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超级连接体 » 第四十七章 齐魏大战斗

第四十七章 齐魏大战斗

    (一)

    “鲍兄,

    还不去歇休,”

    新科探花高钧逑,

    一进屋,

    就看到了手里头,

    拿着信陷入沉思状态的鲍仁,

    你的100号分躯。

    “嫂子又来信喽?”

    高钧逑不怀好意的笑着,

    两朵红晕悄悄爬上了鲍仁略显清瘦的脸谱。

    “休得胡语”,

    鲍仁看见笑得很奸的高钧逑,

    伸手照着他脑壳,

    赏了他一个爆栗打头,

    心里却感到了一丝欢欣鼓舞。

    “呜呜,

    鲍兄,

    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

    如今鲍兄也已经高中,

    嫂子的苦日子也熬到头。”

    高钧逑一面说着,

    一面把头伸过去,

    想要看看信上头,

    写着什么事务。

    鲍仁听到他的话语,

    心里咯噔一下,

    想到了些什么事务。

    呜呜,

    如今他高中榜眼位序,

    等过一阵,

    皇上下旨封自己为京官干部,

    将来凭自己的本事,

    肯定比你这阮郁,

    差不到哪里去。

    虽然他是你的100号分躯,

    可是他却爱上了小小这丫头,

    无可药救,

    所以他对你满是羡慕,

    恨,

    和嫉妒。

    他又想起了前几天时候,

    在铺子里看到的那对玉耳坠,

    很漂亮,

    很符合她的气质风度。

    但是太贵了,

    自己买不起玉耳坠饰物。

    转身离去的那一刻,

    他真恨自己为什么不是出生于,

    大富大贵的家族,

    可以千金买一笑,

    解忧愁。

    “吾安,

    甚好,

    勿生念头。

    呜呜,

    鲍兄,

    嫂子让你少惦记着她这丫头。”

    高钧逑指着那薄薄的信纸,

    叉腰笑语,

    “不过嫂子这手字,

    可真靓秀,

    一点都不逊色于胞兄的文书。”

    说着,

    高钧逑,

    一把抢过信纸,

    仔细欣赏那字体,

    甚是娟秀。

    “小小,

    鲍兄,

    嫂子的闺名叫小小木?”

    高钧逑看着下面的落款字语,

    好奇的回过头,

    去问还在看公文的鲍仁,

    你的100号分躯。

    “嗯呜”,

    鲍仁头也不抬的继续看文书。

    “这名字不好,

    听说阮郁,

    前一阵子,

    还跟一个叫小小的丫头,

    厮混在一处,

    把阮宰相气得呛够。

    如今阮郁也快结婚了,

    听说还是萧西西公主,

    那可是我们京城第一美妞。

    他这心,

    应该不会再惦记小小那丫头。”

    不知怎的,

    鲍仁手突然一颤抖,

    洁白的公文上头,

    就落上了一滴又大又浓的墨汁,

    黑乎乎。

    高钧逑说了半天功夫,

    没听见回语,

    奇怪的走上前去瞅瞅。

    “呜,

    这是阮大人的奏折,

    哎呀,

    哎呀,

    你怎么弄脏喽,

    这可怎么对付,

    这可怎么对付。”

    高钧逑,

    看着折子上头,

    怎么也不可能消去的墨痕,

    急得直蹦高几许。

    “没关系,

    明天我亲自去,

    和阮宰相赔罪求恕。”

    鲍仁冷静地话语,

    抬起手,

    看看袖底处,

    还好小小秀的荷花图,

    没有染到一许。

    (二)

    早朝散去,

    皇上让鲍仁把批复过的奏折,

    发到大臣手里头。

    阮宰相一打开奏折,

    就皱起了眉头,

    硕大的墨痕,

    正好点在了中央处。

    刚想找人去,

    查查昨天是何许人物,

    整理的折子,

    鲍仁就来到了跟前头。

    “大人,

    实在是对不住。

    这折子上的墨痕,

    是学生不小心弄上去,

    请大人责罚饶恕。”

    看着眼前作揖的年轻人物,

    阮宰相刚想发怒,

    转念又一想,

    这好像是今年度,

    郁儿第一他第二的那个寒族人物。

    “你叫什么名呼?”

    “学生鲍仁”。

    “鲍仁,

    果然是他这号人物。”

    阮宰相不动声色,

    在心中暗虑,

    “如今新皇萧鸾初登大位不久,

    想要借助,

    这群新晋士子的力量,

    来打击他们这些老臣人物。

    要不是郁儿救了西西公主,

    西西公主又是皇上最喜欢的公主,

    西西公主对郁儿又是特别的迷恋不休,

    郁儿还真不一定会被新皇钦点为状元榜首。

    这个鲍仁,

    就是新皇最受器重的一个人物,

    现在虽然没有正式封职务,

    但已经让他进内廷担任文书。

    如此看来这人物,

    将来必定会是郁儿升官的绊脚石头。

    听说此人很有一些能力,

    吩咐下去的事务,

    都办得很靠谱。

    前一阵子,

    礼部尚书,

    不是还和自己说过,

    今年唯一的京官名额非他莫属。”

    “没事,

    谁能不出个错务。

    下次注意就行喽。

    你就是今年的榜眼鲍仁吧,

    果然是一表风度。”

    “正是学生。”

    “好啊,

    你倒是与我家阮郁长得很像模,

    刚才我还以为,

    是我家那个不争气的阮郁。

    听说你最近办了不少事务,

    完成的都不错,

    果然是少年才俊人物,

    少年才俊人物。”

    阮宰相笑着摸着自己长长的胡须,

    暗地里却悄悄打量起鲍仁的样模。

    “不敢不敢,

    学生如何敢跟大人相论处。”

    鲍仁不卑不亢的答语。

    “以后没事的时候,

    多上我府里来坐坐,

    你也可以多与阮郁交流,

    让那个不争气的东西,

    也好好跟你学学事务。”

    鲍仁心里暗语,

    跟我学学事务?

