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存亡之秋 » 第四章 景耀年薛珝入蜀

第四章 景耀年薛珝入蜀

    几日后,吴国建业,皇宫。

    吴帝孙休在自己的内殿接见即将出使汉国的使者薛珝,以及去往西陵的守将陆抗。此时同在的还有濮阳兴、丁奉和张布。

    孙休走到陆抗身前,道:“陆爱卿明日至西陵,那个地方接近国家边界,蜀和魏皆在附近,卿可要多加留意呢。”

    陆抗道:“西陵城池坚固,兵源粮草充足,兵械器具齐整,再由末将亲自坚守,便为一道天下雄关。若敌国不知好歹敢来攻打,臣一定叫他损失惨重,大败而归。请陛下放心,臣只要一天在西陵,西陵必然万无一失!”

    孙休道:“好!果然是名将之后,社稷之才。”

    孙休走到薛珝身前,道:“薛爱卿,卿即将入蜀,可知使蜀之目的?”

    薛珝道:“禀陛下,臣奉命通好两国关系,且入蜀求马。”

    孙休笑了笑,对旁边的濮阳兴道:“丞相,看来薛使者只知表面,不知深意,还是卿来说吧。”

    濮阳兴道:“臣遵令。”于是濮阳兴对薛珝道:“薛使者,你此行的目的名为联蜀求马,实为观察邻国之国情。你不要走水路直达成都,而是在白帝城上岸,走陆路观察蜀中乡间民情。等到达成都后,继续观察蜀主及蜀臣之言论、行为。了解蜀朝的真实国情,当了解透彻之后再回来复命。”

    薛珝一听,顿时大悟,对孙休道:“臣遵令。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将蜀朝的真实国情如实了解。”

    孙休听后频频点头。丁奉道:“薛使者,蜀军如何,一定要去军营查看,了解更多虚实。”

    薛珝道:“末将领命!”

    张布道:“薛使者,蜀主年老,亲信小人,怠慢百姓,我国早有所闻。你和蜀主对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看看我国身边的这个盟国,到底还行不行,值不值得去联合。”

    薛珝道:“在下一定会深入了解蜀主。”

    等问得差不多了,孙休道:“那行,明日陆爱卿和薛使者就出发吧。”

    陆抗、薛珝皆道:“臣遵令。”

    等陆抗、薛珝离开后,孙休又和濮阳兴、丁奉和张布开小会。

    孙休道:“濮阳爱卿、丁爱卿、张爱卿,自蜀相诸葛亮病逝后,我国对于邻国就一直缺少了解,诸位爱卿认为蜀这个国家到底怎么样呢?”

    濮阳兴道:“依臣之见,不怎么样,比之诸葛亮时,弱了不少。”

    丁奉道:“姜维连年北伐,寸功未立,空耗国力,蜀朝国内埋怨,蜀主无可奈何,臣认为,蜀朝已经大不如前了。”

    张布道:“当今蜀主非刘备之才,平庸无奇。所以臣也认为,蜀或将难以自保。”

    孙休听后叹了口气,道:“可是之前接见二位蜀使,一点也看不出很软弱与无助呢。”

    张布道:“自古使者善逞口舌之利。诸葛亮因此助刘备联合我国,对抗曹操,最终成就西蜀之主。所以到底这个邻国行与不行,还得由薛使者前去探究。”

    孙休道:“好吧,那就等薛使者回来之后再议。”

    到了第二日,薛珝带着一行人和大量钱财,从建业出发,前往蜀朝。

    话说上一次上朝,对于季汉的高层来讲,其实属于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

    诸葛瞻,获得了行都护卫将军的官职,这其实出乎了他的意料。因为他本以为自己会接替董厥成为尚书令,然而就像跳了两级一样,绕过尚书令成为仅次于姜维的国家军政副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经常联络宦官起到了良效,还是陛下突然之间的决定,诸葛瞻一直没想明白。

    此时深夜,诸葛宅邸。

    诸葛瞻坐在前堂,想着这件事。

    诸葛均走来,见他一个人静坐在那里,道:“思远啊,在想什么呢?”

