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唐太宗 » 039 造反前的密谋

039 造反前的密谋

    “这个义安王,他是老糊涂了吗!”

    看着李承乾递上来的审讯记录,端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是被气的七窍生烟。

    一个皇亲国戚的宗室郡王,公然刺杀大臣,而且还阴谋造反。

    这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都是一件大事。

    更何况,义安王李孝常还是公开反对削封赏的人,他还是前太子李建成的人。

    “他们这是自寻死路!”

    当看到武卫将军刘德裕,统军元弘善,左监门将军长孙安业,滑州都督杜才干几个名字。

    李世民更是暴跳如雷。

    思来想去,李世民觉得自己待他们几人不薄,他们聚众谋反,这真是罪无可恕。

    “太子,你觉得该当如何?”

    既然阴谋是李承乾发现的,李世民也就征询起了他的意见来。

    “儿臣以为,父皇登基不久,现在人心还未彻底信服。”

    “如今只有刺客之言,证据还不是确凿,要是现在就将他们抓捕,只怕更是弄得人心惶惶。”

    “一些阴谋分子,他们会说父皇是在清除异己,是在对太上皇,前太子、齐王党的打击报复。”

    李承乾进宫之前,就已经想好应对的话语。

    总之一句话,捉贼捉脏、捉奸捉双。

    只有拿到确切证据,才能公示天下,才能给那些串通谋反的大臣治罪。

    李世民一听,觉得李承乾说的在理。

    “常何!”

    “末将在!”

    随着李世民呼喊,玄武门守将常何走了出来。

    “朕命你日夜守卫玄武门,免得叛军进入皇城。”

    “末将领命!”

    当初玄武门之变,就是常何打开城门,放李世民秦王府卫士进入皇宫。

    然后,才有了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一事。

    常何忠心如此,李世民也一直对他信任有加,把守卫玄武门的重任交给他。

    “侯君集!”

    “末将在!”

    “朕命你总督京师九门,将原有值守顺序打乱,免得叛军祸乱京师。”

    “末将令命!”

    玄武门之变,侯君集一直都是积极劝说李世民的。

    李世民最信任的武将名单里,有侯君集的位置。

    “尉迟敬德!”

    “末将在!”

    “朕命你统帅城外南衙诸卫,以备战外地叛军进逼长安。”

    “末将领命!”

    经过一番部署,李世民已经确保长安不会有失。

    接下来,只需要那些乱臣贼子们自投罗网。

    “儿臣以为,今日魏征遇刺,还需要采取措施,打消叛军疑虑。”

    李承乾得到李世民同意的眼神后,这才接着往下说。

    “其一,可以对外公布魏征遇袭,说他重伤不治。”

    “其二,放刺客回去。”

    在李承乾看来,叛军刺杀魏征,无非是两个原因。

    首先,魏征是建议削减封赏重要谋划者之一,杀魏征可以消除他们的怒气。

    其次,魏征是李世民身边最倚重的谋士之一,杀魏征可以断李世民臂膀。

    而魏征要是没有被刺,叛军心中必然会有所顾忌。

    要是刺客被抓,叛军也会怀疑是不是走漏了风声。

    “魏征,那你就先在皇宫里面待一晚,就不要出去抛头露面了。”

    “朕会派御医去你府上,给你弄一个不治身亡。”

    李世民说完后,就坏笑着瞧了瞧魏征。

    “这一出好戏,臣当陪着陛下演。”

    面对李世民的玩笑,魏征还是和往常一样。

    他的脸上,好像从来都不会有笑容。

    “刺客那里,他们回去后会不会有问题?”

    没有看到魏征的笑话,李世民只能又问起了李承乾。

    “应该没问题!”

    “儿臣用钱财已经让刺客招供,他们如今只想着买小妾、买宅子。”

    “而且就算他们回去以后,也有东宫卫士沿途监视。”

    “哪怕他们回去后告密,也只是会打草惊蛇,让叛军露出破绽。”

    刺客是不是会反水,李承乾还真不好保证,毕竟人心隔肚皮。

    不过刺客是否反水,其实已经于大局没什么影响了。

    如今长安戒严,那几个阴谋叛乱的臣子,已经是成了瓮中之鳖。

    “好!”

    “明天的朝堂之上,朕就要当着文武群臣的面,揭露他们的罪行。”

    “朕要让他们就地伏法!”

    这是自李世民登基以来后的第一次叛乱,所以他十分的重视。

    而且李世民觉得,这一次未尝不是一个让诸王臣服的机会。

    ……

    “明日举事,大家都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了吗?”

    作为这一次举兵的主谋,李孝常把他的同伙都聚集到了一起。

    毕竟这是叛乱,必须人心齐,才能马到功成。

    而且要是众人不敢碰头,谁又能保证他们当中,是不是有人故意进来做奸细?

    “我负责打开玄武门,让义军进入皇城。”

    这是长孙安业。

    他的职位是左监门将军,负责的就是把守皇宫大门。

    “进入皇城后,我们带兵直扑太极宫,诛杀李世民、控制百官。”

    这是武卫将军刘德裕和统军元弘善。

    刘德裕本是秦王府部将出身,只是他没有什么大的战功,所以也就封赏不多。

    因此,刘德裕的心里面,对于李世民日渐不满,认为李世民亏待了自己。

    统军元弘善是刘德裕的侄儿,因为有着血亲关系,所以他也就跟着参与了进来。

    “我引本部将士,进入长安城中。”

    “我部的任务,就是迟滞其他人马救援皇城,为你们争取动手的时间。”

    这是滑州都督杜才干。

    “好!”

    “等到明日大功告成后,本王和你们共天下!”

    李孝常率先端起酒杯。

    接着,众人纷纷饮尽杯中酒,然后将酒杯重重摔碎。

    这是为了显示有进无退的破釜沉舟决心,也是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

    ……

    “你留下来,明日陪为父一起入宫。”

    这是商议结束后,李孝常对他大儿子说的。

    “你今晚就出城,回到利州召集人马。”

    “若是长安事成,你就马上引兵北上。”

    “毕竟我们父子在长安人马不多,其他人又不能完全相信。”

    “若是长安事败,你就马上引兵封了剑阁,封裂巴蜀之地!”

    这是李孝常对他二儿子说的。

    这一次的举兵,李孝常也没有十足把握。

    他之所以让他二儿子回去封地,就是把成败两种可能都算了进去。

    “儿臣领命!”

    造反都还没有成功,李孝常的两个儿子就以“儿臣”自称,这也显示了他们的迫不及待。

    毕竟那高高在上的龙椅,可是十分诱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