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宋:从国舅到曹操 » 第70章 送吴仁义上路

第70章 送吴仁义上路

    听到母亲陆氏的话,

    李公佐本想说何必这样麻烦在此地成亲就行,可他忽然意识到,现在租住的宅院是有些狭小。

    如果不弄个大院子,难道让新娘子和妾室素雪住在一起?大被同眠?

    哇!想想就刺激。

    但在这个时代也就YY一下可以,妻妾相见时争风吃醋那都很平常。

    这时,只听陆氏扭头笑眯眯跟李宝商量道:“官人,咱这宅院实在是太小了,反正咱家也不缺钱,不如买个大点的宅院吧。”

    听闻陆氏这么一说,李宝顿时有些心动,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是“京漂”一族的梦想啊。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临安城内地方本就狭小,并不适合当做都城,

    这也导致大部分百姓,乃至众多中低层官员都是租房居住。

    就像在后世,能在北京三环里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从心理上来说就有了归属,不再是异乡人。

    李公佐看着陆氏和李宝两人兴奋的议论着要买房子,心中浮现一抹遗憾,

    前世时自己没有能力购买一套房子,让父母来大城市享福。

    想到这他考虑片刻,主动说道:“这样吧,购买宅院的钱我来出,您二老的老本还是继续存着吧。”

    李宝知道小儿子如今可是腰缠万贯,也就不再客气。

    他哈哈大笑着说道:“那也好,我俩老了,今后这个家还是要靠你。”

    第二天一大早,

    陆氏就早早的起床,带着蒲兰馨等人去牙行寻找临安城内的房源。

    而在临安城外的李氏酒坊,

    程大山作为酒坊的副掌柜,更是早早就来到酒坊。

    指挥酒工们开始酿酒,程大山见李公佐吃着早食走进来,连忙迎上去说道:“东家,您来了。”

    李公佐将嘴里的食物咽下,问他道:“大山,这新酒产量如何?可曾跟得上酒楼、茶社的消耗。”

    程大山自豪的说道:“就能产一百缸原酒。经过勾兑法进行勾兑后,酒坊的产量不仅满足消耗,甚至还有富余。”

    李公佐点点头,两人就在各个厂房里察看生产情况。

    这时,门口院子里,阮小乙正指挥伙计、力工们将酒缸搬运到大车上,准备将生产的新酒运往各大酒楼、饭店、茶社。

    “小乙,最近外出贩运酒水可曾遇见麻烦?”

    听到熟悉的问话声,阮小乙扭头看见几日未见的李公佐漫步走来。

    他笑着迎上去说道:“二郎哥哥,咱们这么多人跟着,哪个不开眼的无赖子敢打车队的主意?”

    “欸……也不可大意。”

    两人说了会儿话,李公佐交代他还是要注意安全,如果真的发生什么事,就保命为主,千万别逞强。

    阮小乙笑嘻嘻的大声喊道:“知道了。”说着就赶着骡车出发了。

    李公佐摇摇头,阮小乙和程大山差不多大,如今仍是孩子性格,真得给他寻一门亲事管管他。

    ……

    此时的临安城西北钱塘门外,

    距离钱塘门城门口不远的一处官道旁,

    身戴枷锁的吴仁义披散着头发,身上的锦服早就换成了破旧的粗布囚服。

    在他面前,除了吴府一众亲人,还有一位面色阴郁身穿锦服的年轻男子。

    男子身后则是一位容貌极美的年轻少妇,这美妇人身穿一套鹅黄色襦裙,云鬓挽成妇人发髻,如墨的乌发上别着一只镶金的发簪。

    她的五官非常精致,琼鼻红唇开合间笑颦如花,媚态如风的腰肢下,浑圆的磨盘格外引人注目。

    此时的吴仁义面色悲怆的对年轻男子说道:“多谢汤郎相助,要不是您,我吴仁义此次难逃一死。”

    “哎!哪里的话,还是父亲顾念与吴家的同乡之谊,这才出手相助。”

    原来这年轻男子就是汤思退的次子汤硕,他听说今日吴仁义就要被流放至崖州岛,特意前来相送。

    这时,还不等吴仁义告别家人,他身后跟着的两个衙役连声催促道:“几位郎君就送到这吧!犯人该上路了,要不然该误了时日。”

    这两位衙役乃是大理寺派来押送吴仁义的公差,见这群人一直说个没完,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汤硕听到对面公差不耐烦的话,扭头看了眼一旁的管家崔庭之,

    崔管家瞬间明白汤二郎的意思,这是要当着吴仁义的面打点两位公差,好让他们一路上多多照顾他。

    于是,他从内搭里拿出一袋铜钱,笑着递到两位公差面前,希望他们能够在路上照顾好吴仁义。

    一旁的吴乾看到崔管家拿出的钱袋,目测有个几十贯钱,

    他忍不住心中暗骂,黑了心的牲畜,老子送你们那么多金银珠宝,就拿出来这么点打发人,真是个铁公鸡。

    此时,吴仁义知道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候,想到自己今后凄惨的日子,不由得悲从中来。

    他抱着吴乾的肩膀,在他耳边低声说道:“你和家中亲眷分批返回老家,不要一起上路。”

    吴乾虽然不理解吴仁义说这话的意思,但还是点头答应。

    见吴家父子、亲眷围在一起抱头痛哭。

    汤硕身后的美妇人凤眸中闪过些许不忍,她看了眼低头沉默不语的丈夫,示意崔管家将吴仁义父子搀扶起来。

    而她则伸出皙白的藕臂,将跪地痛哭不已的吴家女眷,一一搀扶起来,

    丽人开口并劝道:“几位娘子不要伤心了,吴朝奉只要安全到了岭南,未必没有相见之日。”

    吴仁义听到丽人空谷幽兰的声音,知道这位妇人正是汤硕的妻子颜青黛,

    他感动地说道:“颜娘子说得对,你们都回去吧。”

    说完他深深地看了眼吴乾,转身沿着官道大步走去,这一走竟是再也没有回头。

    吴乾知道吴仁义这目光的含义,这是让自己尽快启行,免得再在临安待下去,被人整的家破人亡。

    直到吴仁义和两名公差已经看不到身影,汤硕这才松了一口气,终于将吴仁义的事做个了结。

    汤硕又假惺惺的安慰了吴乾两句,就对身旁艳冶柔媚的美妇人说了声:“青黛,咱们走吧。”

    此时,正宽慰吴仁义妻女的颜青黛,听闻夫君的话,连忙向吴府众人告辞。

    这才迈着莲步随汤硕登上不远处的汤府马车。

    与此同时,站在城门不远处的李公佐,将众人送吴仁义上路的一幕看在眼里,

    看到吴仁义妻妾子女抱头痛哭的样子,他忍不住心中感叹,人这一辈子争名逐利图的是啥?

    吴仁义已被流放,吴家之人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肥羊。

    就算吴家众人安全的回到老家,靠吴乾的德行,那些吴仁义拼命积攒的家财反而会成为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