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日月所耀皆为汉土 » 第三十四章:劫持

第三十四章:劫持

    广来源客栈,一行人气势汹汹闯进来,惊着了一堂食客。掌柜的停下手里的算盘,抬头看了看,当确定是惹不起的人后,朝小二使了个眼色。小二会意,把擦汗的毛巾夸张地往肩上一扛,笑嘻嘻迎过来,先是给带头的作了个揖,明知故问道:“呦,几位爷,您这是打尖还是住店呐?”

    带头的仰着脖子朝二楼左右观察着,始终没看小二一眼:“岷王府做事,闲杂人等靠边站。”

    一听是岷王府的人,掌柜的抱着拳出来了:“呦,几位爷可有日子没来了,快请坐请坐。我马上让后厨准备几个小菜,爷几个先吃着喝着?差事您吩咐小的们就行了。”

    带头的摆摆手:“用不着!我问你,你们店里前几日是不是住进来一个和尚?”

    掌柜的迟疑了一下:“和尚?”

    带头的一挥手:“你们几个去后门,你们几个把前门看好了,一个人也不许放走,其他人给我搜!”

    道衍站在二楼的走廊上,大声问道:“大人是在找贫僧吧?”

    带头的闻声抬头看去,对左右道:“正是此人,拿下!”

    岷王府里,岷王正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他把茶杯端起来急躁的吹了一口,茶叶的浮沫散去又聚拢在一块,实在没法下嘴,他把茶杯往桌上一摔,喊:“侯吉,侯吉!”

    侯管家慢慢蹭蹭从厅外进来,弯腰站着,问:“王爷,什么吩咐?”

    岷王问:“人怎么还没回来,我养你们一群饭桶是干什么吃的?”

    侯管家回头朝门口看了看,想了想,回道:“估么着也该回来了,小的这就去门口等着。”

    王爷不耐烦地摆摆手:“滚滚滚,一群酒囊饭袋,连十几岁的娃娃都对付不了,要是人没给我带回来,你们也不用回来了。”

    话音未落,有人到厅门口报告:“禀王爷,人带回来了。”

    王爷蹭的站起来:“人在哪?”

    去往福建的路上,一匹高头大马上坐着两个孩子,女孩子在前,男孩子在后,马儿撒起欢来颠簸的厉害,男孩子把女孩子紧紧的抱着,生怕她会掉下马背去。这条路蜿蜒曲折,直接把山脊戳开了一道口子,两个人咯咯地笑着,在路上留下了一溜烟的尘土,不一会便消失在了山路的拐角处。

    岷王府的柴房里,道衍被五花大绑地绑在木桩上,岷王踹门进来,大步走近了道衍,端起他的下巴左右瞧了瞧,确实是他没错了。他发狠道:“宁儿在你手上,说,你们把我的宁儿弄到哪里去了?”

    道衍平静回答:“在一个十分安全的地方,和我一样安全。”

    岷王指着道衍的鼻尖:“好你个贼和尚,竟敢要挟本王。”他吩咐左右道:“给我打!给我狠狠地打!”

    有人扬着鞭子靠近了,怯怯看着道衍,道衍歪过头也看着他,光是这么一看已经足够让他心虚了,那高高举起的鞭子始终没敢抽下来。这和尚的手段无人不知,为了报一箭之仇,整个齐王府都被搞得鸡犬不宁,齐王府的柴指挥也死于乱箭之下,他一个小小的杂役,若是就此把人得罪了,事后怕岷王也保不了他。岷王夺过鞭子,把这杂役一脚踢开:“没用的东西,你不敢打是吧,我自己来!”岷王高高举起了鞭子,正欲狠狠抽下,道衍又说话了:“陛下只是要求你我一同进京面圣,并未吩咐其他内容,我好歹也是当朝一品,来王爷府上作客却是这等待遇,恐怕不是待客之道吧。”

    王爷嘴角抽搐了两下,他恶狠狠盯着道衍:“落到我手上了,就由不得你了。”

    道衍耐心劝说道:“可能王爷对贫僧有些误会,但也请王爷务必克制,若是我身上无故多了创伤,我怕陛下面前王爷不好解释。”

    岷王冷笑了下,道:“不烦先生费心,我四哥面前我会好好跟他解释的!”

