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九十九章 宫中的平凡之家 皇帝的百姓人生

第九十九章 宫中的平凡之家 皇帝的百姓人生

    六月十四日是皇帝刘承讯的生辰.这种小生日,他是很少在意的,一般只会有一个简单的仪式。不知道是劫后余生,还是止戈为武,皇后萧淑沂和皇贵妃李沁特别在意皇帝的生辰,硬是要隆重的庆祝一下。见两人如此执着,承讯也就同意了。在黄河岸边过的新年,生辰就放假一天庆祝庆祝吧。

    早上,萧淑沂和李沁陪着刘承讯看了近臣们送来的礼物。根据皇贵妃的要求,一律简单朴素。承讯看着这些礼物,就问,“是不是有点太做作了?”

    李沁看了看礼物,心想,皇帝提倡勤俭,一再给大臣们讲略表心意即可,也没有收重的礼物啊。萧淑沂也有点摸不着头脑,戏弄着说道,“沁姐姐你怎么搞的吗?一再说了不要大臣们送重礼的。不过,讯哥,我觉得礼物不算贵重啊。”

    承讯一本正经地,“是啊,给皇帝送礼就送这么不值钱的啊?我是担心下午宴请大臣们,本钱都赚不回来啊!”

    萧淑沂呵呵一笑,啊,原来是勤俭的过了啊。这下,李沁倒是愣了,弄巧成拙了吗?承讯连忙表示,“就是开个玩笑。婉儿,你别当真,这样挺好。”

    李沁本来有点当真了,听到这话才放心。这回,换了萧淑沂一本正经地说,“讯哥也开始处家过日子了!”李沁在一边点点头。

    承讯点了下萧淑沂的鼻子,“你忘了在那里点散碎金银时候的样子了啊?!想想贫寒之家生活不易,君临天下任重道远啊。”

    看完了大臣们的礼物,萧淑沂非要拉着大家去淑宁宫一趟。承讯心想,忙活了这么多天,不知道她忙的什么礼物。

    淑宁宫的规格比李沁的秀宁宫略低。当初,李沁是贞妃、萧淑沂是淑妃,李沁没有义务把默认的皇后宫殿让给她,所以萧淑沂就选了汉白玉装饰物最多的淑宁宫。后来,李沁当着众贵夫人面明确让出了皇后,萧淑沂也就没有提出来要换宫殿的要求。

    三人进了淑宁宫主殿,皇后萧淑沂拿出来一本精心制作的小册子。承讯接过这本册子翻阅了一通,还真是有心的才能写出来的。

    “秦始皇(寿四十有九)二十八岁时,魏国被迫把西部与秦国接壤的土地献给秦王,韩国亦被迫把南阳地献给了秦王,秦王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一年后,秦国开启了一统天下的步伐。

    汉高祖刘邦(寿六十有一)二十八岁时,秦国已经攻灭韩国和赵国,太高帝乃属楚国之吏。

    汉武帝刘彻(寿六十有九)二十八岁时,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首个胜利,汉军士气大振。匈奴以两万骑入侵上谷和渔阳,武帝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弃用李广、公孙贺、王恢等一帮功勋之臣,力排众议,派青年将领卫青率三万骑出云中,西至陇西,收复河套地区,扫除匈奴进犯的军事据点。

    汉光武帝刘秀(寿六十有二)二十八岁时,刘秀率十三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后有步兵、骑兵一万七千精兵赴援昆阳,一举击溃王莽的百万之师。

    魏武帝曹操(寿六十有五)曹操从未称帝,是追封的魏武帝。二十八岁时,黄巾之乱尚未爆发,曹操作为宦官养子,上书陈述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请求为忠臣平反,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

    汉昭烈帝刘备(寿六十有二)二十八岁时,汉昭烈帝尚为中原小官,未至县令。

    吴大帝孙权(寿七十)二十八岁时,孙权借两年前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之威,命令大将歩鹭回师南征,得交州九郡。

    晋武帝司马炎(寿五十有四)二十八岁时,司马炎出任中抚军。此时,其父司马昭还在犹豫立长子司马炎还是幼子司马攸为王世子。

    宋武帝刘裕(寿五十有九)刘裕是南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二十八岁时,刘裕从军,当上了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

    周武帝宇文邕(寿三十有五)宇文邕是北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二十八岁时,宇文邕仿照我大汉皇帝,两次下诏书强令释放官奴、私奴,奴隶皆获自由;如果想返回齐国或陈国的,也允许返回。

