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唐太宗 » 024 厚葬李建成

024 厚葬李建成

    “自古亡国之君,多少都有贪图享乐之风。”

    “帝王贪图享乐,则就会对民间搜刮民脂民膏,就会惹来天怒人怨。”

    “而一个帝王克己自律,则天下人少了很多供养,百姓负担也就不会那么重。”

    “试问,百姓能活下去,他们又怎么会铤而走险的揭竿而起?”

    对于魏征来说,隋朝覆灭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

    杨广好大喜功。

    三征辽东高句丽,弄的天下人心沸腾。

    隋朝也是在东北丢下了几十万具尸体,多少将士、民夫,暴毙后埋骨异国他乡?

    而所谓的大运河,也是在不顾及民生民力之下,急冲冲上马的。

    可以说,大运河就是用累累尸骨,来铺垫而成的!

    杨广在后宫上,也是多次让各地上供秀女,弄出了不少人间骨肉分离惨剧。

    “臣等不愿参与,是因为太上皇!”

    魏征忍不住了,他说出了最重要的原因。

    “太上皇退位后,最大的爱好就是召集老臣宴饮。”

    “所以陛下裁减后宫,最大的阻力不在于臣等,而在于太上皇。”

    魏征其实是支持李世民的,魏征一向是“民生派”的代表人物。

    “朕岂能不知?”

    李世民听懂了魏征的意思。

    李世民裁减后宫,就必然会动李渊的享乐规格。

    这样,哪个臣子支持,就有离间皇家父子亲情,就会惹来李渊旧臣不满。

    “太上皇那里,朕自会前去说明!”

    李世民是铁了心,要削减后宫用度。

    ……

    东宫之中,李世民正在思考,怎么和李渊说削减宫中用度一事。

    虽然李世民已经心中已经想好了,不动李渊的享受规格。

    可是一想到李渊那张满是皱纹的老脸,李世民就不由得心里一阵犯难。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和李渊已经是彻底决裂。

    如果不是顾及人伦亲情,李渊的下场,说不定就和李建成、李元吉一样。

    “要不,这事你去说?”

    李世民想到了自己的贤内助。

    “我去,不太合适。”

    “臣妾以为,不如让承乾去试一试?”

    长孙无垢是真的不想干政,同时也是为了给她儿子一个机会。

    就这样,李承乾又去见了他“亲爱的”皇爷爷。

    ……

    “前太子和齐王阴谋作乱,落得身死下场。”

    “如今尘埃落定,当有盖棺定论。”

    “朕不忍手足不能入土为安,决定以亲王之礼葬之。”

    “至于封号和谥号,你们都说一说吧!”

    李世民召集了群臣,要他们商议李建臣和李元吉的身后事。

    前太子党王圭,第一个站了出来。

    这个王圭先是任命为太子中舍人,后改任太子中允,深受李建成器重。

    王圭,可以说是李建成的心腹之臣。

    “臣以为,可以前太子为息王,以前齐王为海陵王。”

    如今的王圭,和魏征职位一样,都是谏议大夫。

    可以说这个王圭,已经彻底改换门庭了。

    “臣认为前太子和齐王的封号,符合礼制。”

    “关于谥号,前太子可为“隐”,前齐王可为“刺”。”

    高士廉,本就是李世民亲信。

    当初就是他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一起,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

    后来,高士廉更是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隐和刺,这两个谥号不偏不倚,中规中矩,当符合实际之情。”

    高士廉对于自己提出的谥号,也是加以解释。

    一个是山太子党,一个是秦王党。

    王圭和高士廉两人,已然是代表了原本水火不容的两孤政治敌对势力。

    群臣见状,自然也就没人出来发表反对意见。

    “如此,就这样定了!”

    李世民在杀了他大哥和四弟后,心理压力极大。

    如今给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个名分,也是让李世民的心理压力,得以减轻了不少。

    “隐息王和刺海陵王的葬礼,应按照礼制来办,不可有懈怠。”

    既然已经盖棺定论,李世民也显示了他的大度。

    当然,这种大度,只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才配拥有的。

    只有一个死了的敌人,才是好敌人。

    “我这两兄弟的葬礼,你们要不要去?”

    李世民突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出来。

    “臣以为,还是不去。”

    王圭作为李建成心腹旧部,自然是不愿意去趟这趟浑水的。

    原因很简单,谁知道李世民是不是在钓鱼执法?

    万一去了,一个“心念旧主”的名声就算是落下了,那以后还想不想在李世民手下混了?

    “臣也认为,不去为妥。”

    魏征本来是不想开口的,可是李世民饶有兴致的盯着他看。

    躲避不是办法,魏征只能被迫发言。

    “前太子和齐王,终究对你们有恩。”

    “你们若是不去,天下人只会说是你们有了新人忘了旧人。”

    李世民的眼睛,在一众远李建成和李元吉旧部身上扫过。

    “去,必须去!”

    “如此一来,也算是全了你们一场情义!”

    李世民可是要借着李建成和李元吉葬礼,来做文章的,他自然不可能让这些前太子、齐王旧部置身事外。

    而且李世民的说辞,也是让王圭、魏征等人无话可说。

    如果对旧主不忠,谁又能相信他们会忠于新主?

    李世民这一次是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

    “你父皇,总算是没有完全忘了手足之情。”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葬礼,如期在长安城外举行。

    他们两人的旧部,也是都参与其中。

    而且李世民显示自己的重视,更是让在长安的百官都出城相送。

    在漫天飞舞的雪白之中,李渊突然就苍老了更多。

    “对于玄武门,父皇也是悔不当初。”

    “前些日子,尉迟敬德和秦琼,就奉命入宫,替父皇守卫。”

    李承乾陪在李渊的身边。

    只不过因为李渊为了不惹李世民猜忌,所以只能是在皇城遥送他两个儿子。

    “说吧,你们想要什么?”

    李世民和李承乾做了这么多,而且每件事都牵连了李渊进去。

    李渊也是有所察觉,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长安地势北高南低,这皇城处在地势低洼之中,秋夏炎热经久不散。”

    “父皇的意思,是打算在城北新建一处大明宫,好让皇爷爷有个避暑之所。”

    事到如今,所以的铺垫都已经全部到位。

    李承乾觉得这个时候在遮遮掩掩,显然已经没有那个必要,还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

    “我知道了!”

    李渊也是听明白了。

    这哪里是给自己避暑,这分明就是让自己主动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