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存亡之秋 » 第十三章 汉将喋血阳安关

第十三章 汉将喋血阳安关

    公元263年,季汉景耀六年,曹魏景元四年,九月。

    此时的天下,正在进行魏伐蜀之战,从沓中到汉中,两军战线长达数百里。

    邓艾西路军方面,魏军加紧进攻沓中地区,此时已将汉军赵广一部包围于沓中大营。

    钟会东路军方面,魏军进入汉中,相继占领石门、兴势与之前诸葛亮、姜维设在赤阪的汉中大营。

    魏军刘钦一部猛攻黄金,汉将柳隐拼死拒之。

    魏军李辅一部强攻乐城,汉将王含果断挡之。

    魏军荀恺一部围攻汉城,汉将蒋斌坚决捍之。

    魏军胡烈一部,正向阳安关口进军。

    诸葛绪中路军方面,魏军在攻克建威后,即向纵深猛插,于今日抵达阴平桥头。

    当日,诸葛绪命令全军就地建营,以此等候姜维可能的撤退或蜀兵可能的增援。

    这时诸葛绪与庞会站在阴平桥上。

    诸葛绪豁然道:“我军完成使命,成功占领阴平桥头!”

    庞会亦乐道:“我军扎营于此,便切断沓中姜维与汉中、蜀中之间的联系。之后就看邓将军能否歼灭姜维,钟将军能否攻陷汉中了。”

    诸葛绪大笑片刻,道:“好,马上派人联系二位将军,告之我军已成功占领阴平桥头,另外告诉邓将军,若攻击姜维不顺,我军可随时增援。”

    庞会道:“诺!”

    庞会离开后,诸葛绪独站阴平桥,他面向一望无际的山川,又回望正在扎营的全军将士,感叹自己完成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诸葛绪占领阴平桥头的消息,很快传到不远处的廖化军。

    话说停留在此观望的廖化,此时也终于明白了这路魏军的目的。

    然而魏军挡在了自己去往沓中的道上,廖化知道自己手里兵少,不利于向魏军进攻,便选择继续坚守原地,以不变应万变。

    张翼、董厥方面,经过急行军,此时二人抵达剑阁,剑阁东面是汉寿。

    走在路上,张翼道:“我军通过剑阁,而附近有汉寿,再往北走便是白水关,过了白水关便到了阳安关口。”

    董厥道:“我军路上消耗太大,将士过于疲惫,怕是要在汉寿补给,然后再去关口。”

    张翼道:“来得及吗?此时钟会已在攻打汉中诸城。”

    董厥道:“你放心,汉中诸军挡钟会一、二个月并不困难。我军先在汉寿补给物资,再约胡济将军一起增援。”

    张翼道:“胡济将军?怕是不行,他与大将军关系不佳,特别是这几年,大将军把他从汉中调到汉寿,官职明升暗降,他为此多有抱怨,怎会出兵增援。”

    董厥道:“现在国家正值生死存亡之际,个人再抱怨也应以国为重,无论如何,你我都应该前去与他说明。”

    张翼无奈道:“好吧,我军到达汉寿修整一、二日,然后再开赴阳安关口。”

    董厥道:“好!”

    于是张翼、董厥去往汉寿。

    此时,姜维到达强川口。他停下脚步,望着沓中方向,道:“赵将军情况如何?”

    李密道:“赵将军坚守沓中大营,正与邓艾交战。”

    姜维道:“为难他了,他会像他父亲一样英勇杀贼,我希望还能再见到他。”

    李密道:“如今只能加快赶路,等到了前面孔函谷,离阴平桥头便只有一日路程了。”

    姜维点头,道:“命令全军,不作休整,加速前进。全军离开后,派人通知赵将军,撤出沓中,退守强川口。”

    李密道:“诺!”

    新一日,阳安关口。

    近日魏军进军汉中的军情,不断向关口传来。

    关中都督傅佥,此时站于城楼,焦虑不安。

    副都督蒋舒走来,道:“都督好雅兴,立于楼上而观望之。”

    傅佥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副都督还在说笑。”

    蒋舒笑了笑,道:“难道不是?现在汉中各部都在抵挡魏军,只有我部还未迎敌,这不是观望又是什么?”

    傅佥看着他,道:“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蒋舒走到他身旁,道:“现在魏军到达汉中,你不命令出城作战,反而一味闭门自守,这是一个好计谋吗?”

    傅佥盯着他道:“你想出关攻击魏军?”

    蒋舒道:“正是。”

    傅佥道:“你我奉命保卫阳安关口,只要守住便是功劳。若今日违反命令,擅自出战,若遭遇失败,丢了城关,将辜负国家,你我死而无益。”

    蒋舒反驳道:“你是都督,可率一半人马保住关口与功劳。我是副都督,也可率一半人马出关破敌立功。你可别忘了,我还要戴罪立功,我不愿永远做你手下的副都督。”

    见蒋舒说后转身欲走,傅佥大喊道:“蒋舒,你给我站住!”

    蒋舒道:“傅佥都督,魏军已经来汉中了,多说无益,你我各行其志吧。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会带着魏国先锋首级得胜归来!”

