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刘承讯二试忠心 石守信兵进会州

第一百四十四章 刘承讯二试忠心 石守信兵进会州

    吐谷浑的使者来甘州,这下等于来了两批使者。第一批是在汴京求救的、跟随汉朝皇帝一起打到甘州。他们刚从大赞普阵亡的悲伤中走出来,心情已经转为期待了。直到汉军攻破甘州,被俘的楼兰大臣都告诉吐谷浑使者,前方没有楼兰可汗攻破牦牛城的消息。吐谷浑使者以为,大汉皇帝把楼兰人打的一败涂地,牦牛城之围可解了。

    第二批使者的到来,给第一批使者浇了整整一桶冷水。他们的家园已经落入敌手了,家人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两批使者哭嚎着在甘州皇宫门口求见大汉皇帝。刘承讯正和钟芳芳一起思考撰写碑文呢,一听此事,只好到皇宫大殿接见。两波使者一起恳请大汉皇帝兵发牦牛城,解救吐谷浑的大赞普家族和百姓。他们还不知道,楼兰人攻破牦牛城后立即把大赞普一族都灭了。

    刘承讯看着这些使者,楼兰可汗攻破牦牛城不是什么好消息。楼兰人在牦牛城有了落脚点,未必会迫不及待的再次往甘州撤。刘承讯当然也不想出兵牦牛城。从甘州往牦牛城近七百里山路,路不好走,军粮运送更是问题。并且,自成立以来,禁军还没有打过什么山地战。刘承讯对使者们表示,本来想围魏救赵,打下甘州城以解牦牛城之围,没想到还是晚了。他让丁忠汉好生劝退使者,容他和文武大臣们商量商量,想个万全的办法。

    吐谷浑人刚走,楼兰西祁部首领乐滋滋地来向皇帝报告,嘉峪关的三位守将带了十几个随从拜见皇帝。刘承讯很高兴,立即带上阮豹和丁忠汉去甘州城外迎接三位降将以示器重。钟芳芳好奇,也想去看看受降的场面。承讯让她去穿一身普通的宫女衣服,在她耳边低语数句,钟芳芳不住地点头。

    刘承讯穿上龙袍,带着护卫从皇宫纵马来到甘州城下。羽林大将军阮豹和都指挥使王彦升立在两旁,钟芳芳就像一个宫女一样默默的站在皇帝身后,却不见侍卫长丁忠汉。

    三位楼兰将军一前两后,下马上前拜见大汉皇帝,并报上了姓名。他们一口非常生硬的汉语,刘承讯压根没听明白说的啥。刘承讯封三人为镇西将军和行军司马,三人单膝跪地谢恩。然后,皇帝命人上酒。见侍卫端上四碗酒,钟芳芳迎上去接过酒,轻声说,“陛下,酒已端上。”刘承讯转身,去端其中一碗酒。

    就在转身这一霎那,突然后面的两个楼兰副将拔出短刀冲上前来。钟芳芳惊得花容失色,大喊,“陛下!”刘承讯却不看后面,一手压着钟芳芳的肩膀,一手搂着她的腰,迫使她坐到地上,自己则单膝着地。说时迟、那时快,阮豹和王彦升像是早已准备好了一样,拔剑上前架住短刀,四人一阵砍杀。旁边几名汉军侍卫立即冲上来将两名副将围住斩杀。

    阮豹怒气冲冲,直接一刀架在仍跪地不起的主将脖子上。主将看着这一幕已经惊呆了,不由得双膝跪下匍匐于地,叽里呱啦地叫了起来。剩下的众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他说的啥…

    此时,被此一幕吓的也跪在地上的西祁部首领大叫说,“陛下恕罪啊!臣懂楼兰语。”

    “你说说他讲的什么?”

    “他说,臣一片忠心,不知道两个副将竟然暗藏杀机。臣是冤枉的!”

    刘承讯让阮豹搜了搜主将,他倒是除了佩刀,怀中并未有藏有兵器。

    刘承讯上前扶起主将,又扶起首领,笑问主将,“刚才,你要是一起上前,说不定就有机会哦。朕可只有两名大将在前。”

    西祁部首领一听,又吓得跪下了。主将虽然没听懂,但看西祁部首领的表情动作,也扑通一声再次跪下,连连磕头,又叽里咕噜叫了一通。

    西祁部首领这次自发翻译了起来。“陛下,西讫回力向您表示忠诚,他是真心归顺大汉的!”

