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怀念的岁月 » 送葬的心酸

送葬的心酸

    前面我说过我是排行老三,算上弟弟我家里就是四个孩子。所以生活肯定是宽裕不了的,不管父母是从早忙到晚。那几年我们的生活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

    人穷了走亲都不欢迎。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母亲说起就忍不住掉泪的很小一件事,那一年我大概有五岁多的样子!我和母亲去参加外公的葬礼!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至亲的离开,母亲有多难过就不必多说。

    我记得母亲用背孩子的背搂背着弟弟拉着我,用步行的方式走到了外公家。外公家离我家有八九公里路程的样子。山区里,都是泥巴路多。

    只有路过快进城的一段路才是公路,外公离开的季节我残留的回忆里可能是入了秋,我和弟弟都穿上了两件衣服啦。那次葬礼父亲没有参加,或许有什么事!或者外出寻求新的谋生之路了。

    那天的天空也有一点阴沉,没有阳光。到外公家了,已经搭起了大棚。

    舅舅家的堂屋已经摆上了外公的黑白遗像,说真的,我脑子里有这个记忆,却记不起外公长什么样子……

    依稀记得去外公家时有一瘦高的老头老是坐在灶堂口前,农村的土灶都是烧柴做饭的那里暖和老人小孩都爱往那挤冷天里的宝地。

    那就是我对外公唯一的生前记忆,因为年龄太小了。和弟弟在外公遗像前磕了个头可能弟弟连头都是大人抱着磕的,戴上了白色的孝帽。

    就跑到了人群中,和同龄的表哥小伙伴们玩了!不懂得什么是死亡的意义,大人们也说:“外公睡觉觉了,要乖要听话不要跑远了。”

    几个姨们老是眼睛包含泪水眼里充满了红血丝。我的母亲也是眼睛都哭肿得眯成了一条线。

    农村的丧礼会请道士念经和打锣,远亲近邻都会来俗称“忙活事”或者着帮忙,认为可以超度亡者。

    所以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只知道热闹和好玩,也萌萌懂懂的知道不敢靠近大黑棺材。也许这就是人对死亡与生具来的恐惧和排斥。

    停灵三天后,一个清晨外公的棺材就送往山上的坟地下葬了。

    土葬的都是壮劳力男人们抬,记忆中棺木上放一只大公鸡,至今也不知道公鸡是用来干嘛的当地风俗。

    也许是太小了,小孩没有让去坟地。葬礼结束后,大人们就要聚在一起合计一下花费。

    我知道我家肯定是出不起什么钱,日子都难过了……。只知道母亲的泪水没有停过,母亲有姊妹六个,两个舅舅,头上有大姨,大舅,母亲排行老三。

    这里头就母亲和小姨孩子多负担重过得差。农村的婚丧嫁娶都要办席,所以免不了有残羹剩饭,我那狗眼看人低的舅母说:“二姐,那些剩菜不嫌弃就打包回去吃”却背地里给大姨和三姨一人给了一块肉。

    这是母亲告诉我的,这已经深深的刺痛了母亲的心。成为了内心中抹不掉的一道伤,每每提起都泪流满面。那天母亲并没有要剩菜,母亲说:“人穷不能没有志气,要饭都不用她施舍”。外婆和舅舅当不了家。

    回到家母亲和父亲说过这个事,他们偶尔吵架中我得知的此事。我无法想象母亲的痛苦,亲的人都那么对她,她该有多痛,和多无奈。

    任何时候,穷人都抬不起头。富贵和贫穷在任何时代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怪不得别人,穷了就该受人欺负和落后就挨打算是一样的道理。

    时至今日我领悟到人情冷暖都世态炎凉!母亲说的对,人穷不能志短。

    在以后的成长中,我却没有吸取教训。那一年母亲过得肯定是苦不堪言,现实中母亲和大姨都嫁了一个大队。

    家离得较近也走得很勤,这两姐妹的感情热络很深。一直互帮互助。

    那些年我们快没有吃的了,都是去大姨家拿米拿面。

    大姨负担也不轻,但是她家地多还大块肥沃。我家地少人多啊!

    靠母亲一个女人种地,真是吃饭都愁。日子在难我们还是没饿肚子。都健康成长着,我记得我穿过破了洞的裤子。

    冬天脚长过冻疮,母亲总是烧一壶热水倒进盆里加少许凉水按着我的手脚泡不让出盆来。冻疮经过热水促进血液循环,不严重就好了。

    这里说明一下破了的冻疮就该抹药千万别泡感染了,就难治了。

    我生命中的点滴尽在回忆里,这么多年!那抹不掉的痕迹我将一点一滴写成一个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