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杞人的美好世界 » 第八章 大学外面的孩子们

第八章 大学外面的孩子们

    省教a委大楼在教育局对面,天河路七十二号,主a席是沈明德。三位副主a席:甄青青,郑大昕和陈诚意。

    沈明德办公室门前,甄青青敲了门。

    沈明德喊了一声:“请进。”他看是甄青青,便示意她先坐。

    甄青青刚坐下,郑大昕和陈诚意一人抱着一个大茶杯,一起推门就进来了。

    沈明德天生的一副当明星的相貌,高大帅气,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了,在帅气的相貌里又添了儒雅从容的灵魂,他妻子陶然是师大美院的教授,现在退休了,爱他简单爱到的骨子里,每天把他收拾的像一件艺术品!他啊,简直是个男人的模范。

    郑大昕每次说起他,都会酸酸的说一句:沈明德这一辈子占了相貌上的便宜占了太多了!

    郑大昕个子不太高,又瘦又小,又稍稍有些驼背,头发也有些稀少,总是披着一件黑色的又宽又大的夹克。他的年纪只比沈明德大一岁,但看起来好像比他长了一辈,像个小老头。

    陈诚意比沈明德小一岁,中等身材,相貌平平,早年染上的抽烟的毛病,后来把烟戒了,但嘴巴总闲不住,有一段时间总是嗑瓜子,但是制造噪音和垃圾,又不雅观,被人们提了几次意见。后来改成吃糖了,他喜欢吃很酸的水果糖,兜里总装着几块硬糖,一见面就给人发糖。

    甄青青比他们三人小了将近十岁了,是他们有意培养的接班人,平时工作做事,免不了有点儿学生的礼貌,所以关系没有他们三位之间的那种不拘小节。

    陈诚意依旧是一进门就发糖,甄青青客气的道了声谢,她不敢吃这位给的糖,太酸了,上次吃过一次,牙都木了。

    郑大昕在调查全省职业学校的现状,近一两年几乎都在下面跑,下面的县区几乎都跑了一遍,正累了一肚子的酸水,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老的快,就是因为把沈明德和陈诚意的工作都做了,累的!

    见陈诚意递过来的糖,冷哼了一声:“不吃。”

    “怎么这么大气?谁惹你了?”陈诚意没脸没皮的问。

    郑大昕哼了一声,懒得说话。

    “他柜子里有陶大画家给老沈做的点心,你要不要吃?”陈诚意靠近郑大昕耳边,小声说。

    “哎……没有啊!”正在忙着批改文件沈明德听见了,连忙摆手道:“没有,别乱翻啊!”

    “怎么会没有?我刚看见陶大画家提着盒子离开。”陈诚意一边说着,一边到窗边柜里一翻,就拿出来一个精致的盒子,上面手绘着一对恋人的背影在山顶看夕阳的图画:“看看……一个盒子画这么漂亮,你说说这吃完了点心,这盒子扔还是不扔啊?”

    说着,他打开盒子,里面六个精致的小蛋糕,他递给甄青青一个,郑大昕拿了两个,他自己拿了一个,剩下的放到沈明德桌子上。

    沈明德心里心疼,嘴上不好意思说。他老婆在他心里一直是女神,给他做的蛋糕,他看见了心里就觉得甜。自己吃都觉得糟蹋了,今天让这三个人给吃了!

    他把剩下的三个小蛋糕连同盒了一起小心的收起来,然后咳了一声,严肃道:“好了,都别吃了,说正事儿!”

    “还是每年一次的老问题,今年咱们省高考孩子们的情况你们都知道吧,今年高考的考生是86万多,考上的四十七万,这送走的四十七万咱们就先不说了。落榜的三十九万,还有……”说到这儿,他看了看手里的报告,加重语气说:“还有没有上完高中,甚至是初中毕业就辍学的孩子们……有多少呢?这个数据不好统计,咱们可以统计到的是八十四万,但真实的数据肯定比这个多……我们就先按八十四万算吧。”

    “八十四加三十九,总共是一百二十一万……这一百二十一万孩子们,我们能不能给他们找一条合适的出路,不要让孩子们自己蒙着头挣扎……”

    “老沈啊,这个问题,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我们真得没能力解决!”陈诚意对沈明德每年总是惦记这个问题有些反感,认为他不贴和实际:“如果我们有资源和能力,也要先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前途问题,而不是这些半路放弃学业的孩子,实事求事的说,优秀的孩子,比如大学生,是学会了把自己的人生背负在自己身上,自己走路的的孩子。放弃学业的孩子还只是习惯于把自己连同自己的人生放在父母或者别的什么人身上,被别人背着走路的孩子。如果我们替这些不愿意自己走路的孩子解决了前途问题,那对那些已经背负着自己的人生走路的孩子怎么说?这不公平?我们不能因为怜悯,把不努力的孩子放地努力的孩子上面。”