    诸葛瞻赶紧把他扶到座位,后道:“叔父,那次上朝,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诸葛均道:“看来陛下还是重视你的,官升二级,尚书台归你管,全部羽林军也归你指挥。可以说是除了大将军姜伯约之外的全国二号重臣了。”

    诸葛瞻淡淡一笑,道:“明年我三十五岁,能获得这样的成就,确实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而我父亲四十岁成为丞相,我还差五年,看来希望很大。”

    诸葛均乐道:“侄儿真想做丞相?”

    诸葛瞻坚定道:“那当然,谁不想做丞相。我记得以前蒋琬大司马在时,离丞相只差一步。而费祎任大将军时,还找太卜官算过,后来不幸遇刺,所以没有成功。”

    诸葛瞻站了起来,向前走了两步,接着道:“人只能勇敢向前,而不能逆行。我必须向我父亲一样,统管全国,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成就。”

    诸葛均道:“你会清除姜伯约?”

    诸葛瞻道:“清除?用制约来形容更合适,将来把他安排在其他闲职,也不妨碍我的统政。”

    诸葛均道:“你觉得你能成功吗?”

    诸葛瞻想了想,道:“之前黄崇对我说过要三步走,第一步让姜维自己走,不能成功。第二步联合诸臣排挤姜维,逐渐控制内政。第三步取代董厥,成为尚书令。而现在情况有变,我还没来得及排挤姜维就已经取代董厥,成为国家二号人物,这么看来,我离成功不远了。”

    诸葛均叹了口气,站起来,道:“那你自己慢慢谋划吧,我太老了,没办法帮助你了。”诸葛均说后便离开了。

    诸葛瞻道:“叔父好好休息。”

    诸葛均走向内堂时,遇见了诸葛尚,诸葛均道:“刚才我和你父亲的谈话,你都听到了是吧。”

    诸葛尚点头道:“是的叔公。”

    诸葛均道:“那你的态度如何呢?”

    诸葛尚道:“叔公,我父亲为何总和大将军过不去,大将军也是国家栋梁,为国效力超过三十年。我之前跟他说过,应该尽早对付黄皓这样的小人,可他听不进去。”

    诸葛均摸摸他头,笑道:“孩子,这你就不懂了。你父亲或许并不想针对任何人,只是想拿到他想拥有的东西。”

    诸葛尚还是不太明白,道:“祖父去世后,国家已经二十多年没设宰相,陛下真的会把这个位置留给我父亲吗?”

    诸葛均想了片刻,道:“这个很难说。”

    这时诸葛京走来,道:“孙儿认为,百年来没有比祖父更了不起的人了。就算后者地位可以追上他,成就也是差之甚远。”

    诸葛均道:“你这孩子,年纪尚小却有这等意识,不简单啊!”

    诸葛京道:“祖父这个年纪在做什么,北拒曹操,东联孙权,入蜀中,夺汉中。而我父亲在做什么,整日想着谋求高位,或者就是邀约朋友在家饮茶闲聊,写字弄画,这个能一样吗?”

    诸葛均表情略微尴尬,道:“你这孩子,也不能这么说你父亲呢!”诸葛京和诸葛尚听后皆笑了。

    姜宅。

    姜维正坐于前堂教儿子读书,只见有人敲门,他连忙叫儿子去开,开门一看,是郤正和赵广。

    原来是这几日姜维心中一直困惑,所以让赵广去一趟郤正家,请他过来聊聊!

    赵广道:“大将军,郤先生给你请来了。”

    郤正道:“大将军,你找我?”

    姜维道:“赵将军,你先回去休息吧,我想单独和郤先生聊聊。”赵广听后便离开,姜儿也进内堂。

    郤正坐下后,姜维道:“郤先生明年也升职了吧。”

    郤正道:“是的,在下明年升迁为秘书令,负责起草文书,在下愿多为国家分担,也愿意为大将军解愁。”

    姜维在前堂走了两圈,又站在他旁边,道:“其实我也没什么事,就是心里有个结,一直不能解开。”

    郤正一听便明白了他的意思,道:“大将军的结,应该是新任的行都护卫将军诸葛思远吧。”

    姜维看着他,道:“是的,正是他。”

    郤正道:“那次朝会,确实改变了很多。从此大将军你只负责治军,而内政方面由诸葛、董、樊三人负责。而诸葛思远除了统领尚书台,还监管京城全部羽林军,再加上他自己的部曲,在成都地区的军力,不低于万人。”

    姜维道:“我不知道,陛下为何会在此时做出这样的安排。”

    姜维坐下后,郤正道:“我想,陛下这么做自有他这么做的道理。”

    姜维道:“什么道理?”

