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存亡之秋 » 第五章 定国策敛兵聚谷

第五章 定国策敛兵聚谷

    话说刘禅见国家人口不能增长,粮税、兵源亦不能增加。而魏国刚平定内乱,吴国又内部不稳,所以感觉三国并列之局面短期内难以打破,为更好的治理国家,刘禅叫姜维重新制定国家计划。

    姜维了解圣意后,初步制定一套以战略防御为主,适合未来三、五年的国家新计划。

    一日,刘禅把几位重臣留在宫中,召开内部战略会议。

    一间宫室,于是聚集包括皇帝刘禅、大将军姜维、尚书令陈祗、车骑将军夏侯霸、尚书仆射董厥、镇南大将军张翼、廖化、后将军张表、征西大将军宗预等八人。

    张表,字伯达,益州蜀郡成都人。张松(一说张肃)之子,年轻时有名望,为当时名士。后官拜尚书,庲降都督加安南将军,出镇南中。景耀元年(公元258年)成为后将军。

    宗预,字德艳,荆州南阳郡安众人。张飞帐下军士,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后出任诸葛亮丞相府主簿,后逐渐升任参军,右中郎将。曾出使孙吴,孙权质问宗预:“吴、汉两国就好比是一家,但我却听闻你国增加了白帝城的守卫,这是为什么呢?”宗预应答道:“我认为吴国加强巴丘之守卫,汉国增强对白帝城的防御,都是为了适应形势的恰当做法,不值得互相追问。”孙权听闻后大笑,赞赏了宗预的坦率耿直,待其十分友好。宗预受到敬重程度仅次于曾出使孙吴的邓芝、费祎。宗预也因功升任侍中,后转任尚书,永安都督,征西大将军,封关内侯。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宗预被召回成都。

    会议准备开始,这时又有人进入,众人一看,是太子刘璿。

    刘璿走到刘禅身边,拜道:“父皇,臣儿也想了解军国大计。”

    刘禅道:“既然太子来了,那赐座吧。”于是黄门官拿来座位,太子入席。

    会议开始。

    姜维道:“陛下,臣经分析研究,对于目前的天下形势重新制定一份适用于国家未来三、五年的军国新计划,首先由车骑将军为诸位解读天下形势。”

    夏侯霸指着前面地图,道:“诸位请看,今天下三分,东线淮南,魏国正在重新消化。吴国孙綝从前线返回建业后或有不臣行为。所以在东线,短期内无战事。南线荆州,因为魏吴两家刚结束战争,皆没有时间与精力再战,所以也无战事。西线关陇,魏关中精锐回驻,汉军撤兵归国,秦川之间亦无战事。从今年秋冬至明年初,或将是天下最平静时期,而这样的情况很罕见。当今我国需要休养生息,增加国力,所以有必要改变以前的国策,特别在军事方面,当以全面防御为主。”

    夏侯霸说后,刘禅道:“姜爱卿,既然如此,新计划具体如何调整。”

    姜维站在地图前,道:“陛下,国家生产方面,主要由臣与尚书令负责。国家军事方面,主要由臣与车骑将军负责,陛下则总揽全局。关于国家军事,臣认为除了在成都车官城打造军需器械,及积攒足够粮草,加强训练军士之外,还要调整汉中的整体防御体系,准备在未来某时在汉中与魏国进行军事决战。”

    张翼站起来,道:“大将军,你要调整汉中防御体系,我国的这套体系是由先帝制定,魏延开始,几十年从未改过,若轻易调整,是否过于冒险。”

    姜维道:“张将军说得是。当时先帝命魏延镇守汉中,便有至今的防御体系。后来魏国两次进攻汉中,一次是曹真,一次是曹爽。曹真那次选走子午谷,会逢雨季,栈道冲毁,大军一个月仅走一半路,便撤军,所以这次没有真正的攻到汉中。曹爽那次选走骆谷,到达兴势,为王平所阻,大军不能向前。待敌疲惫欲退,我军断后,左右侧击,魏军全线溃败,我军获胜。所以在这样的体系下,我认为对付魏国南犯是有效果的。”

    廖化站起来,道:“那这样不是很好吗,敌人过不了兴势,更拿不下汉中,我国也能反击击溃敌一部,所以汉中防线稳固可靠,这样的高明策略,还需要调整吗?”