    隋文帝杨坚(寿六十有三)二十八岁时,杨坚承袭随国公爵位。周武帝聘杨坚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妃,对杨坚更加礼重。杨坚年长于宇文邕,那时候还是属于宇文邕的时代。

    唐太宗李世民(寿五十有一)二十八岁那年的6月4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发动玄武门兵变。6月8日,李世民成为皇太子,各种政务皆由其决断。8月初9,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此时唐朝国土面积四百余万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余万户。

    大汉天子功盖千古之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原来,皇后这么多天都在查阅宫中书籍,把前后一千多年的史书翻了个遍,列举了一千多年来有作为的皇帝在二十八岁时的成就,主要就是为了夸赞皇帝刘承讯功盖千古。

    中原汉国和契丹贵族都以西汉刘邦后裔自居,刘承讯尊其父刘知远为汉太祖,萧淑沂只好写刘邦为太高帝,另外刘邦二十八岁的时候根本不是楚国之吏,连亭长还没当上呢,总不能把祖先写的太不济。

    其实,明明是刘承讯借鉴周武帝宇文邕,修改了萧干和张浦所制定的结束奴隶制法案,在契丹释放投下户、给奴隶们自由。这里,萧淑沂愣是写成了四百多年前的宇文邕仿照刘承讯的法令……唉,承讯无奈的想,莫非是宇文同志也是穿越的?…

    好吧,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也算是功成名就了。承讯夸赞道,“淑沂的礼物非常用心,是今天我收到的最好礼物。这也是一种鞭策。淑沂列举的皇帝们在二十八岁前,大都功绩不如我,都是厚积薄发。本来我还想后面安安稳稳地过了,现在看来,还得努力啊。不知道前半程算不算跑赢了唐太宗,后半程可是任重而道远哦!”

    萧淑沂见承讯对礼物满意,自然高兴,倒是来了句,“讯哥说我的礼物最好,那沁姐姐的礼物该怎么说呢?”

    承讯笑道,“哦,婉儿还有礼物啊?看来我这最好的礼物还说早啦,一会比一比。”

    承讯拿着小册子,“走,咱们再去看看婉儿的礼物。”

    三人又出了淑宁宫。路上,承讯问,“母后今天来吗?”

    李沁说,“没有通知母后。相国寺那边的宫人禀告,这几日,母后心情都很不好。”

    承讯追问,“什么事情让母后如此不高兴啊?”

    皇帝也是忙于国政的人,对于母亲的心思也知道的很少。母亲想念太祖了,一般就会去太庙祭拜一下,当日就回。只有怀念二儿子的时候才会伤心很多天。心情难以平复,就会去相国寺的禅房一连住上数月。

    李沁告诉承讯,“我也是后来听乐儿妹妹说的。那日,乐儿妹妹带着继沐在御花园玩。母后见了她,一改往日的假装没看见、连请安的机会都不给,而是主动过来带着孙女玩了一会。母后问继沐,知道母亲是谁吗?继沐指指说是杨乐。母后又问,那知道父亲是谁吗?继沐说是陛下。母后似怒似笑地说,胡说,这不都乱了套了!”

    “继沐一个劲地要奶奶抱抱,乐儿让继沐不要胡闹了,可母后一听更是高兴,非说孙女跟她亲才要她抱的,还一把抱起继沐。本来好好地,岂料母后看着继沐,越看越伤心,还说,真像佑儿小时候,活泼可爱又秀气。然后就泪流满面。母后临走时跟乐儿妹妹说,当初母亲错了,佑儿要是活着,孩子也该有这么大了。”

    萧淑沂接了李沁的话,“估计就是那天,母亲看到杨乐带着活泼可爱的公主,又想起了齐王,心情难以平复。”

    人啊,都是有点小心思的,承讯心想。当年继沐刚来的时候,提起凤仪公主这四个字,我都会心中一酸。承讯也说,“怪不得那天母后来跟我说,要去相国寺住几天。我看出来母后心情不好,再三追问,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母后不高兴了。母后反而让我不要胡思乱想,好好治理国家,照顾好老婆孩子,还向我提了一个要求。”

    萧淑沂好奇地追问,“是什么要求?”

    承讯简单地回复,“家事。”

    承讯一说母后临走前提了一个要求,李沁就明白了。她这两天也是劝慰了自己好长时间,冯娇的那些疯话可不就跟那些宫人们一个样。听说皇后不是她,立即跑去萧淑沂那里站队;又听说皇后不管又呼呼啦啦全跑回来了,请罪的请罪,解释的解释。李沁若有所思地对承讯说,“母后实在想多了,讯哥是仁慈之主。”

    见气氛有点凝重,萧淑沂赶忙说,“哎呦,沁姐姐你啊,这礼物没送到讯哥手上,嘴里已经开始夸赞啦!”

