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超级连接体 » 第四十四章 最美是香玉

第四十四章 最美是香玉

    (一)

    你给香玉报仇后,

    你来到了香玉的墓穴处,

    将这一切都告诉了香玉。

    你扭头正要往回返的时候,

    忽然看见那个绛雪丫头,

    也在一边擦眼泪不休。

    你从从容容地走了过去,

    她也不躲避到一边处。

    你就牵着她的衣袖,

    一同伤感,

    好大一会儿,

    二人才勉强忍住泪流。

    你邀请她去屋里坐去,

    绛雪也很痛快地应许。

    回到屋里头,

    绛雪长长地叹了口气语:

    “呜!

    从小就在一起的姐妹,

    竟见不到喽!

    看到你的悲楚,

    更增加了我的哀苦。

    我们的泪流,

    或许能感动她复生去!

    不过,

    她的神气已散,

    在很短的时间里,

    怎么能和我们两人物,

    在一起谈笑交流!”

    你语:

    “这怨我的命苦,

    以至妨害了心上人物,

    当然更谈不到消受双美之举。

    以前的时候,

    我曾好几次托香玉,

    向你传达我内心的爱慕,

    你怎么不肯来此处?”

    绛雪语:

    “我以为年轻的书生们,

    十有九个是薄情人物,

    没料到你竟至如此多情程度。

    可是,

    我和你只能从感情上互相关心交流,

    如果白天、黑夜亲吻抱搂,

    那是我所办不到的事务。”

    绛雪语罢,

    就要告别离去。

    你挽留语:

    “因为很长时间见不到香玉,

    使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幸而由于你来到此处,

    我心里才感到一点慰许。

    你能否别这么快就走?”

    绛雪这才留下来,

    过了一宿,

    此后,

    好几天也不见她再来此处。

    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

    屋内冷冷清清地无人伴守,

    更加引起你对香玉的无限怀念情绪。

    你躺在床上,

    翻来覆去,

    怎么也睡不着,

    止不住的眼泪,

    把枕头,

    都浸湿透。

    你实在安静不下来,

    就披着衣服走下地,

    将灯花拨去,

    按照以前那首诗的韵脚,

    又作了一首诗句:

    “山院黄昏雨,

    垂帘坐窗头。

    相思人不见,

    中夜泪双流。”

    作成后,

    就高声吟诵出。

    刚一落口,

    忽听窗外有人语:

    “既有作诗的人物,

    不可没有人唱和的人物。”

    听语声,

    是绛雪来了,

    你急忙开门把她让进屋。

    绛雪仔细把这首诗句,

    阅读了一遍,

    便拿起笔在后面续了一首:

    “连袂人何处?

    孤灯照窗户。

    空山人孤独,

    对影自成舞。”

    你读后,

    不禁感动得泪流。

    你怨绛雪来得太少,

    绛雪语:

    “我当然不能像香玉那丫头,

    热乎乎地体贴你,

    不过还是可以,

    多少为你分担一些寂寞之苦。”

    你一时心动,

    想要和绛雪抱搂。

    绛雪语:

    “难道只有亲吻抱搂,

    才算相见的乐趣?”

    于是乎,

    每到你感到无聊的时候,

    她才来此处。

    来了,

    也不过是饮酒、作诗句,

    有时不住下就走。

    你也尽由她去。

    你经常对绛雪语:

    “香玉是我亲爱的媳妇。

    你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常想你到底是院中哪一株?

    希望你早点告诉吾,

    也好把你移到家里头。

    免得像香玉那样被人夺去,

    再造成百年遗恨之举。”

    绛雪语:

    “故土难移走,

    告诉你也没有什么好处。

    媳妇还不能跟你一辈子,

    何况是一个朋友!”

    你不听,

    拖着她的手臂走出。

    到了牡丹生长的地方,

    一株一株地指着问她:

    “这是你不?”

    绛雪也不应声,

    只是掩口,

    笑而不语。

    (二)

    到了中秋的时候,

    你回家去过节去。

    忽然绛雪来了,

    你见她脸色很不正常,

    甚为忧虑。

    她悲哀地语:

    “我要遭大难喽,

    你早些去,

    还能够相见;

    迟了,

    就来不及喽。”

    你醒来后,

    觉得很奇怪,

    立刻骑着马不分昼夜地赶到杭州去。

    到了葛岭抱朴道院一瞅,

    原来是道士想修建一所房屋,

    而修建的地方,

    恰好长了梅花一株。

    这时候,

    道士正叫了木匠,

    拿着斧子去砍梅花树,

    你便急忙上前拦住。

    到了夜里,

    绛雪来你的住处谢语。

    你笑着吓唬:

    “以前你实话不语,

    应该担这份惊忧!

