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回头看,轻舟已然过了万重山 » 第六章 告别曾经的自己

第六章 告别曾经的自己

    (一)

    “怎么又哭啦?”

    这是初二时的自己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

    周考哭,月考哭,期中哭,期末哭。

    隔那么一段时间,就像是触碰到了什么开关一样,收都收不住。哭到那学期连老师在我的期末评语上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哭,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也不知道当时的自己哪儿的那么多的泪水,或者是到底是有多么的“不堪一击”,又或是那时的自己预感到这可能是唯一能肆意哭出声的时光,所以,一有机会就使劲哭。

    其实,一半是因为成绩进步缓慢而感到焦虑,一半也有其他事情的一个情绪加持。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就是曾经那个敏感脆弱的自己。感觉可以用“哭”来解决一切事情,大家看到我的泪水,就会理解我,甚至是同情我,从而就不会怎么来责备我。你看,我已经知道错了,都哭了。

    可事实是,到最后,除了自己哭得头疼外,其余的,没有任何改变。

    现实会告诉你,你是在浪费时间。

    就像对于其他人而言,他体会不到你的心境,进而也理解不了你的泪水,于你的视角里的其他人一样,你也只是其他人。有这个哭的时间,不如“收拾收拾”自己,重新整装待发。除了你自己,谁也“拉”不动你,得你自己从“泥潭”里走出去。就算你今天哭的“昏天暗地”,明早太阳一升起,还是得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不过,写到这儿,还是得感谢一下我曾经的那位老师,在我最脆弱的时候,搭了把手,“不厌其烦”的一直在鼓励我,激励我。

    在我没怎么经历过什么事的视角里温暖了我,直至现在。

    小声透露一下,跟之前关电扇的老师是同一位哦。

    (二)

    还有一段记忆深刻的回忆。

    这一段的追溯,得从毕业后的第三份工作说起。

    也算是“击破”了一小部分曾经的自己——胆小。

    一在公共场合讲话就紧张到声音发抖。

    可好巧不巧,这家公司有个半年总结会。我去的那段时间,正好是刚做满两个月的时间,也正好遇上了他们的半年工作总结会。

    那天一整个上午,所有人都在自己工位上埋头认真准备着半年的工作汇报总结,跟着PPT模板添加具体的方案名称,最后修改着细节,字体、排版格式,因为下午四点以前就得发送给总管汇总。交完后,可以放松一下心情,或者去吧台处点一杯咖啡(员工免费哦)小憩一下,或者再做些自己未完成的工作,六点准时在会议室进行汇报。

    可一到这种时候,时间就像抓不住似的飞一般的流逝着。也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分散到工作上,或是仅仅只是我。现在感觉浑身紧绷,又想完全写下来就照着纸上念,可又想看起来老练、稳重一点,又或是说想跟他们的状态保持在一致,至少表面上看起来要一样。

    临近汇报时间,大家都陆陆续续走进会议室,而我则小心翼翼跟在大部队的后方,但好巧不巧的坐在了左侧第三位。不过好在汇报顺序不按座次,按照部门和提交时间。

    但第一个汇报的就是设计部门。

    情绪就是这样起起伏伏,心里感觉他们还是讲的很快。嘴里一直小声念叨着我的那几句开场白,和串场的话,大脑已经感觉快要宕机,他们具体讲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好,下一个。”

    双眼紧盯着屏幕,看着总管点开我的PPT,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

    “嗯……”

    光开场,我就“嗯”了几秒钟,这短短的几秒,于我而言,像是几小时那样难熬,那么漫长,感觉所有人的眼神都在我身上聚焦,特别是老板那目光如炬的眼神盯得我浑身不自在,越来越紧张。我僵硬的脑袋,紧绷的神经,一直朝向屏幕,吞咽了几次口水,第一句话,总算是顺利的讲完。后面,带着“浑身颤抖”的声音,跟随着播放的PPT,“面无表情”的讲完了这七、八页的讲稿内容。

    哎,还是没有办法做到跟他们一样的状态。

    不过,我还是很感谢我的同事们,在我结束后,还是给予了我鼓励的掌声,包括老板。

    讲完后,赶紧喝了一口水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也就是这次,算是破了胆,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给客户的方案汇报,接待讲解都好了很多。

    如今的自己,是以前的自己都不敢想象的状态,竟能从一个开场都“嗯”一个世纪的人,到现在能变成这般的从容不迫。

    (三)

