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训练黄巾开始 » 五十八章 再入昭平

五十八章 再入昭平

    华胜:“我以前跟您说的,并不是为了将您控制,故意危言耸听。“

    ”黄巾虽然灭了,朝廷的威信也消耗得差不多,只是靠着三百多年的余威,还在哪里挣扎着。我跟徐庶讨论过,他也赞同我的观点。”

    史璜插话道:“徐庶才满十八,真有这么大的本事,能理解你的想法。”

    华胜笑了笑说道:“您以为呢,他是这个时期非常杰出的人才。况且,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天下的形势,危如累卵,就像一推积薪,只差一个点火之人。恐怕很多豪杰之士,无不摩拳擦掌,等着风云际会的那一天。“

    ”我们也不能闲着,乱世之中,粮食最重要的。基于土地有限,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提高粮食亩产数量。“

    ”我有一法,可以改良土质。“

    ”首先,将黄豆压碎后炒熟,装入一个瓮中,按一斤黄豆配十斤水密封发酵,半个月后,均匀地施入田中。沉在瓮底的渣子可以继续浸泡,继续追肥。”

    ”其次,每个庄户的田头,做一个涵洞,将人粪铺一层,田土铺一层,浇一层水。层层铺好,将涵洞密封,等它腐烂后铺在田土上。”

    ”第三,农户家里的鸡蛋壳、鱼肚肠、鸡毛,人剃头后的毛发、指甲、猪骨头等装入瓮中,加水密封,等水色变黑,洒在田中。”

    ”夏秋两季收割后,将稻杆在田内焚烧,也可改善土壤。”

    ”这样,可保证单产提高两到三倍。这个办法,还请您亲自颁布。等到农户真的提高了产量,您的威望就空前高了。”

    这还是华胜前世,他父亲在自己阳台上种些花草、蔬菜时,在网上学来的土办法。

    喝了口水,华胜继续说道:“这都是基本的农业知识,如果农户有了文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挥得更好。”

    ”要想治理好苍梧,根本上就是开启民智。等您威信空前,农户相信了您的办法,按照我们先前所说,开始实行免费教育,这是德政,起步钱由我出,以您牵头来做。”

    史璜:“改良土壤,这倒是可行,威望我也不能独占。但办免费学校,我以为你是说说而已,这也太骇人听闻了,自古无钱不上学,孔子也要学生的束脩呢,这么做恐怕会引起其他州郡眼红的。世道就是这么混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到时候,给我一个枯名钓誉的评介,会影响你对苍梧将来的布局。”

    华胜看到史璜是真心为自己考虑,会心一笑,“世叔您放心,我有办法应付这些混账行子,就以这次昭平大案为契机,对外宣称是普法识字班。等我把军队练好了,交州我早晚要打下来,就不怕什么人风言风语了。”

    史璜:“你这么费心办成此事,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商鞅的愚民术,那个统治者不把他视为硅宝,民智大开,不利管理。”

    华胜:“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错,老百姓愚昧是利于官府管理,可官府经费的来源,是靠赋税支撑的。社会财富越大,赋税越高。而这些财富的积累,绝不是文盲能做到的。”

    ”只有他们有了文化,能掌握更多的生产技能,这个盘子就能越做越大。到时候,民富了,官府的收入也多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尧舜之世,不难重现。”

    这些都是华胜从后世的德政:“免费教育”那里学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就这点东西,足够震撼这个世界。

    这里的民众比后世愚昧,不可能照搬后世更多的经验。

    史璜真的被感动了,他看着华胜稚嫩的面孔,这么年轻,就能懂得这么多的事情,莫非自己碰上了千年老妖。

    华胜等史璜回过神来,接着说道:“我们第二步要做的,就是为苍梧所有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坏境,这个还要跟天下有识之士商榷,您也可以多想想。”

    “我明天动身,带五十个士兵就足够了。剩下的一百五十个士兵,都安排在太守府附近吧。”

    “春耕在即,改良土壤的事还得请您亲自安排,辛苦您了。“

    史璜笑道:”这是分内之事,说不上辛苦。对昭平的处理只是撤职留用,一句话的事,用不着这么紧张吧。“

    华胜:”小心没大差。“

    州里出动大阵势,长史、太守的亲兵队长下来了。

    惶惶不安的情绪蔓延了整个县衙。

    县尉、县丞只叹命苦,这么大的事,怎么就被自己碰上了。

    长史宣读了太守的命令,县丞撤职留用。政事由长史主办、县丞协理。与胡县令在时没有多少区别。县尉撤职,太守府华胜接手县尉,负责查案的事由,原县尉暂时协助。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么大的阵势,这样处理还算轻的。县尉与县丞无话可说,一旁办好了交接。

    县尉私下暗自庆幸,看郡里的意思,与自己的估计相同。

    他讨好地问华胜:“什么时候去营中视事。”

    华胜随意说道:“营中视事哪天都行,我是来破案的,破得块,我回去也块。”

    县尉心里一喜,要是好好巴结,糊弄他走了,说不定自己也就留用了。不过,太守的心思难猜,他要用华胜,县尉倒是个好位置呀,为什他么口口声声要离开。

    说道破案,那是美人赤足,寸步难行。

    想到这里,他又发起愁来,都是那些贼子,什么地方不去抢,偏偏选中了昭平。他妈的胡县令,你就怎么雁过拔毛,下手忒狠。

    华胜问起案件的始末,他哪里说得上来,支支吾吾到了最后,只好把坊间的传说应付了事,最后,他添油加醋地说道:“出事那天,有人看到白盔白甲的天兵从天而降,取了县令的狗头而去。”

    说完,他看着华胜,心里暗暗祷告,千万要相信,千万要相信。

    华胜叹了口气,”要是这样该多好,我千里迢迢投奔我世叔,可不是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当什么鬼县尉的。“

    县尉一喜一愁,喜的是华胜是个雏儿,少不更事。愁的是好不容易有了空缺,太守能同意他离开?

    当晚,他带着礼物,上了老乡长史的门。

    长史微笑着告诉他:”也不用多担心,郡府没有重办你的想法,郡里大多知道案子的难度。“

    县尉不解问道:”太守不办我,随便派个人不行吗,要他世侄来此有何意义呢?“

    长史哈哈大笑”’鹓雏(yuān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

    “他怎么看得上一个小小县尉的位置。是刑曹担心被他抢了位子,怂恿他来这里的,与你无关,你把该应付的事情做好就行了。至于能不能运作到留用,再说罢。“

    一连三天,华胜只在各个接道、集市上闲逛,谁也不知他想做什么。长史无奈,只把头摇。

    第四天,华胜对长史说道:”我要动用一些钱物,还请长史行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