    今天我已知道你是哪个植物。

    如果你不来,

    我就要拿艾炷烧你的树。”

    绛雪语:

    “我早知道你会这样模,

    所以以前才不敢以实告诉!”

    坐了一会儿,

    你突然对绛雪语:

    “今日面对好友,

    使我更想娇妻香玉。

    我们好久没有哭香玉,

    你能同我去哭不?”

    二人相随着去到坑穴前,

    悲悲切切地哭起香玉。

    哭到一更多天,

    绛雪先收住泪,

    劝慰得你也不哭,

    才一同回去。

    又过了几夜,

    你正在屋里坐着,

    绛雪笑着进来语:

    “给你报个喜信事务!

    地府府主,

    感动你的多情,

    让香玉又回到这里来喽。”

    你很高兴地问语:

    “什么时候?”

    绛雪语:

    “不清楚,

    日子大概不会过不了多久。”

    天亮的时候,

    绛雪起身下床去,

    准备要走。

    你嘱咐她语:

    “我是为了救你,

    才从家中赶来此处,

    不要总让我担忧。”

    绛雪笑着应许。

    隔了两夜没来,

    你就走到梅花跟前,

    抱着树干摇动摩抚,

    接连地呼唤着绛雪的名呼。

    叫了好大一会儿,

    也听不到她回复。

    你返回住屋,

    在灯下搓捏着艾炷,

    准备去灼树时,

    绛雪突然闯进屋,

    夺去你手中的艾炷,

    扔到地上头,

    抱怨地语:

    “你真可恶!

    要是给我烧上伤疤,

    我就要和你绝交喽!”

    你笑着把绛雪搂在怀里头,

    还没坐好,

    香玉就喜盈盈地走了进屋。

    你抬头看见香玉,

    不由得悲喜交集,

    眼泪直流,

    急忙上前紧紧握住她的手。

    香玉用另一只手,

    握住绛雪,

    三个人相对着抽泣了半天才罢休。

    坐下后,

    你又去握香玉的手,

    觉得好像自己的空拳握着样模。

    你吃惊地问她何故,

    香玉流着泪语:

    “过去我是花仙女,

    所以凝聚在一处,

    有血有肉;

    今天我成了花鬼女,

    所以飘散到四处,

    无肉无骨。

    今天我们相聚,

    不要当成真的,

    只当是做梦一场好喽。”

    绛雪语:

    “妹妹回来太好喽!

    我真要被你家丈夫,

    纠缠死喽!”

    语罢就走。

    香玉的一动一举,

    和从前一样模,

    但在睡下之后,

    好像是抱着个影子,

    很不爽舒。

    香玉也很是痛苦,

    她对你语:

    “你把中药里的白敛研成细末,

    少掺上一点硫磺,

    放在水里头,

    每天给我浇灌一杯水,

    半个月后,

    我就能和从前一样,

    来报答你的恩情之举。”

    天刚明,

    你就到坑穴旁去瞅,

    只见地下又有牡丹的嫩芽长出。

    你日日浇水,

    百般培植,

    又让木匠做了一个雕着花卉的栏杆,

    围护在牡丹的四周。

    你的精心料护,

    使香玉非常感激入府。

    你和香玉商议,

    想把牡丹移栽到家里头,

    香玉不应许,

    语:

    “我已被害得非常虚弱,

    禁不住再遭残除。

    况且万物的生长,

    各有各的适宜环境之处。

    我这次回来,

    本来就不计划生在你家,

    要是违反了,

    反而要少活几年度。

    只要我俩相怜相爱,

    自然能有好合的时候。”

    你又抱怨绛雪不来此处。

    香玉语:

    “你一定要强迫她来,

    我自有策谋。”

    二人才打着灯笼走到梅花树下,

    香玉拿了一棵草,

    在自己的衣服上比试了尺寸,

    再用草去量树,

    自下而上,

    到四尺六寸的地方,

    用手按住,

    让你用两手一齐去摸触。

    不大一会儿,

    绛雪从背后现出,

    笑着骂语:

    “你这个小丫头!

    来了不干好事,

    反而帮助别人,

    越发来欺负吾!”

    三个人牵着手,

    一同回到屋里头。

    (三)

    一天,

    几十个骑马的歹徒,

    突然闯进你的家府。

    你知道有了变故,

    带领全家登上楼顶处。

    强盗进来,

    把楼围住。

    你俯下身子问语:

    “我们可有仇?”

    歹徒回答语:

    “没仇!