    我只不过是你家阮郁的分躯,

    阮宰相怕是不清楚自家娃有多牛,

    但明面上仍说出:

    “多谢大人,

    学生定会登门拜码头。”

    “先生,

    先生,

    先生,”

    小僮仆一路飞奔的从外面跑进屋。

    鲍仁刚要去休息,

    被小僮仆这么一吵,

    心里不免有些恼怒,

    面子上也紧了些许。

    “大呼小叫成何礼序。”

    “先生,

    先生,”

    小僮仆,

    边说边拍着自己的胸口,

    顺顺气出。

    鲍仁看他这样模,

    也心有不忍,

    走到桌前,

    倒了一杯水,

    递给小僮仆。

    “慢着点,

    都这么大喽,

    还是这么毛毛躁躁,

    不懂规矩。”

    “先生”,

    小僮仆顾不得去接水,

    只是指着门外,

    深一口浅一口地话语,

    “黄,

    黄,

    黄大哥来喽,

    说,

    说,

    说小姐出事喽。”

    什么?

    鲍仁只觉心口,

    猛地一跳,

    抬脚边往外走。

    来到门前,

    远远看见一个人影,

    在门口徘徊转悠。

    “黄大哥”,

    鲍仁试着叫了一声语。

    只见那人闻声后,

    猛地一转身,

    鲍仁就看见那双沾满泥土的靴子,

    向自己走来,

    匆匆的脚步,

    带起一路飞扬的细碎砂石头。

    “鲍先生”,

    来人警觉地四下瞅瞅,

    才抓住了鲍仁的手。

    鲍仁一看黄大哥的脸色,

    就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忙把他请进屋。

    来到屋里头,

    刚想给他倒水,

    黄大哥就把他阻住。

    “兄弟,

    你现在是什么职务?”

    鲍仁一听这话语,

    便愣住。

    “黄大哥,

    我现在只是在朝廷实习的文书,

    过一阵皇上才封官排职务。

    不过黄大哥,

    到底怎么喽?

    是不是小小她,

    出了什么事故?”

    “呜呜,”

    黄大哥长叹一声,

    鲍仁一看更加焦虑。

    “自从你走后,

    那个朝廷派出的观察使孟浪,

    就不停的派人物,

    去请小小娘姑。

    一开始姑娘不愿去,

    婉拒。

    谁知那孟浪使了个阴招术,

    将姑娘骗到府,

    想逼迫小小娘姑。

    姑娘不从,

    一头撞在了墙上头,

    那孟浪恼羞成怒,

    竟将姑娘投进了大狱。

    我和贾姨母,

    去找孟浪,

    谁知孟浪说,

    只要姑娘肯同意给他做妾妇,

    他就放姑娘出狱。”

    “岂有此理谱!”

    鲍仁一听到这里头,

    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

    就要出去。

    “鲍先生,

    鲍先生”

    黄大哥急忙跟出去,

    制止了鲍仁,

    也即是你的100号分躯。

    “本来我们想的是,

    不麻烦你这大人物。

    我带人去,

    把姑娘带出,

    谁知姑娘死活不愿跟我一起走。

    贾姨母没办法,

    让我来找你求助。”

    “黄大哥说的这是什么话语,

    姑娘有难处,

    小弟自然义不容辞,

    义无反顾。”

    鲍仁此时恨不得立刻飞到钱塘,

    也就是杭州。

    黄大哥掏了掏破裂的衣襟,

    摸出一封信书,

    交给了鲍仁,

    你的100号分躯。

    “这是姑娘给你的信书。”

    鲍仁瞅了瞅,

    疑惑的拆开信封,

    娟秀的字迹,

    映入眼眸:

    梅花虽傲骨,

    怎敢敌寒流?

    若更分红素,

    还须青眼瞅。。

    鲍兄,

    吾安,

    甚好,

    勿挂心头。

    鲍仁只觉眼中一阵湿润模糊,

    既使被关在监狱,

    她还让自己勿念木?

    每一次写信,

    她总会在信的最后,

    写上淡淡的一行,

    “吾安,甚好,勿挂心头。”

    之类的话语。

    可她怎么知道自己,

    每天念的都是她这丫头。

    还记得曾经无意间,

    见过的那封信书。

    那时他刚刚住进西泠馆楼,

    还是一个恪守孔孟之道的清高书生人物,

    对于每天都请男人,

    到馆内清谈交流的丫头,

    很是看不惯,

    甚至觉得是羞辱。

    若不是因为她对自己有恩,

    再加上黄大哥的竭力挽留,

    自己才不会在那里住。

    他每天守在自己的那小片书斋里头,

    潜心读书,

    为了来年的考试做筹谋。

    那天无意间在书房里头,

    一本书中,

    发现了一封没有写任何东西的信封,

    好奇心促使他将信打开一读:

    “妾乘油壁车,

    郎乘青骢驹。

    同心结何处?

