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英词 » 战前部署

战前部署

    景泰帝朱祁钰此时看着“瓦剌军已越过紫荆关,将要进犯北京”的军情,已不在慌张。回想这两个月以来,一切就像梦幻一样,先是哥哥朱祁镇不顾百官的反对,亲征瓦剌被俘,后自己在满朝文武逼迫下临危受命,皇位一直对自己来说很遥远,现在大权在握,又是那么的不真实,太宗、仁宣三代遗留的战将几乎都随着“土木堡之变”尽去,京防三大营二十万大军也被英宗消耗殆尽,满朝肱股大臣也去大半,眼下留给自己的是个“无可用之将,无可信之臣,无可用之兵”,的局面。万一此次没能抵挡瓦剌的进军,轻则变成“安史之乱”,国都被破,朝廷丧失对地方的控制,重则变成“靖康之耻”,北方沦陷,朝廷南渡,但不管哪个局面,他都会遗臭万年。

    郕王以前不敢指染六部,作为闲散王爷,六部中也无亲信。但知于谦是四朝元老,是个可用之人,直接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统领京师保卫事宜。于谦果然不负所托,短短两个月,已筹备二十二万勤王大军,京城军民心稍安。

    听闻瓦剌军来临,京城军民却并不慌张,准备了两个月,即将见分晓。

    朝会上,景泰帝朱祁钰正襟危坐,帝王之仪渐显。望着庭下众臣说道:“今日瓦剌兵临城下,众卿有何退敌良策!”

    武清伯石亨道:“陛下,在目前的局势下,敌军的实力要强于明军,要想退敌,最好的方法就是坚壁清野,等待敌军疲惫,自然就会退军了。”石亨乃将门之后,昔日随英宗北上,亲历“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同僚被杀,将士被屠,一切都发生在自己眼前,他侥幸逃出,按律当斩,但在此用人之际,于谦力保,使其官复原职,官复右都督,不久,升至武清伯。他深知瓦剌军的强悍,想要避其锋芒。

    这个提议目前是最稳妥的,得到朝中大部分人的复议。

    但于谦却不认同,于谦道:“眼下瓦剌从关外长驱直入,气焰嚣张,一路过关斩将,北京乃是京师,若闭门不出,必涨敌人气势。”

    石亨又道:“于尚书当知一股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今瓦剌长途跋涉,粮草必不得多,待敌以疲,方可一击致胜。”

    于谦道:“不可,今我调河南、山西备操军,山东及沿海备倭军,各路勤王大军均在京师,若长久下去,各地防备空虚,则生乱矣!”

    景泰帝也在考虑此事,安南听闻几次平叛安南的英国公张辅在土木堡被杀,已经复又反叛,若是其他地方再乱,则大明危矣。“于卿所言甚是,我大明太祖以布衣之躯,横扫暴元,我辈岂怕小小瓦剌乎!”

    众臣无法,齐呼皇上圣明。

    景泰帝道:“于卿,可着兵权,调动全部兵马,全力御敌,如有不从者,可斩之!”

    于谦领命,环顾四周,厉声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大军全部开到九门之外,列阵迎敌。”

    众臣鸦雀无声。

    于谦接着下达了他的第二条命令:“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此言一出,百官皆惊,大臣们万万想不到,平日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于谦竟然如此强悍,军令之严厉,前所未闻,甚至连战场杀惯了人的石亨也感到心惊。

    还没等众人喘口气,于谦的声音再度传来,“我等世受国恩,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应与国家共存亡。九门乃京师门户,不容有失,现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安定门,陶瑾!东直门,刘安!朝阳门,朱瑛!西直门,刘聚!镇阳门,李端!崇文门,刘得新!宣武门,杨节!阜成门,顾兴祖!德胜门,于谦!”众人再度吃惊,德胜门是最为重要的门户,因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对着也先的大军。一旦开战,这里必然是最为激烈的战场。不待众人多想,于谦又道,“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景泰帝听的热血沸腾,连忙起身,“这才是我大明男儿,于尚书,朕为大明子民,应首当其冲,朕亦可往!”

    众臣忙道:“皇上乃万金之躯,如何可直面敌寇!”

    景泰帝不理:“朕乃太祖子孙,朕的双手也曾挽过大弓,也曾降过烈马,况国家到了如此境地,难道还有什么顾虑吗,若此战失败,大明必蹈前宋之覆辙,我等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众人默然,于谦心知皇上确实需要威信,上皇被俘,朝廷威信已扫地,何不趁此壮我军威,若胜,则皇上威望超前,军、臣、民必均臣服;若此战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只怕是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所以景泰帝此举,可谓用心。

    也先领军已到京城,此举可谓百年之未有,自元顺帝仓皇逃出元大都,这已是百年来,蒙古军距离北京最近的一次,蒙古各部也是兴奋不已,高呼“明城必破,大元必兴。”仿佛金钱、美女尽在眼前,好似明日蒙元旧制又会重现中原。

    也先从汉奸喜宁处得知,土木堡二十万大军已是明军精锐,现在的京城就是个空架子,攻城难度应不胜于紫荆关,在听说京城指挥官是于谦,直呼草原神佑我瓦剌,因为他深知于谦是文官,用个没打过仗的文官不外乎“纸上谈兵”,真到了战场,还不把他吓的掉到马下。

    瓦剌刚到城外,但见明军已列阵已待,从队形及军纪来看,这可不似临时拉来的民兵,也先心想应是明军把剩下的精锐集中在北直门,也先亲自去巡视京师九门,想看看哪里的防备稍弱,巡视一圈之后,发现每个门明军均有二万左右,且都训练有素,守城诸将都是世出将门,才知道于谦的能力,竟在短短两个月把一个缺兵少将的京城打造成了固若金汤,也先深知这场仗好像不似那么好打了,大明自朱元璋以来,底蕴深厚,不是瓦剌一两场胜仗就能够打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