    但有两件事相求:

    一是听语两位夫人的美貌,

    是世上没有,

    请让我们瞅一瞅。

    再有一件事务,

    是我们五十八个人物,

    每人向你们讨五百两银子,

    作为报酬。”

    语完,

    强盗们把柴草堆在楼下,

    摆出放火烧楼的架势,

    来威胁你答许。

    你自然不应许,

    强盗不满意,

    要放火烧楼。

    丫头要同绛雪下楼,

    你劝语她们,

    不听你的话语。

    二人穿着华丽的衣服,

    下了楼,

    站在离地面只差三层的台阶上头,

    对强盗语:

    “我姐妹都是仙女,

    暂时来到尘世里头,

    还怕什么强盗歹徒!

    我就是赐给你们万两黄金,

    恐怕你们也不敢接受!”

    强盗们一齐仰拜,

    连声语:

    “不敢打扰仙女。”

    姐妹二人正想回楼上去,

    一个强盗语:

    “这是欺骗我们,

    这丫头!”

    丫头听了,

    返回身站住语:

    “你想干什么事务?

    趁早语出,

    还不算晚些时候!”

    强盗们你看我,

    我看你,

    没有一个话语。

    姐妹俩从容地上楼去。

    强盗们抬头看不见她俩了,

    才一哄而散去。

    香玉语:

    “姐姐别怪!

    暂且麻烦你替我陪伴马郎,

    再过半月以后,

    我就不再叨扰你喽。”

    从此,

    绛雪每夜必来,

    成了常事务。

    你每天去看花芽,

    一天比一天茂盛繁庶。

    春天快尽的时候,

    已经长了二尺高左右。

    因你急着要赶去参加科举考试,

    走的时候,

    你送给道士一笔钱物,

    嘱咐道士早晚培育。

    参加科举考试,

    你很自然的荣登新科状元榜首。

    一个月后,

    你马不停留,

    又从京城来到杭州,

    住进葛岭抱朴道院里头。

    你看见那株新生的牡丹植物,

    出一个花骨朵,

    花苞还包得严严密密,

    没有开放出。

    你正在那里观瞅,

    只见那花苞颤颤悠悠,

    不多一会儿,

    花苞就裂开了,

    渐渐地,

    一朵鲜艳的牡丹花开放出,

    有盘子大那样模。

    花蕊上坐着一个小美妞,

    才有三四指那样高左右。

    一眨眼的工夫,

    这个小美妞,

    就轻飘飘地从花盘上跳下来,

    一落地就变成了一个大美妞,

    原来是香玉。

    她笑着对你语:

    “我忍受着风雨的折磨欺负,

    专门为你等候,

    你怎么来得这样迟久?”

    二人语语笑笑地回到屋里头,

    绛雪也来到此处。

    她笑着对香玉和你语:

    “我天天替别人当媳妇,

    今天幸而能退到朋友的位属。”

    三个人就摆开酒宴,

    一边吃酒,

    一边谈笑交流。

    而这时候,

    她们终于换回了各自的衣服。

    原来香玉本是白牡丹,

    穿的白色衣服。

    绛雪本是红梅花树,

    穿的红色衣服。

    你在一边不断嘀咕,

    果然是闺蜜好友,

    连衣服都能换着穿身上头。

    直到半夜时候,

    绛雪才离去。

    你们二人恩爱如初。

    那时,

    牡丹长得已有胳膊那样粗。

    你每每指着牡丹语:

    “我死后的魂魄,

    就要住在这里,

    生长在你的左边处。”

    香玉和绛雪笑着语:

    “你可不要忘了呦!”

    过后不久,

    你忽然病了,

    下不了床去。

    你的家人来看你,

    对着你泪流。

    作为地府府主,

    你却笑着对家人语:

    “这是我复生的日期,

    并不是死期,

    为什么要哭?”

    你又对道士语:

    “在牡丹下,

    将会有一个红色的花芽,

    生长出,

    同时长出五个叶子的植物,

    就是吾。”

    语罢,

    就不再话语。

    第二天,

    牡丹旁边处,

    果然有个肥硕的红色花芽生长出来,

    果然长着五片叶物。

    道士认为这是件奇事务,

    更加勤快地打理照护。

    它长了一年左右,

    已有好几尺高程度,

    有一把粗,

    然而总不见开花结果物。

    老道士死了以后,

    徒弟们不知道爱护,

    又因它不开花,

    就把它砍了。

    想不到那株白牡丹也渐渐地死去。

    没有多久,

    梅花也跟着死去。

    你们三人在地府,

    终于相聚。

    香玉也终于知道了,

    你找叶子需、叶乌有,

    为她报仇的事务,

    她自是感激不休。

    你们三人相约来世时候,

    再聚一处。

    而绛雪也终于应许,

    来世不止做好友,

    一定要嫁给你做媳妇。

    你们三人在地府呆了两月之久,

    日夜相守。

    直到有一天,

    她们将要投胎去。

    你给她们都戴上了戒指府,

    方便以后能彼此记住。

    你赠送香玉的礼物,

    是白色戒指府,

    你赠送绛雪的礼物,

    是红色戒指府。

    你提前得知,

    绛雪将投生《红楼梦》里头,

    为薛宝钗,

    而香玉将投生《红楼梦》里头,

    为林黛玉。

    (四)