    傅佥道:“你给我站住,站住!”无论傅佥再怎么喊话,蒋舒也听不进去了,坚持要出战。

    蒋舒走下城楼,召集旧部及一半人马,打开城门,走出关口。

    见况,傅佥在城楼上对其大喊道:“蒋都督,前方敌情不明,此行太过危险,你给我回来,赶紧回来!你再不回来,我就要报告大将军,将你撤职查办!”

    蒋舒回头看着楼上,对傅佥喊话道:“你想怎么报告就怎么报告。如今你我各有使命,望将军坚守关口,静待我的好消息。”蒋舒道后,率军离去。

    城楼之上,见蒋舒就这么走了,傅佥气急败坏,拿出弓箭欲射击,却下不了手,只能见其渐渐远去。

    沓中大营。

    此时赵广、虎步监、连弩监坐于一堂。

    赵广道:“二位监军,我部已完成使命,大将军命我军撤出沓中,前往强川口。”

    虎步监道:“看来大将军已经全部去往孔函谷,我军也可以撤离了。”

    连弩监道:“只可惜,连弩箭矢几乎消耗殆尽。”

    虎步监道:“我手下步兵亦仅存七百人。”

    赵广叹了口气,鼓励道:“箭矢不够,每位弩兵配上钢刀,砸毁连弩,持刀杀贼。步兵虽损失三百,但存者皆军之精华,必能突破重围,到达强川口。二位现在就去准备,亥时高举火把,打开营门,连弩开路,步兵在后,杀向强川口。”

    虎步监、连弩监皆道:“诺!”

    与此同时,汉中方面。

    从阳安关口出关的蒋舒,此时走出二十余里。蒋舒很奇怪,为何自己出来这么久,还没遇到一个魏军。

    这时有军士回来,道:“都督,前方发现魏军?”

    蒋舒听后激动道:“魏军来了,离我军有多远,有多少人马?”

    军士道:“离这里不到十里,人数太多,至少几万人。”

    听他这么说,蒋舒及身后所有人皆震惊不已。

    蒋舒缓过神来,便叫所有人站好,语重心长道:“诸位将士,魏军几万人杀来,而我军人少,不过两千,寡不敌众啊!”

    一军士道:“都督,这可怎么办啊!”

    蒋舒流泪道:“到了这个时节,要么与敌人拼了,要么各自逃命吧。”

    众人听之哗然,场面陷入混乱。

    等稍微平静一些后,蒋舒接着道:“诸位将士,若是与敌人拼了,如以卵击石,必全军皆没。诸位将士皆为蜀人,上有父母,下有妻小,若就这么去死,留下家人谁来供养。可若是逃命,回去不仅会丢掉军职,还将坐牢受刑,家里没了支柱,又如何生存!”

    有军士道:“都督,拼也不成,逃也不成,如之奈何?”

    蒋舒擦着眼泪,道:“事到如今,只能降了。”

    有军士道:“可是降了,魏军会不会杀了我等。”

    蒋舒道:“怎么会呢,魏军不仅不会杀了你我,更会善待你我,赏赐你我,只有这么做他才能赢得巴蜀百姓之心,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见众人又嚷嚷起来,难以统一意见,蒋舒激切道:“魏军马上就杀来了,再不决定,一切将化为乌有!”

    只见有军士指着前方道:“都督,都督,魏军,魏军杀过来了!”

    他这一说,众人又惊慌起来,蒋舒道:“敌人已经杀来,赶紧脱下上衣,反缚双手,现在投降,还有重赏!”道后,蒋舒首先脱衣,见主将这般,其余人只得模仿,不久,所有人皆一副投降模样。

    而他们看见的这部魏军,正是魏将胡烈所率的一万多先锋。

    而在对面,胡烈见前方出现蜀军,有些紧张,走近一些,发现这些蜀军模样有些奇怪。

    胡烈小心翼翼把军队停下,派士兵前去了解情况,士兵回来后,告诉胡烈前方蜀军选择投降。

    胡烈惊讶,于是单骑而出,观察降军。他见降军赤裸上身,跪于地面,武器装甲,皆置一旁,这才相信他们真降了。

    胡烈凑近降卒,道:“我乃魏军先锋大将胡烈,今日你等主动来降,我代表魏国,表示欢迎。早知如此,何必抵抗多年呢。”胡烈又看了一遍降军,道:“你部谁是主将?”

    一直低着头的蒋舒,缓缓抬头道:“是在下!”

    胡烈靠其身旁,道:“请问足下军职。”

    蒋舒道:“我乃汉中阳安关口副都督蒋舒。”胡烈听后下马,将其扶起,为其解缚。又呼吁所有人起身,等魏军靠近后,便为所有降卒解缚,穿衣。

    胡烈看着前方,对蒋舒道:“这里离阳安关口还有多远?”

    蒋舒道:“胡将军,关口距此二十余里。”

    胡烈道:“那很近了,现在谁统领关口,兵力又如何?”

