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训练黄巾开始 » 第三十九章 汝南决策

第三十九章 汝南决策

    算死草的皇甫嵩,围城的时候就把岸边的船只收缴上来,统一管理。他做梦都没想到,能有人从汜河突围而出。除了派出官军继续追击逃跑的黄巾外,并没有安排士兵渡河查探。

    汜河的宽度有十几里,郑东他们酉时(17~19点))下水,亥时(21~23点)才游到对岸。

    刚准备上岸,一阵扑腾声从芦苇丛中传出,郑东吃了一惊,不知出了什么幺蛾子。

    岸边周围的村庄,村民们都已早已入睡,万籁俱静,只有偶尔的狗叫声,显得格外嘹亮,在旷野里传得很远很远。

    由于三百人纷纷从水中挣扎上岸,惊动了芦苇里荡栖息的野鸭子,大伙这才放下心来。

    看着瘫倒在芦苇荡里的力士们,郑东再是焦急,也不忍叫他们起来。从出城到现在,已是五个时辰过去了,就是铁打的人也经受不住。

    时间一点点在流逝,不知道的恐惧攫紧了郑东的心。深秋旷野的夜晚,寒冷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围过来。再不叫醒他们,天明时不知有多少士兵会得感冒。

    子时(23~1点),郑东知会刘强他们几个百户长,摇醒了酣睡中的力士们,一阵阵喷嚏声从人群中响起。

    华弘提议:“是不是烧点热水。”

    郑东摇摇头说道:“现在不能点明火,赶紧吃点干粮,马上出发。跑起来后,身体热量的作用胜过热水。”

    感冒是病,传播也快,但没有药能治。身体强壮一点的,挺挺也就过去了。

    年轻就是好,有了一个时辰的休息,尽管大家还是睡意绵绵,但身体状态恢复得很快。

    吃完干粮,刘强问道:“我们向那个方向走。”

    没有地图,郑东也说不上来,抬头看看空旷的天,北斗星格外明亮,郑东估摸着朝东边一指,说道:“我带头寻路,刘强殿后,四个时辰后,争取找一处能够休息的地方。”

    郑东往东而行,不是没有算计的。他估计皇甫嵩平定了广宗后,便会沿着他从许昌到广宗的路线,直接南下去南阳。

    刘强他们一脸懵懂,纷纷问道:“东边是什么地方。”

    郑东解释道:“皇甫嵩会直接南下去南阳,我们三百步兵,肯定跑不过他的骑兵,要去南阳投靠地公将军,必得绕路。

    现在向东去魏郡(临清市),就可以躲过官兵的追杀。再南下去平原郡(聊城),经济州(济宁市)、商丘、汝南(驻马店)到南阳。”

    一席话,总算对得起刘强他们在中牟,泪眼盈盈的盼望。有了主心骨,他们的干劲就提了上来。

    能够从几十万人的战争中脱身而出的,除了本领,更少不了体能强壮。都是经过五公里负重速跑、二十公里拉练训练出来的兵,四、五个时辰,他们足足跑出了三舍之地(四十五公里)。

    天明的时候,到了一处名叫乔家庄的集镇。

    刘强他们黄巾出身,知道自己被汉家朝廷蔑称为蛾贼,不敢进镇,都看着郑东不说话。

    这是郑东做熟了的事,他哈哈大笑道:“我们现在的身份是追击黄巾的官军,你们不要担心,跟着我进镇,看我的眼色行事。”

    汉时的皇权不下乡,村里的缙绅哪里懂什么军伍之事。看着这帮杀气腾腾的兵,年长的战战兢兢问道:“官长有何吩咐?”

