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丛林进化 » 006 归队

006 归队

    睡了六年的“大觉”,治安所跟昏迷之前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墙上和柜子里多了许多防爆工具,其中大多是之前没见过的,可见这几年安全形势变化很大。

    放眼看过去,治安所里大多还是穿着旧式警服的普通警员。

    只有极少数的几个穿着特制警服。这种特制警服的躯干关键位置和手肘由防弹纤维和碳纤维构成,或许是进化治安员的标配。

    这都是一群可歌可敬的人啊,和普通人一样每天面对着核污染的威胁,还要撑着凡人之躯,面对强悍且不要命的无痛人。

    见到李成蹊,大家纷纷停下了脚步,片刻,鼓掌渐渐响起,众人纷纷点头示意欢迎他的回归,个别女同僚甚至默默留下了眼泪。

    李成蹊从前就是治安队里的焦点人物,不是因为他立过多大的功劳,而是玩命的性格,字典里从来就没有退缩二字。

    不是受伤,就是在受伤的路上,但只要不是住院,第二天必定精神抖擞的回到工作岗位。

    在核污染的雾霾下,大面积的人口死亡,队伍最需要的就是李成蹊这种无畏的精神,一种无论面对任何挫折,跌倒以后从新站起来的态度。

    尤其在如此重伤且昏迷多年的情况下,一醒过来就立马回到工作岗位,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极大的鼓舞。

    李成蹊没想到大家对自己的归队反应如此强烈,收起平日的嬉皮笑脸,庄重的举起手敬礼,道:

    “三级探员李成蹊,因伤修养六年,现正式归队!!”

    这群人,或许就是人类在如此浩劫面前,社会仍能保持平稳运行的主要因素了吧。

    肖彬走了过来,把手搭在李成蹊肩上,捂着脸,哭得比女警还厉害。

    这感情丰富的话痨,虽然没从前那么话痨,但感情好像比以前更丰富了。

    此时,张懿适时地走出来收场,道:

    “李成蹊的归队给了大家很大的鼓舞,但现在不是激动的时候,分离机如果不是个案,将会导致免疫人更大面积的失踪,大家抓紧回到岗位工作。”

    李成蹊看向张懿,似乎明白了她为何这么急着让他归队,或许她并不是不近人情,只是用这种粗线条,来伪装自己的真实情感。

    走进会议室,此时已有四人在里面等候。

    坐正中间的是治安所长官,看上去大概四十出头,身材魁梧,国字脸让整个人透出一股军人的威严,唯独脸色比较奇怪,像是皮肤上面打了一层厚厚的粉底,惨白的肤色和刚毅的身形形成强烈反差,有种肌肉萝莉的既视感。

    旁边的是副官,瘦削的鞋拔子脸略显沧桑,应该比长官年轻几岁,但看上去却显得更老一些。身体是极不协调的粗壮,加大号的特制警服似乎也快要被撑裂,肌肉喷张得像只美洲巨蛙。

    这两位都不是昏迷之前的长官,张懿给李成蹊一一做了介绍:

    “这是我们所付奕长官,三年前陈长官殉职以后由省部派过来接手工作,付长官原来隶属于第四野战军,防御强化。”

    “这位是佘副官,跟付长官一起从野战军调过来,应该一眼就能看出,力量强化。”

    付长官起身握住李成蹊的手,拍了拍他肩膀,道:

    “成蹊能醒过来,对治安所的同僚是莫大的振奋,我听过你受伤前的工作事迹,很不错,敢拼。”

    “一归队就捣破这个拥有分离机的团伙,立了大功,回头得从新评级,要委以重任。”

    付长官果然是军人出身,说话简练,直来直往,也毫不掩饰心中的赞赏。

    一旁的佘副官抿着嘴点了点头,看得出是个不善言辞的人。

    付长官微笑拍了拍肖彬肩膀,以示鼓励。

    坐在副官对面的,是两位学者气质的年轻人,应该是专家组成员。

    张懿应该也是刚刚见到两位专家,双方简单寒暄了两句便正式开会。

    肖彬把现场情况及审讯结果详细得有点过头的介绍了一遍,其中也有一些推理成份,但还是比较中肯和合理的。

    当然,也不忘给招供的工作人员求情,宽大处理是不可能的,至少给予犯人应有的尊严,不要马上就枪毙了,并且枪毙以前可以和家人再见一面。

    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在如此重大案情的前提下,说这些确实有点不合时宜。

    奇怪的是,两位长官和张懿竟然没有出手制止,还是认认真真的听完了。

    反而是对面的两位专家,显然是被这忽如其来的求情雷住了,期间手机还震动了两次。

    眼看他们认真阅览的架势,想必是现场的专家发来了一些重要讯息,所以几次试图打断,但见长官都没出声,还是忍住听完了。

    长官听完肖彬的陈述,对肖彬的请求给予了肯定答复,并且让肖彬好好借助招供人员的信任,从拉他们入伙的联络人入手,看看能否顺藤摸瓜,找到该团伙的上层组织者。

    随后便询问起专家组成员,分离机那头是否查到有用讯息可以交流的。

    其中一名专家迫不及待的说道:

    “从机器的外型判断,这是一款米国出品的第一代分离机,官方渠道我们没有引进过。一代分离机的提炼效能比较低,个体提取注射量上限只有三份左右,两年前已经被绝大多数国家淘汰了。”

    “目前国际市场上单次注射量的介质售价,已逼近五十万米元,不会再有国家或正规组织使用一代分离机了,因为要获得新型分离机并不难,这一点比较可疑。”

    另一位专家接着说道:

    “我们海关和边防海防对进口把关极严,这种大型仪器很难进口,或走私进来。”

    “哪怕有通天能力,也应该采购新型分离机,费尽周折搞一台淘汰的机器,不合理。”

    刚醒过来对局势不太了解的李成蹊疑问道:“所以,即便一些极落后国家,甚至地下组织,也不会用这种机器了吗?”

    “......”

    专家答道:“国家层面是不会的,因为绝大多数国家都不缺新型分离机,缺的只是正常死亡的免疫人口,免疫资源异常宝贵,不会用这种过时的机器浪费资源。”

    “包括国外的地下组织,因为免疫人口价值实在太高了,按目前行情7、8个免疫人就能换一台新型分离机,何苦用用这些过时的机器呢。”

    张懿对着李成蹊解释到:“给你补充两个背景吧,首先,大多数国家免疫人交易都是十分猖獗的,不仅是有组织的犯罪集团,普通的辐射病人也会通过抓捕免疫人换取介质,这除了治安环境差的原因外,大量分离机的流通,导致介质提取十分容易才是关键。”

    “我们国家通过严格管控分离机,大大降低了针对免疫人的犯罪事件,所以我们的免疫人失踪率也是全球最低的,近期此类失踪案例有所上升,很可能跟分离机的流通有关。”

    “此外,重度污染的农产品对未免疫人伤害极大,各国都制定的安全标准,其中尤以我国最严。但由于我们是全球工业门类保存最完整的国家,国际贸易量巨大,所以也成为了污染农副产品的主要倾销地。为防止这类产品对人民的危害,国家对进口和走私把关极严。”

    李成蹊不解道:

    “这几年我们海关发展的这么厉害吗?滴水不漏?”

    肖彬抢着回答:“你昏迷不久后死亡人口达到临界值,社会运转降到很低的水平,国际贸易量只有灾难发生前的两成,海关把控起来本就不难,那么大一台机器运进来不被发现就见鬼了。”

    “走私呢?”

    “所有国家都希望得到我们的商品,但我们国家的安全标准太高了,许多产品通过合法途径都进不来,只能选择走私。”

    “出于对人民生命安全的考虑,我们边防海防一直在加码,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走私也十分困难。”

    “那少数被抓的免疫人,怎么被运出去的?”

    “出口并没有像进口管制的这么严,少量运出去还是在所难免,但去年起出口也加强管制了,免疫人也很难运出去了......”

    “这么说,对出口的加强管制或许也催生了国内分离机的需求。”

    “当然也不排除,根本没运出去,只是被吃掉了,直接食用免疫人的血肉还是可以摄取到少量介质,只要长期食用,也可以缓解辐射病......”

    “......”

    “......”

    眼看案情汇报变成大型科普现场,两位专家是彻底傻了眼,一起瞄了瞄听得津津有味的付长官,盼望对方可以出手制止。

    付长官大概也是感觉到了专家的眼光,正声咳了咳,打断道:

    “这些无关案情的东西你们会后再讨论吧,我们看看专家组还有没什么需要补充的。”

    专家点点头,颔首道:“由于目前掌握的信息比较有限,技术层面我们先交个底,不管是一代机还是二代机,因为核心器件的封装要求极高,都是不可拆卸的,因为一旦拆卸,提纯反应就不可能精准把控,会直接破坏掉介质。”

    ”我们会联系总部,查查各机构在一代机研发测试阶段是否有未登记的进口样机”

    另一位专家补充道:“目前疑点主要有两个,这台分离机是哪来的,二是为什么要用一代机。”

    付长官思索片刻,道:“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台机走私进来的时间比较早,当时一代机还是主流。”

    张懿答道:“这样的话,这台机私下运行时间起码有两三年了,我们会核查厂房的过去几年的使用情况,追踪这台机器在国内的运输轨迹。”

    肖彬接话道:“当时把分离机弄进来的难度和现在没多大区别,所以关键还是查清机器是怎么运进来的。”

    付长官皱了皱眉,回:“这样的话要对全国海关和边防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牵涉面太广,需要时间比较长。”

    “但如果无法确定这只是个案,全面检查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会如实向上级汇报情况。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还是顺着机器和被逮捕人员往上追索。”

    专家补充道:“接下来我们会把机器运回局里拆解研究,看看技术层面还能否找到更多有用信息。”

    “好的,等我们法证组采集好指纹等信息后,机器就可以运走......”

    会后出来,现场反馈已经把仪器的操作人员带了回来,考虑到此人可能掌握比较多有用信息,所以马上对他展开审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