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暗火之清洗 » 第六章

第六章

    那日清晨,一个男人从床上醒来,他总是让人觉得他带着一丝困意和疲惫,他和从前一样醒来,他的妻子总会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热水,放在他的面前,他将冰冷的手伸进热水时,这会让他感觉到一丝暖意。

    他穿上了一件带有上世纪色彩的黑色唐装后缓缓的走向餐房。

    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正将早茶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桌上,他习惯性的伸手拿起一块绿豆糕塞进嘴里。

    门前传来了对话声,一个女人道:“志武,台南那边催得很紧,那颗佛头你要抓紧了。”

    志武点了点头道:“知道了,你等一下去鹿港和憨狗谈一下庙公的人选。”

    小孩听到了他师父的声音,猛着将绿豆糕吞了下去,干咽了口口水,叫道:“师父!师娘好!”

    志武瞥了一眼小孩的嘴角,路过时摸了摸小孩的头,他缓缓的坐在椅子上。

    小孩准备拔腿开溜,志武便叫住了小孩。小孩一脸可怜兮兮的捏着自己的耳朵对着志武道:“师父,我错了。”

    陈志武笑了笑,带着玩味的口气问道:“你错哪了?”

    一旁的黄曼涵见他这样,觉得很好笑。对着这个小孩挥手道:“小海城!到师娘这里来。”

    小海城屁颠屁颠的朝着曼涵小跑而去。

    志武看着小海城一言不发,小海城看着茶壶咽了咽口水。志武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来!喝口茶,喝完就快去练功,别偷懒。”

    小海城快步跑上前去,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谢谢师父”便拔腿就跑。

    吃完早餐后志武到了自己的工作室里,他本身在当地就是一个很有名的雕佛师,明面上他是一个普通庙公。

    在古早时来自福建的人们为了可以活下去,便十几个人挤在一帆小舟之上,渡过海峡来到对岸,海上总会有风浪。所以生还的机会很小,往往小舟上的十余个人只有一两个可以活着到对岸。所以活下来的人们为了报答神明的庇护,便会为故乡的神明在这新生之地,重修庙宇,再铸金身。于是主持之人,便会被力推为庙公,其子孙后代,也可以是庙公。简单来说“庙公”也是闽南文化的一种神职人员。

    陈志武字汉昌家族嫡系,嫡系三房长子行四外号师爷

    志武也是十五六岁的时候来的台湾,师从台北的阿宝师父学习民俗表演,学成之后在阿宝师父的推荐下,拜了新北禄山师父学习雕佛。

    他二十岁那年。老庙公突然病倒后,被本家接回大陆养老。

    本家便由他接替庙公的职位,也就意味着他将接管家族在对岸的全部产业。其中包括一部分见不得光的“家族产业”。话说自此,书归正传。

    志武和往常一样吃完早餐后便会开始他平常的工作雕佛。今天是这尊佛身最后一道工序,

    他提起笔在佛身上画上一些符咒,就在此时,一通电话打了进来。他听对方说完,先是停下手上的动作说道“什么!这种事情不能乱开玩笑的”

    对方再次确定后他陷入了沉默,不管对方再说什么,他毫不犹豫的挂断了电话,他用尽最后的冷静画完了最后一笔。随即手一松,毛笔掉落在地上,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的颤抖。悲伤一瞬间让他有些喘不上气。他踉踉跄跄的走到窗户旁大口大口的呼吸。

    他并不是这般脆弱的人,而是西蒙的死亡让他足够的震撼。因为死去的是他最亲近的兄长。更是他曾认为就算是他们这些人都死光了,他也是那个不会死的男人。

    他没有流泪并不是他丝毫感觉不到悲伤,而是成年人的悲伤并不只是流泪。还有他明白他们这些不身在内陆,甚至那些远在海外的族人都难逃横尸街头的宿命。只因他们这些在各种利益中心,各种势力间游走的人们,心里都应该清楚的明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

    他一手扶着窗台,手指轻轻捏了捏太阳穴“伤感亦是无用,生死无常,罢了!罢了!”

    曼涵端着热气腾腾的炖罐,推开了他的房门“志武,今天是霜降,喝一下炖罐,保平安”

    他看着热气腾腾的炖罐,已然没了胃口。

    志武伸手把炖罐拿到自己面前,他随意的喝了几口。

    志武开口道:我下午带海城去嘉义吃了点心。有点嘴腥。

    曼涵皱了皱眉头:“你眼睛怎么了?”

    志武揉了揉眼睛笑道:“哦,刚才雕佛头的时候不小心把木屑迷眼睛上了。”

    曼涵:“不对!你有事。”

    志武摇了摇头拿出一张纸,放在曼涵面前“你自己看吧”

    曼涵接过纸条上面写着一段字,“二房嫡长,陈志明卒于海外。将于本月二十二运回故土安葬”

    等曼涵看完之后不禁打了个冷颤。她看着志武“现在怎么办!我们回大陆吧!我们今晚就走”

    志武摇了摇头道:“这里的一切都是志明的心血,我不想放弃。”

    曼涵:“可,这里的一却都是你哥打下来的,现在他不在了,那些人一定会趁乱害你的。”

    志武站起身来:“就因为这样,我更不应该走。更不应该把家族经营这么多年的东西拱手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