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宋:从国舅到曹操 » 第113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113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张浚和杨存中两人意识到危机,忍不住担忧的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眸中看到了同样的情绪。

    而就在此时,赵构的声音缓缓传来:“面对此次危机,两位爱卿有何想法?”

    听闻赵构开口问着两人的意见,张浚早就难耐不住,率先开口大声道:“金人狼子野心,亡我大宋之意昭然若揭。”

    “陛下要是不加以防备,恐怕又要重蹈汴京城破旧事。”

    张浚这话说的是当年金人撕毁澶渊之盟南下侵宋之时,整个大宋朝堂都没有做好准备,

    而是听闻金人南侵,朝堂上各派系大臣互相攻讦不止,

    而边境防线武备松弛之下被金人势如破竹般接连破城,一直打到开封城下。

    剩下的事就不用多说,金人攻破开封城,将大宋皇亲国戚掳到苦寒的五国城。

    所以为了避免金人的兵锋,提前整顿兵备就迫在眉睫。

    接着赵构又问起杨存中的意见,杨存中此人十分圆滑,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

    而是低头拱手道:“下官对于张相公的建议也是认同的。不过这事我觉得最好还是和汤相公、王相公等朝中诸公共同参详,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才好。”

    听完杨存中的话,张浚在一旁忍不住心中吐槽道真是个墙头草马屁精,惯会讨好皇帝,哪里风大往哪里倒。

    赵构也知道杨存中这人明哲保身,谁也不得罪。

    但他内心中最看重的就是杨子甫这种没有自己想法,只是执行皇帝命令的孤臣,这才是将其引为心腹的理由之一。

    闭目沉思片刻,赵构嘱咐张浚道:“爱卿的话让朕深有同感。这样吧,你以枢密使的身份严令江淮防线各部做好备虏事宜。”

    张浚起身领命,接着又有些担心的说道:“北方江淮防线有数万大军驻守,料想金人不会太快突破,只是唯有金人水师来去无踪不得不防啊。”

    本来临安这个地方就不适合当做都城,但赵构一意孤行非要居住在这里,就是因为此处距离钱塘江还有东海非常近。

    如果陆地上抵挡不住金人兵锋,赵构就能坐船出海藏匿于茫茫大海上,等各地勤王大军将胡虏击退,他又能登岸继续当他的皇帝。

    当年南宋初步建立的几年,金国军队在金兀术的带领下其实攻破过临安城,但是赵构鸡贼的乘船出海藏到明州外的舟山群岛。

    而金国大军被前来救援的大宋各军重重围困不得不退兵,接着某无良皇帝就下山摘桃子,继续当他的人间帝王。

    听完张浚的话,赵构沉声问道:“朕记得去年不是让沿海制置使庞高平剿灭舟山海贼吗?结果如何。”

    张浚苦笑着答道:“大宋水师十几年间没有添加新船,武备荒废下早已不堪大用,”

    “因此庞使君虽然几次进剿但一旦官军前来,这些舟山海贼就化整为零,没入舟山群岛内,剿灭起来很是困难。”

    赵构大怒,这个庞高平竟然如此无能,连一些流民聚集起来的海贼都剿灭不了,真是个废物。

    于是,赵构有心将庞高平撤换掉,就开口问道:“这庞高平如此无能已不堪大用,还是换个有能力的人吧。德远可有合适的人选?”

    张浚被突然问起,心中斟酌片刻并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毕竟他熟悉的一众将领里陆战在行的很多,

    但是既熟悉水战,又能够独当一面、独领一军的将领基本没有。

    这时,他脑海中忽然想到曾经在岳飞军中任踏白军统领的李宝熟悉水战,而且目前仍然健在。

    但是他想到岳飞部下这个标签,又害怕赵构多想,

    正在犹豫间就听到一旁的杨存中忽然开口说道:“陛下勿虑也,臣知道一人既擅长水战又擅长陆地骑兵追逐,可统领大宋水师。”

    而刚才听到赵构的问话,杨存中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个人的影子,那就是曾经的部下李宝李立松。

    作为赵构心腹,他其实明白皇帝的心理,他在意的不是这员武将是谁的部下,而是在意的是这个人会不会听话,能不能被皇帝掌控住。

    如果这个武将肆意妄为,不听从皇帝的话,就算是他杨存中也是会失去皇帝信任。

    听到杨存中的话,赵构疑惑又好奇道:“哦,还有这样的人,杨子甫快快说来。”

    于是,杨存中捋了捋修剪的整齐的胡须,笑着将李宝身世和盘托出。

    赵构听闻此人虽然是岳飞部下出身,但是赋闲在家十几年并没有自怨自艾,

    反而经营有道开办着酒坊和商社,成为临安城内数得着的富商巨贾。

    赵构心想此人如此善于经营财货之道,那就算是掌握水师兵权,他也不会心生异志,

    毕竟辛苦半辈子才积累的财富,哪能铤而走险。那些豁得一身寡敢将皇帝拉下马的人,本来就是无牵无挂。

    况且一个爱财的武将,相比不爱财却总是声言北伐的武将更能让人放心。

    想到这,赵构颇感兴趣的说道:“嗯,杨子甫推荐的人朕还是放心的。这样吧,明日一早你带他进宫面圣,朕看看此人才干如何。”

    杨存中躬身施礼,口中称是。

    而一旁的张浚开口问道:“官家容禀,这户部不拨款,准备粮草、训练士卒一事还是无法进行。”

    赵构头疼的按了按两边鬓角,缓缓说道:“过两天举行的例行朝会上,诸位爱卿拿出个章程来,然后集中朝议吧。”

    发觉赵构的小动作,张浚和杨存中齐声开口道:“臣下遵旨,”

    然后不等赵构有所表示,张浚和杨存便起身告退离去。

    等两人走后,赵构瞥了眼一旁安静侍立的的蒋春,开口缓缓说道:“你给江淮防线主将王权去个密信,”

    “朕的意思是一旦金人渡过淮河南下,切不可以卵击石,要保存好大宋的生力军。”

    听到赵构口中的言语,蒋春躬身领命,接着便出去遣人给王权写密旨。

    而赵构看着空荡荡的大殿,自言自语般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看李宝此人能不能让朕满意。大宋水师不能交到目无君上之人手里。”

    而与此同时,在距离大内皇宫不远的建王府内,

    冬日的阳光普照四方,结束了几日里的阴霾天气。温暖的光芒照在身上让人暖烘烘的想要好好睡个懒觉。

    这天上午,李公佐给建王府运送酒水后,在书房里面见建王赵玮,两人又谈论了会儿如今朝政局势。

    最近坊间传闻金人有异动,赵玮忧虑的叹了口气,说道:“一旦金人南侵的事情属实,那两国就不可避免地动起刀兵。而天下间又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有多少农田荒芜。”

    看见日后登基为帝的建王如此爱民如子,他知道赵玮这是本性使然,

    而以忠厚纯孝为名的赵玮,就如后世历史上描写的那样,是个忧国忧民的好皇帝。

    因此李公佐劝谏道:“殿下不必忧虑,只要我辈发愤图强,就一定能将金人重新赶回辽东,收复山河拯救沦陷的百姓。”

    赵玮听完李公佐的话,点点头转移了话头,不想继续谈论这些沉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