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逐鹿在明末 » 第五十三章 乡野

第五十三章 乡野

    守城之战,一点破则一线破,一线破则一城破。

    随着城墙整个被官军夺取,本就因雨日遭袭而出乎意料的流贼全军皆溃,更是在城门被突破后一窝蜂似的,本能的朝着官军专门漏下的西门走去,少部分自以为精明的流贼则试图从南北两侧突围,却被早有准备的官军绞杀殆尽。

    敲山虎和另两个贼首想出门逃窜,正好撞见了绕过来埋伏的百名精骑,于是逃亡的流贼大队当即被杀了个对穿。

    不到半日,远安城即一鼓而下。

    远安被流贼祸害的了半个多月,城中几千人不是被杀就是从了贼,此刻的县城根本没有几个活口。大部分的粮食和金银也被扫地王等大流贼带走了,所以这一战的收获也没多少。

    但控制县城后,梁三立刻就从县衙库房中抄出了远安县保存的红契。

    红契就是盖过红章,在官府有备案的地契,私底下交易的地契叫白契。

    简单说就是红契被大明律保护,白契得看情况。

    有了这些红契,梁三让军户们占田在法理上就有了保证,要是有人来找事,您瞧,官府大印在这儿卡着呢,怎么着这地就不是我的?

    只有利用好楚北一带的土地资源,梁三才能算在这儿扎下根。历史上开国帝王们得成功,靠的都是有稳固的根据地。

    刘邦靠汉中屡败屡战,曹操靠“屯田制”一统北方,李氏父子靠晋阳老巢南征北战。

    所以有个根据地的重要性不要多说。

    而且对于梁三来说,控制乡野远比控制城市来得重要的多。

    所谓城池,不过是个战略要点罢了,梁三还没扯旗造反,需要那个干嘛,他现在可是正经八百的大明王师。

    在中国,有一个词叫做‘农村包围城市’。

    如果是工业时代,生产资料和工厂等大多集中在城市,所以战争需要围绕城市来进行,如果是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少的国家,其主要的人口也会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里,因此战争也得围绕着城市来进行。

    但明朝是个处于小农社会的时代,大部分生产资料都在乡村,这个生产资料包括人口以及土地,由此可以产生赋税,兵员,粮食,武器等等维持战争所需的战略性武器。如果是一个数万人口的县,那么居住在县城里的人口可能不过数千人,大部分人口则分散在乡野。

    而且千年以来,中国有一个老传统,那就是政令不下乡,皇权不下县。

    城市里的官府在数千年来就从来没有能够有效的统治农村,而在彼时的政令不下乡的说法早已成为了事实,衙门机构只管理到县一级,而乡村主要是以宗族族规在维护。

    也就是说,在农村里明王朝的统治根基薄弱,梁三大有可为。

    于是乎,梁三一边厉兵秣马准备收复当阳,另一边风风火火的再次在楚北召集军户,抢占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