    说着说着,三人进了秀宁宫。李沁拿出了一幅刺绣,一个穿着契丹皇帝衣服的男子,两个穿着中原皇后衣服的女子,前面还有五个娃娃。这幅刺绣的名字叫家。

    承讯正仔细欣赏着,李沁突然抱住他痛哭。“那日以为再也见不到讯哥和淑沂妹妹了,我被囚禁在秀宁宫,每日以泪洗面,只能绣你们俩的样子排解思绪。苍天有眼,刺绣完成后没到两日,你们就回来了。”

    见李沁哭的如此伤心,萧淑沂也不由得跟着流泪了,还轻轻拉开她。“好啦,好啦!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有点伤感了哈。看你把讯哥抱的这么紧,我都不知道是该感动,还是该吃醋了。好吧,你的礼物太煽情了,最好的礼物是你的,我居次。”

    承讯帮李沁擦干了眼泪,笑着说,“都是最好的。一个让我感到了功成名就的幸福,一个让我感受到家的幸福。”

    三人坐下休息一会,吃些点心,然后准备一起去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三人先去东宫,到了以后发现,这下省事了,长公主和二公主都放假了,来找弟弟一起玩。刘继榶还那刻苦背《三字训》呢!

    一见父母来了,孩子们一起拥过来,父亲、母亲地叫。李沁看儿子脸通红,问,“怎么啦,男子汉要有气量。让着姐姐们,不能胡乱发脾气啊。”

    两个姐姐听后得意地眯眼笑,太子身边的太监赶忙回话,“回禀娘娘,两个公主不得了。《三字训》背的犹如行云流水,还说一个月前就背成这样了。太子背的差了一点点,这不,心有不甘,正在苦读。”

    李沁问,“榶儿,哪差了一点点啊?”

    刘继榶半天不说话,小小声嘟囔,“只能熟读。读的还没姐姐们背的快。”

    李沁乐了,这还不是差的一点点啊!见儿子有点难过,承讯为了鼓励一下儿子,拉着老婆和孩子们去东宫靶场,带着儿子也去展示一下才华。

    一行人来到靶场。这下,刘继榶开心了,拿过弓箭,背上箭袋,走到靶场之上,站位和握弓、搭箭、勾弦、推弓一气呵成,前手在身体的前上方划出一道弧线,开弓之后将弓拉满,靠位、瞄准、撒放又是一气呵成,砰,正中靶心;随后挪到下一个靶子前,砰,又是正中靶心;一连三箭皆是全中。

    两个姐姐拼命鼓掌,小手都拍红了,都夸弟弟箭法好。太监不失时机地向皇帝和娘娘们禀告,“吴国公和教习官都说,皇太子练箭有天赋,再练个把月就可以到正常的靶场训练了。”

    在靶场上找回面子的皇太子开心了,拉着两个姐姐就去玩了。看着三个儿女玩了一会,承讯三人和他们打了声招呼,说去看看弟弟和妹妹,让太监宫女们用心陪伴,三人又去了杨乐那里。

    凤仪公主刘继沐见了萧淑沂、李沁,挨个叫母亲,边叫边颇有点疑惑地问,“怎么这么多母亲啊?”

    萧淑沂逗她,“三个母亲不好吗?等到过节,可以收到三份礼物。”

    小姑娘似有所悟地点点头。杨乐也给皇帝送了一份生日礼物,是一幅画。画中央一颗大树,非常高大,树冠横展而下垂,浓密阔大而招风,树的侧枝上有两只不太明显的凤凰。

    别说李沁,刘承讯和萧淑沂都没看太懂这幅画。萧淑沂问,“乐儿,你这有点主次不分吧?树这么大,凤凰有点小了。”

    听萧淑沂这么一说,承讯明白了。没待杨乐开口,承讯说,“淑沂,乐儿的意思我懂了。象征我的不是凤凰,而是这颗凤凰木,喻意是我要像大树一样为一家人遮风挡雨。”毕竟,之前杨乐对承讯说过类似的话,所以承讯经过提醒就明白了。萧淑沂点点头,来看最佳礼物还真不少啊!

    三人起身要走,杨乐送行,不料刘继沐大呼,“我要跟着走!我要去找继枫哥哥。”

    承讯顺势说,“这样挺好。走,一起去吧。别兄弟姐妹弄个不相往来一样。”于是,又带上杨乐和刘继沐一起去看刘继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