    刘承讯又扶起两人,并且记住了这个首领叫西讫回力。

    当然,西讫回力根本就没有机会。刘承讯几人早已预备好防止刺杀,故意转身就是要让楼兰人以为有机可乘。两人挡住皇帝的两个护卫,还有一个就可以刺杀皇帝。没想到两个副将很执着,只有两人出手也要奋力一搏。刘承讯拉着钟芳芳一起伏地,就是给不远处城楼上的丁忠汉让开箭路,射杀刺杀者。只是没想到主将并无反意。西讫回力若敢上前,神射手丁忠汉一弓开出了三支箭在等着他呢。

    在回去的路上,心有余悸的钟芳芳才知道,今日的受降完全是一个有惊无险的考验。

    刘承讯安抚了镇西将军西讫回力,让他休息两日再返回嘉峪关,为大汉镇守西陲。西讫回力提出,大儿子已经成年,希望带他一起出征为大汉效力。

    这个请求有点难倒皇帝。西讫回力没有出手刺杀皇帝,是因为他的家人尚在甘州城呢,还是真的归顺大汉呢?一时之间让刘承讯难以决断。

    西祁部首领拓跋余听完西讫回力的请求,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也担心推荐的人是不是可靠,急着要西讫回力递交投名状来表示忠诚。未等皇帝考虑完,拓跋余站出来说,“西讫回力啊,老兄我差点陪你一起满族抄斩,幸好皇帝陛下明察秋毫。你还要带儿子走?你看,大牢里面不是关着莫罗而多的三个王子吗,你敢不敢当着楼兰众首领面,把大王子杀了?!我们楼兰人说忠诚可不是口头说说哦!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向皇帝陛下证明你的忠诚了!你要是不敢,那就算了,还是呆在甘州,嘉峪关也别去了,省的到后面我陪你一起倒霉。”

    张浦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见皇帝没有说话,就命人把莫罗而多的大儿子押上了大殿。

    西讫回力见皇帝、将军们和众首领看着自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拔出长刀,怒目嗔视,大喝了几句,一刀砍下了王子的右臂。再呼喝几句,又一刀砍断了王子的左臂,第三刀砍下了王子的头颅。可怜这王子懵懂中被带上殿来,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连砍几刀,痛的满地打滚,又一刀断头。

    拓跋余击掌道,“第一刀见证了你对格罗斯可汗的哀思,第二刀是你与莫罗而多决裂,第三刀请天神见证我对陛下的忠诚。说的好!”

    承讯心想,今天幸好芳芳没有要跟着上殿,王子血染皇宫的场面实在不好看。刘承讯面无表情,振声说道,“镇西将军对朕的忠诚能经受考验,封为西讫侯!甘州刺史举荐有功,封为甘西侯!”镇西将军西讫回力和西祁部首领拓跋余双双跪谢皇帝。

    既然如此,刘承讯同意西讫回力带儿子出征,并让他带一份诏书给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告诉他大汉皇帝召见,请派使者来甘州。并嘱咐,归义军目前已经纳地归顺,没有皇帝的命令不可对归义军开战。西讫回力领命而去。

    在牦牛城的莫罗而多可汗已经命人将牦牛城能带走的全装车,年轻力壮的吐谷浑人也一并准备押送到甘州,只留下几千守军就准备班师回朝了。

    还没来得及启程,从甘州败退回来的寥寥军队向可汗报告,遭遇汉军,战斗惨烈,可汗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照此说法,妻兄所率前部两万余人凶多吉少;不仅如此,甘州城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联系上了,看来也被汉军占领了。现在,他该何去何从呢?!

    麾下只有两万多人,再杀回甘州?可能无济于事。不回甘州往哪里去呢?可汗本来觉得,派一路人马回去不保险,为了有个照应,还派了第二路。照败退回来的将军汇报,汉军光堵截的就有上万骑兵。可汗一边想,一边速召将军们前来商议对策。

    有人建议,沿着祁连山一直向西,绕过祁连山脉,从沙州到嘉峪关,收拢嘉峪关的守军,再从嘉峪关返回甘州。此话一出,立即遭到强烈反对。一路向西,再向北,再折回,沿途都是荒野。三千多里地,军粮问题怎么解决?万一遭到汉军或吐谷浑军伏击,岂不是万事皆休!提出建议的认为,汉军不可能出现在祁连山北麓;并且,过了沙州就是平原,打不过就跑嘛。反对的人又反问,你预料到汉军会出现在我们伏击吐谷浑人的地方了吗?

