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子珪 » 第八十六章 韩纯一念之差 蔡瑜计高一筹

第八十六章 韩纯一念之差 蔡瑜计高一筹

    郡府中,刘阖三人跌坐于席上,皆是失魂落魄,相顾无言。

    良久,韩纯说道:“蔡瑜有备而来,又有天子之大义,今日之事,必会使得城中人心浮动。”

    刘阖言道:“我等本就欲固守城池,并无打算与其出城一战,眼下城门紧闭,蔡瑜又能如何?”

    庞季亦道:

    “荆州粮草充裕,江陵乃重地,城中囤积之粮草足以维持一载有余。

    而蔡瑜之粮草却要自益州运来,殊为不易,此时多半是凭秭归、夷陵之存粮勉力维持。

    蔡瑜素来好名,定不会征缴百姓之粮,我等只要据守不出,或许数月之后,蔡瑜见不能建功,粮草亦难以为继,便会自行退兵。”

    这时,韩纯忽的说道:

    “如今人心浮动,若城中有蔡瑜之间者,正是趁势作乱之良机。

    为防江陵有失,今夜,我等当令亲信暗伏于四方城门处,并暗察城中各处动静。”

    刘阖、庞季闻言,心中一紧,连连称是,赶忙吩咐得力之人,依韩纯之言为之。

    是夜,韩纯三人不敢入睡,枕戈待旦,直至天明,却见城中风平浪静,并无可疑之人,更无可疑之事。

    三人心中稍松,韩纯召来部属,问道:“张怿、桓阶处如何?可有动静?”

    部属答道:“并无特异之处。”

    韩纯又对刘阖、庞季说道:“或许是我多虑,不过,宁可如此,亦要防备万一。”

    于是,次夜,韩纯三人故技重施,却仍是全无半点可疑之迹象。

    见两夜间皆无事发生,刘阖、庞季遂有意罢手。

    其二人皆年过不惑,接连两夜未得歇息,而日间,既要巡视军营,以安士卒之心,又要安抚百姓,禁绝风言风语。

    蔡瑜更是不时命士卒鼓噪,佯装攻城,令人不堪其扰。

    故此,刘阖、庞季虽能寻隙小憩片刻,不至精疲力竭,仍感疲累难当。

    韩纯年岁最长,已知天命,便更是如此。

    只是,韩纯心中有忧,颇为执拗,只见其双目赤红,眼中遍布血丝,却仍劝道:

    “所谓事不过三,今夜我等再辛苦一遭,若仍旧无事,想必城中定无蔡瑜之间者,则我等安矣。”

    刘阖、庞季见韩纯之意甚坚,便不再多言,决意再守一宿。

    当晚,仍无异状,直至月隐日出、旭日东升之时,未见一丝风吹草动。

    三人见此,恍如放下千钧重担,困倦之意顿时便如潮水般涌来。

    刘阖、庞季领暗伏之兵士先去睡下,韩纯召来部属,吩咐几句政事,亦回寝室安睡。

    待韩纯醒来之时,已是月悬中天。

    醒后,韩纯头昏脑涨,疼痛欲裂,草草吞下几口饭食,只觉心头仍自有些不安,便有意召集部属,再去军营中寻刘阖、庞季,叫二人一同再去城中巡视一圈。

    韩纯正要下令,转念一想,又停住脚步,自嘲道:

    “莫非我果真是年岁大了,总是疑神疑鬼。

    前日人心不稳之际,时机上佳,城中尚且无事,如今人心稍安,又岂能有事?”

    思及此处,韩纯遂作罢,于郡府中踱步片刻,便又去睡下。

    是夜,五更。

    几声惨叫刺破夜色,随后便是一阵铁索卷动之声传来,不知惊醒多少梦中之人。

    江陵城外,蔡瑜军中。

    营帐之外,除火光摇曳,不见人迹,不闻人声。

    营帐之内,三万余士卒尽皆甲胄在身,兵刃在手,不曾歇息,等候将令。

    蔡瑜心思缜密,乃是有备而来。

    张羡发兵,桓阶入城,趁夜开门,皆是事前便已谋定,思虑精详。

    蔡瑜与桓阶约定,待其兵至江陵后,不急开城,至第四日五更时分,再依计行事。

    此中自有考量:

    其一,蔡瑜大军初至,正是敌将最为慎重之时,倘若敌将谨慎,有所提防,于此时行事,危险不小,胜算不大,不如等待三日,以麻痹敌将之心;

    其二,五更,正是睡意最浓之时,于此时行事,纵然敌军有所防备,亦能趁其困倦,以增胜算。

    蔡瑜坐于大帐中,甘宁、徐晃、董昭、法正分坐其侧,众人皆已等候多时。

    此时闻听铁索之声,蔡瑜登时站起,下令整军,向江陵攻去。

    且说江陵城中,桓阶与张怿将兵士悄然叫起,由张怿传下夺门之令,并言明此乃张羡之意。

    众士卒忽闻此令,有些不知所措,却见一员小将站出,低声喝道:

    “我等皆是张府君之兵,只须听从张府君之将令即可,何须理会许多。”

    这员小将至长沙军中不过两月,众士卒与其并不熟识,却知其甚有勇力,弓马娴熟,故此,其虽至军中时日不长,却颇有威望。

    众士卒见有张羡之令,又听小将如此言说,便按下疑虑,随桓阶行事。

    桓阶、张怿领兵潜至城门处,见有一伍门卒守卫在此,甚是尽责,并无偷奸耍滑之象,顿感为难。

    这时,只听小将与桓阶言道:

    “战阵之中,岂会事事尽如人意?

    如今主公便在城外相候,既无良机,我等强夺城门便是,只要行事迅疾,放下吊桥,主公大军须臾即至,不必多虑。”

    桓阶闻言,不再迟疑,下令夺门。

    既已得令,小将当先向城门处杀去。

    门卒见有人自暗处杀出,正欲叫喊,却见小将已至近前。

    小将持刀砍下,惨叫登时响起,其后,众士卒赶至,又听数声惨叫连响,门卒已尽数被杀。

    “速开城门、放吊桥!”桓阶喝道。

    行此险事,众士卒皆心中凌然,不敢怠慢,不待桓阶话落,已有力壮者上前为之。

    见此,小将叫桓阶、张怿躲至门洞中,自领士卒列阵于门洞之外,严阵以待。

    不多时,城门已开,吊桥已放,而敌军亦至。

    且说,庞季被铁索之声惊醒,顿时大叫一声:“糟矣!”

    不及多想,庞季翻身而起,喝令士卒速速起身,随其前去城门救险。

    这时,一声轰响传至,庞季心知定是吊桥已被放下,只觉心急火燎、寸阴若岁,眼见已有千余士卒聚拢于此,遂不敢再等,领兵匆匆向城门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