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惟心之念 » 第三十章 第一位受难者

第三十章 第一位受难者

    刘振宇手中笔刷刷写着,李雨眠好奇地看过来。

    “我去问了问其他学生对于蓝空被叫走的看法,他们几乎都认为她非常可怜,并且认为老师的做法很不好。”

    “也就是说,学生们还没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地步。”

    写罢,他笑了笑,仿佛是对现状的欣慰。

    “只要让他们保持着主见,能够辨别错与对,心念也就不会丧失或癫狂。”

    李雨眠点点头,也拿起笔写了起来。

    “在人群中保持本心,说起来简单,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别想的太乐观,在洪流中站住脚是不可能的。”

    她的眼神黯淡了些,呼吸似乎也变得沉重。

    突然,敲击黑板的声音出现在每个人都耳中,讲台上的严明皓清了清嗓子。

    李雨眠迅速回身坐好,幸好严明皓并未看向她,否则‘上课不专心’的罪名就要由她来担了。

    迅速调整至听讲的状态,她也沉入了课堂中,不再去思索脑中的疑问与认知。心灵的激浪,就这样平复,如同它没有存在过。但环境的变化,从未因个人而停止过。

    白昼转为了黄昏,而日暮悄然来临,金黄色染满天空的一角,大片云朵挡住了天,使人看不到它本来的颜色。以本来面目示人的,也只剩下太阳与即将来临的月夜。

    刘振宇终于等到了放学,他们四人一起坐在了食堂最不起眼的四个位置之一。

    奇怪的是,今日的四人都没有主动开口说话,仿佛早晨的情景正一遍遍重现在这里。

    刘振宇向四周看去,几名老师分散在学生们旁,犀利的眼神扫着每个人,仿佛他们只要露出一丁点漏洞,就会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同时,他发现另一个角落中少了一个熟悉的人。揉了揉眼,他又确认了一遍,甚至还看了看周围的桌位。

    很遗憾,他并没有发现那人的身影。

    “蓝空不见了。”他几乎是从嗓子里挤出的这句话。

    本就成为敏感人物的她在这种时候消失,一种预感在刘振宇心中悄然升起。

    他几口吞完了碗中的饭食,小跑着离开了食堂。跑出门后,回头的一望更加坐实了他的猜想。

    “她真的不见了。”

    刘振宇脑中不停思考,此时的蓝空会在何处,直到一只手从背后拍了拍他的肩。

    “喂,不要扔下我们自己跑开啊。”李雨眠的语气中带有几丝不满,拍他肩膀的手还停留在半空。

    “需要帮忙的话,可以叫上我们。”陈天成给了刘振宇一个让人安心的微笑。

    “希望不要太麻烦。”方竹的发言一如既往的简短。

    “好吧,既然这样……”

    “我们要去找,一个在饭点不去食堂的学生。”

    四人向四个方向跑开,刘振宇跑向了教学楼。

    “一定要在,这种奇怪的预感是怎么回事,好像……”

    “只要我没有找到她,她就会从此彻底消失。”

    他狂奔着打开每一间教室的门,看到屋内无人后又摔上门,气喘吁吁地跑遍每一层。

    已经到达顶楼,这栋建筑似乎没有他人存在。但刘振宇不想放弃。

    “教学楼,是有天台的吧?”

    想到这里,他看向两边,楼道的尽头果然有着不起眼的楼梯。

    随着急促的脚步,门后的黄昏出现,刘振宇踏上了整个校园最高的地方。隐隐约约,喘息声随着风飘进他的耳中。

    “是她吗?”

    他顺着声音,找到了正倚靠在墙角,瑟瑟发抖的蓝空。坚定的眼神荡然无存,只剩下满身的冰水和蜷缩的瘦小身体。

    刘振宇向她伸出手拉她起来,低的可怕的温度让他大吃一惊。

    “是谁?”

    蓝空摇了摇头。

    “算了,先带你回宿舍。”

    她一路低着头,发丝还滴落着水珠,冻紫的嘴唇和僵硬的动作足以说明她的痛苦之深。

    到了宿舍门口,毫无发现的其余三人已在等候,李雨眠打开钥匙开门,张开嘴刚想问话,却如鲠在喉说不出来。

    地面上留下潮湿的脚印,蓝空走进了宿舍,温暖的气息似乎让她好受了些。

    “去我的房间,我有干衣服。”

    李雨眠快跑几步打开了自己房间的门。

    “不会麻烦你们吗?”

    “不会。”

    等待了几分钟,李雨眠和蓝空终于走出门外,但蓝空依旧低着头,不愿说话。

    “能告诉我们,是谁把你弄成这样吗?”

    “很抱歉,不能。我不想瞒着你们,但真的不能说。”

    “可是……”

    “李雨眠,算了。她不说一定有她的理由。”刘振宇叹口气,劝住了李雨眠。

    “用我去给你带饭吗?”陈天成的表情愈发凝重。

    “谢谢你们的关心,不用了,我先回自己的宿舍了。”

    她关上门,拿出自己的钥匙打开自己的楼层,走进去之后便合上了门。

    再无任何声响,四人沉默着,眼神里透着复杂的情绪。

    过了一会,方竹拿钥匙打开门,率先进入房间。

    有了她的示范,心情沉重的三人也接连踏入门内。

    四扇门先后关闭,而内心的门却由此展开。见证苦难,尽力阻止它却无果。感受哀伤,却无力停止哀伤。矛盾之花于每个学生的心中绽放,心绪却终将走向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