    你不胜唏嘘,

    写下长篇诗句,

    《最美是香玉》:

    “杭州道观伴西湖,

    中植梅花之高树。

    又有牡丹长丈余,

    花开时节颜容秀。

    地府府主喜其幽,

    舍读其内不他顾。

    他日偶作抬头瞅,

    遥见红衣一少女。

    掩映假山隐现出,

    急急趋出觅无处。

    自此可望不得语,

    遂藏丛树伺其处。

    料想丫头款款入,

    相偕一女着素服。

    遥望艳绝如双玉,

    生平罕见此样模。

    渐行渐近忽驻足,

    红衣少女厉相呼:

    何处生人此处居?

    你闻斯言起身躯。

    二女惊奔似箭镞,

    袖裙飘拂香溢出。

    追及短墙寂已无,

    思念弥切题诗句:

    “无限相思苦,

    含情对窗户。

    恐归沙吒利,

    何处觅好友?”

    归屋冥思情不住,

    少女忽入讶迎候。

    笑语适才生如寇,

    汹汹而来让人惧。

    不知生乃骚雅徒,

    无妨相见做朋友。

    叩其生平名香玉,

    身在富贵家族居。

    素衣女子绛雪呼,

    为其姊妹同手足。

    女急起身着衣履,

    笑占一诗友谊酬:

    “良夜更易去,

    朝墩上窗户。

    愿如梁上燕,

    栖处自双举。”

    你感其情难自处,

    握腕言说长相守。

    一日之别千里距,

    但得朝夕比翼趣。

    由此夙夜必面唔,

    唯邀绛雪每不入。

    女言绛姊性寡欲,

    不似己是情痴女。

    当为从容徐徐图,

    欲速过急非所需。

    一夕女忽惶惶入,

    满面凄凄与你语:

    陇不能守何望蜀?

    此生长别当时候!

    你问此语何由出?

    但只拭泪不复语。

    竟夜未眠晨即去,

    弄心怪之终无谋。

    次日蓝夫观中游,

    见得牡丹悦其模。

    掘得根茎移家去,

    不期日日渐萎卒。

    始悟香玉花妖女,

    怅惋不已悲极度。

    哭花之作五十首,

    朝朝临穴泪如雨。

    此恨绵绵挂心头,

    意为香玉报大仇。

    金丝楠木姐妹女,

    曾遭祸殃被你救。

    设计化作郑老头,

    蓝夫路上装钓鱼。

    三言两语敌上钩,

    破庙里头将物偷。

    叶子虚来叶乌有,

    姐妹两人治歹徒。

    精明猎人扮猎物,

    小小便宜莫贪图。

    蓝夫自命为老手,

    可怜到头把命丢。

    一日吊罢返转头,

    遥见绛雪穴侧哭。

    从容近就女未走,

    你遂把袂相泪流。

    已而挽请入家府,

    女亦无拒黯随后。

    言说香玉如手足,

    闻弄悲啼弥增苦。

    你泪九泉湿厚土,

    姊感其诚或还复。

    死者神气既散除,

    回转绝非浅功夫!

    你言己乃薄命福,

    无缘消得双美妞。

    昔烦香玉递忱头,

    邀之再三胡不趋?

    女曰当世少年物,

    十之八九薄幸户。

    今晓生义似云宇,

    愿与相誓结金玉。

    与君交心不交雨,

    夫妻之举不堪受。

    你言香玉一别距,

    寝食俱废心宁无。

    赖女少留慰思绪,

    何以决绝此地步。

    女乃经宿天明去,

    自此数日不复入。

    冷雨幽窗怀香玉,

    辗转床头泪凝户。

    揽衣更起挑灯烛,

    复踵前韵又作赋:

    “山院黄昏雨,

    垂帘坐窗头。

    相思人不见,

    中夜泪双流。”

    诗成且吟且涕哭,

    忽闻窗外燕声语。

    分明绛雪窗前驻,

    言说佳句当和首。

    你急启户迎将入,

    女视诗罢即成句:

    “连袂人何处?

    孤灯照窗户。

    空山人孤独,

    对影自成舞。”

    你读泪下怨见疏,

    欲为抱搂女不许。

    鱼水之欢非所欲,

    但慰寂廖不可图。

    于是至则唯唱酬,

    你亦由之任去留。

    常谓香玉乃媳妇,

    绛雪仙姊为良友。

    为免攀折恶人手,

    你欲抱植归家守。

    问是花中第几株?