    姜维道:“可是廖将军有没有想过,四十年来我国仅是守住汉中,却没有更大进展,这又是为何?”

    董厥站起来,道:“那么大将军在这方面到底有如何打算。”

    姜维道:“诸位请听我分析。之前用于抵御魏国的策略自然是很好的,符合《周易》中‘重门’之道。但这样防御体系,不能有更大的收获。敌人来一次,只是损失一些人马、器械,我国却不能沉重打击敌人,然后乘胜挥师向北,占领关中、长安。那唯一的方法就是让敌人进入汉中之地,各营垒收缩兵力,积聚粮谷退入汉城、乐城及各重点关口,各关口加强守备,使敌人不能再向南。当敌人行动时,寻机攻击敌人软处。敌人攻关不成,野外又没有粮食补充,时间一久,千里运粮,补给艰难,必会疲惫。若再撤退,汉、乐二城及重点关口发动全面反击,再令一将率机动部队包抄敌后,断其归路。全军四面出击,合力作战,这样敌人将面临崩溃,便有机会全歼来犯之敌。就是来十万人,也不过是送到嘴边的十万头牲口,再无力反抗。等到那时,军队再乘胜出击,便可驰骋关中,收复长安,使整个关陇大地不再为魏国所有。”

    姜维说完,刘禅自然是听得津津有味,而其他人是个什么意思,不好说。

    刘禅见况,道:“大将军这个新计划,众卿听后意下如何,不妨直说。”

    宗预道:“大将军,我有一点不明。”

    姜维道:“宗将军请讲。”

    宗预走到地图前,指着道:“曹魏发十万大军来攻汉中,你凭什么认为一定能把敌人困死。敌大军一定拿不下汉、乐二城及其他重点关口,比如阳安关口。”

    姜维道:“汉、乐二城及各重点关口,我国皆经营数十年,坚若磐石,敌人怎能轻易夺去。只要命一良将,军士数千,粮械充足,坚守即可。敌人必然长时间无法攻克各关口。类似情况远有陈仓之战,我军几万人包围陈仓郝昭,郝昭仅一千余人,我军猛攻二十余日无法攻克,粮尽而还。近有新城之战,吴诸葛恪率二十万众围新城张特,张特仅三千人,苦战百日,吴军死伤惨重而不克,使吴国万民所怨。远近皆有防守战取胜案例,且我军军械精良,军士骁勇,敌人远来攻关,实在难上加难。”

    张表起身走到地图前,道:“这样的案例确实很多,进攻者确实占不到便宜,防守者能凭借坚城与兵器给予阻击。那我大胆问一下,大将军在改变汉中策略后,各城、关口之兵力部署情况又如何。”

    姜维道:“张将军问到具体兵力投入,汉城和乐城,可各驻军五千。阳安关口、汉寿(葭萌关)、白水关、武兴、兴势、黄金诸围驻军近万,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处设置围城、驻军。如敌来攻,再命一将率四万人为机动部队协助作战,等待时机,反击敌人。这样我六万大军便可在汉中地区,聚歼敌十万之众。”

    刘禅道:“姜爱卿,要在汉中集结六万大军,会不会兵力使用过多,造成其他地方兵力不足。”

    姜维指着地图道:“全国有十万军队。除掉汉中六万余人还有约四万人。阎宇万人防备吴国。霍弋数千人镇戍南中。八千羽林护卫成都。另留两万人驻于成都附近,随时支援前线。如果敌人发兵二十万众遭遇国运之决战,另可征集全国男丁、女丁补充兵源、运输。遥想当年先帝汉中之战,不就是这样的吗,曹操提兵二十万人又能如何,最终大败而归。”

    刘禅点了点头,对陈祗道:“尚书令,卿认为大将军的计划如何?”

