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雨夜不带刀 » 第18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18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徐来一早从入定中醒来,收拾好自己。想起自己和许信的约定,便朝着许府走去。

    路上的行人络绎不绝。还有不少卖早点的,徐来随便选了几样尝了尝,味道还还挺不错。

    随着离许府越来越近,路上的行人却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没有走动,而是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低声交谈。徐来感到非常奇怪,就向路人打听。

    “这位大哥,请问你们汇聚于此。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就是前面那家许府吗,最近这两天有一个老头子每天一大早就跪在人家门口,现在连那户人家的大门都打不开了。”其中一位说道。

    “我从旁边经过的时候,看到那里有一辆好大的马车。里面看上去有很多的礼物。”又一位说道。

    “你们两个知道什么呀?那是我们城里许捕头的家。这老头子估计是上门求他办事情的,不然带这么多礼物干什么?许捕头不好意思拒绝只能闭门不见了。”还有人说道。

    “就你们三个懂个屁呀。在马车旁边那么多的带刀穿甲的武士。依我看,这老头子地位可不低呀。肯定不是来求人的。”有人接着开始反驳到。

    几人说着说着突然开始争吵了,都说自己说的有理。看到一旁站着的徐来又请他来评判。

    徐来笑了笑。“几位大哥这样好了,我还是亲自过去看一看。多谢各位了。”

    一路走来,慢慢的走近许府,门口情况果然如刚才几位路人所说。徐来看了看,悄悄走到和许信约定的角落里站好。

    等到时间后,许府的某个墙上突然冒出了个人头,小心翼翼的在附近偷偷的打量着围墙外面的情况。看到徐来后,赶紧向他招手,示意他马上上来。

    徐来见后,环顾了下四周,“嗖”的一下顺着刚才许信的指示飞进墙内。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何还会有人专门来堵你家大门?”

    “此事具体情况我并不清楚,只是看我父母的脸色不是太好。”

    “那今日你请我到你家里所谓何事?”

    “我想请你帮我仔细查看一下家门口的那个。老头子和我家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其中内情,我一个外人人知晓。更何况你父母是否与你细说?”

    “我询问过,只是我父母和我说,不需要我操心这个事情他们会解决的。”

    “如无他事,我要去私塾了。”

    许信想了想说到。“算了,这老头的事情我不考虑了,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偷偷的从墙上跃下。许信看着门口看热闹的人群越来越多,心里不禁有点担心。

    “我父母虽然安慰我,可也不知道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为人子女却不能够出力,实在是无奈。”

    “这时有心已经足矣。他日有能力的时候,自然可以孝顺父母。”

    ……

    两人来到私塾,继续听着老夫子授课。

    听着眼前的年轻学子跟随着老夫子的郎朗读书声,许信的忧虑平息了不少。

    授课完毕,三人坐在一起喝茶。许信好奇的问道:“我看夫子学识广博。而且学生也不少,甚至连青山书院的山长都是您的学生。不知为何会在此?作为私塾先生?”

    老夫子笑了笑,没有回答。反而看向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徐来。

    “徐公子,当初去书院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为何你不问呢?”

    徐来笑道“夫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想说的终归会说,不想说又何必强人所难,如此多此一举。”

    老夫子回忆着说道:“其实情况很简单本人曾在庙堂内担任官吏,在向上官出谋划策的时候,推出了上策中策下策三种谋划。只是有点可惜,上官最后所选择的谋划居然和本人从小学到大的信义相违背,于是在心灰意冷之下,便辞官回家,从此教书育人不再理会朝堂之事,”

    “不知这上中下三策分别指向何处?”徐来好奇的询问到。

    “这上策利民,中策利国,下册利君,如此三策,不知公子会做何选择?”

    “夫子可是想以这三策观察人的品性,不知小生猜的对与不对,依我看来,若是当世之英雄豪杰,或者是有志之士,当选上中两策双管齐下如此方为世间之大丈夫。不过,从夫子最后的结果来看,此人只能是选择了下策。”

    “徐公子真是性格通透之人若是能作为老夫的弟子,该是有多好啊,可惜、可惜……”

    老夫子表情无奈,满脸落寞之色,接着问道“依你看来,这选择下策之人品性该如何评价?”