    不过这段“破胆”之旅,还有一段小插叙。

    是在这儿工作了一个月后的事情。

    那天都快走到公司门口,突然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拉扯,阻拦着我走向公司的步伐,突然就不想迈进去,或是再往前走一步。最后,是在拗不过自己的第六感,跟老板发了请假消息,转身坐上了出租车,“去省医院。”

    不知道为啥,那段时间总感觉自己身体多多少少有点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去医院抽血检查,指标又是正常的,参数都是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波动。

    之后,医生说会不会是心理上的问题。

    我当然不信。

    结果他说有一种病叫“疑病症”,是由过度焦虑引起的。如果不重视的话,会一步一步发展为抑郁症。接着就问我最近有没有感觉到什么外部或是内在的压力。

    我说最近的变化就是换了一份工作,感觉里面的人都像是行业精英一样,自己在里面就感觉显得格格不入,无论怎么努力都赶不上的感觉,感觉他们才是一个主体,自己怎样都融入不进去,整天待在那里面神经都是紧绷的,更不用说是要做出点什么成绩超越他们,仅仅是步伐保持一致都感觉无比费劲。

    “这种状态多久了?”

    “有一段时间了。”

    “那这个你得重视起来,虽说我不是心理医生,但我建议你要不休息一段时间,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因为你只要去到那个环境,你的神经就是紧绷的,根本不由你控制,没事的时候,就很容易胡思乱想。”

    “可这个工作我才干了一个多月,现在去跟老板说要调整一段时间,恐怕调整回来就没有我的位置了。”

    “但是你这个状态不调整过来,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后面还会去影响到你的工作和生活,到时候得不偿失。你可以回去跟老板商量一下具体对策,能不能居家办公一段时间,或者你可以直接辞职,去换一个压力没有那么大的工作,自己的身体还是要重视起来。我这边呢,也只是建议,具体的,你自己考量吧。”

    “好的,谢谢医生。”

    “没事。”

    那天检查完,并没有马上离开医院,而是在医院晃荡到了中午,去食堂吃饭,再坐车回到公司。因为在医院感受到的那种静,让我紧张的神经得以舒缓,所以就多待了一会儿。

    想了很久,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慢慢调整过来。

    可最后,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情绪管理。

    (四)

    因为自己太容易被情绪反噬。

    后来的某一天,自己又管不住自己的手在网上搜索着症状,可这一次跟往常不一样,我直接去了医院的预约检查号。

    检查完后,当天就做了微创手术(无痛胃镜,摘除息肉)。

    一个人走进医院,检查完后直接就去做了无痛胃镜,发现在胃的贲门处长了一块小息肉,当即医生就进行了切除。

    现在想想,都挺后怕的。

    全麻手术后,后来恍惚记得是医生把我一路慢慢搀扶到病床上休息。现在想想,麻药的药性还是很快的,输上麻药后,不一会儿就睡着了,等再次醒过来时,手术已经完成了。

    等我爸妈火急火燎的跑到医院,自然是免不了一顿臭骂,因为我仅仅是手术前给他们发了一条短信,上面简明扼要,我要进手术室了,然后一个定位。

    后来幸得说是一个资质还不错的医院。

    你说胆子小吧,居然敢一个人去做手术。

    你说胆子大吧,签字的时候大脑紧张到一片空白。

    手术后,先输营养液,毕竟快一天没有进食。之后,每天定时一日三餐,餐后就吃药输液。但只能喝白米粥,鸡蛋、海鲜得半个月以后才能吃。

    这些都还好,只是输消炎药时,手痛到怀疑人生,痛到连按了两次铃,护士说是正常的,可以把流速稍微调慢一点,但还是痛到自己整个人蜷缩在床上。

    之后,在医院调理了一周后就出院了。

    从那之后,感觉那场手术,就像是解除了内心的一道“封印”,回来就一心一意的上班,用工作和爱好来填充自己,进而预防自己再次胡思乱想。

    (五)

    或许是这次“胡思乱想”的代价太大,有些后怕,自己“收敛”了一段时间。

    把之前堆积好久的刺绣、乐高、拼图全都一一找出来填满我的空余时间,避免一停下来脑子就又开始控制不住的东想西想。

    不过还是没有解决自己入睡困难这个问题。

    把眼睛紧闭着,无论怎样,就是睡不着,越想快点睡着,大脑就越没有办法迅速的平静下来。

    后来,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概有一周。

    最后,实在是受不了晚上睡不着的滋味,就去看了中医。

    当天晚上喝了中药,效果不错,感觉情绪没有之前入睡前的焦躁,心里也能慢慢、慢慢的静下来,稳下来。

    可这平静的日子仅仅过了一周,就刚好是中药喝完后的一天晚上,又失眠了。我爸觉得老是去配中药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就让我运动。