    西泠松柏树。”

    阮郎,

    西湖边的荷花都开喽,

    你怎么还不回杭州?

    我等你回来,

    陪我赏花漫步。

    记得每天都要想吾,

    不许偷懒呦。

    想到这里,

    鲍仁不由得苦笑不休。

    记得那时候,

    自己还惊讶这个女子的大胆,

    鄙视过这种言语。

    可到如今,

    看着这分明隔着距离的语气,

    自己竟也开始希翼,

    得到她撒娇的话语。

    这一枝傲骨的梅花花束,

    让我何如,

    勿挂在心头?

    (三)

    第二天下了朝后,

    去找宰相请假,

    结果在宰相门外头,

    看到了一脸春风的高钧逑。

    鲍仁走上前去,

    与他打招呼,

    谁知高钧逑一看见自己,

    脸色陡然一变,

    草草应付了一下自己,

    就急匆匆地离去。

    鲍仁急着要去见宰相,

    也没追究,

    就进去。

    一推门,

    看见阮宰相硕大的身躯,

    正斜坐在宽大的太师椅上头,

    一手把玩着碧玉的茶杯,

    一手摸着胡须。

    “参见宰相大人!”

    “起来吧。”

    阮宰相终于抬起眼眸,

    扫了一眼,

    低头立在下面的鲍仁,

    你的100号分躯。

    “鲍仁有什么事物?”

    “禀大人,

    学生想跟大人告几天假去。”

    “为什么事务?”

    “因为,

    因为学生的家里头,

    出了一点事务,

    学生不得不回去。”

    鲍仁一时,

    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

    “家里事务?”

    阮宰相一脸不置可否,

    看着鲍仁,

    你的100号分躯。

    “嗯,

    学生家人有恙故,

    学生必须回去瞅瞅。”

    鲍仁硬着头皮回复。

    “好一个家里事务,

    但只怕不是家里人病了的缘故。”

    阮宰相继续,

    把玩着手里小巧的茶杯,

    时不时抿上一口。

    鲍仁一愣,

    听出了宰相的话语,

    有点不对头。

    “鲍仁啊,

    你最近没听到什么朝堂的传闻不?”

    “学生惶恐”,

    鲍仁在心里头,

    想了想,

    实在是不清楚,

    阮宰相指什么事务。

    “鲍仁啊,

    你毕竟年轻,

    前途无量,

    且不可因为这种事务,

    毁了自己的仕途。”

    “学生不敢?”

    “不敢?

    那你与钱塘名妓苏小小的传言,

    为何闹得满朝皆知乎?”

    鲍仁只觉得一个响雷,

    在自己的头顶炸开去。

    “新晋进士与青楼女,

    两情相悦,

    私定终身事务。

    这个消息,

    还真是惊人通透。

    更有甚者,

    说苏小小早为你产下一子女。

    鲍仁你清不清楚,

    现在我手里头,

    可有十几本参你的折子,

    你说要我怎么对付。

    这事要是追究,

    轻的是你要被打回原籍去,

    永不取录。

    重则发配到荒凉之地区,

    永远不能朝廷里头。”

    鲍仁木木的站在那里,

    背后的冷汗直流,

    早已湿透了衣服,

    风一吹,

    寒气透骨。

    “有人得到了,

    你与苏小小之间的信书,

    本来想要直接上奏,

    被我给压下来喽。

    你自己看着,

    怎么对付。”

    说着,

    宰相从怀里头,

    掏出了一张薄薄的信纸,

    拿在手里头,

    在鲍仁的眼前晃了几下去。

    鲍仁不清楚,

    自己是怎么走出宰相府。

    满脑子都是那几个词语,

    永不取录,

    发配,

    私定终身事务。

    走到门口,

    黄大哥正焦急的等候,

    鲍仁的轿子刚停下,

    小僮仆就迎了上去。

    “先生,

    先生,

    结果何如?”

    小僮仆,

    迫不及待的撩开轿帘,

    问语。

    只见鲍仁面色苍白无物,

    两眼无神的看着前方处。

    小僮仆,

    看他家先生这般丧魂的样模,

    也吓了一跳,

    心里焦虑。

    黄大哥一看鲍仁这样模,

    心里就明白了几许,

    面上的笑容也渐渐僵住。

    “黄大哥,

    黄大哥,

    我……”

    鲍仁一时,

    也不知道说什么话语。

    “没事,

    鲍先生,

    你公务缠身,

    请不下假来,

    也是应当之举。

    我再想想策谋。

    实在不行,

    我找阮公子去。”

    鲍仁一听这话语,

    低垂的头,

    立马就抬了起来,

    眼里闪过一丝寒流。

    沉默,

    终于长叹了气一口。

    “这样也好,

    阮公子认识的人多,

    必然能想法谋,

    救出小小这丫头。”

    “既然这样,

    黄某人就不再多打扰了,

    鲍先生保重身躯。”

    “等等,

    黄大哥留步!”

    鲍仁一边说着,

    一面从袖子里头,

    将今天刚发的饷银摸出。

    “黄大哥,

    这些你拿去,

    虽然不多,

    好歹也打点些人情世故。”

    “既然如此,

    那就谢谢先生喽。”

    黄大哥朝鲍仁作了一个揖序,

    转身就离开去。

    看着那越来越远的背影,

    脑海里又想起了那句话语:

    “轻的是永不取录,

    重则发配边疆去,

    永远不能回国都。”

    这样做了官属,

    又有什么用处?