    郤正道:“如果没记错的话,大将军明年就六十了吧。”

    姜维道:“没错,正是六十。”

    郤正道:“那就很明显,陛下要为太子培养帮手。所以启用像诸葛思远这样忠臣又得民望的年轻臣子。”

    姜维道:“你说得有道理。只是我还不能将军队交于他,因为他连一次作战经历都没有,我很不放心。”

    郤正道:“你放心吧,大将军的位置还轮不到他。另外国中还有那么多老将,张翼、廖化、宗预,甚至阎宇,个个功勋卓著,资历深厚,我想几年之内都轮不到他。”

    姜维道:“那好吧。对了,你和谯大夫关系如何?”

    郤正道:“同朝为官,彼此尊重。”

    姜维道:“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郤正道:“什么忙,请讲。”

    姜维道:“我想请教他一个问题,用你的方式请教,不带我的名字。”

    郤正道:“大将军想请教谯大夫哪方面的问题?”

    姜维道:“关于葛侯。我想听听谯大夫怎么说,如果他觉得葛侯是个人才,国家以后能托付给他,我就无话可说了。”

    郤正想了想,道:“这不难办。只是若谯大夫说葛侯不是人才,那又如何?”

    姜维盯着他,无奈道:“那就看天意吧。”

    郤正点了点头,道:“在下明白了,等我下次拜访谯大夫,会顺口提一下这事,绝不会提起大将军的名字。”

    稍晚,郤正告辞姜维,回去了。

    姜维夫人走到前堂,道:“伯约,你还好吗?”

    姜维一看夫人来了,安慰道:“我很好。”

    姜维夫人道:“不知那个葛侯,会不会对你下手。他和他父亲对你的方式可是不一样的。”

    姜维笑了笑,道:“没事,你放心吧。他现在已经获得高官,暂时无理由对我下手,再说陛下是信任我的,就算他有想法,陛下也不会同意的。”

    几天后,吴国使者薛珝乘船逆流而上,进入汉国国境,到达白帝城。

    在船上,薛珝看着前方,对着旁边随自己一起前来的副使步协(步协,临淮淮阴人,吴丞相步骘之子,吴抚军将军)道:“步副使,你我马上就要下船登岸了,你可知迎接你我的人是谁?”

    步协道:“请薛使者明示。”

    薛珝道:“蜀右将军阎宇。”

    步协道:“阎宇,听说是一员宿将,他手下有多少人?”

    薛珝道:“蜀朝在巴东地区安排了一万人。”

    步协道:“看来这个邻国对我国的防备从未松懈啊!”

    薛珝道:“那是一定的。”

    很快,使船到达江岸,薛珝、步协等下船,前来迎接他二人的是阎宇、罗宪与三千军士。

    阎宇,字文平,荆州南郡人,官职右将军永安都督。

    见使者上岸,阎宇道:“汉右将军永安都督阎宇奉命前来迎接薛使者。”

    薛珝道:“吴国使者薛珝奉命出使汉国,让将军久等了。”

    阎宇道:“哪里,我介绍一下,这位是巴东太守永安领军罗宪。”

    罗宪行礼道:“襄阳罗宪,之前我出使吴国时见过薛使者。”

    薛珝道:“是啊,没记错的话,当时你还是宣信校尉吧。”

    罗宪道:“是的,你旁边这位是?”

    薛珝道:“我也介绍一下,这位是副使步协。”

    步协行礼道:“临淮步协,见过阎将军,罗将军。”

    阎宇道:“好啊,欢迎二位使者的到来,请!”

    于是众人离开江岸,前往白帝城。

    吴国使者薛珝等人来到汉国,没有选择直接去往成都,而是在白帝城渡口上岸,下一步他又会做什么?而即将上位的诸葛瞻是否有能力治理这个国家,今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白帝城天下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