    沈明德摇了摇头:“我没有说要把没考上大学的孩子放在考上大学的孩子们的前面,而是考上大学了的孩子们已经有了出路,不用我们替他们操什么心。考不上大学的孩子们,现在才十六七岁,把他们放在社会上,对他们对社会都没有好处。况且考不上大学有很多原因,比如农村的生活环境,教学资源等等,不努力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因素。”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上,应该是努力改善他们的特别的农村教育环境,把他们考不上大学的,除了不努力的因素之外,其他的因素解决掉。”陈诚意说。

    “农村的教育环境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善,这是我们的基本工作。我只是觉得……这些落榜和辍学的学生只是十七八岁的孩子,我们能不能给他们找条路走,让他们觉得心里踏实了,不会每天迷茫和不安。等他们二十二四岁了,再撒手让他们去社会上闯。”

    “那就只能送职业学校去了!”陈诚意说着,看向郑大昕。

    郑大昕摇了摇头:“职业学校的现状很不理想……我这两年跑了几乎所有的职业学校,还有学生的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他叹了口气:“职业学校很不理想……甚至问题很大……”

    他目光在沈、陈、季三人脸上转了一圈,见三人都在认真听他说,并且示意他接着往下说,便接着说道:“第一个是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职业学校,学生呢,也不愿意去上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名声不太好,甚至不如高中毕业生,很多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都羞于承认自己是某个职业学校毕业的,还有,最重要的是费用问题,孩子们上学的费用,除了个别的学校,一般来说是越好的大学费用越低,越差的学校费用越高,而职业学校属于最差的学校。政府给学校的经费少,老师又不像正规大学里的老师那样有各种的研究经费。所以学校和老师的增收办法,只能从学生身上狠薅。家长们培养一个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比培养一个正规大学的大学生要贵的多,而职业学校学生的来源呢,大部子是农村学生,家庭收入低,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要倾尽他们家中所有的积蓄。毕业后即没有前途,培养的费用又昂贵,所以无论学生还是家长,上职业学校的意愿都很勉强。”

    “我这两年在下面走着看着,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怎么招上来的呢?他们招生办到下面各个中学,对毕业班的老师说,你给我送来一个学生,我给你多少回扣,这个回扣各地区不一样,一般都在一百到五百之间。毕业班的老师们呢,做这个事情就特别有积极性,他会去说服那些学习没有什么希望的学生的家长们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所以,职业学校,职高也好,职专也好,一年级新生是最多的,一般可以达到七个班到十个班,将近一千人。但是这些新生们,能坚持到二年级的就不到三分之一了,可能只够三四个班,到了三年级可能只剩一个班了。生活费用高,生活条件太差,我假装去送新生的家长去陈县的职业中学看了他们的新生宿舍,一个二十平米的宿舍,上中下三层,一层十个人,要睡三十个人。实话实说,比监狱的条件还要差些,当然,到了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条件会好些,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坚持不下去走了嘛!这也是学校不敢扩建宿舍的原因。”

    第二个是学校,就算我们把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家长和孩子们都愿意去职业学校。那我们现在的学校远远无法承载每年一百多万孩子,如果想要把这一百多万孩子全部放入职业学校,每座城市,特别是县城,最少要增加三到五所职业学校……”说到这儿,他停了一下,看了三人一眼,接着说:“每个县城增加三到五所职业学校的话,我算了算,校舍等硬件设施,我们自己的经费里挤挤再向各级政府化化缘,勉强能够解决。但是师资力量等软件设施……我们实在无从解决。”

    说完,他端起杯子大口的喝水,不愿意再说什么。

    办公室里沉默了一会儿。

    “总之,收费太高,名声不好,学校不够,职业教师不够……”陈诚意总结道。

    “是……”郑大昕点了点头。

    “能不能把民办的口子放宽,鼓励民间资本来办职业学校呢?西林集团不是一直在申请建几所职业院校吗?”

    “西林集团的老总是李成林,我了解了一下,都说这个人唯利是图,很会赚钱。他自己不只一次说过,教育是最赚钱的行业,可想而知,他办学校的目的,就是是为了赚钱。”郑大昕摇了摇头说:“如果我们放他进来办校,很可能就是把学生们买给他了……”

    “现在谁不为了赚钱?你不让人家赚钱,人家为什么来给你办学校?陈成意的认识很清醒:“我觉得我们只要想办法加强管理,让他们能赚到钱,又不至于坑害了学生。”

    “难!”郑大昕冷笑了一声,摇了摇头说:“学生到了他们手里,想怎么宰太容易了,我们没有办法把所有的收费项目给他们规定死了,学校只要想割学生的羊毛,就能想出太多合理合法的办法。除非他们心里是真想着为学生好,自愿不想赚学生的钱。这个要求对他们来说太高了。就是我们自己的学校……”说到这儿,他叹了口气,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