    月明星稀,

    清冷的后院里头,

    你这阮郁,

    和鲍仁,

    你的100号分躯,

    无语的站在一处,

    谁也不愿意先说话语。

    今天是阮相的六十大寿,

    阮府摆开了流水席酒,

    大宴宾客好友。

    鲍仁一大早上,

    就被高钧逑,

    拉到宰相府。

    虽然对那个大腹便便的阮相,

    没有一点好感处,

    但是面子上的事务,

    能过去的还是要过去。

    不知何故,

    看着和阮相说笑的高钧逑,

    鲍仁的心里头,

    总觉得怪怪的,

    很不爽舒。

    最近高钧逑,

    与阮相走的很近乎,

    很多寒族的士子人物,

    为此都大有怨语。

    鲍仁觉得身为朋友,

    应该在适当的时候,

    提醒一出。

    酒过三巡之后,

    鲍仁就借着不胜酒力,

    从酒席退出。

    说实在的,

    他还很不习惯,

    酒桌上头,

    推杯换盏后面的意假情虚。

    随性在阮府里逛走,

    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小池塘处,

    里面盛开着大片大片的荷花花木。

    心里一动,

    脚下无意识的就向着那里移走。

    池塘边上有个小亭子,

    里面好像有个人影,

    远远看着不甚清楚。

    等走过去,

    才发现靠在亭子边的那个人物,

    竟是阮郁。

    看着来人,

    你懒懒的举起了酒杯,

    示意了一下,

    不说话语。

    鲍仁,

    你这100号分躯,

    也不愿开口,

    点头表示了一下,

    也安静的站在那里头,

    欣赏这满池的荷花景物。

    天渐渐降下暗幕,

    夕阳的余辉,

    洒在波澜不惊的水上,

    粉红的荷花花木,

    此时看去,

    就好像外头,

    罩了一层金色的薄纱物,

    淡雅之外,

    又添了些许华贵之处。

    阮郁转身又倒了一杯酒,

    沉沉的目光,

    看着昏昏黄黄的天色,

    突然有了说话的欲求。

    “她最喜欢的就是荷花花木,

    记得以前在杭州,

    每当荷花要开了的时候,

    她就会整宿整宿的守在湖边处,

    说什么一定要看到第一朵荷花盛开的样模。

    虽然每次都这么话语,

    可是她总是坚持不住,

    还没到半夜,

    就蜷在我怀里睡去。

    早上起来,

    还怪我不叫醒她这小丫头。”

    你无可奈何的笑笑,

    满眼都是宠爱之举。

    一口喝完杯中的酒,

    回过头,

    想要再续一杯酒,

    想想作罢去,

    直接把酒壶,

    拿在了手里头。

    “有一天,

    小小偷偷把我一件衣服拿去,

    在袖口处,

    缝了一圈密密的小荷花图。

    我没注意,

    就那样穿了出去,

    结果被朋友大笑了一处,

    说我女人气度。

    回家后,

    拿着衣服,

    找她去,

    本来是一肚子怨气,

    谁成想一进门,

    就看见她穿着粉红的宫装衣服,

    乖乖的站在那处,

    小脸上带着惊恐之绪。

    一见她这样模,

    我气早就消除。

    她觉得我不生气了,

    又开始调皮,

    闹着要给我的衣服上头,

    也缝满荷花图。

    我不让,

    她就一晚上撅着嘴,

    嘟囔着说我不解风情之举。

    这个小小丫头,

    总是这么调皮执拗。”

    夜已经黑了,

    沉浸在回忆里头,

    满脸笑意的你,

    渐渐看不清楚,

    身旁鲍仁的表绪。

    酒已经完全喝完,

    你摇摇晃晃的想到别处拿去。

    刚想走,

    一只手就伸过来,

    把你拦住。

    “阮兄,

    你喝醉喽!”

    鲍仁的脸上,

    还是对着绽放的荷花,

    看不到任何表绪。

    “我没醉,

    我哪里喝醉酒。

    你看我,

    还认得这个戒指府。”

    说着你抬起了手,

    在鲍仁的眼前晃了又晃,

    有些炫耀,

    有些吹嘘。

    “见过这个不,

    知道这个戒指的来历木?

    这可是我和小小的定情信物。

    朝廷里到处传语,

    说小小跟你私定终身事务。

    那你有这个不?”

    你笑着,

    揪着鲍仁的衣领,

    扯来扯去。

    “阮兄,

    你喝醉了,

    回去歇休。”

    鲍仁不动声色的抬起手,

    把衣领上的那只手,

    拽下去。

    “等等!”

    你仿佛一下被击醒,

    一把抓住鲍仁的衣袖,

    月白的袖口,

    绣着一朵淡粉的荷花图。

    这一夜,

    终于有人物,

    和鲍仁一样失眠喽。

    (四)

    朝堂上头,

    新老之争已经愈演愈烈,

    两方人物,

    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皇上开始给新进的进士们,

    发放官职,

    一个又一个的进士被外放去,

    而唯一的京官名额,

    却依旧没有动静之处。

    鲍仁在阮相这群老臣眼里头,

    成为了最大的绊脚石头。

    不是没想过去收买鲍仁,

    可这鲍仁软硬不吃,

    什么招都不买,

    什么都不好对付。

    要是他像那个高钧逑,

    一样贪财就好喽。

    阮相坐在公案前,

    一想到这次皇上,

    派鲍仁协助,

    调查孟浪贪赃枉法之事务,

    就头疼不休。

    高钧逑在管家的引领下,

    小心翼翼的进屋,

    看见宰相正在揉着太阳穴,

    就知道这次让他来,

    肯定是为了鲍仁之事务。

    “君逑,

    鲍仁可有什么亲戚没有。”

    “回大人,

    鲍仁幼年时就父母双亡故,

    如今只留有,

    一个妹妹,

    还是一个小丫头。”

    “哦?