    道衍叹了口气:“当年在齐王府,我也曾这般好言相劝,可惜你们兄弟一样执拗,不如就把事情做绝了,不给老僧开口的机会吧。”

    岷王攥着鞭子的手握的更紧了,他咬牙切齿道:“贼和尚,你以为我不敢?”

    侯管家把王爷往边上拉了一步,小声劝说道:“王爷息怒,息怒,就算真的要杀他,也得容咱们把宁儿的下落问出来不是?”

    王爷用鞭子指着道衍,朝侯吉吼道:“他害了我七哥,还想来害我,我告诉你,我不是朱榑,就算是死,我也要拉上害我的人垫背!”

    侯吉把王爷拉出了柴房,在门口大声吩咐道:“听着,先关他三天,三天之内不许给他一滴水,一粒米,我看他的嘴有多硬。”说完朝那杂役眨了眨眼,那杂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会意地点点头。

    门外,待王爷怒气平息了些才小声劝道:“这和尚我们现在还真不好动他,只有等进京面了圣,王爷再把这和尚的所作所为都禀明皇上,让皇上下旨定了他的罪,到时候怎么处置不就是王爷说了算了嘛。”

    王爷用舌头舔了一圈上牙床,并未再说什么,侯吉在边上谄媚的笑着,树上有只鸟整理完了自己的羽毛,扑棱棱飞走了。

    龙潭坡是个好地方,三得和朱福宁牵马终于爬上了山顶,站在高处往下望时,山坡另一面的的景色不禁让两个人有些惊讶。还以为只是普通的一座丘山,没想到它怀抱着的竟然是一处世外桃源,只有站到了它的山顶,才越发的觉察这个名字起的有意思,整座山彷佛一只巨碗,平白地出现在了广袤的平原上。这巨碗的内壁坡面十分陡峭,多年来的雨水汇聚到了谷底,不出所料地凝结成了一倾碧波。本来这样的地势是不适宜耕种的,干旱时坡面上存不住雨水,庄稼大部分被旱死,多雨时又涵养不住土壤,连树木都被冲刷进坡下的一片汪洋中,靠天吃饭的乡亲们不愿意再受老天的窝囊气,便靠着一丝毅力,一代代人的努力,硬是在坡面上砌起了一个个小水塘,梯田倒也常见,只是这梯塘却是头一次得见,从高处往下望去,一个个梯塘鳞次栉比,映照着天上的光芒,真的好似龙鳞一般。人们在这梯塘里插秧养鱼,在不算宽阔的曲折路面旁种树栽花,竟然实现了鱼米富足,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关于龙潭坡这个名字,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忙累了的老农在路边随意坐下,给三得二人娓娓道来:传说这方圆百里的大地上,本来是没有这座山的,从天上私逃进人间的小白龙好奇人间生活,便化作人形在此居住,因为其能呼风唤雨的法力,保得一方百姓风调雨顺,百姓们还感恩戴德为其修建了宗寺庙宇,可是这龙脾气怪异,每年都要求百姓进贡一位稚童为食,时间久了百姓也颇有怨念,这一年七月七,进贡的日子快到了,王家的小女才七岁,听说要被进贡给小白龙,一家三口整日大哭,有一位云游和尚从此经过,听闻了这一家的苦事,便前去与小白龙理论,两人大战了三天三夜,云游和尚怀中的金钵化作了一座山,将小白龙收服进了山内,那山便是脚下的龙潭坡,那龙就被囚禁于山中的碧波潭,据说要一千年后才能出来,直到现在,每到下雨的时候,还能看见水中有庞然大物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