    大家争来争去,直到最后,可汗否决了这个方案。这样行军实在太远,路途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再说,别忘了沙州也是汉人的。

    向西不行,那么向东呢?攻克吐谷浑人的海东,这样风险要小些,可是离甘州一样有太长的路要走,并且兰州和凉州同样断了联系。

    还有人左顾右盼,小声劝可汗向汉朝请降,以牦牛城换甘州,这样可以换回家人。

    另外一种意见,返回就是死路一条,不如掳走吐谷浑青年男女还有孩童,沿途向北,进入吐蕃腹地,挨上个一年半载汉军必退,到时候再做打算。

    莫罗而多可汗曾经被父汗封为勇冠王,他本来就好战能战,如果是平时,建议投降的肯定被拉出去砍了。可此时,手头无人可用,他只得强忍怒火,仔细思索。东南西北仿佛都无路可去,而坐以待毙显然不是他的风格。可汗冥思苦想,该如何处理现在的困境。

    兰州的石守信告知中卫守军和凉州的齐藏珍,他决定对会州(今白银)的楼兰军进行最后的围剿,要求两军帮他堵截,以防会州的楼兰军队向西或向东逃窜。很快,石守信得到回复,将遵照皇帝的旨意,按照将军的要求,协助围剿。石守信以新收的汉人、吐谷浑和党项人步兵镇守兰州,调动所有骑兵,杀向会州城。

    汉军气势如虹将会州城孤立了。苦守之后,楼兰的部族首领觉得指望援军可能很渺茫了,大家都打着小算盘,想投降算了。会州城的隗名行胜此时惊恐万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投降这条路对他来说是行不通的,汉朝的上一个皇帝是他杀的,现在的皇帝肯定会找他算这笔账。

    会州的楼兰部族首领和党项首领隗名行胜再一次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商议没有结果。趁着夜色,隗名行胜带着党项部队离开了会州城。

    会州到凉州最合适的行军路线是先往西南向兰州方向,再折返向西北,可是这条线路很可能会与汉军遭遇。隗名行胜只好退而求其次。领着部队径直向西北的凉州方向而去。他希望突破汉军控制的凉州一带,并不攻城,然后继续向西北,试图退回甘州。这条路开始阶段行军非常困难,山地多,并不合适骑兵行进。

    两日后,石守信的部队和中卫城出击的朔方军,到达了会州城下。楼兰人觉得和汉军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当年的会州惨败,那都是原来浑邪王麾下的几个大部落干的,和现在凉州、会州的楼兰部落本来就不是一条心。只剩三千余骑兵的两个楼兰首领选择了投降。汉军至此已经名义上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

    石守信一边命令守义军的一名都指挥使巩固会州和兰州的防御,自己则亲率一万二千骑兵追击党项的部队;一面派人快马加鞭的向凉州送信。告知凉州军,东楼兰东部的最后一支敌对力量,不到四千人马,正在向凉州而来。是要救援凉州的党项部落还是路过,意图不明。希望齐藏珍一定要将这部分党项军队消灭或堵截。

    党项人不愧是马上民族,在沟壑纵横的会州山地行军如履平地,石守信所率领的部队根本赶不上人家的行军速度。不出两天,隗名行胜就率领部队走出了山区,进入了河西走廊的平原地带;而石守信的部队已经迷路了。石守信只好一边打转一边寻找去凉州的路。

    齐藏珍这个人做事非常谨慎。皇帝给他的任务是守凉州城,一共给了一万人,他就派了三千部队在城外搜寻。对于齐藏珍而言,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情:从汴京调过来的军粮刚刚运抵凉州,他忙着接收大批军粮,唯恐有失。

    石守信派出来的信使速度没党项部队快,等到凉州出征巡弋的部队遭遇党项人后,三千对三千,打了个遭遇战,魁名行胜不敢恋战,绕过凉州城跑了。

    部族将士跑出几十里地后,再一次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应该返回凉州,想办法将被汉军俘虏的凉州党项部落救出;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现在返回凉州等于是送死,自己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救援家小呢?!应该先向甘州撤退,等和楼兰人汇合后,再想办法打回凉州。

    前途惴惴之下,有的党项人开始怨恨和辱骂李彝景。跟着汉朝混的好好的,非要刺杀皇帝,现在弄的倒好,自己身首异处,部族人也跟着倒霉。还有人痛哭,两边都是血海深仇,不如向汉朝请降算了。就算不绕过我们这些男人,能给妻儿老小一条活路也好。

    隗名行胜放声大哭,告诉众人,“当初我不去行刺皇帝,李彝景就要杀了我和大部分党项首领。后来,楼兰人把五百人都杀了,只给了我一条活路。我也是想着只有投降楼兰人,才能保住部族,才降了。现在到了这份田地,只剩这么三千来人了!五位族长还有我,我们六个人投票,决定去留吧!先定一下,各奔前程还是少数服从多数。”

    五位族长被感动了,都说,“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

    魁名行胜说,“好!那今晚扎营,五位族长回去跟族里的将士商议一下,黄昏时候投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