    女曰难为弃故土。

    妻尚无终况友乎!

    你不听之捉臂出。

    毎至牡丹花木下,

    株株问女是卿否?

    女皆不语笑掩口。

    未久中秋过节去,

    忽梦绛雪满面愁。

    言有大难行将入,

    你若速往尚得瞅。

    醒而惊异备良驹,

    星驰绝尘至杭州。

    闻得道士将建屋,

    有一梅花碍其务。

    工师纵斧欲毁树,

    你急止之始无故。

    入夜绛雪来谢酬,

    你谑合该此劫有。

    向使昔日告实务,

    何致涉险遭炭涂。

    今已知卿若不属,

    必以艾草炷其树。

    女言知其有此图,

    故尔未敢悉告诉。

    生对良友思媳妇,

    遂约绛雪吊香玉。

    二人乃往临穴哭,

    更余劝你泪始住。

    一夕府主方歇休,

    绛雪含笑入帘幕。

    言其至情感地府,

    复遣香玉入杭州。

    生问何时可会晤,

    但曰时日未远处。

    临别相嘱勤交流,

    勿使孤影长煎候。

    绛雪笑诺抽身去,

    两夜不至你愠怒。

    抱树摇枝频摩抚,

    十唤不见一声复。

    乃返寻灯集艾木,

    将往灼树令归庐。

    女突夺艾掷地土,

    嗔其顽劣难理喻。

    你笑拥之坐未久,

    香玉盈盈人前驻。

    你急把腕握其手,

    三人相视哽无语。

    把女觉虚你问呼,

    香玉泫然陈缘故:

    昔为花神今鬼女,

    前实今虚故异处。

    纵虽得聚终幻虚,

    但作梦寐逢旧妇。

    绛雪且笑且别去,

    言其男子老欺负。

    香玉笑靥复如初,

    偎傍之间若影虚。

    你心悒悒不悦愉,

    香玉俯仰亦凄苦。

    遂告你一秘事务,

    白蔹硫磺相混入,

    日酹杯水勿断流,

    半月之后报君举!

    旦日往观花居处,

    果见牡丹新枝抽。

    你乃日日加培育,

    又作雕栏护其躯。

    你谋移株家中守,

    女道弱质不迁居。

    天地万物有定数,

    违之反致不济寿。

    但相怜爱勿忘去,

    所愿必能得所欲。

    生憾绛雪久不晤,

    香玉言说可强驱。

    与生挑灯梅花树,

    取草一茎裁作度。

    自下而上度树躯,

    四尺六寸按其处。

    使生两爪齐搔树,

    俄见绛雪背后出。

    笑骂婢子桀虐助,

    牵挽并肩入斋庐。

    香玉乞其伴君趣,

    两月之期功可就。

    你视花芽渐肥庶,

    花骨已盈二尺许。

    你因京城参科举,

    重金托付于观宇,

    嘱令朝夕勤伺候。

    科举幸得中榜首,

    新科状元回杭州。

    见花一朵羞欲出。

    流连之际花起舞,

    少时已开如盘模。

    俨有美人蕊中留,

    身长四指锦绣服。

    俄顷飘然翩翩步,

    宛若惊鸿映霞流。

    落地亭亭如立玉,

    舍却香玉更无物。

    一见君身笑可掬,

    莺啼婉转娇声语:

    妾忍风雨待君候,

    君何来迟煎人腹!

    入室未久绛雪入,

    笑言今日役可除。

    日日代作他人妇,

    至此可退为良友。

    摇身一变换红服,

    原本竟是梅花树。

    香玉随后换素服,

    白牡丹花是本躯。

    遂相欢宴至夜幕,

    绛雪乃去新人休。

    忽如一日生妻卒,

    你遂入山不回府。

    是时牡丹枝臂粗,

    你言他日魂寄处。

    二女笑曰君忘勿,

    莫以今言作诳语。

    后续梦中生病忽,

    家人探之泪如雨。

    你笑止之何哀故!

    此乃生期非死途。

    他日牡丹赤芽苏,

    一放五叶即为吾。

    遂不复言归家卒,

    次年果见肥芽出。

    叶如其数道奇趣,

    益愈殷勤呵周护。

    三年之余高尺数,

    枝干盈握不花刍。

    道殁弟子不惜护,

    刀斧加之斫之去。

    未几牡丹憔悴故,

    随后梅花亦凋卒。

    人故花亡树落土,

    生死契阔何所惧。

    爱情友情双坚守,

    最美香玉世传谕。”

    (五)

    你之所以要说“最美是香玉”,

    是因为在《聊斋志异》和《红楼梦》这两本巨著,

    都提到了“香玉”。

    林黛玉为什么是真正的香玉?

