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英词 » 三王争霸

三王争霸

    天下之事至极为国,天下之事至尊为君,天下之事至贵为民。古语云: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主。

    天子“北狩”,已有数日,孙太后依然全无主意,儿子朱祁镇被俘,太子朱见深尚幼,朝廷大臣死伤六十有六,各个人心惶惶,孙太后遥记宣宗朱瞻基遗言,事无巨细,均可仰仗于谦。眼下孙太后一面召于谦回京,一面让郕王朱祁钰监国。

    于谦回京拜为兵部尚书,孙太后听政,朱祁钰监国,召开朝会商议对策。

    朱祁钰:“今国家蒙难,众卿有何良策。”

    翰林院庶吉士徐有贞见无人出声,答道:“殿下,微臣夜观天象,见荧惑入南斗,恐北方将有祸事发生。臣斗胆建议南迁回南京,以避祸事。”

    众人一听,全部哗然。

    内阁首辅陈循,暗自摇头:“敌未至,内先乱,何以为战。”

    徐有贞也是气极败坏:“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今三大营精锐尽去,守卫空虚,难道想重蹈‘靖康之耻’的覆辙吗?”

    众人又默然。

    于谦厉声道:“你想当蔡京,大明朝没有宋徽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可以一走了之,但置燕赵这千万黎民于各地,置祖宗基业于各地。”

    徐有贞道:“昔日汉王作乱,先帝以太子之躯南入南京,不足三月平定叛乱。今日之情更甚于当日,如何不可。”

    于谦反驳:“昔日汉王之乱,乃是祸起萧墙,属于内乱。况当时仁宗为政,仁宗做北,先帝以太子之躯入南京,乃安抚众藩王,以安其心,一南一北,互为犄角,汉王乃不可逞。此次乃是外祸,若我们举国南迁,边境将士没有依靠,如何守关,境内百姓见管家离弃,如何不惧。今日国遇二百年之大难,当君民同体,众志成城,以御外辱。”于谦越说越激动,“再言南迁者,可斩之。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徐有贞和于谦在朝堂上讨论皇家旧事,惊的众人胆战心惊。于谦此言正中孙太后和朱祁钰下怀,当下朱祁钰连忙问:“于尚书此言正和我意,南迁一事休要再提,眼下当误之急,应设法营救皇兄,于尚书可有良策。”

    于谦略有深意看着朱祁钰,说道:“殿下,当下应派监察御史前往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紧急招募兵员,安排应急训练。”于谦正色道,“眼下武器装备严重不足,可令工部停下所有制造任务赶制兵器,另可调南京兵器入京。”

    “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兵器乃当误之急。”朱祁钰答道。“即如此,兵器可够?”

    于谦沉声道:“臣已传说于郭登,让其派人到土木堡收集溃败的兵器,合计收集头盔500余顶,盔甲5000余件,火枪11000余杆,火铳20000多只,火炮800余枚等。”越说发现朱祁钰的脸越沉,如此众多武器,都是当前紧要之物,却不想竟这样被失在关外,朱祁钰听着一阵心痛。

    “于卿有心了!”朱祁钰说道。

    “太后,殿下,臣有本要奏。”于谦再次开口,“郭登在大同送来皇上手书,皇上要效仿唐玄宗为太上皇,请监国登基,继承大保。”

    于谦的话犹如一道惊雷,炸向群臣,更炸向孙太后和朱祁钰。朱祁钰猛然从座椅上站起。

    “什么,皇上正值春秋,太子犹在少年,于大人休要胡说。”朱祁钰连忙朝孙太后跪拜起来。

    “皇上现在敌手,如若瓦剌挟天子以令边界,边疆战士如何应对,如若瓦剌捏造圣旨,朝廷该如何回应。太子如今二岁,年龄尚幼,在此非常时期如何应对。”于谦也跪拜。

    “如今我身领监国,替皇兄分担,本就是臣子份内之事,如何让我行窃国之事。”朱祁钰百般不愿,若是平时,皇位也是心动,但此时危难之际,稍有差池,做个亡国之君,岂不遗臭万年。

    “殿下,所谓明不正,则言不顺。监国毕竟不是皇上,受制于朝纲,受制于礼制。当此非常时期,行便宜之事,若处处受制,当如何处之。请监国登位。”

    内阁首辅陈循听闻此言,也连忙下跪:“请监国登位。”

    “请监国登位!”百官也齐齐跪拜。

    “你们!你们何苦逼我!”朱祁钰无奈。

    俄倾,帘后传来太后的声音:“请监国登位!”

    大明正统十四年,郕王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遥尊北狩的朱祁镇为太上皇,仍以太子朱见深为东宫,大赦天下,普天同贺!

    安徽凤阳,朝廷改元之事传来,朱遵堡脸沉如铁,在此多事之秋,本想稳固朱家之江山,派蓝山相助大同,以免朱家江山有失,当时建文帝丢失大统,眼见江山在朱棣父子手中,越来越稳,也就没了挣雄的念头,弥留之际,谓之曰:“四叔之江山,即你我之江山,百姓乐,则助之,百姓苦,彼可取而代也。”几十年来,经过朱棣子孙三代经营,百姓安居乐业,倒也天下太平,但现在大明精锐尽毁于此,不想着尽快一雪前耻,朝廷既然想着改元,那就顾不得瓦剌了。“传讯于天下,天子失德,上天恐降罪,今建文后人,带传国玉玺、建文宝库,重出于世,召令众人!”

    山东安乐,汉王一脉也是听闻大诏。朱瞻圻也是一脸不甘,皇位应该是汉王一脉,被朱高炽一脉剽窃至今,今其孙朱祁镇无能被俘,理应还位于汉王一脉,怎可厚颜再立他人。

    “陆涛,着人开启父王留下的三宝公公的宝藏,明日本王携厚礼,带着太宗遗诏去趟曲阜,让衍圣公替本王论一下天下的礼记,起草一份“讨逆书”,让朱祁钰还政于我,让我重振太祖太宗之雄风,一个小小的瓦剌竟将我大明欺压至此,有何面目继续登上大宝。”