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训练黄巾开始 » 第三十章 信义

第三十章 信义

    郑东离开中牟后,一路经延津、汤阴,大摇大摆,十几天后就到了广宗。沿途的城池见多了官军调防,见他们不来打扰,也暗自庆幸,目送而已。

    陈宫就是有心作为,也无能为力。消息送到皇甫将军哪里,不到一千的残部,得不得到重视不说,就算重视,此时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他老谋深算,这样无意义的事,不屑为之。还是让皇甫将军在广宗,与他们算总账好了。

    广宗南城的守将,看到穿着官军制服的郑东他们,大吃一惊,皇甫嵩这么快就击溃了波才!

    正当他们乱哄哄地安排守卫时,郑东手下一个百户上前喊道:“我们是张牛角渠帅的手下,快开城门放我们进去。”

    守将疑惑道:“张渠帅在东城,你们怎么跑到这边来了。”

    听到守卫的答话,郑东也不跟他们啰嗦,直接说了句:“去东城。”

    听到郑东回来了,张牛角高兴得不得了,亲到城门,迎接他们进城。

    他急切地问道:“波才他们怎么样了。”

    郑东:“我们走的是中牟这边,具体怎么样不好说,恐怕凶多吉少。这么多天,要出事的话,只怕已经出了。”

    张牛角叹息了一回,“我也刚刚才回,昨天探马回说正在激战,算算时间,已是四天前的事了,希望他能躲过这一劫。若是躲不过,皇甫嵩这时应该整军扑向地公将军张宝那里了。”

    郑东心里一叹,黄巾果然没有智谋深远之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们不懂。

    他反问张牛角:“要是皇甫嵩直接来打广宗怎么办。”

    张牛角一愣说道:“不会吧,他们就六、七万人马,放着二将军十几万不打,一定要来碰硬钉子?我们现在可有三十多万人马呢,他一时吃得下吗?就不怕二将军抄了他们后路。”

    见张牛角不信,郑东也无从说起,这是马上就要发生的事。

    “上面是怎么打算的。”

    张牛角说道:“正在争论派不派救兵去阳翟。”

    郑东:“天公将军怎么说。”

    张牛角四下看了看,轻声说道:“师傅已到弥留阶段,人公将军(张梁)已经六神无主了。”

    尽管不信,想到自己穿越之身,想到五万不屈的冤魂,郑东还是说道:“怎么不用祈禳(诸葛亮临死时,也曾如此)之法。”

    张牛角点点头头,“怎么没用,现在就在用着呢,除了我们守城四个渠帅,其他都在将军府里等着呢。”

    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时,萧瑟的秋风拍打着门窗,两人都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沉默了一阵,张牛角不好向郑东问起前途问题,怕伤了士气。转而说道:“你练的兵真不错,现在我部有力士八千人,我打算在此中再抽一个千人队,也让你来操练,你暂时先在都尉的位置过渡一下,练好了兵,让你当我的副帅。”

    郑东心想,应该是长社之战后的散兵,总算是从生死搏斗中逃出来的,素质应该不错。

    皇甫嵩最快也得一个月才能来广宗,时间还来得及。

    郑东点点头,“我还是那句话,要练兵,后勤、医务都得跟上。这次恐怕还要一些其他的材料,现在我也说不上来,边练边准备,您看怎么样。”

    张牛角苦笑着说道:“老规矩,都按你的意思办,我会给你一个令牌,在我军中,一切方便行事。”

    郑东:“至于那一百力士,恐怕太......。”

    少字还没出口,张牛角大手一拍郑东的肩膀,哈哈一笑说道:“那是利息,他们已是我的亲卫了,你就不要再想什么回归建制的事了。”

    郑东笑着说:“不是要他们回归,我打算还要给您一百人,不久就有大仗要打,您的安全也是很重要的。”

    张牛角心里一暖,“你小子还算有点良心,我是军中主帅,再出现长社那样的事情,轮到我冲锋,恐怕广宗城已经被攻破了。“

    ”我有这一百个亲卫足够了,你自己也要多保重。”

    知疼着热的张牛角,真是有点舍不得,可惜郑东不能把他带在身边。在没有形成绝对势力之前,带着他就得供着他,再心胸博大,活着的时候,他也不会放弃他的兵权。

    郑东明明可以从许昌脱离黄巾,但他执意回到广宗,也是为了全这份情义。张角归天,广宗被破,个人自找前途,那就谁也无话可说了。人还是要有担当,失去了信义,你就很难在江湖中站住脚。

    他心里还是存有一个幻想,老天让自己穿越,难道不是为了拯救黄巾?这个念头在长社破灭了一次,这次呢?

    郑东走到门口,向一个百户耳语了一下,不一会,百户拎着两幅铠甲走进了房内。

    郑东笑道:“渠帅,这是我们攻破长社所得,应该是皇甫嵩的换装。这幅金甲你看着办,我劝你还是不要留,最好送给人公将军。这幅铁甲,做工精良,护理周全,是行军打仗的好东西。”

    看着郑东还是一幅皮甲,张牛角心里感动,到底是自己的人,有什么好处还记得他的长官。

    军中规矩,郑东也不可能穿得比他的上司还好,就没有拒绝他的好意。

    来不及休息,新千人队就开始了他们的练兵。

    都是军中铁打的汉子,刘强的外伤也好得差不多了,监督练兵一点问题也没有,郑东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了他,也是为了培养他的责任与能力。

    五个皮匠现在就派上了用场,郑东以改善军械为由,另择一场地,把能收集的牛、羊皮子交给他们,要他们做出一千件椭圆型的、能充气不漏的皮球。并跟他们约定,做好了就放他们回去。并给他们每人十两金子的报酬。这些金子在当时,可以供一个五、六口人的家庭生活好几年。

    许昌的县丞没有耍奸弄猾,为了巴结皇甫嵩,选来的皮匠都是县里顶尖的好手,做起皮球,一点困难都没有。

    搞定了这些事情,郑东到底要看看,五万人投河的场地。

    汜河浩荡,渺渺茫茫。郑东看着望不到边的河水,心情沉重。三个月后,老天若不保佑,让黄巾上层开窍,将有五万不屈的冤魂死于此地。可怜河中湿冷骨,犹是父母悬望人。心里虽存奢望,可他不敢保证,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暂时能想到的,只有通过张牛角,把隐瞒张角死亡的事告知张梁。可是这个主意,张梁肯定也想到了,历史上,也是这样做的。至于为什么消息还是透露了,看来应该是皇甫嵩在城中安排了奸细。

    知道张角死亡消息后,整个黄巾士气消沉,军心奔溃。哀莫大于心死,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就此消亡。

    至于后来的黑山军,白波军等,才是真正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是那特定的星星之火,怎么燎原得起来。

    张角死讯不能保密,怎么才能改变得了广宗之战的结局呢?如果不能改变结局,救不救得了那五万人?若是救不了,自己能不能跑出去呢?

    他骑着马,将能跑的地方都过了一遍,最后看中一处下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