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唐太宗 » 004 举兵八百人

004 举兵八百人

    “回禀母亲大人。”

    “这事,孩儿知道,但是其他人不知道。”

    “如今局面,我秦王府和当年隋文帝颇为相似,我们同样都是面临着骑虎难下。”

    “孩儿虽然只是一个幼童之身,可也想着帮着我秦王府出份力。”

    李承乾后世也是活了三十多年,他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和人情世故。

    李承乾更是用了隋文帝杨坚篡位夺权的例子,来说明现在举兵的情形紧迫。

    “你父亲他们在图谋大事,你虽然有心帮忙,可也只会有心无力。”

    看着懂事的儿子,长孙无垢疼爱的摸了摸儿子的脸。

    对于这个儿子,长孙无垢也是刮目相看。

    这一夜之间,儿子就长大了。

    李承乾哪里是七岁孩童?

    他明明就是一个胸中有韬略的男子汉。

    父母都是乐于见到孩子成才,长孙无垢眼里也是流露出欣慰的神色。

    只不过李承乾终究年幼,长孙无垢也觉得他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

    “非也!”

    “若我和母亲一起送饮食之物,对于将士们只会激励军心。”

    “我与母亲一起前去,这会促使父亲他们早下决断。”

    “我母子现身,这是告诉秦王府将士,我们和他们同甘共苦,我们这是把身家性命交付于他们手中。”

    “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下,将士们又何惜七尺之躯?”

    李承乾把自己后世学到人情世故和喂鸡汤的知识,都给搬了出来。

    “好!”

    “我儿不愧是秦王之子!”

    长孙无垢其实已经准备了饮食之物,想着给一众秦王府心腹们送去。

    她的盘算,其实和李承乾一样。

    这个时候李承乾表露心思,长孙无垢也是更加坚定了决心。

    既然自己夫君要迈出那一步,那么自己就再一次守好这个家,免了他的后顾之忧。

    就这样,由长孙无垢带着,李承乾得以进入会议室。

    卫士敢拦李承乾,可是他们不敢拦秦王府的女主人。

    “嘎吱……”

    随着房门被推开,李承乾得以见到那些大唐初年打天下的文臣武将。

    “见过秦王妃!”

    “见过小王爷!”

    面对秦王属臣的行礼,长孙无垢以一句“免礼”结束。

    “你们怎么来了?”

    李世民看到妻儿前来,有些疑惑。

    “夫君和一众英豪议事,妾身担心你们口渴腹饿,所以送一些解渴充饥之物前来。”

    长孙无垢的温柔贤惠,李世民很是感激。

    就是这个女人,一直在自己身后默默付出和支持,而且从来都是无怨无悔。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你怎么把承乾带来了?”

    李世民看了一眼儿子,只不过说话对象却是他的发妻,他的秦王妃。

    “父亲和文臣武将们在这里忙碌,实则也是为了我们这些小子的将来。”

    “孩儿虽然年幼,也不敢坐享其成。”

    “孩儿举手之劳,也是代替我们这些儿孙后辈,向诸位长者前辈道谢。”

    李承乾很会说话。

    他抢在长孙无垢面前,回答了李世民的问题。

    李承乾言语中,是对秦王府众人感激道谢,也是有更深一层提醒。

    接下来的举兵,不单单是在场大人们的事,也关于他们的子孙后代。

    事成,封妻荫子。

    事败,祸及妻儿。

    听了李承乾的话,众人都是严肃了神情。

    看来这一次的举兵,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因为失败的代价实在太大,一旦输了,可就也不能从头再来。

    因为失败过后,整个家族都会覆灭。

    这种覆灭,更是从肉体到精神上的永久消失!

    “你是我李世民的儿子,自然不能是那些蝇营狗苟的凡夫俗子。”

    “既然来了,就在一边旁听吧!”

    望子成龙,天下父母所愿。

    就连文韬武略如李世民,也不能免俗。

    “谢父亲!”

    李承乾一叩首。

    用“父亲”,而不是用“父王”,是李承乾有心之举。

    用亲情的羁绊,也是为了让秦王府文臣武将多一份动力。

    让他们更多的投入到,接下来“诛杀叛逆”中去。

    会议室里面,无论是当初天策上将府,还是在现在秦王府效忠过。

    只要是还在长安的,而且被李世民所信任的,都已经集结在了一起。

    这些大唐初期打天下的功勋文臣武将们,组成了一套全明星阵容。

    看着这些一个个留名青史的威武英才,李承乾也算是明白了一件事情。

    这些人都是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都是从尸山血海里面爬出来的。

    他们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望,不在李世民之下。

    就算李世民不去争那九五之尊,他们这些人也不会答应。

    李世民就是他们这些山东豪杰的代表,他们可不会放手自己获得的权势。

    拥护李世民成为皇帝,就是他们更加的追逐权势!

    “孤昨日已经下令,让潼关以东的秦王府旧部集结,随时东入长安,或者齐赴洛阳。”

    看着能来的都来了,李世民说出这样一句话。

    而这一句话,也正是预示着东宫、齐王府和秦王府,已经短兵相接的地步。

    李渊曾经动过让大唐分家的念头,好让他两个水火不容的儿子平安相处。

    潼关以西,归太子李建成,都城长安。

    潼关以东,归秦王李世民,都城洛阳。

    潼关以东,本就是李世民为大唐打下来的,战王世充、灭窦建德、平刘黑闼。

    再加上李渊有意制衡,所以李世民势力在潼关以西,在洛阳。

    只不过后来在重臣的劝说下,李渊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旦天下分为东西,那么既不神圣,也不大唐。

    而且这样做,并不能阻止手足相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要是大唐分为东西,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子孙后代也会刀剑相向。

    毕竟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而且这样分裂,连带天下百姓一起,遭受兵灾战火。

    李世民这个时候,在洛阳附近军队集结,不就是为了随时西进潼关,不就是为了万一失败后出逃洛阳?

    “太子有京师统兵权,齐王有抵御突厥统兵权。在长安附近,我们并没有优势。”

    只是一开始,李世民就说出了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

    “秦王,我们能够调集多少人?”

    问话的,是十八学士之首的房玄龄。

    “八百。”

    李世民的回答有些无力。

    随着李世民这话一出,文臣武将都是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八百!

    用八百对几十万大军,这不是提着灯笼上茅厕,找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