就连凶手自己也没有料到,这通信口胡说,官府却给当了真,陈氏被稀里糊涂地草草掩埋了。如此一来,凶手当然是大喜过望,于是将计就计,开始盘算下一个目标。”

    “不论她是想借机除掉眼中钉也好,还是想坐实猫妖作祟也罢,她最后都选择了继续杀人。毕竟不杀的话,定会有人怀疑,妖怪作恶,哪里有干一次就收手的道理呢?而此时,只有凶手心里清楚,要坐实猫妖作案,就必须接二连三制造恐怖,不让官府有反应的机会,所以在选定目标后,就继续迫不及待的朝下一个目标下手了。”

    “如果只为证明狐妖作祟,凶手为何还要杀第三人甚至后面这三十余人?”叶兰芝不解,“作案两次就足够了,不是吗?”

    吴渊推测道,“陈氏、柳氏之死,必是事出有因,只是现在还猜不出具体缘由罢了。”

    “我看至少这两人和凶手仇恨应该很深,仔细调查,从她们身边亲友口中间出线索并非难事,只是当时官府被狐妖传闻迷惑,才会轻易放过。”衙内在一旁道,“这凶手恐怕颇有城府,所以能瞒过他人。”

    “我不这么看。”听了半晌的吕成摇摇头,“这凶手与两名死者间,应该没有什么不得了的生死大仇。”

    衙内闻言目露精光。“哦?何以见得?”

    “我也说不太清,只是凶手在第二次杀人时,手中没有称手的猫尾巴,所以用了熟皮,要说她深思熟虑,倒也勉强说得过去。可那另半截猫尾巴,刚剁下来,凶手就着急杀人,如果真的胸有城府,怎会如此耐不住性子?”吕成又道:“就目前看,她与陈氏之间有矛盾,但矛盾起因绝非打闹争吵,否则附近村民定会说三道四,随口一问便可知晓。她能有计划地用猫尾巴当借口创造杀人机会,且不被陈氏瞧出端倪,可见陈氏与她至少表面上和气,陈氏自己也不知哪儿得罪了对方,遭其记恨。再看凶手,她又是准备狐雅尾巴,又是拿出剧毒,分明下了置人于死地的决心!这恶毒的念头绝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换言之,凶手一直在乎和陈氏之间的矛盾,进而才使这份怨假变成杀人的原因。所以我觉得,吴渊的说法更有道理,柳氏及后面的人被害,不过是凶手为了掩盖第一桩罪行,她想坐实狐妖的传闻,所以才会继续作案,和后面诸多死者之间并无大仇,只为了制造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