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训练黄巾开始 » 第二十六章 蒙对了

第二十六章 蒙对了

    果如郑东所料,徐庶要打听长社的情况,有可能到尉氏来。

    人是找到了,可怎么收他的心,郑东犯了难,他要知道自己是黄巾,不能肯定他举不举报,但甩手走人是肯定的。

    不管能不能收得他的心,劝他弃武从文总不错,那就是他本该走的路。

    看着徐庶桌上只有一碗汤和几个饼子,郑东打趣道:“先把肚子填饱,怎么试等一下再说。”

    不等徐庶做什么举动,回头对小二说道:“快斟些酒,有什么好吃的只管上几样。”

    徐庶闹了个大红脸,他也是豪爽之人,只可惜兜里不争气。

    几杯酒下肚,气氛刚刚合适,郑东说道:“先不管相士的话准不准,我先问问你,波才逃往阳翟,结局会是如何。”

    吃地沟油的命,操上层们的心,八卦是人的天性,朝朝如是。何况郑东现在的身份是行军司马,这样问话并无不妥。

    徐庶要保命,天下大势可能一时想不到,但眼目前的事,他是反复斟酌过的。

    他从容开口说道:“阳翟之战已无悬念,波才领丧胆之兵,困于一隅,内无粮草,外援隔上千里,能不能来还在两说之间。恐怕不等广宗兵到,波才已是无头之鬼了。”

    郑东点头,这一步不要多高智慧就能看懂,“那我家主帅下一步会怎么行动,”他继续问道。

    徐庶初论大事,得到郑东的认可,心里的积极性又高了一层,沉吟了一下说道:“擒贼先擒王,皇甫将军恐怕会集中所有兵力,暂时放过张宝(张宝鏖战山西和顺一带,那是现在的叫法,汉末仍然属于冀州),直捣广宗。”

    这点都能看透,盛名之下无虚士,徐庶果然厉害。

    郑东摇摇头,“广宗之战,将军面临的是张角,胜负恐怕难以预料。”

    “还用得着预料吗!”徐庶高昂着头回答说:“黄巾起事仓促,只是一群拿着刀枪棍棒的农夫。朝廷现已清醒过来,不用说你家将军这样的名将,就他手下的孙坚,曹操都能战而胜之。“

    “你看波才在广宗的所为,明明攻不下长社,却不惜士兵性命,胡乱为之。如果围住长社不打,首先击破朱隽、曹操的援兵,断了城内念想,恐怕将军食之不得下咽。”

    “战争打的是军心士气,将军外无援兵,内乏将士,长社破城是早晚的事。”

    “就没有这样的心计,波才与将军也是五五之数。黄巾人多,官兵人少,胜负还难预料。

    “千不该,万不该,他把军营移到树木深处,给了将军千载难逢的机会。亏得波才还是黄巾能战之将,就这幅德行,不败才怪。”

    ”张角手下,有点才能的只有波才与张曼成。张曼成现在不知去向,死于战火也未可知。如果波才一死,张角孤掌难鸣,大势已去。皇甫将军代天讨贼,结局不难预料。”

    郑东心下暗暗惊诧,这还是学武时期的徐庶,对战争就有这么深的理解。若他现在就弃武从文,比起历史上杀人外逃(190年),多了六年时间。

    如果现在自己提醒他,保护好老母亲的安全,恐怕不会出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局面。他的历史成就一定熠熠生辉,不在诸葛亮之下(他的军事才能本来就不下诸葛亮,赤壁之战,他就识破了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的计谋)。

    他说的都对,而且,符合历史走向。但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对广宗之战,就有失公允,张角不死,此战胜负很难说。

    固然,汉末的农民见识都不高,但除死无大事,是人都知道。能让人甘心情愿、无怨无悔的赴死,世上几人能做到。

    张角就做到了,尽管是造出来的神。要做这样的神,难度有多大!他的能力,他的虔心,他的隐忍,为人处事之圆滑,或者说公道,是很多政治家都不具备的。

    郑东徐徐对徐庶说道:“你分析的都对,就一样没考虑到,这不怪你,你还小,没经历过战争。“

    ”先前你也说过,战争打的是军心士气,一百士兵,若是战死三十几个人,尽管还有六七十个人,就是身后有督战队,拿着明晃晃的战刀,他们也会四散而逃,这就是军心奔溃的结果,也是以少可以胜多的依据。“

    ”但要是他们视死如归,不奔溃呢?黄巾多少人,官军多少人,你拿什么以少胜多。不反抗,站着让你杀,你能杀多少人。”

    徐庶不服,嚷嚷道:“这样的战例还未出现过。”

    郑东心里在叹息,你要亲眼看见,就会知道,受过蛊惑的人,真的不怕死。

    他没有责备徐庶,他的分析都是在理性的角度考虑的,只是说道:“张角是怎么打败董卓的,波才是怎么打败朱俊的,这都是血淋淋的事实。”

    徐庶反驳道:“照你这么说,皇甫将军一把火,怎么烧得不怕死的黄巾炸了营。”

    郑东苦笑道:“看得见的不是恐惧,你当黄巾真的不怕死。白天看到杀人,他们也害怕。但上有英明的大贤良师在那里镇着,下有无数同伴在那里壮胆,人有从众心理,主将不乱,大小神使不跑,黄巾力士与普通兵就有了主心骨。大家都是死,谁也不占谁的便宜,所以,黄巾军才不奔溃。“

    ”看不见的才是恐惧,我家将军夜纵大火,黄巾什么都看不见,而且以为,自己跑了,别人不知道。不炸营,就没有天理了。”

    要论个人的聪慧,郑东远远不如徐庶,但论知识面之广,徐庶则远远不如郑东。

    一席话,说得徐庶将信将疑,什么从众心理,什么看得见的不是恐惧,他以前都没听说过。

    无知对有知是有尊拜心理的,不管怎么说,郑东自圆其说的话,让徐庶对他非常有好感,说了这么多,还没解开心中的好奇,便问道:“你先前说的试一试,是怎么个试法。”

    他笑着对徐庶说:“这还不简单,你放下现在的一切,埋头苦学一年,看看那相士的话准也不准。”

    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事实,郑东也不怀疑事情会不顺利。

    徐庶恍然大悟,原来,这也是一种试法。

    他犯了踌躇,相士之说,当然想试一试,但哪里有条件做这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