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之我是炼气士 » 第六章:练习王羲之书法

第六章:练习王羲之书法

    林家村,小庄园里面。

    这五天,林飞都跟马周读书,想要融入大唐,不光生活上面,还有文化和书法,字体,特别是王羲之书法方面,林飞都需要认真学习才行。

    学习课过去后,其它七岁到九岁的孩童已经离开,只要林飞和马周在这个庄园这里。

    “小飞,你过来,给我看看,你练习的书法怎么样了。”马周整理好学堂里面的事情,对着林飞挥了挥手,示意林飞过去小桌这里。

    “好的,马大哥。”林飞走过去。

    “嗯,我给你磨墨。”马周拿着油墨,开始慢慢磨了起来。

    林飞点了点头,拿着毛笔,想了一下,写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文锋宛若剑刃,苍劲如龙!

    “不错,你的书法应该模仿王羲的字体,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我们评价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马周评价道。

    “是的,马大哥,我也喜欢王羲的字体,所以按照他的字体进行模仿。”林飞微笑道。

    马周道:“嗯,观摩你的书法!苍劲有力,每一笔一划,都中若泰山!和书圣王羲之的飘逸书法有些相似,你现在可以慢慢练吧,我相信你以后肯定领悟自己的一套书法,要是你能够跟书圣王羲之媲美一番,已经足以,自成一派了!”

    “马大哥,过奖了,没有什么事情,我可回去了,最近还需要练字呢。”林飞郑重道。

    “嗯,不愧是小郎君呐,你现在跟其它孩童相比,不但优秀就算了,现在还虚心学习,又刻苦,不错。”马周一脸赞赏。

    “马大哥,再见啦。”林飞收拾好东西,就离开学堂。

    马周看着林飞的身影,十分佩服这种毅力强大的孩子,他的心更加决定跟定这个孩子,这几天的相处,他看出这个孩子的不凡之处,不光学习方面,更有待人之道上,更让人舒心。

    ......

    在村的道路上,林飞考虑王曦之的书法问题,他可是知道下一任帝皇对于这位的书法很是赞赏,所以要跟紧王羲之的书法,再不能刻意接近的情况下,学习下一任帝皇的所好也不错。

    在李世民的影响下,学习书法的人,统统都以“二王”为宗,确定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赞誉王羲之有加的情况下,却对王献之稍嫌冷落,甚至有贬低的意思。

    大唐建立初期,前面经历了动乱的南北朝和短暂的隋朝,当时的文艺潮流是反对浮滑,崇尚风骨。

    因为南北朝时期,南方文学一直是“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讲究辞藻华丽,但是半天说不清个事情。

    因此从隋代开始,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对这种浮华轻薄的文风表示不满了。

    到了唐初,魏征等名臣更是严词斥责梁、陈文风的浮靡与纤巧,并提出了合南北之长,折中相济的文学主张。因此在书法理论上,唐太宗李世民首倡以骨力优先的书法理论,也是当时的文艺潮流在书法上的折射。

    对王羲之的书法认为“博精群法,特善草隶”,并且认为王羲之书法达到了“古今莫二”的高度。

    后世对王羲之的书法评价是“如谢家子弟,纵不复端正,爽爽有一种风气”。同样,擅长书法的梁武帝也夸奖王羲之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

    再说说唐太宗的书法师承,唐太宗师承虞世南,而虞世南的书法师承隋智永,而智永又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张怀瓘《书断》中曾记载,一日唐太宗模仿虞世南的字体写了个“戟”字,但最后那个“戈钩”没写,让虞世南给写了。

    然后拿给魏征看:“老魏,你来看看,我现在学老虞的字,写得怎么样了?”魏征看了之后说:“陛下,您这字写得还真不错了,这个字中最好的一笔就是这最后一笔的钩。”唐太宗幽幽地看了一眼魏征,叹了口气心里说:“尼玛,还真懂书法啊!”

    虞世南的书法美学接近儒家的中庸思想,写的字中正平和,被誉为“君子藏器”。

    唐太宗一直都对虞世南惺惺相惜,而对他们这一派的祖师爷王羲之更是推崇备至,也就理所当然了。

    总之,王献之的书艺对后世影响深远,自有独立的价值。以“二王”并称也成为书史上的专名。“父之灵和,子之神骏,皆古今独绝”,难怪人们称王羲之为“书圣”,称王献之为“小圣”了。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病危,临终时他召见太子李治。太宗说:“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吾所欲得《兰亭》,汝意如何?”作为儿子的李治听到父亲这样的请求,亲自把《兰亭集序》装入玉匣之中,放在太宗皇帝面前。

    这是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对另一个书法爱好者的理解,然而这份理解却使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永远地沉睡在昭陵之中。

    《兰亭集序》,正是这部书法作品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否则王羲之也只是浩瀚历史烟波中的沧海一粟而已。

    王羲之把自己的余生投入到书法当中,书法就是他的命,就是他的精神寄托。正是如此,他才成就了“书圣”的美誉。

    李世民对王羲之推崇备至,甚至亲自为他立传。

    这不仅仅是看好王羲之的字,还有一层更深刻的政治、社会、文化原因在里面。

    大唐是建立在数百年的战乱之后,在建立初始,李世民要治理好这个国家并使之由乱到治,由兴到盛,必须把魏晋时期遗留下来的思想自由开放,个性极其伸展的文化纳入到一个新的规则之中。要纳入一个新的规则就必须提倡并推广一种风格。

    李世民正是为了这种需要,不惜代价去推广王羲之,他叫世人都去学习他,追随他,仿效他。

    这样李世民就把文人的思想纳入到这一楷模性的、法度的轨道之中。这或许就是李世民推崇王羲之的原因吧。

    林飞感慨李世民这个人的智慧,但是现在这个时期是李渊掌权,也不好跟李世民走得太近,现在过去接近李世民,都不知道这位秦王会不会给你进入秦王府,父亲林霄对于李渊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手下,李渊念情,不代表李世民会对父亲高看一样。

    现在还是提升实力,马周就是为他站在前面的对象,他林飞站在操控就行,他年纪太小,不好走到前面。

    至于能不能进入李世民的视线,这个要看看自己的实力够不够大,要是势力和实力够强,他林飞就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拉拢目标,毕竟他们林家算是皇室李家的家臣罢了。

    有实力,连皇帝李渊都高看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