    当天晚上就在跑步机上跑了将近有半个小时,然后看了看时间,又做了一会儿跳跃运动,然后累了就直接去洗漱睡觉。

    别说,这招还挺有用,去洗漱完毕,困意瞬时就席卷全身,准确的说是累的。那天具体是几点入睡的,不记得了,恍惚间看了看时间,应该是接近十一点左右,然后第二天一早自然醒,因为窗帘紧闭,卧室门又是关着的,以为又是半夜三更,结果看了看时间,六点四十。

    效果不错,从那之后,每天晚上换着花样运动。

    跑步、打篮球、跳绳、打乒乓球,只要是家里有的运动器材,全都试了一个遍。

    可没过多久,自己又厌倦了这种每天都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才能入睡的状态,第二天上班又是腰酸,又是背痛的。后来,是在某个平平无奇的夜晚,自己无意间打开音乐播放器,点开自己一直在观看的一部电视剧。发现,听着里面的声音,也能舒缓自己一个人时紧绷的神经,也能慢慢睡着。

    到如今,也保持着这个习惯。

    可我至今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每次从夜晚到白天,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六)

    不过这样的状态,应该还免不了一件事情的加持。

    是有次生病感冒去诊所打针拿药。

    可能是开的药有点重,当天晚上就起了反应——呼吸急促。

    最开始是半夜一下惊醒,然后就开始干呕,喝了一杯又一杯的温开水来稳定自己的情绪,但还是抑制不住生理反应,逐渐开始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已经快喘不上来气。我妈就意识到事情发展不对,立马指示我爸先去开车,我们收拾些衣物下来。

    坐上车,当时的心境是怎样的我不知道,只知道当时从呼吸越来越急促到最后开始连续性大口喘气,连心跳都跟着加速跳动着,感觉都快跳出来似的,把自己吓得着实不轻。我妈在后座一直抚摸着我的后背安抚我的情绪。

    还是后来在医院康复后,回家时我妈告诉我,当时我爸开车的时候,脚都是一直在发抖。

    因为当时是新冠(新型冠状病毒)的发展期,虽说已过了爆发期,但还是存在着传染现象,每天的数据还是在分区新增。所以当时立即就测了体温,医生还问我发烧没,我说没有。结果一测体温,三十八度五。

    立马就把我转移到隔离区,立即进行抽血检查。

    然后我就被弄到了病床上,我妈“乱七八糟”的描述把医生吓得不轻,估计也是被我的状态给吓到了,“说是今晚上吃了头孢,之前还喝了一点酒。”

    吓得医生立马让护士去拿供氧机和准备相应的输液药物。

    结果后面再一细问,酒是大年十五喝的,药是今晚上吃的,已过去几个月了。

    不过好在最后并没有什么大碍。

    检查结果出来,医生说是治疗感冒的药物开的有点重,已经伤到了胃,所以会起反应。今晚上就先在这儿观察一晚,然后给我拿了两盒护胃的药物让我各吃一粒、两粒。

    “现在能吃吗?胃里没啥东西了。”

    “可以,这药本来就是保护胃的。”

    “好的,谢谢。”

    接过药就走进旁边临时搭建的棚,因为医院里还在分区治疗新冠患者,我们不能进去。就只能在这个棚里休息。幸得从家里走的时候,“着急忙慌”的拿了一件外套。

    十几分钟后,估计是刚刚吃下的护胃药开始起反应,全身上下从头“凉”到尾,不知道该怎样形容那种感觉,就是全身所有细胞都聚集在一起发抖发慌的感觉。

    后来,每隔十分钟就有医生来询问,“感觉怎样?”

    “有点发慌。”

    “还有其他症状吗?”