    他没妹在何处?”

    “回大人,

    自从他进京之后,

    他的弟妹便不知踪处,

    如今看来,

    应该是被什么人物,

    收养去。”

    “那他还有,

    什么别的人没有?”

    “这,

    回大人,

    除了钱塘名妓苏小小,

    学生实在是想不出别人喽。”

    “苏小小?”

    阮相一听这个名呼,

    立马眯起了双眸,

    看来这个青楼女,

    还是有点本事功夫。

    鲍仁做事务,

    一向谨慎,

    难得找到纰漏,

    如今只能从别的地方下手,

    扳倒他去。

    如果这个苏小小利用好的话,

    也许他的下属,

    孟浪就有救。

    今天早上时候,

    鲍仁得知了两件事务。

    一是北魏皇帝拓跋宏,

    起雄兵三十万人数,

    大举南下,

    攻打南齐,

    命刘昶、王潇为先锋,

    兵发司州。

    而阮郁和萧衍主动站出,

    受命出征,

    北上抗敌酋。

    二是刚接到命令,

    皇上要将自己派到钱塘去。

    一听到这个消息,

    鲍仁内心里头,

    就兴奋的离谱。

    虽然人还在大殿之内头,

    可是心早跑到,

    西泠湖畔的那个临湖小筑。

    下了朝,

    就赶紧打发小僮仆回去,

    收拾收拾东西,

    准备过几日就出发去杭州。

    阮相暗暗的盯着鲍仁,

    看着鲍仁脸上少见的灿烂笑容,

    一丝冷笑,

    攀上了嘴角处。

    (五)

    北魏皇帝拓跋宏起兵伐齐的缘由,

    《南齐书·魏虏传》一书,

    是这样记录∶

    “宏闻高宗(萧鸾)践阵非正,

    既新移都,

    兼欲大示威处。”

    拓跋宏当初决定迁都洛阳地区,

    遭到了许多鲜卑上层贵族的反对,

    只好打着伐齐的旗谱,

    南下洛阳地区。

    完成迁都后,

    总要兑现诺言,

    不然这一条理由,

    也站脚不住。

    于是拓跋宏宣布,

    对齐朝采取大规模军事战斗,

    以此来换取,

    鲜卑贵族们的支持,

    毕竟他们总是贪图地土和人口。

    就在拓跋宏,

    不知道从哪儿出手的时候,

    齐雍州刺史曹虎遣使请降服。

    拓跋宏得到消息后,

    快活地大笑不休。

    不过兴奋劲头,

    还没过去,

    尚书卢渊就迎头,

    泼了一盆凉水∶

    “陛下,

    这是假消息不?

    曹虎是萧氏重臣下属,

    没听说与萧鸾有什么过节之处,

    怎么说降就降服?

    当初,

    吴国周纺就以诈降计诱骗曹休,

    结果魏军死伤万余,

    陛下还是谨慎为妙处。”