    细思《红楼梦》里头,

    小耗子的话语,

    才知道为何说黛玉就是香玉。

    林黛玉父亲死后,

    一直也没交代亡故的缘由。

    等到贾元春省亲结束,

    曹雪芹第一时间通过贾宝玉,

    讲述了小耗子偷香芋的故曲,

    暗示林如海遭遇两淮盐政的贪腐大案,

    不排除他们一家的亡故,

    都与被人陷害有关乎。

    《红楼梦》里头,

    小耗子变成林黛玉的模样,

    说她才是真正的香玉。

    这个细节看似是贾宝玉,

    调侃林黛玉,

    实则大有深意之图。

    第十九回里写道,

    小耗听了,

    笑语:

    “这个不难,等我变来。”

    说毕,

    摇身说“变”,

    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妞。

    众耗忙笑语:

    “变错了,变错了。

    原说变果子的,

    如何将小姐变出?”

    小耗现形笑语:

    “我说你们没见世面,

    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

    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

    才是真正的香玉。”

    “小耗子偷香芋”,

    这故事有两层意寓。

    一是揭开两淮盐政的贪腐大案事由。

    二是点明贾家等四王八公家族,

    不法侵吞国有资产和财富,

    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不法径途。

    于是乎,

    熬制八宝粥的米、豆,

    红枣、花生、栗子、菱角和香芋,

    都代表一种既得利益的象征物。

    尤其香芋,

    小耗子称之为“香玉”,

    香为美人靓女,

    玉为金钱财富。

    温香软玉代指美妞。

    林黛玉就是有价值的“美妞”。

    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家族,

    林家四代列侯,

    林如海于末代能够科举入仕途,

    足见传承能力卓越优秀。

    并没有因为世袭结束,

    而断档去,

    反而迸发出强有力的进取。

    所谓“盐课林老爷的小姐,

    才是真正的香玉”,

    就是指林家书香门第的价属。

    林黛玉,

    被小耗子称之为“香玉”,

    而不是香芋,

    体现的是她的真正价属。

    香芋只能果腹不长久,

    代表富贵传家三世而斩除。

    香玉却可以传承下去,

    代表诗书传家源远长流。

    而香芋和香玉,

    也可以类比成薛宝钗和林黛玉。

    所谓“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

    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

    是为“有眼不识真香玉”的意寓。

    “有眼不识真香玉”,

    实际是“有眼不识荆山玉”的讹传,

    但意思类似,

    就是指不识宝物。

    “香芋”不如“香玉”,

    耗子们却只追求香芋,

    不识香玉,

    恰恰反映出贾家追求富贵传家族,

    放弃诗书传家的大问题之处。

    贾家武功开创,

    从荣国公建立私塾开初,

    就开始弃武从文的转型之举。

    可惜到了第四代时候,

    仍旧毫无建树。

    随着贾政当家荣国府后,

    力推教育,

    贾家的转型处于关键时候。

    是坚持富贵传家族,

    获取眼前利益,

    还是放弃眼前,

    努力实现书香门第建树,

    转型为诗书传家族,

    成了他们要面对的重要事务。

    于是乎,

    薛宝钗的金玉良姻,

    和林黛玉的木石姻缘,

    摆在了贾家面前,

    成为向左向右的角逐。

    所谓“金玉”,

    就是金银财宝的贵富。

    所谓“木石”,

    就是笔墨纸砚的诗书。

    金玉良姻就是眼前道路,

    继续走下去。

    木石姻缘就是忍住阵痛,

    未雨绸缪。

    其实,

    贾家早已经有了金玉良姻,

    和木石姻缘之局。

    比如贾政与王夫人,

    贾琏与王熙凤的婚姻,

    都是金玉姻缘,

    是利益结合的配偶。

    而贾珠与李纨,

    就是木石姻缘配偶。

    李纨是国子监祭酒之女,

    给贾家带来了“文气”,

    和最后的星星之火之举。

    贾家大多数人物,

    尤其以王夫人为首,

    追求金钱贵富,

    他们支持贾宝玉娶薛宝钗,

    与眼前利益合符。

    薛家有财富,

    可以予以贾家空虚的内囊帮助。

    薛宝钗就是他们眼中的香芋,

    吃了就能顶饿饱腹。

    然而,

    真正的宝物,

    并不是“香芋”薛宝钗,

    而是“香玉”林黛玉,

    她代表的“诗书传家族”,

    才是解决贾家延续传承的根源之举。

    金玉良姻与木石姻缘的最大区别,

    就在于富贵传家和诗书传家的不同之处。

    古谚有语:

    “道德传家,

    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次之,

    诗书传家又次之,

    富贵传家,

    不过三代就落伍。”

    诗书、耕读、道德三类传家宝物,

    为递进发展径途。

    贾家却只处于富贵里头。

    王夫人等贾家人物,

    不识林黛玉的好处,

    坚持选择薛宝钗,

    是“买椟还珠”,

    完全不识宝物。

    曹雪芹借小耗子之口,

    点明林黛玉,

    是最适合贾家传承的“香玉”,

    是为宝黛姻缘开宗明义之举。

    林黛玉,

    就是比薛宝钗更适合贾家的发展和传流。

    贾母、贾政等人物,

    认可林黛玉,

    支持宝黛姻缘,

    才是跟贾家大局观合符。

    当然,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真情,

    也是他识得林黛玉,

    是“真香玉”的主要缘由。

    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题写“蓼汀花溆”,

    “红香绿玉”,

    就是对林黛玉的真实认知度。

    只可惜,

    都被贾元春给修改得一塌糊涂。

    王夫人坚决反对宝黛姻缘,

    也是源于贤德妃贾元春的背后支持,

    这对母女,

    寸光鼠目。

    贾元春自身也是一大悲剧。

    大观园初建成,

    元妃省亲那天,

    众人欢聚一处,

    吟诗作画好生热闹不休。

    然而,

    这不过是表象,

    在私室元妃说一句哭一句,

    把皇宫大内说成是,

    “终无意趣”,

    “不得见人的去处”,

    在“欢聚”的背后,

    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图。

    元妃的荣华富贵只享受了三年度,

    就在一场宫廷斗争里头,

    大梦归去,

    含恨亡故。

    林黛玉的真实价属,

    她自己不能体现出,

    却由李纨实现喽。

    同样出身书香门第家族,

    李纨最终成为“新涨绿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的贾家护道人物,

    使得贾兰能够复兴贾府。

    (六)

    众所周知,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

    但很多人都不知乎,

    在成书完成的清朝,

    它却是一本彻头彻尾的禁书。

    很多人都说,

    《红楼梦》是一本小孩子读不懂的书,

    很多人也对书中内容心生疑虑,

    不知道它为何会成为禁书。

    其实《红楼梦》一书,

    旁敲侧击的讲述,

    很多当时清宫之中的秘闻事务,

    这也是当时的统治人物,

    不能让它流传出来的缘由。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最初也是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的富庶子女。

    他小时候享受了锦衣玉食的幸福,

    又在被抄家之后看遍人间疾苦,

    也因此才能写出这部传世之著。

    虽然曹雪芹年少时候,

    也显赫贵富,

    但是以他的出身,

    也不可能对于宫中秘史那么清楚。

    那么他在书中所写的种种事务,

    究竟来自何人之口?

    这个人物,

    就是《红楼梦》里头,

    林黛玉的原型——竺香玉。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是曹雪芹所著,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图。

    她既有文人墨客的才情,

    又有闺中女子的娇柔。

    她是曹雪芹灵气逼人,

    富有诗书才华的奇女。

    黛玉在曹雪芹的地位相当之高,

    即是“还泪”的绛珠仙女,

    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正册榜首,

    也是衔玉而生的贾宝玉的灵魂伴侣。

    我们都知道,

    贾宝玉是曹雪芹以自己为原型去描述。

    那么,

    在小说里头,

    如此让人怜爱的林黛玉,

    是否也是曹雪芹先生以身边人为原型,

    而描绘出?

