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英词 » 易储风波

易储风波

    朱瞻圻没想到昨天还是自己想要推翻的景泰帝,今天却成了自己的胞弟。

    汉王朱瞻圻浑浑噩噩的走向宫门,忽然从偏殿冲出一名少年与汉王撞在一起,后面太监连忙把他扶起,“怀献王你没事吧!”

    朱瞻圻回过神来,知其是景泰帝唯一的儿子朱见济。此时太子仍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景泰登基后,封儿子朱见济为怀献王。

    朱瞻圻连忙说,“怀献王没事吧!改死的奴才,怎么照顾王子的。”

    几个太监伏地不起,高呼,“王爷饶命!”

    朱见济起身后,踢了身边的太监一脚,“狗奴才,来人把他们拖出去杖毙。”看也不看朱瞻圻,昂着头走了。

    朱瞻圻看着朱见济若有所思。

    太子朱见深时刚七岁,聪慧伶俐,三岁启蒙,六岁熟读经史子集,独喜魏晋文风,向往陶渊明,崇尚谢灵运,独爱曹子建。

    早课之后,太子要去给太后请安,忽然发现前人掉落一本书,太子捡起,发现是《曹子建集》,连忙叫住前人,原来是汉王朱瞻圻,太子施礼道,“汉王也爱曹子建吗?”

    朱瞻圻也施礼道,“今日来京,闲来无事,翻上几页,不慎遗失,竟被太子捡到。”

    朱见深道,“我也喜欢曹子建,尤其是《洛神赋》,每每读来,让人神往。”

    朱瞻圻连忙说,“不想太子竟也喜爱,太子与我倒是同道中人。”

    两人边走边说,不一会儿,来到一处凉亭旁。

    朱瞻圻道,“太子怎么看待曹丕和曹子建?”

    朱见深道,“曹丕改革九品中正制,缓和了与士族之间的关系,除禁令,轻关税,与民生息,兴儒教,立太学,消除军阀,稳定国土,词接乐府,诗传魏晋,可谓文治武功的典范。曹子建才高八斗,七步成诗,文乘建安风骨,诗启一派先河,乃文坛大成者。”

    朱瞻圻见他见识卓越,不禁喜上心头,“太子喜当曹子建乎?”

    朱见深看着朱瞻圻说道,“汉王今日是专门来找我的吧!其实我心里也明白,父皇一朝,内宠宦官,外拒良臣,害的我大明精锐尽毁,内宫之人,闲暇之余,对父皇颇有微词,当今一朝,外拒胡掳,内用贤良,大明国力蒸蒸日上,怀献王于文于武远胜于我。”

    朱瞻圻也有点佩服这个六岁的孩童,远见卓识远超常人。“太子能有此想,当是大明之福。避免将来同室操戈,枉走汉王之路。”

    朱见深听其言,也道,“汉王能摈弃前嫌,和我说出这种话,才真是为了大明!”又说,“但又该如何做?”

    朱瞻圻道,“太子有此想法,当亲自上疏,“请辞去太子。”

    朱见深深思起来。

    下午,朱见深、朱见济两人同在校武场学习骑射,朱见济虽年幼,却百发百中,驰骋武场,好不惬意,朱见深却稍微逊色,毕竟体弱,对骑马射箭又不感兴趣,自然差强人意。

    因蓝山在草原有功,景泰帝要营造自己的亲信,所以让蓝山身领太子伴读一职。

    朱见深问蓝山“蓝卿,我为何还要学习骑射?”

    蓝山道“太子,今大明四面强敌,自太祖、太宗均是御驾亲征,当今陛下也是亲率万民以御外敌,太子也应重视武功,全民皆兵,才可国强民富。”

    太子朱见深深以为然。

    过几日,一道奏疏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太子朱见深请辞太子。景泰帝也觉得诧异,但想到自己儿子如果能当太子,那自然是好的。

    礼部尚书胡濙道,“太子乃国本,况太子无错,岂可轻言更换。”

    翰林侍员外徐有贞也道,“太子乃遵祖制而立,岂可枉废!”

    朝中大臣皆以为是景泰帝妄想换太子,皆言词以正。明朝兴言官,上讽皇帝,下议群臣,成则是为民请怨,败则会名垂青史。就易储一事,群臣皆至。

    下朝之后,景泰帝疲惫不堪,汉王朱瞻圻求见。

    景泰帝听说含山公主之事,以为朱瞻圻想要求和。

    朱瞻圻道,“陛下,可在为易储之事烦恼?”

    景泰帝诧异,为何汉王会如此关心,“汉王如何知晓!”

    朱瞻圻道,“陛下,易储之事,其实也简单,说到底群臣也不过是求财求官而已,陛下满足他们即是。”

    景泰帝苦曰,“国库亏空,含山公主府求了朕几个月仍没钱支付,如何有钱去贿赂群臣?”

    朱瞻圻道,“陛下,臣这有笔钱,乃三宝公公下南洋所留,乃解陛下之忧!”

    景泰帝惊喜,“此话当真,汉王乃是朕的良臣!”

    朱瞻圻道,“此本来就是我大明的财富,如今还与陛下,此笔财富有金银四千万两,奇珍异宝无数,当解陛下和含山公主之围,望陛下替臣与含山公主赔罪。”

    景泰帝曰,“此乃旧事,况朕也是太宗一脉,含山公主当会谅解。”

    景泰帝得到这笔钱后,给予内阁大臣每人五十金,又一百银,众人默许。朱瞻圻又给予汉王旧臣重金让他们支持易储。百官得到好处后,皆默许,有言官跳出来反对,陈循道,“此皇室家事,不足为外人道。”众臣皆默许,太子朱见深除去东宫之位,改为沂王,过几日,立朱见济为太子。

    孙太后闻言,气愤不已,暗骂一帮背信弃义之徒,但事实已定,追查一切源头乃是汉王朱瞻圻所为,经查汉王与吴妃有接触,乃定汉王朱瞻圻与后宫吴妃有染,淫乱后宫,按律当斩。景泰帝亲下诏求情未果,只争取到汉王王位由其子朱祁镶继承,汉王朱瞻圻被处死。

    可怜朱瞻圻一辈子东躲西藏,刚知道亲弟为皇上,想要尽心辅佐新帝,却被斩杀。

    陆涛也不知汉王进京一趟变化这么大,先是想东山再起拜访各位旧部,参加一次家宴后,态度转变巨大,竟相帮皇帝易储,甚至不惜拿出三宝公公的宝藏,但即使如此,仍被皇室以“淫乱后宫”这种莫虚有的罪名斩杀。陆涛带着汉王密信返回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