    拓跋宏没理乎。

    齐建武元年度,

    魏太和十八年度,

    公元494年度,

    十二月初一,

    拓跋宏下诏宣布,

    行征南将军薛真度,

    率兵趋襄阳地区。

    大将军刘昶,

    平南将军王肃,

    率兵趋义阳地区。

    徐州刺史拓跋衍,

    领兵趋钟离地区。

    三道并进,

    大举进攻南齐国度。

    梁州刺史拓跋英上书,

    请以兵出汉中地区,

    牵制南齐西线兵卒。

    拓跋宏觉得这办法靠谱,

    便让拓跋英,

    带着平南将军刘藻,

    率兵西进关中地区。

    拓跋宏本来还等着,

    曹虎献出雍州,

    这样就可以在南齐的中部,

    打开战略缺口,

    可黄花菜都凉透,

    也没见曹虎降服,

    拓跋宏这才清楚,

    被曹虎这老东西给骗喽。

    拓跋宏心情很丧沮,

    与群臣商量,

    还要不要打仗去。

    拓跋宏的意图,

    要继续打,

    大多数朝臣官属,

    都顺着拓跋宏的竿子往上爬,

    同意出兵去。

    镇南将军李冲,

    任城王拓跋澄,

    却坚决反对出兵战斗。

    双方话不投机,

    拓跋宏很不高兴,

    他大声宣布,

    这仗一定要打,

    还要将南齐打服。

    十二月十一,

    拓跋宏大起雄师三十万数,

    从洛阳南下,

    替天下人物,

    向“得位不正”的南齐萧鸾,

    讨一个公道之举。

    按照拓跋宏的军事计划,

    前锋卢渊本来是要进攻南阳地区,

    但因为卢渊部缺粮木,

    拓跋宏决定改变计划,

    调城阳于拓跋鸾,

    荆州刺史韦珍等人物,

    会合卢渊部,

    主攻赭阳(今河南方城)地区。

    另一路,

    薛真度所部,

    穿插进沙竭(今河南南阳南)地区,

    但遭到南齐守军的强烈抗拒。

    齐建武二年度,

    公元495年度,

    正月初二,

    奉南齐皇帝萧鸾诏令,

    江州刺史王广之,

    增援司州刺史萧诞部。

    右卫将军萧坦之,

    增援北徐州刺史萧惠休部。

    尚书右仆射沈文季,

    增援豫州刺史萧遥昌部。

    太尉陈显达率部巡防建康城外,

    以防不测之举。

    正月二十九,

    北魏皇帝拓跋宏,

    率鲜卑精锐步骑兵三十万数,

    渡过淮河,

    兵临寿阳(今安徽寿春)城下之处。

    然而到了战场,

    拓跋宏并没有下令攻城,

    而是顺道去了寿阳城北郊的八公山——

    一百多年前,

    苻坚“草木皆兵”的地区。

    拓跋宏对爬山没什么兴趣,

    他只不过是想占据有利地形,

    观察寿阳城中的动静,

    以便采取下一步的军事部署。

    不过,

    寿阳不是拓跋宏的真正目标,

    他只是路过此处。

    齐建武二年度,

    公元495年度,

    二月初九,

    拓跋宏率军撤离八公山,

    沿着淮河北岸,

    浩浩荡荡,

    朝正东方向的钟离城,

    奔去。

    从寿阳到钟离地区,

    只有一百四十多里路,

    拓跋宏居然走了八天之久。

    (六)

    二月十七,

    魏军才磨磨蹭蹭,

    晃晃悠悠,

    到了钟离城下头。

    这时候,

    魏军刘昶、王肃,

    率领的中路军,

    约二十万人数,

    已经杀到了义阳(今河南信阳)地区,

    对义阳发动了潮水般的进攻战斗,

    司州形势危机四伏。

    在这个危急时候,

    负责救援义阳的王广之,

    “畏魏强”,

    做了乌龟缩头,

    在义阳城外百余里处,

    迟疑不进取。

    随队执行救援任务,

    黄门侍郎萧衍,

    还有你这新科状元榜首,

    不想失去这个建功立业的机遇,

    于是请王广之给你俩一队人马兵卒,

    拼了这条性命身躯,

    也要为国纾难,

    为国分忧。

    王广之正愁,

    没人垫脚出头,

    萧衍和你就挺身站出,

    自然求之不得,

    立即派萧衍和你率萧诛等人物,

    领兵去救义阳地区。

    萧衍和你很熟,

    你刚穿越到南齐不久,

    你便借故去了萧衍的宅府。

    你们俩一见如故,

    还时常与其他“竟陵八友”,

    吟诗作曲,

    一醉方休。

    萧衍与你,

    带领精锐齐军兵卒,

    趁夜色朦胧之际,

    衔枚疾进,

    由于过于心急焦虑,

    准备工作不够充足,

    没多久就迷了路。

    这时候,

    前方隐隐约约有两点火光,

    缓缓前行,

    萧衍与你顾不得许多,

    一路跟着火光,

    很快就抵达,

    义阳城下的贤首山地区。

    魏军眼瞅着就要破城占楼,

    自然不希望萧衍和你捣乱,

    坏了人家的大好事务。

    王肃带着十万鲜卑骑兵士卒,

    杀到贤首山下,

    强行攻山头。

    萧衍和你非常强硬,

    打就打,

    这年头,

    谁怕谁偶?

    萧衍骑马临阵,

    挥剑高喝∶

    “有没有不怕死的大丈夫,

    跟萧爷和状元郎,

    一起上阵杀敌去!”

    话音未落去,

    就有大批壮士挺身而出,

    纷纷大呼:

    “愿为国效死亡故”。

    萧衍与你自然是大喜过头,

    带领一干弟兄兵伍,

    呼啸着冲进了魏军大营里头,

    魏军逆着东南风,

    仓促战斗。

    就在两军铁血搏杀的时候,

    义阳城上的萧诞,

    发现援兵正和魏军厮打战斗,

    知道有救,

    这是他生存下来的唯一机遇,

    正是反击的好时候!