    其实,

    林黛玉正是曹雪芹,

    以身边人作为原型而进行艺术创作出。

    《红楼梦》中描绘的贾府衰败史,

    也是曹雪芹根据自己年少时候,

    家族兴衰去描述。

    年轻时的曹雪芹家里头,

    也是十分富庶,

    从小也是锦衣玉食,

    吃喝不愁,

    只是后来得罪当朝权贵人物,

    遭受抄家之苦,

    才败落到凄惨地步。

    这也与书中描绘的贾府,

    如何从一个权贵家族,

    一步一步走向衰败,

    极为相似之处。

    在曹家还未败落时候,

    曹家曾买回一个小丫鬟侍女,

    专门伺候曹雪芹写字读书。

    这个小丫鬟侍女,

    叫做竺香玉,

    她便是《红楼梦》黛玉的原型人物。

    她自幼与曹雪芹一同长大,

    感情甚笃。

    当时的曹府,

    还住着一个小丫头。

    她叫李香玉,

    是曹雪芹亲戚家之女,

    乃康熙年间任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

    任两淮盐课的李鼎是其父。

    李煦是曹雪芹嫡亲祖母的胞弟,

    李曹两家感情深厚,

    曹雪芹和李香玉从小相伴共读。

    李家后被革职抄家后病故,

    李香玉长期寄居曹府。

    据说李香玉,

    就是薛宝钗的原型人物。

    曹雪芹三人虽然身份不同,

    但三个少年少女,

    感情还是非常交好,

    就如同书里头,

    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三人物。

    当然乎,

    也有些红学专家认为,

    林黛玉的原型,

    就是李香玉,

    此人与曹雪芹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熟门熟路。

    《红楼梦》里头,

    也有表述。

    林黛玉,

    是个大才女,

    甚至将诗集写出。

    一个人物,

    可以写出几首成名诗,

    也可能一诗成名,

    但要写成一本诗集,

    绝非易事之举。

    因为一件东西,

    往往是孤零零的存在,

    但是许多品质相同的东西叠加之后,

    不仅会消除内在的孤独,

    还会由个体的量变,

    演化成整体的质变之举。

    一本诗集,

    是林黛玉绝世才华的堆积,

    是她的一生心血,

    更是她精神世界的凝聚。

    诗集记录,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等语句。

    生活在大观园里的林黛玉,

    花团锦簇,

    虽然吃穿住行,

    都靠贾府供给,

    但是仍然是锦衣玉食,

    养尊处优,

    根本不会有风刀霜剑,

    所以这种感受,

    绝不是她对贾府生活的悲语。

    事实上,

    林黛玉的这种感受,

    来自于贾府之外头,

    也就是林黛玉自身家族的悲剧。

    岁月永远不会静好,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个人只要活着,

    就无法逃脱岁月和社会关系的交织融入。

    对于林黛玉的存在,

    贾元春早就有过防预。

    省亲当晚,

    她把“红香绿玉”,

    改成“怡红快绿”,

    就是把“香玉”之名隐去。

    而就在那天晚上,,

    贾元春最终,

    还是到了自己的栊翠庵住处,

    题写了“苦海慈航”四个大字语。

    (七)

    李香玉长大之后,

    按照当时的惯例制度,

    需要入宫参选秀女。

    曹家不想让李香玉去,

    于是强迫竺香玉冒名顶替,

    竺香玉只得去到皇宫里头。

    进宫之后,

    没想到身份普通的竺香玉,

    没想到却被雍正皇帝,

    一眼看中,

    纳为嫔妃人物,

    也算是受尽宠爱贵富。

    李香玉,

    则嫁给了曹雪芹为媳妇。

    而雍正非常喜欢竺香玉,

    可惜命却不长久,

    早早就崩逝去。

    据专家考证,

    故宫博物馆如今珍藏的雍正十二妃画像,

    绘制的并不是满人美女,

    而是汉人美女。

    而从眉眼神态来看,

    这十二幅美人画像图,

    应当绘制的是同一个美女,

    而不是雍正的十二个妃嫔人物,

    这个美女,

    很可能就是出身曹家的竺香玉。

    乾隆皇帝上位之后,

    竺香玉作为雍正曾经的宠妃人物,

    自请离宫为雍正出家修行超度。

    乾隆准许,

    于是竺香玉离开皇宫去。

    也就是离宫之后,

    竺香玉跟曹雪芹又有了往来交流。

    当时曹家已被雍正查抄过一次,

    曹雪芹也已经从少爷变成了罪臣之后,

    带着妻子潦倒度日,

    甚是凄苦。

    竺香玉出宫之后,

    经常接济他们夫妻二人物,

    也给他们讲了不少宫中秘辛事务。

    正是通过从竺香玉,

    得知的秘辛事务,

    曹雪芹有感而发,

    开始创作《红楼梦》一书。

    乾隆十六年度,

    有人告发乾隆,

    竺香玉跟曹雪芹互通往来的事务。

    乾隆非常恼怒,

    作为先帝的嫔妃人物,

    竺香玉打着出家的旗谱,

    其实却是在暗中接济母家一族。

    他认为竺香玉这是大不敬之举,

    因此下旨二度查抄曹家家族。

    曹雪芹这下更是潦倒贫苦,

    而竺香玉,

    则被乾隆皇帝狠狠的训斥了一出。

    她心中感愧疚,

    本是好心相助故人好友,

    却害的故人更加艰苦,

    便上吊自尽亡故。

    可怜一位有情有义的奇女。

    曹雪芹在竺香玉死后,

    一度凄苦到靠行乞活下去。

    最终他还是凭借自己的毅力,

    完成了《红楼梦》这部巨著,

    可惜传世的却只有半本书。

    《红楼梦》问世之后,

    因为涉及到大量的皇室秘辛事务,

    还有曹雪芹和竺香玉往来的旧曲,

    因此被清皇室下旨宣布,

    封禁该书,

    也就不足为奇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