    陈祗站起来,镇定道:“大将军所言极是。陛下认为可行,臣就没别的意见。”

    张翼道:“若是如此计划,战事一旦开启,六万人集于汉中,四万人在地方,若能精诚团结,挡住魏国来犯,同时约东吴在荆州、合肥出兵牵制,造成魏国三线吃紧,歼灭其一部或大部,很有希望。”

    廖化道:“我看东吴就不指望了。荆州是偷袭而来,打了多少次合肥全部失利,对抗魏国,我汉国才是主力。”

    董厥道:“只要能守住汉中诸重要关口,即可立于不败之地,魏国来多少人都没用。”

    宗预道:“重要关口是必须要守住的,丢一个都很危险,特别是阳安关口。”

    张表道:“我看守住阳安关口,整盘棋就活了,丢了阳安关口,汉中就可能不保,这个要绝对小心。”

    姜维道:“是的,诸位说得都很对。”

    商讨一阵后,见众人停下声来,太子刘璿站起来,道:“父皇,众将军,吾虽是太子,但从未建功立业。如果真到了决定国运之际,能否让吾加入前线,杀敌报国。”

    见他认真模样,刘禅却笑了,道:“前线作战,那是三军将士干的事,哪里是汝太子干的事,为何这么激动。”

    刘璿道:“父皇,此非一时激动,这一直都是臣儿之心愿,却从未实现。”

    刘禅道:“那汝问问大将军,看他怎么说。”

    刘璿走到姜维面前,行拜礼,姜维赶紧回礼,刘璿道:“大将军,请带吾参加决战,吾精通骑射,可以做骑兵。”

    姜维笑了笑,道:“前线作战太过危险,若陛下允许,太子最多可以留于老臣身边,参议军事,不可单独行动。”

    刘璿激动地走到刘禅身边,道:“父皇,大将军已经同意了。”

    刘禅道:“汝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真是让父皇不放心。汝若参加决战,只能留在大将军身边做一参军或监军。”

    刘璿道:“诺!臣儿一定听从大将军调遣。”

    刘禅看着姜维,道:“那就这样吧。”

    姜维跪拜道:“臣领命,若有那一天,臣一定竭力保护殿下,效忠至死!”

    刘璿也跪拜道:“谢父皇,臣儿一定战场立功,报答父皇,报答国家。”

    刘禅欣喜,请两人起身。

    刘禅再请诸将发言,陈祗、夏侯霸、董厥、张翼、廖化、张表、宗预等皆无异议,看来众将是接受了。

    不久,刘禅批准新计划,命令姜维负责具体布置。

    至此,从后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延镇守汉中开始,到季汉景耀元年(公元258年)胡济都督汉中为止,持续四十年之久的国家汉中防御体系终究发生了改变。

    而姜维的新计划,被史家称之为:敛兵聚谷。

    新计划批准后,姜维召集部属在成都营门口(即军官城)召开军事会议。

    此时,大将军姜维站于众将前,夏侯霸、傅佥、蒋斌、王含、柳隐、李密、来忠、向充、赵广等参加本次会议。

    姜维让夏侯霸将之前宫廷会议制定的新计划述于众人。

    众人听后,傅佥首先道:“陛下没搞错吧,三、五年不出兵,我部会不会闲得太无聊了!”

    柳隐道:“以防御为主的计划,全军退守汉中,诱敌深入,是个好办法,但若敌人三、五年都不南犯呢。”

    王含道:“三年不打仗等三年,五年不打仗等五年,将士都会老去,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向充道:“是啊,魏国占据天下九州,我国只有一州,三五年后两国国力之悬殊将更大,将更不好打。”

    来忠道:“如果不能以战养战,军士士气必然衰落,等到那时敌人便会占据上风。”

    蒋斌道:“我等几万人待在国内,也要吃粮,也要拿官俸,不能取之于国外,只能取之于国内。”

    赵广道:“这个三五年计划,是不是有些大胆。”

    李密道:“这样真的适合我国吗?”