    萧诞派长史王伯瑜率军出城,

    抄到魏军背后,

    一边杀人,

    与敌人厮杀在一处,

    一边放火,

    烧敌人的军粮库。

    魏军两面受敌,

    加上风急火烈,

    终于撑不住。

    王肃和刘昶见势不妙,

    拔脚就溜。

    魏军惨败,

    死伤遍野,

    惨不忍睹。

    贤首山的惨败,

    并没有影响到北魏皇帝拓跋宏,

    游山玩水的好心绪。

    二月二十二,

    拓跋宏离开钟离地区,

    准备去长江边,

    跟南齐皇帝萧鸾问候。

    不过拓跋宏发热的大脑壳,

    很快就冷静下来,

    他清楚,

    齐魏两国实力半斤八两,

    对于一举消灭萧鸾,

    他没有任何把握之处。

    他决定回到钟离地区,

    只是派人到长江边,

    大声诵读,

    声讨萧鸾“得位不正”的檄文书。

    南齐的长江防线固若金汤,

    而钟离城中的萧惠休,

    也刀枪不入。

    魏军围着钟离城楼,

    百般狂攻,

    非但没捞到什么便宜之处,

    反而死伤无数。

    拓跋宏不是个轻易言退的人物,

    他不相信三十万鲜卑铁骑兵卒,

    奈何不了一座小小的钟离城头。

    三月初九,

    拓跋宏把队伍,

    拉到钟离东北四十里外的邵阳洲,

    淮河内的一个小岛屿。

    在洲上建造了一座小城楼,

    同时在淮河岸边,

    修建了两座军事堡垒建筑,

    并截断淮河水流,

    企图阻止齐军队伍,

    救援钟离地区。

    让拓跋宏恼火的是,

    这两座小城楼,

    刚刚建好,

    就被裴叔业给抄了个底朝天,

    白白便宜了齐军队伍。

    魏军出师不利,

    拓跋宏有些撑不住。

    他想撤走,

    但面子上又下不来谱。

    相州刺史高闾,

    和尚书令陆睿,

    都是明眼人物,

    知道拓跋宏的心绪,

    立刻窜出来敲锣打鼓,

    劝拓跋宏与其这样干耗下去,

    不如先经营洛阳新都,

    积蓄实力,

    以后再拿肃鸾开刀,

    也晚不到哪去。

    其实齐军方面,

    也早有人看出了拓跋宏的鬼心绪。

    齐领军长史张欣泰,

    就是这样一个明白人物。

    左卫将军崔慧景,

    还在为魏军在邵阳洲筑城发愁,

    张欣泰就拈须笑语∶

    “拓跋宏在邵阳洲筑城,

    表面上是想与我们长期抗拒,

    实际上是在放迷雾弹迷惑我们,

    以便见机撤军离去。

    鲜卑人的实力明摆着,

    我们是打不过的,

    将军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我们也能落个清静之处。”

    崔慧景巴不得早点回京交差去,

    马上派张欣泰出城去,

    跟拓跋宏打招呼。

    面对齐军送来的台阶,

    拓跋宏毫不客气,

    嬉皮笑脸地踩着就下来喽。

    正当拓跋宏,

    准备渡淮河北上的时候,

    崔慧景却突然改变主意,

    派大股齐军士卒,

    追杀过去。

    崔慧景为何突然改变主意?

    因为你和萧衍,

    向崔慧景献上好计谋:

    “活捉拓跋宏,

    一夜暴富。”

    可惜的是,

    齐军还是迟缓了一步,

    此时拓跋宏已经过了河去,

    只有五个魏军将领头头,

    还没来得及渡河去。

    本来你的计谋,

    是“半渡而击”,

    这是《孙子·行军篇》提出的战术,

    是因为敌人有一部,

    已上岸去,

    另一部,

    还在渡河,

    这时候,

    向此时敌方发动攻击,

    敌人就会首尾不接,

    行列混乱不休。

    齐军堵在邵阳洲,

    准备活捉这几个鲜卑将领头头。

    拓跋宏在北岸处,

    气得直跺脚,

    大骂崔慧景无耻下流。

    为救南岸将领,

    拓跋宏下令,

    在军中募集敢死勇士救人去,

    赏赐是直阁将军职务。

    厚重的奖赏,

    果然在人群中引起骚动,

    军主奚康生,

    激动地告诉朋友:

    “今天该我发财致富,

    如果能破南人队伍,

    我一战名成功就。

    如果不能,

    大丈夫为国捐躯,

    死而无憾处!”

    奚康生挺身而出,

    愿意救人物,

    拓跋宏也不多说话语,

    让他快点动手。

    奚康生让部下搬来木柴,

    捆在船筏上头,

    点火后推进河里去。

    这时候,

    河上正刮着西北风,

    火船借着风势,

    疯一般地撞向齐军船舟。

    江上浓烟滚滚,

    齐军的叫骂声还没停下来,

    魏军已经在浓烟的掩护下,

    杀进齐军队伍。

    乱刀齐下,

    齐军伤亡无数。

    拓跋宏言而有信,

    立刻擢升奚康生为直阁将军职务。

    他要让弟兄们知乎:

    “只要肯替朕卖命,

    荣华富贵都是你们的手中物”。

    眼睁睁看着被困的魏军队伍,

    突围而出,

    崔慧景懊恼不休,

    手下人突然来禀复,

    邵阳洲上头,

    发现了还没来得及撤离的一万多鲜卑军卒。

    还没等崔慧景动手,

    邵阳洲上的魏军队伍,

    就派人过来讨饶,

    请崔将军手下留情放他们北归去,

    他们愿意奉送五百匹良驹。

    为了五百匹马,

    放弃吃掉上万鲜卑兵卒?

    崔慧景的算盘,

    可不是这么打出。

    他准备拒绝鲜卑人的求饶,

    派人切断魏军的归路,

    好吃顿大餐入腹。

    还没等老崔下令呢,

    旁边张欣泰,

    又贼头鼠脑地凑过来话语:

    “兵法云,

    勿追穷寇。

    这些鲜卑人要是被逼急了,

    不定怎么咬我们偶。

    何况他们只是落魄残军队伍,

    我们赢了也是胜之不武,

    万一要输给他们,

    可就颜面扫地喽。”

    崔慧景觉得老张说的在理谱,

    与人方便,

    与己方便,

    能白捞五百匹马也不错喽。

    这年头,

    赚点外快容易木?