    “没有。”

    “好的,你这个是正常的药物反应,不用担心,过一会儿就好了。”

    “谢谢。”

    “没事。”

    借着药劲,又“相安无事”的睡了一晚后,就出院了。

    准确的说,是出“棚”了。

    从那之后,就感觉夜晚的自己,格外没有安全感,就很容易一下想到这件事情,就开始后怕。不怕羞涩的讲,是我妈陪着我睡了一周后,症状才有所缓解,她就在我旁边看电视,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所以,到现在,我都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听”电视剧。

    也不知道何时,能做到不听电视剧的声音也能睡着,舒舒服服的迎接每一天的清晨,我不清楚。但无论怎样,能这样睡着,也很好了。

    后来,自己还是“逃离”了那家一进门就精神高度紧张的公司。因为那是与现在的自己磁场严重不符的地方,强行待下去,必定会继续扰乱自己。

    (七)

    是送爷爷走完最后一程,从老家回成都,在检票口发生的一件事。

    本来一切井然有序。

    提前达到车站,排队过大门安检,来到候车大厅,休憩了一小会儿,听到广播播报开始检票,就拖着行李箱缓缓移动到检票口排队。

    随着开车时间的临近,检票口开始工作。

    这时,大家都遵守着秩序,都在跟着队伍一步一步向前移动,我也推着行李箱紧跟在队伍后面。就在快轮到我的时候,我都准备好把我的身份证往检票点放时,在我身后的那位同志,直接越过我的行李,我的手肘,手确实伸的蛮长,目标就是直接刷上检票点。

    我当然不会让她得逞,“你干嘛!”一个转身,直接吓得她收回她伸的蛮长的那只手。

    “我看你站在这儿不刷,我就刷呀!”

    “他不走出去这个口子,我怎么刷!”

    她自知理亏,并没有与我争辩许久,我也懒得跟她争辩这些事情。

    后来,坐上车,我妹还跟我爸妈说,这么多年了,还是头一次看到我姐终于硬气了一回,不容易。就把刚刚发生的事情跟他们复述了一遍。

    当然,这件事也有另一件事的“加持”。

    是之前在建材商场上班的时候,中午排队微波炉热饭时发生的一件“异曲同工”的插队事件。

    商场里,热饭的地方都是集中在食堂,高峰期的时候,排队都是把饭盒放在微波炉的旁边。

    到了地方,我老老实实的放在了一个微波炉旁边等着上一个人加热完毕,眼看着时间到了,我就把里面加热好的饭盒拿出来,刚招呼到上个人来把自己的饭盒拿走,正打开自己的饭袋子,旁边的人还真是眼疾手快,一下就把她的饭盒从旁边的架子上拿下来直接就放了进去。

    我立马就给她拿了出来,“懂不懂先来后到!”

    “我早就排了!”

    “我还一直放这儿,等了好久!你看看你是从哪儿拿下来的?”

    “我就是放到架子上,排的就是这个微波炉。”

    “你这个话的逻辑自己绕的过来吗?”

    “我……”

    我直接背过她,把我的饭盒放进去,微波炉的门还故意关得很响,感觉里面加热的温度就是我此刻内心里的怒火。

    (八)

    从学生时代止不住的眼泪开始,到步伐僵硬的走向社会;从没有安全感的夜晚,到重拾信心迎接每天的清晨;从懦弱敏感的屏障里走出,竖起保护自己的坚韧的城墙。

    我还是可以哭泣,只是泪水变得无声但有力。

    夜晚还是那么寂静空旷,只是内心比以前逐渐坚固充实。

    遇到事还是一下容易措手不及,只是现在能从容的去一步一步解决。

    你看,曾经的自己正一点点被现在的自己保护着,是不是放心了许多。

    (九)

    从没想过以前唯唯诺诺,敏感脆弱的自己,到现在自己能进行自我调节,也慢慢成长到现在这样带点“锋芒”,独自去面对一些人,一些事。

    其实,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去生活、去生存;人也是这样,一件事一件事的去经历、去成长、去改变。去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去碰到各式各样的事。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改变着对这个世界最初的看法。

    明白,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有白天就会有黑夜,这个世界,才会守恒。

    应该感谢每段经历,不管是好的,不好的,都是成长上的风景。每一段的经历,都能使你改变一点点,即使是一点点。就是这样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的累积,量变会有一天,积累成质变。也正是这一段段的经历,拼凑成了现在的我,少一片都不行,少一段也不行。

    愿我们的善良都带点锋芒,愿我们的温柔都带点力量。与其说是告别曾经的自己,不如说是成长成不敢想象的自己。不妨大胆一点,勇敢一点,放开一点,你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观众。一定要去优秀到自己都刮目相看,给到自己一个惊喜,那就太棒啦!

    有风时,就用力奔跑。

    无风时,就用力扎根。

    (此小段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