    众将对新计划充满疑惑,皆担忧前途。其实这也正常,军方将领从来都是用战功来维持自己的身份、地位,若躺在家里等敌人进攻,那何时才能证明自己,何时才能北定中原,攘除魏贼,当国力差距越来越大,当敌人一波进犯,便再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其宰割。

    姜维见众人疑惑,道:“各位将军,为何这般,难道已经丧失信心了?我不是来给诸位讲故事的,我是来给诸位下命令的。国家需要暂时不打仗,军方就必须听命于国家与陛下。而诸位依然会在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怎么会感到无聊而产生困惑呢。三年怎么了,三年就忍不住了。远有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击败吴王夫差,成就春秋霸主。近有先帝荆州七年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终在赤壁一役击败曹操,夺下荆州、西蜀,终成帝业。所以欲成大事,必有耐心。只要机会真的来了那就是大决战。到了那时,我军齐心协力,一次击败十万敌众,那才是我军所期待的。若还像以前那样,军出祁山与邓艾鏖战不克,军驻芒水数月毫无进展。这样除了消耗国力,难有任何收获,诸位更没有立功的可能。如今新计划就是要坚守国土,等待机遇,若哪位将军还觉得这计划不妥,可以上表陛下,陈述观点。如果是不想干了,我允许他卸甲归田,绝不强留。下面,我给诸位一些时间考虑,能否接受新计划。”

    几分等待,众将无人多言,看来是默许了,姜维道:“时间已到,没人提出异议,也没人要求上表或离开,那就是都愿意留下来执行新计划了。那好,我现在下达军令。”

    姜维道:“蒋斌听令!”

    蒋斌站出一步,道:“末将在!”

    姜维指着地图,道:“你率五千军士,驻守汉城。”

    蒋斌道:“诺!”

    姜维道:“王含听令!”

    王含站出一步,道:“末将在!”

    姜维道:“你率五千军士,驻守乐城。”

    王含道:“诺!”

    姜维道:“柳隐听令!”

    柳隐站出一步,道:“末将在!”

    姜维道:“你率一千军士,驻守黄金。”

    柳隐道:“诺!”

    姜维走到三人身前,道:“你三人驻守汉中最重要的三座城邑,任务艰巨。平时要加强训练与侦察,若获军情,及时汇报。当敌进入汉中平地后即迅速收缩兵力,积聚粮草,坚守城关,不准轻易开门出战。有这三城即有汉中,有汉中即可保蜀中。若这三城丢了,汉中难保,你三人作为军人,将丢失军人之荣耀,将承担失败的全部责任与后果!”

    三人皆应声誓死保卫三城。

    姜维走回地图前,道:“傅佥听令!”

    傅佥站出一步,道:“末将在!”

    姜维道:“你率三千军士,驻守阳安关口。”

    傅佥道:“领命!”

    姜维走到他身边,道:“阳安关口,入蜀咽喉。若丢了城关,敌人将挥指剑阁,后果将难以想象!你必须死守此关,不得怠慢!”

    傅佥道:“人在城在!我傅佥誓死保卫阳安关口!”

    姜维道:“你四人,三日后前去赴任。”

    姜维走到夏侯霸身前,道:“有一事要麻烦夏侯将军办理。”

    夏侯霸道:“请大将军下命令吧。”

    姜维道:“我要把汉中都督胡济调到汉寿,需要你携带陛下诏令与兵符,亲自跑一趟,传达调令。”

    夏侯霸道:“领令!”

    当蒋斌、王含、柳隐、傅佥和夏侯霸五人得到军令后,还有四人未得,见姜维正在饮水,那四人急了。

    向充道:“大将军,你还没给我下命令呢。”来忠、赵广、李密皆如此说道。

    姜维放下水壶,道:“向充,你不是在九里堤屯田和养鱼吗,那就继续吧。每三个月,派人将军粮运送汉中一次,保证前线将士不缺食少粮。”

    向充道:“诺!”

    来忠道:“大将军,那我是不是要继续制造军屯锅魁。”

    姜维道:“是的,这是你本职。另外来忠和赵广二位将军,还要负责成都营门口的军士操练,并随时与我到各地巡查。”

    来忠、赵广皆道:“诺!”

    这时,就只剩下李密没安排了,李密向前一步,道:“大将军,那我呢?”

    姜维道:“当然少不了你。你留在成都,负责三事,整理军中文书,辅佐太子殿下与照顾家中祖母。”

    李密欣悦道:“李密领令!”

    汉国高层将汉中防御体系进行了改变,未来三五年不再主动出兵,而是等待敌人来攻。国家将以休养生息、复兴国力为基本国策。那么今后又会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周巨之道诸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