    郑东大大咧咧说道:“好叫地方知道,右中郎将在广宗击败了张角,我们是连夜追击流寇时,错了路头,才来到了贵地,还请各位乡绅把乡公所腾出来,让我们稍事休息一下。至于动用的一些钱粮,我会给你们出证明的,可以在今年上计的时候冲减。”

    在镇里得到了一些必要的补充,足足休息到傍晚时分,饱餐一顿后,郑东带着他的兵就出发了。

    又是一场千里跋涉,只要不和官府打交道,有了郑东的带头,刘强他们再辛苦也甘之如饴。

    看看已到汝南,离着南阳不远了,不好的消息不断传来。

    下曲阳,皇甫嵩的先头部队在郑东他们离开广宗两三天后,就与张宝交上了火,都是清一色的彪悍骑兵,张宝如何是对手,被打得闭门不出。

    骑兵不具攻城能力,先来的徐荣老成持重,四下扎营,将下曲阳团团围了起来,等待皇甫嵩的大队人马。

    刘强愤怒地说道:“人公将军手下的斥候,简直是吃屎的,不是说地公将军在南阳吗?怎么传来的消息是下曲阳。隔上千里,都尉,我们现在怎么办。”

    华弘忐忑不安地说道:“再要返回到下曲阳,最快也得八天时间。不说地公将军与皇甫嵩会战结果如何,就算我们赶到了,恐怕三百多步兵,冒死增援,于大局无补。”

    郑东费尽心力,也不能避免五万人投河的惨局,去不去下曲阳意义不是很大。况且,他也没能力更改张宝的结局。

    这是郑东要说服刘强他们的话,由华弘说出,为他的谋划开了个好头。

    他淡淡地说道:“你们都说说,我们下一步如何行动。”

    一个姓邢的百户长说道:“下曲阳我们是不必去了,汝南有刘辟刘渠帅,我们是不是去投奔他。”

    邢百户是刘强原来的铁杆,刘强听后立马不高兴了,他眼里只有大贤良师和郑东。大贤良师不在了,张宝和张牛角还好说,刘辟见都没见到过,谁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人。

    他马着脸说道:“张渠帅早就说过,要提拔都尉为副渠帅。我们是大渠,刘辟是小渠,到时是都尉听他的,还是他听都尉的,你可别乱放屁。”

    邢百户:“我没想这么深,算是乱放屁,那你说该怎么办。”

    刘强:“什么怎么办,听都尉的就是了。”

    一个一队出身的百户说道:“要是都尉同意去投奔刘辟,你怎么说。”

    刘强毫不含糊地说道:“当然是听都尉的。”

    回头又对郑东劝道:“都尉,下曲阳暂时回不去,我们可以等待机会,千万别去投奔其他什么人。”

    华弘:“不去投奔刘辟,那汝南就站不住脚,都尉,我们去哪里好呢?”

    郑东第一次领悟了决策者的美妙滋味,所有的意见都摆在了面前,由得自己挑选。再也不是原来的叫你攻城,就得攻城;叫你开道,就得开道。其所善者,吾则从之,其不善者,吾则去之。

    他悚然而惊,所谓的善与不善,自己能把握得了吗!权力的不受制约,是万恶之源。

    不错,自己是站在历史的高处,这些意见,自己一看也知道谁对说错。但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呢?

    这些且不去管它,留待以后慢慢参悟。火烧眉毛,只管眼前。

    下曲阳不能去,汝南站不住,都不是自己说的。他们是自己的嫡系不假,但更是黄巾的忠实拥趸。脱离冀、豫二州这百战之地,也就是离开黄巾,原来还担心,他们心里会不会有什么疙瘩,现在就不用考虑了。

    郑东清清嗓子,说道:“先前在长社,烧了皇甫嵩的军需,我是存了必死之心的。我们得间取了长社,只有不到九百人,皇甫嵩有五千人,而且占据了战场主动,怎么打得过他。”

    “你们都知道,王兴是个读书人,当时他的离开,就是我想为老千人队留下一丝火种。”

    “现在他在鄂郡已站稳了脚跟,我们暂时就去那里。一边等待地公将军与皇甫老贼决战的结果,一边打探张渠帅的消息。”

    “地公将军胜了,我们自然还在他的旗帜下,继续与朝廷作生死争斗。倘若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可能暂时得隐藏行踪。现在形势不利我们黄巾,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安排可好?“

    刘强虎目一扫,”这是都尉为我们安排的最好出路,谁敢胡说八道,老子的拳头可不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