    崔慧景同意了魏军的请求,

    齐军奉命闪开一条生路,

    这支落魄的魏军队伍,

    仓皇逃离邵阳洲,

    北归去。

    拓跋宏这次所谓的南征壮举,

    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结束。

    其实出发之前,

    他就清楚,

    此行不太可能,

    从萧鸾那里占到什么便宜之处。

    不过他并没有,

    直接回到洛阳国都,

    而是去山东曲阜,

    祭拜了孔老夫子这人物。

    拓跋宏虽然撤走,

    但这只是魏军东线军事计划的失败,

    魏军的西线军事计划,

    并没有结束。

    魏梁州刺史拓跋英,

    平南将军刘藻,

    向汉中挺进继续。

    (七)

    魏朝的梁州刺史拓跋英,

    大举进攻,

    齐朝的梁州刺史萧懿,

    也不含糊,

    抄家伙上阵战斗。

    萧懿在历史上不太知名,

    但他的三弟却大名鼎鼎,

    “梁武帝萧衍”,

    这可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现在是你的兄长好友。

    南齐的梁州,

    不是专设,

    而是和秦州同时并称呼。

    萧懿的职务,

    严格上说是梁、秦二州刺史职务。

    萧懿闻警,

    立刻派部将尹绍祖、梁季群,

    率二万精兵士卒,

    在泪水边分五军下营,

    傍山为寨,

    居高临下,

    互为椅角,

    阻止魏军南下战斗。

    萧懿想法是好的,

    但弱点非常显著。

    孙子兵法一书,

    就有:

    “并敌一向,

    千里杀将。”的词语。

    魏军本就强悍,

    齐军却将有限兵力分散,

    这就给了拓跋英可乘之机遇。

    拓跋英是个聪明人物,

    他也发现了这致命一处。

    尹绍祖和梁季群都是无名小将,

    威望不高,

    只要攻下齐军一路,

    其他四路,

    不战自溃去。

    魏军精锐士卒,

    衔短刃从三面攀山而上,

    偷袭其中一营,

    其余四营果然大乱,

    被魏军狠狠宰了一票去。

    齐军阵亡三千人余,

    梁季群被俘。

    击破齐军五路之后,

    魏军浩浩荡荡地朝汉中城杀入,

    齐白马戍将看到魏军这势头,

    吓得连夜逃窜去。

    汉中已经无险可守,

    萧懿不服,

    又派部将姜修出马对付。

    刚开始的时候,

    姜修还能和魏军打个平手,

    慢慢就撑不住,

    被拓跋英强势反击,

    姜修所部,

    全军没覆。

    魏军顺利包围汉中地区,

    汉中是齐朝西北重镇,

    一旦失守,

    两川将直接暴露,

    在鲜卑人强大的攻击力之下,

    后果不堪设想,

    将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汉中城里气氛极为紧张,

    最要命的是,

    城中已经没有粮食喽。

    萧懿心里犯怵,

    他可承担不起这个责故。

    现在最重要的事务,

    是将军心稳定住。

    军心一散去,

    什么都完球。

    还是录事参军庾域有主意,

    他派心腹,

    将早就吃空的粮库,

    打上封条,

    强作镇定地告诉众将士卒:

    “看到没有,

    这里都是我们的储备粮物,

    够我们吃两年之久,

    怕什么鲜卑小虏!”

    这招果然灵验,

    齐军士气大振,

    个个都很上头。

    其实庾域这么做,

    也是非常冒险之举,

    万一魏军真围上个一年半载,

    城中有粮的谎言,

    就会不攻自破,

    齐军根本撑不了多久。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

    萧懿突然发现,

    魏军开始后撤,

    仔细打听,

    原来是魏主拓跋宏下诏撤军去。

    这次西线撤军走,

    是魏留守洛阳的左仆射李冲提出。

    李冲一直反对拓跋宏对齐用兵,

    他写了道奏疏,

    给拓跋宏,

    劝小主子不要再穷折腾了,

    见好就收。

    拓跋宏考虑了一下,

    觉得李冲说的也有道谱。

    齐朝根本就是个无底洞,

    投再大的本钱,

    也只能打水漂,

    就应许。

    皇帝说撤,

    那就撤走,

    拓跋英也玩够。

    他做事很谨慎,

    为防万一,

    他让老弱残兵先撤走,

    自己率精锐铁甲压阵殿后。

    临走前,

    拓跋英派人给萧懿捎话语,

    我要回家去,

    您就不要送了,

    老实呆在城里头。

    萧懿怀疑拓跋英在玩诱敌计谋,

    没敢轻举妄动,

    直到第二天,

    他才发现拓跋英真的撤走。

    困了我三个月之久,

    说跑就跑喽?

    萧懿哪里咽得下这口恶气,

    立刻派人追去。

    拓跋英对此早有准备,

    等到齐军追来的时候,

    拓跋英亲率敢死士和齐军玩命,

    魏军素称悍勇,

    齐军没占到什么便宜处,

    干脆撤回去。

    魏军在归途又遇上氐兵的骚扰,

    拓跋英又改打头阵,

    一路披荆斩棘,

    历尽千辛万苦,

    才回到关中地区。

    拓跋英撤军的同时,

    在雍州、司州作战的拓跋鸾、薛真度等队伍,

    也遭到了齐军的迎头痛击,

    屡战屡输,

    最后被齐军强行礼送出境,

    灰头土脸地逃回去。

    这场混乱的齐魏大战斗,

    渐渐拉下了帷幕。

    作为两大主谋,

    也是两大主演人物,

    北魏皇帝拓跋宏,

    和南齐皇帝萧鸾,

    却一直没闲住。

    拓跋宏继续他的汉化改革大事务,

    和朝中那帮反对汉化的老顽固,

    周旋应付。

    而萧鸾,

    则要开始清理对他不利的人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