    蒋舒道:“统关者为关中都督傅佥,我带走一半人,他还剩一半,大约两千。”

    胡烈道:“两千人,你可只我手下有多少人马,我有一万多精锐。”

    蒋舒赶紧赞道:“将军乃虎将,魏军乃虎军也!”

    胡烈道:“好了,我命人送你部回后方大营,我马上去取阳安关口。”

    蒋舒止住道:“将军勿急,在下有一计,可以轻松取关。”于是蒋舒将自己的想法告知胡烈,胡烈听后认为可行,告诉蒋舒等人,等他拿下关口后,重重有赏。

    天黑了,便到了亥时。

    沓中大营。

    赵广决定率部突围。

    只见大营四面营门打开,断后军突围而出。

    听说蜀军突围,邓艾立即命令阻击,于是两军厮杀在一起。汉军连弩士用尽箭矢,砸毁连弩,拿起钢刀与敌拼杀。汉军向外猛冲,兵员不断损失,连弩监阵亡。最终杀出一条血路,赵广率余部退往强川口。

    同一时刻,胡烈、蒋舒来到阳安关口城楼下。

    此时傅佥正在将军府前堂,夜已深,部将劝其休息,傅佥觉得不妥,依然坐在那里,紧张一日,稍有些困,于是闭眼休息。

    城楼上,见楼下有灯火及人影,楼上军士喊道:“什么人!”

    楼下人道:“我是副都督,快快开门!”

    楼上军士道:“副都督回来了,开城门!”

    于是门卫打开关口大门,蒋舒旁边胡烈率军冲入,先杀门卫,然后进入城中,见人就杀。

    楼上军士见是魏军,大惊,命令禁闭城门,又赶紧通知傅佥。

    然而城门哪里还能禁闭,下楼的军士全部被杀。

    此时傅佥被堂外喧闹声惊醒,正好军士回来禀报,道:“都督,都督!”

    傅佥道:“外面怎么了,为何喧闹!”

    军士道:“魏军骗开城门,杀进关来了!”

    傅佥震惊,道:“什么!有多少敌人?”

    军士道:“数不清啊,敌人很快就会涌上城楼了!”

    傅佥道:“击鼓,快去击鼓迎战!”傅佥道后拿起军刀,冲了出去。

    军鼓响起,关口汉军立即加入战斗。

    于是阳安关口爆发夜战,一万多魏军与两千汉军进行拼杀。

    战斗从深夜战至拂晓,遍地死伤哀嚎。

    汉军因为人少,逐渐支撑不住,最后就只剩下傅佥与少数士兵,坚守于城楼之上。

    到了此时,胜负已分。

    魏军将毫无疑问夺下关口,同时打开汉中入蜀通道。

    只见魏军把傅佥等人围在城楼一角。

    傅佥赤膊上体,血染身躯,对周围魏军大骂道:“魏贼!鼠辈!敢夺我关口,受死吧!”

    魏军见傅佥异常勇猛,皆不敢靠近。

    这时胡烈登上城楼,走到傅佥身前,而傅佥身边最后几名士兵陆续倒下,便只剩下他一人。

    见况,胡烈道:“你就是傅佥都督?”

    傅佥盯着他,道:“老夫就是傅佥,你是何人?”

    胡烈道:“魏军先锋大将胡烈!”

    傅佥道:“胡烈?你名气太小,老夫不认识。”

    胡烈笑了笑,道:“那这位你应该认识吧。”胡烈便叫来蒋舒。

    傅佥一看,大怒道:“蒋舒!你投降魏贼了,是你骗开城门放贼入关的?”

    蒋舒道:“是的,傅都督,是我骗开城门让魏军入关的。”

    傅佥道:“你这个畜生,你竟敢投敌卖国!”

    蒋舒反驳道:“哼!你还好意思骂我,我在你手下受了多少年气,你知道吗!之前你让姜维把我发配到武兴那荒野之地,之后我想回蜀探亲你也不许。是你与姜维常年虐待于我,你不仁怎能怪我不义。”

    傅佥向蒋舒扔出兵器,蒋舒一闪,未能击中。

    蒋舒接着道:“傅佥,你现在只有一条活路,就是立即向胡将军请降,胡将军说了,投降者重重有赏!若再敢反抗,就只有死!”

    傅佥大笑一声,道:“生为汉将,死为汉鬼,杀尽魏贼,报答国恩!”道后即赤手空拳与魏军格斗,最终不敌,倒了下去。

    这一幕,像极了傅佥之父傅肜。

    当年傅肜在昔日夷陵之战的马鞍山上,率部对抗吴军,当他的手下士兵死尽了,吴国将领令傅肜投降,傅肜骂道:“吴狗!怎么会有投降的汉将军!”于是战死。

    从此,阳安关口,再无汉军,再无汉将。

    胡烈站在傅佥遗体前,感叹道:“将军身拒官军,致死不顾,义也!”道后枭首,命人挂于城楼。

    此时关口,下起了雨,且雨越下越大。

    胡烈再看城楼上下,竟是一片血海。

    魏将胡烈乘虚攻下阳安关口,汉将傅佥战死殉国。当钟会收到这样的军情后,又将做出怎样的军事部署,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义贯强川断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