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英词 » 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

    于谦安排好京城九门的部署后,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府中,儿子于冕和女婿朱骥连忙去拜见。

    “朝廷正是多事之秋,尚德不在衙门当职,为何在此?”于谦看见女婿说道。说起朱骥,在锦衣卫任千户一职,提起锦衣卫,主管刑罚诏狱,职责是监察百官、审讯嫌犯,让人又惧又憎,但朱骥为人谨慎,廉洁,办事勤勉。虽是世袭锦衣卫千户,但其爱读书,经常和士大夫一起讨论学问,在文人圈子中口碑不错。经兵部主事吴宁的介绍,成了于谦的女婿。

    “回泰山大人,今乐安来人,想要面见泰山,正在我府上。”朱骥满面恭敬,对于这位岳丈,朱骥是很是敬佩,其父亲在时,为太宗朝中担任千户,于谦是太宗朝进士,在朝宴上,酒后对太宗无理,太宗念其才,多有宽恕。仁宣之时,才华横溢,连续升任至兵部侍郎,三十二岁的正三品,是开朝之未有。英宗一朝,于谦不畏强权,不阿谀奉承,不贪财,得罪于王振,被王振陷害入狱,,英宗知其才,令其官复原职,出狱后,于谦写下: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成语“两袖清风”就由此而来。

    “嗯?乐安?是朱瞻圻还是朱祁镶?”于谦略一沉思道。

    “回泰山,正是朱瞻圻。”朱骥回道。

    “带他过来吧!”于谦来回走了几步,开口说道。

    “父亲,此时汉王后人问世,恐非善事。”于冕说道。

    “无妨,昔日汉王在时尚不能成气候,何况现在其一人?”于谦不以为意。

    半刻钟过后,朱骥领着朱瞻圻到来。

    “于大人,一别经年,风采依旧啊!”朱祁圻先拱手见礼。

    “朱公子,别来无恙!”于谦拱手回礼,于谦对儿子和女婿摆手,“尚德,景瞻你们两先出去。”

    “于大人,且来看此书真伪。”朱瞻圻拿出恭敬的拿出太宗遗诏。

    于谦不接,“真真假假,又有何用。”

    “有何用?于大人,你仔细看看,皇帝大印在此,这才是真正的太宗遗诏,朱高炽一脉窃取皇位三十多年,还害的我汉王一脉几尽灭门,怎么会没有用?我要夺回这一切。”

    “太祖祖训言明皇位嫡长子继任,太宗已是藩王造反,怎么会下这样的遗诏,是太宗不孝不遵守祖训,还是想让子孙后代都来挣这皇位。”于谦也厉声说道。

    “太宗的心思何人去揣测。太宗多次对父王说‘太子多病,汝当勉励之!’太宗如若无意,何固置此言。”朱瞻圻不信。

    “仁宗多病,宣宗正当壮年,难道太宗想让汉王学自己靖难之役吗?太宗也多次说朱家子孙切勿同室操戈。汉王如此,你也想学汉王吗?”于谦高声道。

    “不对,不对,当日什么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这遗诏绝对是真的,这有“大明皇帝之宝”的大印,绝对不会错的。”朱瞻圻也高声吼道。

    “别说不是真的,即使是真的你又予以何为。”于谦声音缓了下来。

    “当然是依遗诏登基大位。”朱瞻圻连忙说。

    “哈哈哈,你知道为什么同样是“叔夺侄位”,太宗能成功,汉王却失败吗?”于谦气极反笑。

    “因为朱瞻基狡诈,以重诺收买人心,我父王得不到响应,所以失败。”朱瞻圻说道。

    “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汉王叛乱只用了八个月,汉王用的还是靖难之时的老将,汉王平日金豆子不离身,见人就撒,连宫里的太监都见者有份,人脉可谓极广,又手握兵权,手下精兵强将众多,为什么还是败了,因为汉王已不得人心,中原经历契丹、女真、蒙元压迫三百年,又经历了四年靖难之役,日子刚好下来,汉王还要叛乱,叛乱之后呢,只不过是汉王自己得利,武将过太平日子不是更好,何必跟着灭九族的大罪去叛乱,人民经过三百年的动乱,天下已人心思定,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你朱家某个人的天下!”于谦发自肺腑说道。“今天子蒙尘,瓦剌来袭,已经攻破紫荆关,不日就来进犯京师,身为大明子民,皆众志成城,共御外辱,你却还在这异想天开,朱家的血性竟不见半分。”

    朱瞻圻被训的脸色发烫,没想到于谦的嘴果然厉害,这次来找他果然是失算,想他会念及曾授课于汉王,会念其旧情,不料竟如此决绝。也不曾想瓦剌军这么快,江山我们朱家人挣来挣去倒无所谓,但绝不能落入外人手中,异族更是不行。“瓦剌现在什么情况?”朱瞻圻思考片刻后。

    “也先集结五万大军,在汉奸喜宁的带领下,攻破了紫荆关!孙祥战死,一万五千人俱皆战死!”于谦沉重的说道。

    “让我去斩此逆贼!”朱瞻圻也很气愤。“紫荆关前去即是宣化,请于尚书给我安排一个人去宣化。”

    “何人?”

    “罗通!”

    ……

    只用了四日,竟破了紫荆关,也先十分高兴,重赏了喜宁。眼下来到宣化府。

    喜宁说道:“太师,我有一计,可破宣化。”

    也先高兴说:“又有何良计!”

    喜宁道:“我可以假传圣旨,在圣旨里藏着淬着剧毒的匕首,在城内主将来接旨时,刺杀主将,主将即死,宣化守军必定慌乱,可一举夺下宣化城。”

    也先大笑:“此计甚妙!”

    次日,喜宁拿着圣旨叫门,守卫果然放行入内,指挥使罗通十分谄媚,点头哈腰迎接喜宁,喜宁十分受用,不疑有他,进入城内,命人连忙关上大门,喜宁正要呵斥罗通让其摆香案焚香听旨,罗通命人拿下喜宁。

    喜宁开始害怕:“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罗通道:“我呸,此处没有使臣,只有一个假传圣旨卖国求荣的狗汉奸!”几个瓦剌士兵想跑,也被乱刀砍死。

    罗通将几个瓦剌军的尸体仍出城外,对也先的军队说,“此乃大明疆土,明犯者必诛之!”命人将喜宁带回京城,依大明律被判凌迟处死。

    也先见状,气愤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