    徐来仔细想了又想斟酌着说道,“依我之见,从人之品性来讲,此人做如此选择,并无过错之处。只是做人得有担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岂能只因这种选择对自己有利而加以图之?如此选择损害的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又该谁来负责呢?”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老夫子听后忽然泪流满面,嚎淘大哭。

    “枉我活了这么多年,怎么到如今才明白这个道理?还不如你这位年轻人活的明白呀,若我此时正在庙堂,也能为这个国家尽自己的能力,提出一份自己的宝贵意见加以劝诫,怎能因自己的一时不愤,看不下去而弃官回乡……”

    徐来笑到,“一时的选择过错并不能说明什么。夫子这么多年以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直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在地方为国家做自己的贡献,不也是一种责任吗?何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如此下去,又何时才能够放下?”

    老夫子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忽然之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如今我垂垂老矣,这一生,前半生一直在庙堂挣扎,后半生在田园乡野教书育人。闲暇之余,看看古今历史。也算过得其所。这么多年过来,我都已经放下了,世间所有的事情,也渐渐都看明白了,如今我只做我该做之事。”

    忽然,老夫子哈哈大笑:“五千年读史,无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徐来闻言,坐而起身,全身上下白光光芒一阵阵的涌出,随即又回到体内。

    老夫子和许信顿时一呆。

    徐来笑道:“恭喜夫子,夫子想的真是透彻……”

    “同喜,同喜。”

    “哈哈哈……”

    ……

    许府内。

    许文成正在和夫人一起坐在大堂之上,两人的眼神之中充满了焦虑之色,管家正放在两人面前,描述着此刻府门外的情景。随着管家的讲述。两人的眼神变化越来越犀利。面色也渐渐的变得凝重起来。

    “你先退一下吧,我和夫人有事商议一下。”许文成说到。

    “是。姥爷。”

    管家缓缓后退,走出大堂。

    “现在的情况看起来很严重,不达目的,看来他是真的不会善罢甘休了。”许文成叹息叹息道。

    “这个严责安实在是越来越过分了。居然如此不顾颜面。枉我当初,还对他信任有加。”夫人表情微怒。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他看来也是身不由己。这是背后之人的意思。”许文成无奈道。

    “堂堂当朝阁老,怎可行此如此下作之事。须知威武不能屈。”夫人表情凝重了许多。

    “如果真的是威武不能屈,当初在内阁议事之时就不会选择下策了。”许文成笑道。

    “如此没脸没皮之事,也只有他才能做得出来了。遥想当年皇朝突发灾难,引的国运振动。千万名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此人既不精忠报国,又不安民救灾,只会迎合着某人,做那无理之事。”

    “如此大的事情竟被这群人给拖延了整整三个月。等到我接到调令引领大军前往救灾之时,眼前所见千里无人烟,百姓无活路,到处都是尸骸累累。”

    “回想当年你我风华正茂,我有幸能够迎娶你。本着一心想为这天下百姓多做一点事情。可是谁曾想等我到贺州,好不容易稳定当地情况。居然等来让我严守待令。岂不可笑!”

    “等我引领大军好不容易平定灾情。才发现一切故事的开始,只不过是人为的玩笑罢了……”

    “南征北战。越过了多少生死存亡的时刻。原本以为朝堂能处理这件事情。最后迎来的却是我被贬至此成为一个捕快。我一介草莽出身本就没有什么。可惜考虑不周,把你连累了。这么多年过去,我心里面唯独对不起你啊……”

    许文成叹息。

    回想起当年一起征战沙场,马革裹尸的同僚默默流泪,又看着夫人一脸柔情。

    夫人一见自己让夫君回想起过去的不堪往事,赶忙起身抱住他。

    安慰到:“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夫君就何必如此。如今我们一家人都团聚在此。想必,那些曾经与夫君征战的同僚也会心怀安慰。”

    “至于严责安就让他先跪着吧。想必这段时间下来他已经习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